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维生素D受体基因作为糖尿病肾病候选基因,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6/2004—08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94例为糖尿病组,男30例,女64例。②根据3次晨尿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mg/g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55),30mg/g≤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0mg/g者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32),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0mg/g为大量白蛋白尿组fn=7)。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合称为异常白蛋白尿组。病程≥5年未合并糖尿病肾病3l例为迟发/未发糖尿病肾病组,病程≤1年伴有肾病患者20例为早发糖尿病肾病组。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77人为对照组,男35人,女42人。纳入对象均为汉族人,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9采用多聚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㈤对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F检验。计算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确认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采用x^2检验。基因型分布作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相对风险率(RR)表示疾病与标志性状关联的强度。结果:健康者77例和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中国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酶切位点有2种等位基因F,f;存在3种基因型FF,Ff,ff。(2)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间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x^2=21.137,P=0.00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x^2=-366.924,P〈0.001)。(3)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异常白蛋白尿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x^2=-12.131,p=0.00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也有显著性(x^2=13.884,p=0.000)。(4)等位基因f与异常白蛋白尿的发生相关联(RR=3.57,P〈0.005),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具有等位基因f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是没有等位基因f的糖尿病患者的3.57倍。等位基因F与异常白蛋白尿的发生呈负关联(RR=0.2l,P〈0.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相关联,等位基因f是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基因,是早发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维生素D受体基因作为糖尿病肾病候选基因,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6/2004-08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94例为糖尿病组,男30例,女64例。②根据3次晨尿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m g/g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55),30m g/g≤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0m g/g者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32),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0m g/g为大量白蛋白尿组(n=7)。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合称为异常白蛋白尿组。病程≥5年未合并糖尿病肾病31例为迟发/未发糖尿病肾病组,病程≤1年伴有肾病患者20例为早发糖尿病肾病组。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77人为对照组,男35人,女42人。纳入对象均为汉族人,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③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④对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F检验。计算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确认符合H ardy-W einberg平衡,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采用χ2检验。基因型分布作H ardy-W einberg吻合度检验。相对风险率(RR)表示疾病与标志性状关联的强度。结果健康者77例和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国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酶切位点有2种等位基因F,f;存在3种基因型FF,Ff,ff。②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间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1.137,P=0.00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66.924,P<0.001)。③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异常白蛋白尿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12.131,P=0.00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也有显著性(χ2=13.884,P=0.000)。④等位基因f与异常白蛋白尿的发生相关联(RR=3.57,P<0.005),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具有等位基因f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是没有等位基因f的糖尿病患者的3.57倍。等位基因F与异常白蛋白尿的发生呈负关联(RR=0.21,P<0.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相关联,等位基因f是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基因,是早发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基因有关的骨脆性疾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是主要候选基因之一。目的:前瞻性调查老年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于中Cdx-2结合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骨量丢失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性横断面调查,于200003/200503在沈阳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完成。对象:选取沈阳市某社区无血缘关系、60岁以上的100名汉族健康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性别不限,未服用过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均自愿参与调查。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子中Cdx-2结合位点的多态性,应用DPX-L双能X射线吸收仪分别在调查初始和5年后两次测量调查对象的髋部骨密度。主要观察指标: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予中Cdx-2结合位点基因型分布,以协方差分析法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子中Cdx-2结合位点多态性与髋部骨密度的关系。结果:调查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子中Cdx-2结合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为AA型17%,AG型57%,GG型26%;男女间等位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该人群中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无论男女各基因型间年龄、身高和体质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身高、体质量和年龄校正后,调查初始不同基因型调查对象问股骨颈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调查对象问各部位年骨量丢失率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查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启动子中Cdx-2结合位点基因型与髋部骨密度及骨量丢失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国东北汉族人群resis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1]选择2001-01/2002-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均了解实验目的,并自愿接受.[2]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浆胰岛素及C肽,采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3]从纳入的500例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其外周静脉血4 mL,提取外周血DNA;并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resistin基因5'端行选择性扩增;对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后进行测序.[4]采用SAS(Cary,NC)软件分析resis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哪些因素相关及这些因素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发现resistin基因5'端调节区有5个多态位点,分别为:g.-638 G>A,g.-537 A>C,g.-420C>G,g.-358 G>A,g.-238 G>A.[2]具有g.-238 G>A多态位点的2型糖尿病患者舒张压明显高于无该多态位点者(87.50&;#177;3.91,79.82&;#177;1.71,P<0.05).[3]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并发症、眼部并发症及神经病变均与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检验统计计量为3.9483~18.231 9,P<0.05~0.01).结论:中国东北汉族人群中有g.-238 G>A多态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并发症、眼部并发症及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后代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constitu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ecNOS)的第四内含子的a等位基因(4a等位基因)频率增高且与血管内皮功能减低有关。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ecNOS基因多态和血浆一氧化氮并探讨他们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非随机对照试验。地点、对象和方法:正常对照组67例为河北省人民医院健康查体并自愿参加研究者,男33例,女34例;一级亲属组为本院代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98例,男48例,女50例;糖尿病组为本院老年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5例,男40例,女45例。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无糖尿病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无血缘关系;无严重高脂血症等。应用PCR扩增技术测定ecNOS基因型,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主要观察指标:3组研究对象的eeNOS基因型、一氧化氮水平以及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及血红蛋白。结果:①糖尿病组和一级亲属组与对照组相比a/a+a/b基因型频率和4a等位基因频率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②对照组、一级亲属组、糖尿病携带4a等位基因者的血浆一氧化氨水平[(68.00&;#177;15.9),(60.75&;#177;17.64),(61.63&;#177;18.26)μmol/L]显著低于不带4a等位基因者[(98.30&;#177;25.1),(83.70&;#177;26.37),(75.15&;#177;29.38),t=-3.289,-3.432,P&;lt;0.01,t=-2.432,P&;lt;0.05]。结论: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血浆一氧化氮降低存在基因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健康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维生素D受体基因在内切酶BsmⅠ,ApaⅠ,TaqⅠ作用下,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并且与骨密度密切相关,而骨密度的变化对骨质疏松起着重要作用,但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相关性尚无定论。
目的:分析在中国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绝经后妇女中与骨密度密切相关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设计:对比观察。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对象:选择2002-01/2003-12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汉族绝经后妇女179名,平均年龄(59&;#177;3)岁。选择2001-01/2003-12于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老年科进行健康体检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绝经后妇女者122,63,112名,平均年龄分别为(56&;#177;4),(55&;#177;3)。(57&;#177;3)岁。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确定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基因型,分析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多态性分布频率,并与已知的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和日本相应数据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主要观察指标: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多态性分布频率,以及该分布特点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和日本相应数据比较结果。
结果: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5%,69.67%,38.1%和50%,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l%,6.35%和4.46%,汉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明显(P〈0.01)。哈萨克族与欧美人种比较,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差异不明显,与日本、韩国人种差异明显(P〈0.01)。
结论:中国汉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多态性具明显种族差异性;哈萨克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接近欧美人种,与日本、韩国人种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董霞韩睿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2):327-330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现其发生机制与遗传背景有关。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是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因素,糖尿病肾病并非完全由高血糖直接导致,将为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线索,本文对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以及不同骨量的糖尿病患者之间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方法:选自青岛市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内分泌科1998-09/2001-01住院糖尿病患者122例为糖尿病组,诊断参照WHO 1999年新标准,并且除外重度吸烟、嗜酒者、肾功能损害者及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2型糖尿病组68例,1型糖尿病组54例。以中国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为依据诊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糖尿病组骨量正常58例(男/女=33/25),骨量减少30例(男/女:15/15),骨质疏松34例(男/女=17/17)。并以青岛市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62名体检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其进行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I,TaqI位点)型检测,并计算其基因分布频率。结果:①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布频率的比较1型糖尿病组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有增高趋势(1型糖尿病组14.8%,2型糖尿病组7.4%,对照组4.8%,P=0.068)。②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在糖尿病患者群中,aa基因型在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者中分布频率显著高于糖尿病骨量正常者(骨量减少组63.3%,骨质疏松组73.5%,骨量正常组41.3%.P&;lt;0.05),Aa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低于骨量正常者(骨量减少组26.7%,骨质疏松组26.5%,骨量正常组44.8%,P&;lt;0.05),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中未检出AA基因型。结论:在糖尿患者群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分布与健康人差异不显著。糖尿病患者对应于ApaI酶切位点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与骨质疏松存在相关性,对应于TaqI酶切位点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相关趋势,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LC30A8(rs13266634)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T2DM)以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T2DM 259例(T2DM组)、健康者(NC组)200例(受试者均来自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试剂盒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标本基因型的判断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以及不同骨量的糖尿病患者之间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方法:选自青岛市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内分泌科1998-09/2001-01住院糖尿病患者122例为糖尿病组,诊断参照WHO1999年新标准,并且除外重度吸烟、嗜酒者、肾功能损害者及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2型糖尿病组68例,1型糖尿病组54例。以中国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为依据诊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糖尿病组骨量正常58例(男/女=33/25),骨量减少30例(男/女=15/15),骨质疏松34例(男/女=17/17)。并以青岛市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62名体检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其进行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I,TaqI位点)型检测,并计算其基因分布频率。结果:①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布频率的比较1型糖尿病组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有增高趋势(1型糖尿病组14.8%,2型糖尿病组7.4%,对照组4.8%,P=0.068)。②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在糖尿病患者群中,aa基因型在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者中分布频率显著高于糖尿病骨量正常者(骨量减少组63.3%,骨质疏松组73.5%,骨量正常组41.3%,P<0.05),Aa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低于骨量正常者(骨量减少组26.7%,骨质疏松组26.5%,骨量正常组44.8%,P<0.05),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中未检出AA基因型。结论:在糖尿患者群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分布与健康人差异不显著。糖尿病患者对应于ApaI酶切位点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与骨质疏松存在相关性,对应于TaqI酶切位点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相关趋势,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基因-572C/G多态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35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IL-6基因-572C/G多态性,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基因型患者的IL-6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IL-6基因-572CC,CG,GG基因型人数分别为212,129,17;血清IL-6水平分别为(61.32±16.98)pg/mL,(64.98±15.19)pg/mL和(92.18±25.36)pg/mL,血清IL-6水平在CC,CG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种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血清IL-6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IL-6基因572C/G多态性可能具有功能性,572GG基因型分泌IL-6能力可能较CC及CG基因型强,IL-6基因572GG基因型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1例正常人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L-1RN)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IL-1RN Ⅰ/Ⅰ、Ⅰ/Ⅱ、Ⅱ/Ⅱ和Ⅰ/Ⅳ4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0.7%和81.1%,14.7%和16.9%,1.8%和0.5%,2.8%和1.5%;IL-1RN*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9.5%和90.3%,IL-1RN*Ⅱ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1%和9.0%。携带IL-1RN*Ⅱ等位基因的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结论IL-1RN内含子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无关,但IL-1RN(Ⅱ)等位基因可能与2型糖尿病病情的危险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新诊断的肥胖和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提高对2型糖尿病(T2DM)肥胖患者代谢紊乱的认识。【方法】81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两组。肥胖组40例.非肥胖组41例。检测两组的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全套以及心电图和腹部B超。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肥胖组的BMI、腰/臀比、血尿酸、FCP和2hPCP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谷丙转氨酶较非肥胖组略高(P〉0.05),肥胖组中合并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者比例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结论】新诊断的T2DM患者中.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对肥胖的T2DM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减肥和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老年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或无NAFLD患者及健康对照志愿者进行血脂水平、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的测定,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值(WH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n=35)、不合并NAFLD组比较(n=40),合并NAFLD的T2DM患者(n=42)的BMI、WHR、血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HOMA-IR显著增高,HOMA-β降低(P〈0.05或P〈0.01).[结论]T2DM患者合并NAFLD,与肥胖(主要是腹型肥胖)、血脂紊乱、血压增高相关;导致糖尿病合并NAFLD的最主要原因为胰岛素抵抗及其所包含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肥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T2DM伴有肥胖组(DO)42例,T2DM不伴肥胖组(NDO)42例,正常对照组(NC)28名。检测三组对象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APN水平。用HOMA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JDO组和NDO组的血清APN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DO组(8.02±3.57)mg/L,NDO组(8.35±2.68)mg/L比NC组(14.04±4.75)mg/L,均P〈O.01],DO组与NDO组AP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APN与体质指数(BMI)、腰围(w)、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Fins、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0.01),APN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和WHR是血清APN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脂联素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观察患者尿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T2DM早期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UAER)20~200μg/min]60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各30例,测定血糖,血脂,UAER,CRP等。另选30名健康者和30例单纯T2DM患者作对照。【结果】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糖,TC,UAER,CRP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DL-C治疗后逐渐升高,与非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脂,C—RP的同时,降低uAER水平,使用辛伐他汀进行干预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 相似文献
17.
《Annals of medicine》2013,45(6):491-497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affects approximately 10% of urban Indian and Indian migrant populations and as such carries major health implications for these groups. Whilst a strong genetic component to the aetiology of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s incontestable, progress in identifying the specific genetic determinants involved in its pathogenesis has been slow. In studies of South Indian pedigrees, preliminary segrega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s likely to be a polygenic disease. A number of candidate genes have been studied with the aim of demonstrating either association or linkage with the disease; in South Indians the only positive results thus far have been associations between non-insui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 genes for insulin, apolipoprotein D and complement component C4B. However, it seems likely that these genes contribute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n this ethnic group and that the major genes underlying glucose intolerance remain to b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对照各50例,比较两组的VDR基因型分布;用相关性分析判断VDR基因多态性与骨矿质面密度的关系。结果 VDR基因型在各组中的分布均未偏离Hardy-Weinberg定律(P〉0.05)。 3种酶定义的VDR基因型的分布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A型和Aa型相比aa型在腰椎及股骨均有较低的骨矿质面密度。结论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158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营养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在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DM2)患者中进行营养干预对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作用.[方法]对某社区已确诊的非住院DM2患者158例,采用配对设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给予药物治疗外还采取膳食指导、健康教育、营养干预等措施,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和生化检测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三餐热能分配均不合理,营养状况不平衡.采取营养干预措施后干预组与时照组比较,营养缺乏和营养不平衡问题得到改善;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C-肽、尿微量蛋白等指标均有明显降低.[结论]社区DM2病人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干预对防治DM2效果明显;本干预模式可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