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67-2469
目的探究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颈动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进行检查与治疗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予以其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以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常规超声检查发现,110例患者有105例检查出颈动脉斑块,5例未检查出,其中低回声斑块、强回声斑块以及混合回声斑块分别有32、61、17处。使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时发现,低回声斑块的成像多表现出绿色或黄绿色,混合回声斑块则呈现为蓝色覆盖。此外,经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发现,110例脑梗死患者有94例的颈动脉斑块硬度值<5.0;混合回声斑块、强回声斑块以及低回声斑块三者B/A进行两两对比发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强回声斑块的B/A比值最高,混合回声斑块次之。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进而便于分析其与脑梗死的关系,为指导医师开展相应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因此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量化值(面积比)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探讨弹性成像技术评判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价值。方法 在实时状态下获得二维图和弹性图,并进行比较;以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显示清晰斑块,勾画斑块范围,计算其面积和弹性比值。结果 45例脑梗死患者中,超声于33例中检出35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低回声斑块4处、等回声斑块5处、高回声斑块11处,不均质回声斑块15处;低回声斑块、不均质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高回声斑块弹性比值依次增大 (F=14.25,P<0.05),但低回声和不均质回声之间、等回声和不均质回声斑块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判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超声声像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26例脑梗死和50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①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70.6%,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处。②脑梗死组低回声及混合回声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③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能为临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易损斑块对预防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0例拟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患者,术前采用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斑块厚度、管腔狭窄率、斑块处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对斑块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记录弹性评分及应变率比值(B/A)。术后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根据的斑块回声分成三组:脂质型斑块组(A组)、混合型斑块组(B组)、均质型斑块组(C组)。三组斑块间颈动脉斑块厚度、管腔狭窄率、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斑块间的弹性评分、B/A比值、脂质核心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斑块的B/A比值与脂质核心大小建立一元直线回归方程,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B/A<7.6,检测易损斑块的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72.2%。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有望成为临床早期发现易损斑块的可靠方法,这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弹性成像结合超声造影技术定量分析颈动脉低回声斑块对脑梗死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87例临床首次诊断为脑梗死并彩超常规证实有颈动脉低回声斑块的患者,均行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随访一年,分析颈动脉低回声斑块与脑梗死再发的关系。结果 (1)脑梗死再发组Emean、Emax、Emin均低于脑梗死未再发组,而脑梗死再发组PI高于脑梗死未再发组(P<0.05);(2)ROC分析显示,以PI≥20.99 dB且Emax≤21.20 kPa为最佳截断值联合预测脑梗死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922(95%CI,0.863~0.982,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0%、87.0%。结论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技术联合定量评估颈动脉低回声斑块能明显提高脑梗死再发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常规超声证实存在颈动脉斑块的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 结果其中7例患者常规超声显示存在低回声斑块而经超声造影证实斑块分级仅为Ⅰ级;5例患者常规超声显示存在高回声斑块而经超声造影证实斑块分级为Ⅲ~Ⅳ级;3例患者经超声造影显示出常规超声未能清晰发现的颈内动脉外侧壁斑块;2例患者经过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综合分析证实存在动脉斑块致颈动脉狭窄,狭窄率估测为50%~69%。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在发现颈动脉外侧壁斑块、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及评估斑块稳定性方面优于常规超声;在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方面,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综合应用要优于单纯应用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显示斑块内增强的程度与常规超声斑块回声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5例,其中双侧颈动脉病变的患者32例,共167个颈动脉斑块。所有患者超声造影检查时仪器参数设置保持一致。常规超声上将颈动脉斑块的回声分为低、中、混合及强回声4种类型。超声造影观察斑块内有无增强并将斑块增强的程度人为分为0~4级。定量分析计算动脉斑块内增强强度及斑块内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增强强度的比值。结果不同回声类型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分级的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MH=47.4,P<0.0001),斑块回声越低超声造影增强越明显。低回声斑块中有75.6%(31/41)达2级以上增强,而部分中等回声及混合斑块超声造影也可表现为明显增强,2级以上增强分别占56.8%(25/44)及62.3%(38/61)。强回声斑块则只有1个(1/21,4.8%)表现为2级增强。低、中、混合、强回声颈动脉斑块的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分别为(4.33±3.34)dB、(3.71±3.40)dB、(3.16±2.56)dB、(0.96±0.37)dB,增强强度比值分别为0.24±0.17、0.21±0.17、0.19±0.13、0.06±0.02。不同回声类型颈动脉斑块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增强强度(t=7.75,P<0.0001)及增强强度比值(t=4.49,P<0.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斑块回声越低,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增强越显著,呈线性相关。结论超声造影可在常规超声评价斑块回声强弱的基础上提供更多关于斑块稳定性的信息,有助于对患者的筛选,进而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33例患者中,常规超声发现斑块45处,并将其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斑块;观察不同斑块的弹性图像特点并计算颈总动脉内血液组织与斑块的应变对比度(即硬度比值).结果 ①二维超声发现软斑块17处,纤维性斑块0处,混合性斑块15处.钙化斑块13处.②超声弹性图像中,软斑块主要表现为绿色,混合性斑块表现为蓝绿相间,而钙化斑块则完全为蓝色所覆盖.③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性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软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钙化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混合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价颈动脉斑块.不同组织声学特性的斑块弹性图像表现及应变对比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33例患者中,常规超声发现斑块45处,并将其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斑块;观察不同斑块的弹性图像特点并计算颈总动脉内血液组织与斑块的应变对比度(即硬度比值).结果 ①二维超声发现软斑块17处,纤维性斑块0处,混合性斑块15处.钙化斑块13处.②超声弹性图像中,软斑块主要表现为绿色,混合性斑块表现为蓝绿相间,而钙化斑块则完全为蓝色所覆盖.③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性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软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钙化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混合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价颈动脉斑块.不同组织声学特性的斑块弹性图像表现及应变对比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探讨颈动脉斑块性质与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88例,分为非ST抬高型ACS 45例(ACS组)和稳定性冠心病43例(SCHD组)。均行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弹性及造影强度,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常规超声显示ACS组中低回声斑块检出率和混合回声斑块检出率均高于SC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造影显示ACS组斑块最大增强强度和最大增强密度均较SCHD组增高,达峰时间较SCHD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剪切波弹性成像显示ACS组斑块平均杨氏模量值明显低于S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最大增强密度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53,95%可信区间0.161~7.091,P=0.027)。结论超声造影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均能定量分析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易损性,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体检中发现,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小肾癌(直径<3.0 cm )超声图像特征。[结果]超声诊断小肾癌18例,经病理证实16例为肾细胞癌,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和囊实混合性回声,另外2例为转移性肾癌,超声图像表现为强回声。彩色多普勒多显示血流信号丰富。[结论]超声检查在体检中对无症状小肾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立雄  肖萤 《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712-1715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彩超对甲状旁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疾病患者44例的超声影像资料,并分析甲状旁腺病灶的平均直径、周长、面积与血钙、血PTH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旁腺病变可见不同的声像表现:甲状旁腺腺瘤表现为在甲状腺后方可见低回声结节,包膜完整,边界清晰;甲状旁腺癌可呈分叶状、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肿块,常可向周围浸润,边界不清;甲状旁腺增生表现为多个甲状旁腺不同程度的增大,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多为低回声,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甲状旁腺囊肿表现为光滑壁薄的囊性结构,其内无血流信号.52个病灶中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5.00%(39/52);甲状旁腺病灶的平均直径、周长、面积与血钙、血PTH均呈正相关性.[结论]高分辨率彩超对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已成为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临床资料结合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相似文献   

13.
刘伟英  刘双喜  张建国  刘丽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35-2236,223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9例在近期出现过TIA发作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有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中未使用他汀类药物,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两组治疗前后测定颈动脉粥样宽块大小、粥样斑块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和血脂、C反应蛋白(CRP)。【结果】35例患者经辛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颈动脉粥样斑块明显缩小,以软斑最明显,混合斑次之,硬斑不明显,粥样斑块从IMT(1.42±0.45)mm降为(1.03±0.42)mm,下降幅度为2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辛伐他汀通过降低LDL-C,拮抗炎症反应,可以稳定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触压式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同时行触压式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检测,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二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153例患者检出甲状腺结节196个,病理学确诊良性129个,恶性67个。触压式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敏感性为88.06%,特异性为89.92%,准确性为89.29%;常规超声的诊断敏感性为62.69%,特异性为75.97%,准确性为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触压式超声弹性成像能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可提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ultrasound characteristics of carotid plaques in an outpatient popula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lanning the ultrasound follow-up.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studied 747 consecutive outpatients (397 [53%] of whom were women) who underwent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 of the carotid arteries. Most of the patients presented multipl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or were being followed-up for carotid artery stenosis.Results: Stenosis ranging from 1% to 69% was observed at the level of the right 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 (ICA) in 419 (56.1%) of the 747 patients and in the left ICA in 408 of 747 (54.5%). One hundred twenty-four (29.5%) of the 419 RICA plaques and 77 (18.8%) of the 408 LICA plaques were classified as type 1 or type 2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Gray-Weale classification.Conclusions: Type 1 and type 2 plaques, which are referred to as “vulnerable plaques,” were found in 160 (21.4%) of the 747 patients we examined. These patients should be subjected to closer ultrasound follow-up, even if they have only moderate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相似文献   

16.
赵志华  廖锦堂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04-2105,2109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64例,回顾性分析术前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及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64例乳腺癌的典型声像图特征: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高回声晕环、纵横径比值〉0.7、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肿块内点条状血流信号等,但小乳癌无上述特征;超声诊断符合率87.5%(56/64);CDFI显示血流0级10.9%(7/64)、Ⅰ级10例(15.6%)、Ⅱ级54.7%(35/64)、Ⅲ级18.8%(12/64)。【结论】超声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然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1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晨起行空腹血糖和血脂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管腔内径(D)和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观察斑块发生情况;将高血压患者分别分为内膜正常、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3组以及单纯高血压(P-EH)、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T)、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EH-HL)3组,并分组观察。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较对照组Glu、TC、TG以及LDL-C明显增高,颈动脉IMT明显增厚;大于平均年龄段的患者颈内动脉IMT明显增厚;高血压患者的BMI、Glu和LDL-C在颈动脉正常、内膜增厚及斑块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斑块组BMI、Glu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和正常组,斑块组LDL-C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P-EH、EH-T、EH-HL3组间颈动脉IMT增厚程度及斑块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斑块多累及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段,以纤维硬斑、低回声软斑多见。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以及高龄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动态直观地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是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