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材料和方法 选择牙列完整,咬合关系正常,无任何TMD症状和体征的健康成年女性志愿者一例,采用Signa1.5T超导型磁共振机分别对双侧颞下颌关节区和下颌骨进行磁共振扫描和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中对MR影像进行处理,用ANSYS5.3有限元处理程序建立起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加载方式:1在颏点处分别施加单侧1.96N、2.94N、4.9N、7.84N的颏兜力,力的方向为颏点与髁突连线的方向。2将单侧2.94N的颏兜力分别施加于下颌骨前缘的四个点,相当于颏下点、颏点、颏前点及B点的位置。力的方向均平行于颏点与髁突连线的方向。采用ANSY…  相似文献   

2.
夏超  谭颖徽 《重庆医学》2015,(10):1355-1357
目的:观察自体喙突移植再造髁突关节成形术伴同期颏成形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伴有小颌畸形矫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12年1月21例应用自体喙突移植再造髁突关节成形术及同期行颏前徙成形术的颞下颌关节强直伴有小颌畸形的患者进行随访。对其颞下颌关节的功能(下颌侧向运动、前伸运动)、张口度、咬合关系、面部外形、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4个月至8年的观察随访,19例患者的下颌运动、张口度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而2例患者出现关节强直复发。且21例患者面形均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咬合关系较术前均未发生较大的变化。曲面体层线片显示所有患者移植的喙突与下颌升支达到骨性愈合,且改建良好;头影测量片显示,患者面形轮廓及突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喙突移植再造髁突关节成形术伴同期颏成形术可治疗颞颌关节强直伴有小颌畸形。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髁状突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案,以恢复患者术后的美观及(he)功能的重建。方法1997年5月以来对3例下颌骨髁状突肿瘤患者应用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包括术前计算机三维模拟手术,模型外科,外科手术切除肿瘤,重建颞下颌关节,正颌外科手术及正畸治疗等,术后依情况对颌骨运动制动2周。结果术后3例患者面容恢复,咬合关系正常,开口度正常,(he)功能得到恢复。结论由于下颌骨髁状突为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解剖外形及功能,故对下颌骨髁状突肿瘤的治疗应以恢复面形及(he)功能为重点,而多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提高髁状突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杨敏  韩凤琴 《新疆医学》2003,33(5):91-93
髁状突是人体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下颌骨在结构上的薄弱环节。易受外力而引起骨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痛,颌关系紊乱和下颌运动障碍。如果处理不当,后期常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关节强直和发育障碍,甚至面型的改变。髁状突骨折作为一种较严重的颞下颌关节损伤,在临床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医疗界长期存在两种观点,一种主张采用保守治疗。另一种则主张手术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人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两种不同力学模型有限元模拟的结果.方法 通过CT扫描建立包含密质骨、松质骨的完整人下颌骨三维模型,将所获得的三维模型在ICEM CFD软件中划分网格.在建立的网格模型基础上,对前牙咬合的下颌骨分别建立被动肌力加载和主动肌力加载两种生物力学模型,计算并比较其应力分布.结果 两个模型中的应力分布有明显区别.被动肌力加载模型中,应力主要分布于下颌角、磨牙后三角、下颌切迹以及咬合点附近牙冠.主动肌力加载模型中,应力主要分布于髁状突顶点和颈部、下颌角、磨牙后三角以及咬合点附近牙冠.两者的应力分布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在髁状突处则有很大不同,这是由于两种模型下髁状突顶点反力的大小悬殊.结论 主动肌力加载模型更接近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实际受力状态,主动肌力加载模型为前牙咬合下颌骨的合理生物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和分析下颌骨颏部骨折联合双侧髁突囊内骨折的致伤机制,提高此类骨折的预防和诊断水平。方法: 获取1名下颌骨发育正常、无第三磨牙、无颞下颌关节病史的青年男性的颌面部CT和颞下颌关节MRI数据,通过Mimics和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取不同角度的外力作用于下颌骨颏部,分析下颌骨及髁突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同时,比较有无关节盘、咬合与非咬合状态下下颌骨的应力分布差异。结果: 准确建立了包含颞下颌关节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当外力作用于下颌骨颏部时,髁突、升支前缘及颏部受力区是主要的应力集中区,其中应力最大值位于髁突顶部。随着外力方向与水平面夹角由0°逐渐增大直至60°,下颌骨上的应力由分散逐渐集中至颏部与双侧髁突三个部位;超过60°时,应力又出现分散的趋势。当对关节盘进行模拟后,髁突关节面及髁颈部的应力分布明显减小。与非咬合状态相比,咬合状态下下颌骨上的应力集中于咬合面,而其他部位无明显的应力分布。结论: 外力方向与水平面呈60°时,应力分布主要集中于颏部及双侧髁突顶部,即三点骨折发生的部位;在下颌骨颏部受力过程中,关节盘的存在以及稳定的咬合状态下,髁突部位(包括颈部和关节面)的应力分布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对20例颞下颌关节囊内髁状突骨折的病人,实施领下切口颞下领关节重建术,术后3个月至4年随访及经临床观察,收到良好效果.颌下切口颞下领关节重建术治疗囊内髁状突骨折与传统切除髁状突治疗囊内髁状突骨折比较,此手术是从关节下腔入路,手术范围仅限于下腔,对关节的医源性创伤小,故其功能恢复较快.对囊内髁状突骨折的病人,早期应用领下切口颞下颌关节重建术治疗囊内髁状突骨折,不仅有效地减少粘连和防止关节强直,还可逐渐接近正常地、关节结构较好地恢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是一个位居颅底的微小滑膜关节,其结构精细,功能特殊,与咬合关系密切且左右联动.在正常情况下大张口末期,髁状突和关节盘从关节窝向前滑动,止于关节结节之下方或稍前方.若髁状突滑出关节窝以外,超越了关节运动的正常限度以至不能自行回复原位者,称为颞下颌关节脱位[1].颞下颌关节脱位有多种类型,而临床上以急性或复发性前脱位为最常见.脱位时患者不能闭口,前牙开颌,后牙早接触,单侧脱位下凳中线偏向健侧,双侧脱位患者言语不清,唾液外流,面下1/3变长.临床检查可见髁状突隆起于关节结节前下方.对于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目前临床上仍以口内手法复位为主.笔者近几年共施行颞下颌关节前脱位口外推拿复位26例,认为口外复位法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复位方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喙突重建髁状突完成3例颞下颌关节强直4侧颞下颌关节高位截骨成形术,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喙突重建髁突的颌关节成形术的优点,并分析了手术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口腔全颌曲面断层片测量分析发育正常的、发育性下颌偏斜畸形患者下颌骨硬组织的特征性变化。方法选择成人颞颌关节病变患者78例,正常无颞颌关节病患者115例,比较颞颌关节病变患者、正常无颞颌关节病患者的左右两侧在垂直向上线距、角度的差异。结果颞颌关节病的下颌骨双侧在垂直方向上的线距测量和角度测量均出现明显的不对称,髁状突前后径、下颌骨升支高度、髁状突至下颌平面高度、下颌角点成角、髁突顶点成角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无颞颌关节病变的双侧对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不对称发育是引起颞颌关节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6例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应用下颌升支后份倒置进行关节重建术。术后随访,计算手术前后张口度的差值,检查咬合关系、下颌前伸和侧向运动功能。结果16例随访1-8年,术前后张口度的差值均在2.0 cm以上,效果优良,咬合关系良好,下颌具有前伸和侧向运动功能,无复发。结论下颌升支后份倒置颞下颌关节重建术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iang C  Wang X  Yi B  Li Z  Wang X  Chen B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2):807-809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方法。方法: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治疗11例(13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9例为单侧,2例为双侧。患者年龄9.51岁,平均年龄20.9岁。手术首先在强直关节区形成15-20mm的骨间隙,然后在残留升支后缘行“L”型截骨,形成一长约2cm,宽约1cm的可移动骨段,然后安置骨牵引器,术后第4-8天开始牵引,牵引速度0.25mm/次。每天4次。直到可移动骨段顶端接近术中制备的假关节窝(保留3-4mm间隙)。术后即行开口训练。稳定期为3-4个月。结果:11例(13侧)患者经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治疗后,开口度可以达到正常(33-45mm)。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新形成的髁状突经改建变得圆钝,形态接近正常髁状突,无感染及成骨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牵引成骨关节成形可有效治愈颞下颌关节强直,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风险小,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下颌升支后缘倒植自体真皮脂肪游离移植重建颞颌关节的效果。方法:对12例颞颌关节强直,4例髁状突良性肿瘤,8例髁状突骨折应用此方法进行颞颌关节重建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22例患者经过1年~10年的临床随访,效果满意,均未发现关节强直。结论:下颌升支后缘倒植自体真皮脂肪游离移植重建颞颌关节是防止关节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夹板对关节重建术术后辅助治疗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与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相结合,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行关节重建术治疗患者夹板戴前与戴后下颌骨应力分布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关节重建术术后患者夹板戴前与戴后下颌骨应力分布特征发生改变,两者应力大小、性质均有差别。戴夹板后两侧下颌骨应力大小均降低,以手术侧髁突应力降低最为明显,应力对称性指标D值有升有降,但以非对称性区域缩小、对称性改善为主。结论:夹板具有明显降低包括髁突在内的关节重建术后下颌骨应力的作用,使颞下颌关节(TMJ)在适当的压力下进行愈合和修复;夹板可使关节重建术后手术侧髁突表面应力降低更明显,既减轻了术侧关节压力,又使双侧TMJ承受负荷趋向平衡、对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颞颌关节外伤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颞颌关节外伤骨折48例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头面部外伤史,颞颌关节运动受限,张口困难,关系紊乱,耳颞区压痛及颅内非典型疼痛是本病常见的症状。耳颞部或颅底的X线断层及CT检查能明确诊断。单纯用髁状突切断或髁状颈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效果差且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高。采用以恢复颞颌关节功能为主的关节重建术,临床效果较理想。结论:本病临床行颞下颌关节及颅底X线断层或CT检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治疗首选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同时早期诊断与正确选用手术治疗是防止和减少术后颞颌关节功能障碍与后遗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56例髁状突骨折病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髁状突摘除、关节成形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47例,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涎瘘.但部分病例出现面神经损伤(5例)、张口受限(3例)、颞下颌关节强直(1例)、髁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与垂直距离增高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42名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进行测量。受试者戴用3副垂直距离增高值分别为2、4和6 mm的过渡性义齿后,自主选择出感觉相对最舒适的1副。比较3个垂直距离增高值组间的关节间隙等指标,试分析不同垂直距离增高值与修复前颞下颌关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选择2 mm、4 mm过渡性义齿患者的上间隙平均值分别为(3.58±0.98)mm、(3.07±0.60)mm,4 mm过渡性义齿患者的上间隙小于2 mm过渡性义齿患者(P <0.05)。垂直距离增高值与颞下颌关节间隙值、髁突位置、性别、年龄之间均无显著线性相关(P >0.05)。结论 研究结果呈现出颞下颌关节上间隙越小,患者选择垂直距离增高值越大的趋势,但受多因素影响,尚未发现牙齿重度磨耗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是影响垂直距离高度增高值的显著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行设计、铸造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双侧复发性颞下颌关节强直1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减少了复发的机会,保持了下颌支高度,恢复了颞下颌关节功能。讨论了颞下颌人工关节置换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