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采用α-干扰素或(和)α1胸腺肽进行后续抗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66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用α-干扰素或(和)α1胸腺肽治疗1个月后停用拉米夫定,然后继续用α-干扰素或(和)α1胸腺肽治疗,共6个月.对照组30例,直接停用拉米夫定,不用其他抗病毒药.定期进行血清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检测.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最高为27.8%,HBeAg/抗-HBe转换率最高为25.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采用α-干扰素或(和)α1胸腺肽进行后续抗病毒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与恩替卡韦(ETV)联合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LAM耐药的HBeAg阳性CHB患者50例,随机分为LAM联合ADV组(A组),ETV联合ADV组(B组),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时HBV DNA载量、谷丙转氨酶(ALT)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12、24、48周HBV DNA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48周时A组与B组的HBV 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率分别为76.0%与88.0%、80.0%与9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HBV DNA阴转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4.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ALT复常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0.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病毒学突破.[结论]LAM联合ADV与ETV联合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CHB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ETV联合ADV能快速抑制HBV DNA及降低ALT,早期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高于LAM联合ADV.  相似文献   

3.
目的:阿德福韦酯(ADV)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LAM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HBeAg阳性CHB患者89例,其中随机分为(A组)43例接受ADV和LAM联合治疗3个月后,单用ADV治疗1年,B组45例给予ADV联合LAM治疗1年。结果:A、B两组治疗12月后,患者ALT复常率分别是60.5%、88.9%;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1.9%、82.2%,HBeAg阴转率分别是10.3%、29.7%。结论: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CHB患者有效,长期联合LAM能提高HBVDNA阴转率,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升炉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602-160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符合标准的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对照组给予ADV,治疗48周;分别观察24、48周时两组血清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转阴率及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在24、48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A、LN、PCⅢ、Ⅳ-C及TGF-β1含量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V联合LAM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ADV,其可快速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胸腺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HBV)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肝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胸腺肽10mg,3次/d,口服,每周2次,共用6个月,同时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口服,共1年;对照组30例,仅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口服,共1年。结果治疗组在治疗6、12个月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一HBe血清转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HBV—DNA阴转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86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联合治疗组同时使用阿德福韦酯与胸腺肽α124周,随后单用阿德福韦酯28周;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5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周及52周时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血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肝功能复常率。结果:治疗52周时联合治疗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血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肝功能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CHB的确具有协同抗HBV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普通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方案与单用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方案治疗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由3名研究员独立利用计算机对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提取数据,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纳入病例843例,其中试验组(采用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424例,对照组(单用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419例。Meta分析结果如下:治疗12周,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及HBsAg转换率方面治疗效果无差异,在HBV-DNA阴转率方面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24周,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及HBsAg转换率方面试验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治疗48周,试验组与对照组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转换率方面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在HBsAg转换率方面两组治疗效果无差异。治疗随访过程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无差异。结论普通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及HBsAg转换率方面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并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该研究纳入文献存在诸多不足,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高质量、大样本、长时间随访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使用阿德福韦酯10 mg/次,口服,1次/d,疗程1年,前3个月同时予胸腺肽肠溶片15 mg/次,口服,2次/d;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10 mg/次,口服,1次/d,疗程1年。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24、48周2组ALT、HBeAg、HBV-DNA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ALT均明显下降,治疗后12周2组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后2组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治疗后12、24周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周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及48周后2组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胸腺肽可以使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高峰较对照组提前,联用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于接受过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35例。分为A组:曾使用过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9名,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复治,疗程48周,13组未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6名,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程48周。结果:治疗结束后HBV-DNA阴转率为A组26.3%,B组31.3%;HBeAg阴转率为A组36.8%,B组37.5%;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组31.6名,B组31.3%。差异无显著性。各组疗程结束后血清ALT复常率为A组68.4%,B组75.0%。结论:对于曾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的乙肝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α-2a治疗是安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治疗小儿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1年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小儿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36例小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2例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接受拉米夫定治疗52周,对照观察临床、生化及病原学方面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52周后,小儿组及成人组ALT复常率分别为94.44%和73.81%;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1.67%和71.43%;HBV-DNA估计变异率分别为8.33%和28.57%;两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2.78%、33.33%和28.57%、14.2%,以上两组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临床疗效优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干扰素-ɑ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阳性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使用干扰素和胸腺肽治疗12周,随后单用干扰素治疗12周;对照组52例单用同样剂量干扰素-ɑ治疗24周。结果治疗组ALT、HBV DNA、HA复常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14%和59.62%;78.57%和59.62%;58.93和34.62;60.71%和46.15%)。结论干扰素-ɑ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LT、HBV DNA、HA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优于单用干扰素-ɑ。  相似文献   

12.
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5):3548-354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单用与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肝64例,单用拉米夫定34例,100mg/d,联合α干扰素治疗组30例,皮下注α干扰素5MU/d,连续14d后,改为5MU,1周3次,同时口服拉米夫定100mg/d,疗程6个月停用干扰素,随后单用拉米夫定18个月。结果:两组ALT复常率、HBV—DNA转换率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YMDD变异率低于单用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2a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能提高血清转换率。减少病毒YMDD变异。  相似文献   

13.
双环醇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附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健华  魏嬛  高齐明  高文军  卫敏 《新医学》2004,35(4):219-220
目的:观察我国创制的抗肝炎新药双环醇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HBsAg、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皆阳性的慢乙肝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例予双环醇25 mg,每日3次;对照组21例使用α干扰素500万单位,3次/周,两组疗程均为24周,停药后均随访12周.治疗前、后及停药12周后检测ALT、HBsAg、HBeAg、抗-HBe、HBV DNA.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65%(13/20)、76%(16/21);HBeAg阴转率分别为35%(7/20),38%(8/21);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5%(5/20),29%(6/21),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0%(2/20)、29%(6/21),两组上述4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停药12周仍可观察到持续的HBeAg阴转率及抗-HBe血清转换率.结论:双环醇治疗慢乙肝,有一定的降酶、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代雪枫  马勇  陈云兰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939-394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结果与抗病毒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肝活检结果分为轻、中、重度组,均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mg/d。治疗48周,观察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YMDD变异率、ALT复常率。结果:重、中度组在各时间点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虽高于中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4、48周重度组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轻度组,但与中度组无统计学差异,中度组在48周时高于轻度组。中、重度组24、48周ALT复常率与轻度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在24周轻度组YMDD变异率(17.1%)明显高于重度组(2.9%),至48周轻度组变异率达34.3%,明显高于中度组(17.1%)及重度组(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程度与抗病毒的疗效显著相关,肝脏炎症分级在中度以上时,抗病毒疗效较好,同时YMDD变异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LMD)并干扰素α(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方法将160例HBV-DNA和HBeAg阳性的CHB病人随机分为A、B、C共3组。A组给予LMD 100 mg/d,联用IFNα5 MU,3次/周;B组单用LMD 100 mg/d;C组单用IFNα5 MU,3次/周,3组均12个月为一疗程。3组均在6个月及疗程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6个月时,A组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χ2=9.646、11.332,P〈0.05);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4.158,P〈0.05)。疗程结束时,A组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5.684、13.907,P〈0.05),A组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688,P〈0.05);A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649~7.016,P〈0.05)。结论 LMD联合IFNα是HBeAg阳性CHB病人安全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其YMDD变异率低于单用LMD,疗效明显优于单用LMD或IFN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拉米夫定为对照,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CB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成人慢性乙型肝炎47例,随机分人阿德福韦酯组(ADV)和拉米夫定组(LAM).ADV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LAM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1次/d,疗程均为52周.在各随访时间点,检查肝功能、HBV DNA定量和HBV血清学,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52周末ADV组有效率为52.17%,LAM组为69.57%(P>0.05).LAM组在初期治疗中的HBV 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ADV组,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两组渐接近.总复发率和HBeAg阳性患者的复发率以LAM组为高,HBeAg阴性患者复发率以ADV组为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DV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2.5%,LAM组为17.39%(P>0.05),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LAM组有3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率为13%,其中2例伴随HBV DNA滴度明显升高,ALT水平变化.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52周疗效相仿且安全有效.阿德福韦酯较拉米夫定起效慢,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两者疗效渐接近.LAM组的患者在52周末出现YMDD变异,且大多伴随HBV DNA水平及ALT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α-2b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HBeAg和HBV-DNA均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6个月后,同时给予α-2b干扰素5MU,肌肉注射,隔日1次,治疗1个月后,停用拉米夫定,继续单独使用干扰素5个月;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12个月。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及停药6个月检测肝功能、血常规、HBV标志物及HBV-DNA等指标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ALT复常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9.5%和8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6个月时ALT复常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1.6%和55.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随访6个月时HBeAg阴转率分别为60.5%和57.9%,对照组分别为23.7%和21.0%(P<0.01);HBeAg转换率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随访6个月时分别为52.6%和52.6%,对照组分别为18.4%和18.4%(P<0.01);治疗结束时HBV-DNA阴转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2%和8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8.4%和42.1%(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提高抗病毒疗效,持续应答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于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用药,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耐药慢性乙肝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联合用药组)22例.恩替卡韦治疗组(对照组)20例,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HBV-DNA等相关指标。结果(1)治疗24周后,血清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4项指标两组比较,联合组分别为72.7%、68.2%、31.8%、9.0%,对照组分别为75.0%、70.0%、30.0%、10.0%。(2)治疗48周后,血清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4项指标两组比较,联合组分别为86.3%、81.8%、72.7%、36.3%。对照组分别为85.0%、80.0%、75.0%、30.0%。(3)治疗48周后.对照组发生变异4例(20.0%).联合组病毒变异无1例发生。两组病毒变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的I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与恩替卡韦相似,但病毒耐药变异率较恩替卡韦低。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α-Ib联合胸腺肽治疗的影响.方法:将92例应用干扰素α-Ib联合胸腺肽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6例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46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完全遵医率分别为54.35%、95.65%、52.17%、43.13%、82.61%,对照组分别为32.61%、78.26%、28.26%、21.74%、56.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20.
周根法 《临床医学》2010,30(12):24-25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 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同时予以α1b-干扰素5 MU/d,肌肉注射,2周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为1年;对照组20例,单用拉米夫定100 mg/d,疗程为1年。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HBV YMDD变异率分别为10.0%和30.0%(P0.0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0.0%和35.0%(P0.05)。治疗组YMDD变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能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但可降低YMDD变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