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晓静  柴颖儒  肖传实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4):124-124,135
目的研究先天性甲减大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方法对受孕母鼠饮水中加入他巴唑(10mg/250mL),母鼠产出的仔鼠为先天甲减鼠,检测tHey、FT3、FT4和TSH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先天性甲减鼠血清tHcy水平升高。结论先天性甲减鼠血清tHcy水平升高可能加重其心血管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病(CVD)的相关因素,进一步评价Hcy在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偏正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用颈部彩超判定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Hcy水平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高。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首发性脑梗死组(FCI组)54例,复发性脑梗死组(RcI组)41例,测定其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60例健康者进行Hey的检测结果比较,发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发性脑梗死组和复发胜脑梗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SL(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易发生脑梗死,且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偏振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CHD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值进行比较.结果 CHD组血HCY值为(18.63±4.16)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9±4.18)μmol/L(P<0.01).结论 HHCY与CHD发病关系密切,CHD患者HHCY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很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心脑血管的栓塞性疾病。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已被认为是这类疾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成为研究这类疾病的病因及预防等方面的一个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78例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并与76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导致高Hcy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浆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从肾脏排出,其代谢异常所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被许多研究相继证实与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病变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其致病机制目前尚待完全阐明,可能与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异常;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凝血及纤溶失衡及影响脂质代谢等有关。发病原因有遗传和环境(包括生活方式、饮食、药物、某些疾病状态等)两方面因素,利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实施的控制已取得了临床和实验室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om ocysteine,Hcy)水平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 Hcy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以明确 Hcy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110例病人 ,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 (CAS)组 (74例 )和冠状动脉正常 (CAN)组 (36例 ) ,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 Hcy水平。结果 :(1) CAS组血浆 Hcy水平明显高于CAN组 (P <0 .0 1) ,CAS组中高 Hcy血症占 4 0 .5 4 % ,高于 CAN组 (13.89% ) (P <0 .0 1) ;CAS组男性血浆 Hcy水平高于 CAN组 (P <0 .0 1) ,但 CAS组和 CAN组女性之间没有差异。另外 ,0、1、2、3支血管病变者血浆 Hcy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 ,1支与 3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经多因素非条件 L 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有 :吸烟史 (OR=3.16 )、甘油三酯 (OR=2 .30 )、Hcy(OR=1.10 )。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 Hcy水平明显升高 ,高 Hcy血症所占比例较大 ,而 Hcy对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可能更显著 ,并显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 ,血浆 Hcy水平呈逐级上升趋势。提示高 Hcy血症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H)是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尽管其致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是随着资料的累积和研究的深入HCH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阐明,这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对血管性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以了解HCH引起的血管性疾病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我国人口的第三位死亡原因,并且,近年来其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有效控制脑血管病的发作和促进病情恢复处于日益重要的地位。那么了解脑血管病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则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新的卒中危险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Hcy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测量胎儿心脏角度,探讨妊娠中期胎儿心轴角度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efects,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并进行规范化产前超声筛查的胎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52例,对照组104例。按照国际妇产超声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ISUOG)指南标准,在胎儿四腔心切面测量胎儿心轴角度。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孕妇年龄及胎儿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5、-0.928,P>0.05)。病例组心轴角度为50.03°±24.02°,对照组心轴角度为42.64°±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心轴异常所占比例为30.77%(16/52),对照组心轴异常所占比例为0.96%(1/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轴角度异常的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了近45倍,表明胎儿心轴角度异常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结论 胎儿心轴异常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密切相关,当超声筛查发现心轴异常时,应更加注意胎儿心脏的检查。  相似文献   

12.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方法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 24例患者(PDA6例,ASD13例,VSD5例)均在X线透视及造影和食管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及VSD。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100%,24例患者均于术后24h、1个月和3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完全封堵率100%。结论: 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是治疗PDA、ASD和VSD的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最佳时期.方法:选择在本院手术及尸检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的0~15岁的患儿7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与超声心动图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98.67%;1例与心导管检查结果相符.75例中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3例,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2例;生后超声心动图诊断70例,其中<1周者29例、<1个月者4例、<6个月者7例、<1岁者10例、1~15岁者20例.结论:应加强对胎儿及新生儿期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早期发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CHD)的环境危险因素,为深入研究CHD表型的危险因素提供方向,为预防CHD积累证据。方法:使用广东省CHD监测网2004年至2012年登记的来自于17个地市、34家医疗机构的3 038例CHD活产儿及其1∶1对照儿数据,先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6类CHD的环境危险因素。结果:左向右分流类CHD的危险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OR=2.63,95%CI:2.04~3.39)或巨大儿(OR=2.21,95%CI:1.47~3.32),早产(OR=1.95,95%CI:1.53~2.49),多胎(OR=1.99,95%CI: 1.22~3.26),产母教育程度低、产母为工厂工人(OR=1.62,95%CI:1.32~1.98),产次≥2(OR=1.38,95%CI:1.13~1.69),有异常生育史(OR=2.29,95%CI: 1.75~3.01),孕早期3个月曾有发烧(OR=2.38,95%CI: 1.26~4.48),病毒感染(OR=1.80,95%CI: 1.29~2.51),使用药物(OR=1.73,95%CI: 1.11~2.69),被动吸烟(OR=1.69,95%CI: 1.26~2.29),接触化学制剂(OR=8.71,95%CI: 2.33~32.58),居住装修6个月内的居室(OR=2.56,95%CI: 1.60~4.09)或居室距主要马路<50 m(OR=1.40,95%CI: 1.14~1.72),父亲为工厂工人(OR=1.46,95%CI: 1.23~1.73)。肺动脉流出道梗阻类CHD的危险因素包括活产儿低出生体重(OR=5.98,95%CI: 2.88~12.44)或巨大儿(OR=6.56,95%CI: 1.19~36.26),产母教育程度低、产次≥2(OR=2.08,95%CI: 1.03~4.22),孕早期病毒感染(OR=4.30,95%CI: 1.27~13.45)。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类CHD危险因素为父亲为工厂工人(OR=6.01,95%CI: 1.05~34.59)。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TGA)的危险因素包括活产儿低出生体重(OR=12.93,95%CI: 1.14~146.26),产母教育程度低、职业为工厂工人(OR=3.69,95%CI: 1.53~8.91)。合并心内分流型CHD的危险因素包括产次=2(OR=3.45,95%CI: 1.42~8.38)。其他类CHD的危险因素包括巨大儿(OR=4.87,95%CI: 1.19~19.94)、产母既往有异常生育史(OR=2.96,95%CI: 1.14~7.68)、孕早期3个月有病毒感染(OR=4.92,95%CI: 1.56~15.47)、用药(OR=4.90,95%CI: 1.22~19.77)、被动吸烟(OR=10.31,95%CI: 1.25~85.05)。结论:不同CHD类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深入研究CHD的相关环境危险因素及其影响机制需有针对性,预防CHD需特别注意避免影响多类CHD或临床治疗效果较差CHD类的环境危险因素暴露,并加强已暴露人群的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15.
16.
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及气道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呼吸机应用及气道管理的体会。方法: 术后均选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PEEP)+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辅助呼吸,常规监测经皮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有创动脉血压、血气等呼吸循环指标。结果: 撤机后出现明显呼吸困难17例,再插管5例,另12例改用CPAP后呼吸困难改善,避免了2次插管。本组52例行气管分泌物培养及涂片,19例阳性,其中8例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1例涂片为霉菌孢子,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后肺部感染全部控制。本组肺不张15例,气胸3例,给予加强体位引流、胸腔穿刺抽气后治愈。结论: 先心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是十分重要的,提倡循环稳定时早期撤机;对于撤机后呼吸困难者,尽早给予CPAP支持,对难以控制的肺部感染要根据气管分泌物培养及涂片结果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细胞中自噬体的表达,探讨细胞自噬作用在心肌慢性缺氧适应中的意义.方法 人选行手术矫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8例,其中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例.取手术中切除的右室流出道心肌组织作为标本,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体特异性标志物LC3一Ⅱ的表达情况.结果 紫绀组患儿术前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非紫绀组(P<0.01):紫绀组患儿心肌细线粒体数量增多、排列紊乱,内质网肿胀,可见典型自噬体形成;与非紫绀组相比,紫绀组患儿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细胞自噬作用增强,可能参与慢性缺氧条件下心肌细胞的适应性调节.  相似文献   

18.
12kg以下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12 kg以下低体重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5月~2004年10月手术纠治32例体重在12 kg以下危重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结果: 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6.3%,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机械通气(18±8.6) h,平均重症监护(4.5±1.5)天。随访2个月~2年,生存患儿心功能显著改善,生长发育明显加快。结论: 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低体重危重先心病患儿的外科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中国人冠心病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甲硫氨酸合成酶(MS)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以及DNA测序技术,检测60例患者MS基因中与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10个外显子的点突变情况.结果:除已知的31外显子区3个SNP位点比较常见外,还发现了1个新的点突变,3 869位为A/G杂合子(A→G的错义突变可使1 195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变为缬氨酸),此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为30.93 μmol·L-1.此外发现32内含子1个新的G/T多态性.结论:MS某种基因突变可能是影响MS酶功能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伍文霞 《西部医学》2017,29(4):527-529+534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静脉导管对孕11 14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孕11 14周的1800例胎儿检测静脉导管频谱及血流参数,并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胎儿正常组(1785例)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 (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单心室、永存动脉干) 组(15例)相比,阻力参数S/D、PI、PLI、PVIV明显增高,血流参数S、D、A、TAmax无明显差异;以静脉导管频谱及血流参数任意符合一项异常都视为静脉导管异常,分为正常胎儿组与静脉导管异常胎儿组,静脉导管异常组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孕11 14周胎儿超声检测静脉导管,能在相对较早的时间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可在产前诊断中心广泛开展,对非产前诊断中心特别是基层医院进行必要的培训后也可作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筛查方法,以提高胎儿期先心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