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儿童与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可溶性内皮生长因子(s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变化,了解其在川崎病中发挥的病理生理作用并有助于早期防治血管炎的进展,以期改善川崎病患儿的预后.方法 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正常儿童和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sVEGF 和TGF-β1 浓度,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该研究发现,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的sVEGF 和TGF-β1 明显高于正常儿童,随着病情的缓解其水平明显下降,在恢复期sVEGF 的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是TGF-β1 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sVEGF和TGF-β1 在川崎病的发病及血管炎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生理病理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血沉和白细胞在川崎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KD)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发热性疾病 ,可并发严重的冠状动脉损害。早期诊断 (<10 d)并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1 ] 。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 KD患儿 ,发现血沉 (ESR)及白细胞(WBC)的动态变化对早期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KD组 :5 2例均为 1998~ 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患儿 ,符合 1984年日本 KD研究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 [1 ] 。其中男2 9例 ,女 2 3例 ,年龄 4月龄~ 10岁 ,3岁以下 4 5例 (86 .5 % ) ,合并冠状动脉扩张 17例 (32 .7%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及预防骨关节炎的作用。方法 35只雄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A组)5只,实验组(B、C、D三组)每组10只,在膝关节滑车处钻孔造成关节软骨全层缺损,以右膝为实验侧,术后向关节腔内注射1mg/ml的IGF-1、TGF-β1、IGF-1+TGF-β1各0.1ml,每周1次;左膝为对照侧,与实验组同一时间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溶液。于术后4、8周分别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和SafraninO染色评分,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实验侧软骨缺损处组织的修复情况均优于对照侧,并且实验侧在各组软骨缺损周围的正常软骨未发生明显退变,而对照侧周围软骨在4、8周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变,周围软骨中生长因子的表达实验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侧4、8周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体的表达在各组实验侧和对照侧与正常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软骨缺损早期行IGF-1、TGF-β1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并延缓周围软骨的退变,两者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敏  陈捷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2991-2992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6例川崎病患儿(川崎病组,包括有冠状动脉病变者18例)血小板参数,动态了解其变化,同时以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46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川崎病组患儿血小板四项参数急性期、恢复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恢复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均显著高于急性期(P<0.01),但急性期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者急性期除外PLT外,其余三项参数较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川崎病以及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均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兔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损伤局部与创伤愈合和神经再生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6-09/2005-02-3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实验外科完成。取成年长耳白毛家兔68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n=9) 和5个损伤组,损伤组分别在双侧面神经颊面干造成暴露(n=13)、牵拉 (n=10)、压榨(n=11)、挤压(n=12)及切断(n=13)5种损伤,于伤后1 h、 1,3,7 d分别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组织学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免疫组化染色,按照细胞着色的程度行染色值半定量分析。结果:68只兔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染色值为1.27±0.31, 暴露组、牵拉组各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无明显变化,压榨组、挤压组、切断组面神经损伤后1 h和1 d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升高(P<0.05), 3 d时下降,7 d时再度出现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1.99±0.32,2.04±0.29. 2.56±0.42,P<0.05)。各组间相比可见,同一时间点不同损伤组的染色值为切断组>挤压组>压榨组>牵拉组>暴露组。结论:①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损伤局部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随损伤程度加重而增高。②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在1 d和7 d各出现1个高峰。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在面神经损伤后的病理变化与修复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γ射线照射对单采血小板保存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COBESpectraTM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以27Gy的γ射线照射,于标准条件下保存5d,同时设自身对照,间隔取样,采用ELISA方法检测TGF-β1含量。结果对照组单采血小板在保存1d后,TGF-β1含量与保存前比较升高有显著性(P<0.05),照射组保存3d后,TGF-β1含量与保存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保存5d后,TGF-β1与保存前比较升高有显著性(P<0.05)。在保存中的各时间点,其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7Gyγ射线照射能抑制单采血小板保存过程中TGF-β1含量的升高,可以有效地预防单采血小板输注后引起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检测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受体((TGF-βR)的表达探讨其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ITP)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ITP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为对照,通过实时PCR方法检测外周血中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Ⅰ、TGF-βRⅡ和TGF-βRⅢ)的表达量,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ITP患者组TGF-β1和TGF-βRⅡ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GF-βRⅠ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F-βRⅢmRNA的表达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Ⅰ和TGF-βRⅡ在ITP患者中表达异常,表明TGF-β1信号通路在ITP患者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BB,PDGF-BB)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在脑缺血再灌注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SD大鼠48只,雌雄不同,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2h组,MCAO2h再灌注6,12,24,48h,3,7d组,每组6只。按时相点取材,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结果:PDGF-BB在假手术对照组、MCAO2h组阳性表达无差异。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增加,7d后达高峰,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MCAO2h组较假手术对照组阳性表达减低,再灌注6h后表达开始增多,48h达高峰,并持续至7d。MCAO2h再灌注48h组与MCAO2h再灌注72h组、MCAO2h再灌注7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PDGF-BB和TGF-β1表达增加,二者有自我保护、自我调节作用,促进缺血灶周围血管再生以及损伤修复;TGF-β1可能通过上调PDGF-BB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生长因子可调整椎间盘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基质代谢,用于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既往的研究偏重于成骨性生长因子对髓核细胞的作用,对纤维环细胞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退变纤维环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7-11/2008-1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完成.材料:腰椎间盘手术患者的纤维环组织.方法:结合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单层培养人退变纤维环原代细胞.传代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对传3代细胞分别采用不同生长因子干预,分为100 μ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10 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组、10 μg/转化生长因子β1组、10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0 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组、10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0 p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10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10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0 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以不加生长因子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传3代细胞.干预3,6 d后,采用MTT法测定传3代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质量浓度.结果:传3代细胞Ⅰ、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胰岛索样生长因子1促进入退变纤维环细胞增殖,轻度抑制细胞合成Ⅰ型胶原,促进合成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促Ⅱ型胶原合成作用轻度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强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其抑制细胞合成Ⅰ型胶原,轻度促进合成Ⅱ型胶原,无促合成聚集蛋白聚糖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合成Ⅰ、Ⅱ型胶原及聚集蛋白聚糖,促聚集蛋白聚糖合成作用强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多种因子联合作用较单种未见明显优势,未能呈现协同效应.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明显改变人退变纤维环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可应用于对人类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炜  李芳  王小宁 《临床荟萃》2006,21(24):1750-1750
患儿,男性,13岁。因发热5天,皮疹3天,腹痛伴面色苍白半天于2006年5月26日入院。息儿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发热,体温38~41℃,同时伴咽痛,3天前出现结膜充血,无分泌物,前胸与上肢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于当地静脉滴注抗生素无效。半天前患儿出现腹痛,以脐周为主,较剧烈,同时面色苍白,双足冰冷,伴乏力、精神萎靡、尿少,急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140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60/25mmHg(1mmHg=0.133kPa),精神差,嗜睡状态,面色苍白,四肢冰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血小板反应蛋白(TS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川崎病患儿51例,对照组21例(包括发热及无热组).分别测定各组患儿血浆TSP-1和TSP-2水平,常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肌酶谱.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川崎病组患儿血浆TSP-1和TSP-2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川崎病患儿心脏受累组和非心脏受累组血浆TSP-1和TSP-2水平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TSP-1和TSP-2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SP-1和TSP-2可能参与川崎病急性期全身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可以作为早期免疫性炎症反应指标,对于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γ射线照射对单采血小板保存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COBE Spectra^TM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以27 Gy 的γ射线照射,于标准条件下保存5d,同时设自身对照,间隔取样,采用ELISA方法检测TGF-β1含量。结果对照组单采血小板在保存1d后,TGF-β1含量与保存前比较升高有显著性(P〈0.05),照射组保存3d后,TGF-β1含量与保存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保存5d后,TGF-β1与保存前比较升高有显著性(P〈0.05)。在保存中的各时间点,其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7 Gy γ射线照射能抑制单采血小板保存过程中TGF-β1含量的升高,可以有效地预防单采血小板输注后引起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具有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细胞的黏附和迁移、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和纤维化等一系列生物过程的作用.已有不少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参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导致视功能的严重损伤.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及Highwire1990-01/2004-08的转化生长因子β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GF,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8-01/2004-08的转化生长因子β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转化生长因子β,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的生物学物性及其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6篇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对收集的文献按几个部分进行归类如介绍转化生长因子β的生物学特性、相关受体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机制.结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疾病的致视功能丧失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已成为眼科研究热点之一.对于参与其发生发展的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他相关生长因子需做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深入研究,以期为早期干预保护视功能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俞猛  夏仁云  高飙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4):2728-2732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制作胫骨骨折愈合模型,伤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分别进行组织学和TGF-β、bFGF和PD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伤后3d开始形成原始骨痂。1周时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开始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形成后再进行软骨内化骨。4周时形成连接骨折端的桥接骨痂。(2)伤后早期血肿中炎性细胞表达bFGF、PDGF。伤后1周骨膜增殖细胞、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骨端骨细胞以及原始骨痂成骨细胞表达TGF-β、bFGF和PDGF。伤后2周软骨细胞表达TGF-β、bFGF和PDGF。结论:TGF-β、bFGF和PDGF有着各自的表达和分布特点,并共同调解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最终完成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athyDN)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 ,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理复杂 ,进来研究表明 ,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rn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较重要作用[1] ,我们对不同时期DN患者TGF β1进行检测 ,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 ,以了解TGF β1在DN中的异常并分析其在DN发病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4 9例 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 1997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 2 6例 ,女 2 3例 ,平均年…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具有促进角膜损伤愈合的作用.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表面应用后在房水中的药物浓度,验证其在预防和治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4/07在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雌性SPF级SD大鼠32只,体质量200-250 g.干粉状转化生长因子β1为美国SANTA公司产品.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0.5,1,2mg/L组,每组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0.5,1,2mg/L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3次/d,用药1周.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眼部刺激症状.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房水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量浓度.结果:大体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实验前后和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眼均无结膜分泌物、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炎性反应及晶状体混浊改变.空白组和3种不同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滴眼后房水中药物质量浓度分别是(0.429±0.187),(0.964±0.284),(2.127±0.673),(2.282±0.745)μg/L.结论:1 mg/L和2mg/L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能有效提高大鼠眼房水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质量浓度(P<0.05),具有良好的角膜穿透性,在房水中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能够在局部发挥药物的作用,避免药物全身应用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转化生长因子β在老年性痴呆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化生长因子 β对老年性痴呆有重要影响 ,对其具有保护和损伤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兔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损伤局部与创伤愈合和神经再生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6-09/2005-02-3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实验外科完成.取成年长耳白毛家兔68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n=9)和5个损伤组,损伤组分别在双侧面神经颊面干造成暴露(n=13)、牵拉(n=10)、压榨(n=11)、挤压(n=12)及切断(n=13)5种损伤,于伤后1 h、1,3,7 d分别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组织学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化染色,按照细胞着色的程度行染色值半定量分析.结果:68只兔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染色值为1.27&;#177;0.31,暴露组、牵拉组各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无明显变化,压榨组、挤压组、切断组面神经损伤后1 h和1 d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升高(P<0.05),3 d时下降,7 d时再度出现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1.99&;#177;0.32,2.04&;#177;0.29,2.56&;#177;0.42,P<0.05).各组间相比可见,同一时间点不同损伤组的染色值为切断组>挤压组>压榨组>牵拉组>暴露组.结论:①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损伤局部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随损伤程度加重而增高.②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在1 d和7 d各出现1个高峰.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在面神经损伤后的病理变化与修复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不完全川崎病误诊为颈淋巴结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岁6月龄。以颈部肿痛3d伴发热1d入院。患儿3d前无诱因出现右颈部肿痛,吞咽时加重。在当地医院按急性淋巴结炎给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3d,症状不见好转,今展出现发热,体温在39~40℃,无皮疹和关节肿痛,血常规:WBC22.5×10^9/L,N0.81,门诊以急性淋巴结炎、败血症收入院。  相似文献   

20.
背景:血小板被认为是人体自身的生长因子库,目前多采用牛凝血酶激活血小板,促进释放其富含的多种生长因子,牛凝血酶的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目的:与牛凝血酶激活方式比较,观察液氮冻融促进血小板释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A、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效果.方法:抽取5名健康志愿者静脉血,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及乏血小板血浆,洗涤去除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浆成分,制成洗涤血小板.洗涤血小板采用液氮反复冻融的方法促进其释放生长因子,而富血小板血浆采用1000,500,250,125,62.5,31.25 U/mL的牛凝血酶-氯化钙溶液进行激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定量检测洗涤血小板、富血小板血浆及乏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A、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液氮冻溶促进血小板释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973±1.213),(27.445±2.273)μg/L,与500~1000 U/mL牛凝血酶激活血小板促进其释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质量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液氮冻融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激活洗涤血小板方式可以替代目前使用的牛凝血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