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胶原的变化规律,认识心室重塑及心脏功能变化的机制。方法:实验选用SD大鼠68只,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10)、手术对照组(n=10)、心肌梗死后1d组(n=12)、心肌梗死后1周组(n=12)、心肌梗死后2周组(n=12)、心肌梗死后4周组n=12)。通过结扎68只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天,及1,2,4周取心肌组织,采用羟脯氨酸消化法和免疫组化分别测定胶原总量和Ⅰ/Ⅲ胶原比例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2,4周组大鼠心肌Ⅰ/Ⅲ胶原比例(2.12&;#177;0.62,2.18&;#177;0.71)明显高于对照组(2.71&;#177;0.30)(t=2.84,2.79,P&;lt;0.05)。心肌梗死后2,4周组大鼠心肌胶原【(37.16&;#177;2.67),(38.19&;#177;1.41)mg/g】明显高于对照组【(35.61&;#177;1.52)mg/g】(t=3.12.5.23,P&;lt;0.01)。手术对照组、心肌梗死后1d、1周组与对照组大鼠心肌胶原含量、Ⅰ/Ⅲ胶原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SD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内胶原总量增加,Ⅰ/Ⅲ胶原比例减少,这种胶原代谢变化规律是心室重塑发生机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胶原的变化规律,认识心室重塑及心脏功能变化的机制。方法:实验选用SD大鼠68只,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10)、手术对照组(n=10)、心肌梗死后1d组(n=12)、心肌梗死后1周组(n=12)、心肌梗死后2周组(n=12)、心肌梗死后4周组(n=12)。通过结扎68只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天,及1,2,4周取心肌组织,采用羟脯氨酸消化法和免疫组化分别测定胶原总量和Ⅰ/Ⅲ胶原比例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2,4周组大鼠心肌Ⅰ/Ⅲ胶原比例(2.12±0.62,2.18±0.71)明显高于对照组(2.71±0.30)(t=2.84,2.79,P<0.05)。心肌梗死后2,4周组大鼠心肌胶原犤(37.16±2.67),(38.19±1.41)mg/g犦明显高于对照组犤(35.61±1.52)mg/g犦(t=3.12,5.23,P<0.01)。手术对照组、心肌梗死后1d、1周组与对照组大鼠心肌胶原含量、Ⅰ/Ⅲ胶原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D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内胶原总量增加,Ⅰ/Ⅲ胶原比例减少,这种胶原代谢变化规律是心室重塑发生机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国内外关于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均处于探索中,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型制作方法.目的建立急性放射性脑损伤的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脑损伤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实验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观察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动物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1-06/2002-08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完成.SD大鼠60只,体质量(300±30)g,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20只,实验组40只.方法SD大鼠头部接受60Coγ射线照射,7 Gy/次,1次/d,连续照射6 d,总剂量42 Gy.照射结束后每日观察大鼠摄食、饮水量及次数,自主活动情况,有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每周检查并记录大鼠头部照射区毛发与皮肤情况、体质量变化,照射结束后第3,7,14,30天断头取脑,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主要观察指标①一般情况观察.②照射后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照射第3天起即出现每日摄食、饮水量减少;照射第1,2天,自主活动较对照组增多,第3天起活动渐减少;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随观察时间延长体质量增长较对照组慢,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所有大鼠均于照射后约2周时出现照射野轻度脱毛;照射后出现脑组织神经元变性坏死.结论该模型制作方法切实、可靠,较好地模拟放射性脑损伤的过程,可用于预防或减轻放射治疗对脑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骨肉瘤肺转移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哲  范清宇  郝新保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4048-4049,i005
目的:探讨大鼠骨肉瘤细胞系接种细胞的数量与肿瘤形成及肺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30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106分别以1&;#215;1^5,1&;#215;10^6,1&;#215;10^7个数量注射入大鼠股外侧皮下。接种后,每周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直径,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连续5周。第6周取肿瘤及双侧肺,病理取材,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1&;#215;1^5及1&;#215;10^6组肿瘤生长情况不佳,未出现肺转移;1&;#215;10^7组肿瘤发生率达到100%。肺转移率达70%。结论: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106具有较强的致瘤性及较高的肺转移率,应用该细胞系建立的动物模型为骨肉瘤综合治疗奠定动物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劲松 《中国临床康复》2014,(27):4389-4394
背景:体外构建三维肿瘤模型替代现有二维平面肿瘤细胞模型用于药物筛选是肿瘤药筛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的:体外构建三维肝肿瘤模型体系,并用于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研究。 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2作为模型细胞,以壳聚糖/胶原混合材料制备水凝胶支架,体外构建肝(肿瘤)细胞的三维培养体系,表征三维肝(肿瘤)细胞聚集体的形态、生长、细胞骨架分布等,并以二维平面培养的肝肿瘤细胞为对照,研究三维肝肿瘤模型对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与结论:①肝细胞在壳聚糖/胶原水凝胶支架中培养10 d后形成三维的聚集细胞团。②肝细胞在水凝胶支架中生长速度略慢于二维平面培养,但在三维体系下肝细胞能长时间保持细胞活性。③在水凝胶支架中肝细胞三维生长后,纤维蛋白骨架发生重排,结构与在体肝组织更接近。④在水凝胶支架中的三维肝肿瘤细胞模型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由此可见,在壳聚糖/胶原水凝胶支架中形成的三维肝(肿瘤)模型,其细胞骨架结构更接近体内肝组织,因此可用于体外药筛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6.
背景:血管新生在组织工程研究中已引起了高度重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二维平面培养中已证实能促进血管新生.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三维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骨髓,分离出内皮祖细胞.待细胞融合至70%~80%时添加鼠尾另一层胶原凝胶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实验组采用完全培养液含M199培养液、胎生血清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双抗;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培养第1,4,7,20天观察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扩增情况并进行细胞鉴定.三维立体模型建立后第3,6,9,12天进行形态观察及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内皮祖细胞在三维基质内向胶原基质内生长,24 h内即可出现向胶原内的出芽及浸润并逐渐形成分支样结构,对照组细胞生长慢,出芽慢,管状结构细小,向胶原内浸润的深度浅,网状结构稀疏,不完整.实验组新生血管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取第3,6,9,12天的凝胶块检测,可见内皮素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3表达阳性.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动员和诱导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新生.鼠尾胶原凝胶可以诱导内皮祖细胞表现出血管新生中的迁移、增殖和发芽等步骤.  相似文献   

7.
胶原海绵复合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以胶原海绵为支架、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为种子细胞,于体外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Ⅰ型胶原海绵剪切成方形片状(2.0cm×1.4cm×0.2cm),经60Co照射消毒,于DMEM培养液中水化1h左右。另取1d龄SD大鼠心脏,剪成小碎块,然后用2.5g/L胰蛋白酶于37℃中消化,吸取上清至含胎牛血清的DMEM中,重复消化四五次,用差速贴壁法除去大部分成纤维细胞,将细胞沉淀用DMEM培养液以2×109L-1的密度悬浮备用。将上述的心肌细胞悬液1mL缓慢滴注于玻璃模型中的胶原海绵上,然后置于细胞培养中培养。肉眼及显微镜主要观察工程化心肌组织在培养期间的自发收缩情况,包括收缩的部位、强度、频率、一致性以及收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工程化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的变化,细胞形态,胞核的形状及细胞之间的连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工程化心肌组织片的形态和功能。结果:①细胞接种于胶原海绵上1d后,细胞/胶原复合物的凝胶化过程基本完毕,体积保持恒定,维持至培养结束,第3天细胞/胶原复合物局部出现点片状自发收缩,第5天整个细胞/胶原复合物出现同步化自发收缩,收缩频率61~199次/min。2周后37.5%的工程化心肌组织的自发收缩活动减弱,但75%的工程化心肌组织的自发收缩活动持续至培养结束。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工程化心肌组织内细胞间连接广泛存在,细胞多呈纵向分布,胞核呈长圆形,胞浆内α-肌节肌动蛋白阳性,胞内肌原纤维排列整齐,可见到心肌特异性的肌小节结构和Z线,多数细胞具有分化的心肌细胞表型。结论:用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为种子细胞、以Ⅰ型胶原海绵为支架材料,构建出的工程化心肌组织,于体外可长时间持续自发收缩,该细胞/胶原复合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均类似于成熟大鼠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国内外关于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均处于探索中,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型制作方法。目的:建立急性放射性脑损伤的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脑损伤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实验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观察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动物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1-06/2002—08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完成。SD大鼠60只,体质量(300&;#177;30)g,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20只,实验组40只。方法:SD大鼠头部接受^60Coγ射线照射,7Gy/次,1次/d,连续照射6d,总剂量42Gy。照射结束后每日观察大鼠摄食、饮水量及次数,自主活动情况.有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每周检查并记录大鼠头部照射区毛发与皮肤情况、体质量变化,照射结束后第3,7,14,30天断头取脑,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一般情况观察。②照射后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照射第3天起即出现每日摄食、饮水量减少;照射第1,2天,自主活动较对照组增多,第3天起活动渐减少;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随观察时间延长体质量增长较对照组慢,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所有大鼠均于照射后约2周时出现照射野轻度脱毛;照射后出现脑组织神经元变性坏死。结论:该模型制作方法切实、可靠,较好地模拟放射性脑损伤的过程,可用于预防或减轻放射治疗对脑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多孔胶原支架上构建三维工程的心肌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已有转化的SV40细胞系、C2C12成肌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以及胚胎干细胞用于修复哺乳动物心脏的细胞移植治疗,然而细胞移植治疗对严重缺失或损伤心肌结构的治疗的作用却不大。组织工程技术为此类心肌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目前已有可替代和改善骨、软骨、肾、肝、神经及皮肤等组织和器官的生物合成结构物。目的:探索多孔胶原作为构建三维工程心肌组织支架材料的可行性。设计:非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动物:清洁级1日龄Wistar大鼠400-50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8~10g;成年Wistar大鼠五六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g,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温度22~26℃,湿度40%~60%。干预:在无菌条件下,将经胰蛋白酶消化获得的新生鼠心肌细胞分别接种于三维多孔胶原支架和培养板上,比较心肌细胞在两种培养模式的代谢差异。主要观察指标:检测葡萄糖比消耗率、乳酸比产率、乳酸转化率、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活力变化。结果:培养于多孔胶原支架上的心肌细胞的代谢特性近似于心肌细胞在培养板上培养的二维生长模式。结论:心肌细胞与多孔胶原支架形成了具有自律性同步收缩的三维工程心肌组织,多孔胶原作为心肌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研究证实,Ⅰ型鼠尾胶原可促进成肌纤维细胞的增加,对内皮细胞的迁移及成管有较为明显的作用,推断胶原可为细胞的生长提供一个较为合适的内环境。目的:探讨鼠尾胶原联合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第4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于铺有鼠尾胶原的培养皿上,用Alamar Blue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还原比率。将第4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4组培养于24孔板,其中生长因子组是在细胞接种前加入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蛋白于细胞悬浮液中;联合组需事先加入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蛋白于鼠尾胶中,铺于板底;最后各组均使用H2O2诱导凋亡,73 h后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凋亡相关蛋白及抗凋亡蛋白的表达,同时Tunnel检测细胞凋亡阳性率。结果与结论:在铺有鼠尾胶原培养皿中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成管数量明显多于正常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成管数量(P<0.05)。鼠尾胶原培养的细胞与正常对照细胞生长状态相似,说明鼠尾胶原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联合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Bcl-2、p-Akt表达高于其余3组(P<0.05),Bax表达低于其余3组(P<0.05)。联合组细胞凋亡率低于生长因子组、H2O2组(P<0.05)。表明鼠尾胶原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联合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生长因子后可显著增强抗细胞凋亡效果。  相似文献   

11.
周曼  喻庆薇  赵健  黎玉梅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780-1783,1787
【目的】构建1个人源性抗人肺癌单链抗体库,并对抗体库进行筛选。【方法】用肺鳞癌病人肺门淋巴结来提取总RNA,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人源性单链抗体库,用人肺癌细胞系(A549)和人正常肺组织细胞初筛及鉴定抗体库。【结果】构建了1个库容量为3.1×10^7噬菌体单链抗体库,抗体库克隆的表达产物可与人肺癌细胞结合,筛选出1个可与人肺癌细胞系A549相对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单链抗体,此单链抗体与A549结合的浓度比人正常肺组织细胞低约130倍,其基因片段大小约为750bp,其重链和轻链基因片段约370bp。【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1个人源性抗人肺癌单链抗体库,并筛选出1个与肺癌细胞系A549相对特异性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喉癌合并肺癌的同时性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喉癌合并肺癌的同时性MP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持续性声音嘶哑2个月入院。频闪喉镜检查示右侧声带见白色菜花状新生物;摄胸部正位X线片发现右下肺结节;胸部CT扫描示右下肺有一直径约1.5 cm的不规则软组织影,边缘可见毛刺,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初步诊断:喉癌(T1N0M0),肺癌(T1N0M0),MPC。先后在全麻支撑喉镜下行CO2激光辅助右侧声带部分切除术和胸腔镜辅助下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右侧声带鳞状细胞癌,右下肺中央型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术后恢复良好,现密切随访中。结论接诊喉癌患者应注意查找有无其他原发癌病灶,喉癌合并肺癌的MPC的治疗与第一原发癌相同,应及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中度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0PD)患者行肺叶切除手术对其肺功能的影响及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23例肺癌合并中度COPD行肺叶切除的患者,术后给予抗感染、机械辅助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吸氧、平喘及呼吸物理学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两个时期肺功能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最大通气量(MW),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动脉氧分压(Pa02)平均值分别为(40.76±4.87)L,(61.9±9.7)%和(76土8)mmHg,术后分别为(39.5±4.24)L,(59.8±8.9)%和(78±7)mmHg,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力肺活量(FVC%)略有下降,但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度COPD患者仍有一定的肺功能储备,能耐受肺叶切除手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特别是术后的密切监护以及各种严重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家兔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一个与人膝关节软骨损伤伴半月板损伤相似的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方法】通过在家兔后腿膝关节的股骨内髁关节面部位用骨钻造成其关节软骨的损伤,同时切除半月板。以后按一定时间取出其股骨髁,用内眼、光镜及电镜观察破损部软骨修复情况。【结果】家兔后腿膝关节股骨内髁关节面的关节软骨损伤后,有纤维软骨修复,但无透明软骨出现。与人膝关节软骨损伤后的修复情况相似。【结论】实验性兔关节面软骨损伤的病理变化机制,可作为研究人膝关节损伤致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英  黄玲莎  黄文成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5):661-662,665
【目的】探讨血清中CYFRA21-1、NSE和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技术测定41例肺癌患者、8例肺良性疾病患者、2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CYFRA21-1、NSE和CA125水平。【结果】肺癌患者组的三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血清中CYFRA21-1、NSE、CA125的敏感性分别为61.0%、34.1%、51.2%,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5.4%。CYFRA21-1在鳞癌的敏感性最高为78.6%;NSE在小细胞未分化癌敏感性最高为66.7%;CA125在腺癌的敏感性为75%。【结论】血清CYFRA21-1、NSE和CA125的检测,尤其是三项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对肺癌的诊断,并对组织分型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陶寅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706-708
[目的]探讨Claudin-1蛋白在肺鳞癌发病过程的表达变化意义.[方法]收集46例石蜡包埋的肺鳞癌及22例癌旁肺标本.免疫组化检测Claudin-1蛋白在肺鳞癌和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统计分析Claudin-1蛋白表达变化与肺鳞癌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相比于癌旁肺组织,Claudin-1蛋白肺鳞癌组织中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建立兔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的方法。方法:用氩激光光凝封闭兔视网膜颞侧静脉,行眼底照像及荧光造影均证实静脉阻塞模型形成。形成后2h,1d,3周,4周处死家兔,摘除眼球,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FFA显示击射处血管完全阻塞。光镜和电镜下显示缺血、水肿、血栓形成等典型的病理学改变。结论:用氩激光光凝兔眼视网膜静脉可导致视网膜静脉血管变细,血流中断,血栓形成。该方法可为临床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体部γ-刀放射治疗技术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实施放疗计划,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择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10例,同时应用体部γ-刀和3D-CRT制定放射治疗计划,治疗方式为2Gy/次,1次/日,5次/周,总剂量为66Gy.计划标准为处方剂量至少...  相似文献   

19.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昊  张帆  赵理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316-2317,2321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肺癌及其各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148例肺癌患者,83例健康对照者,73例肺部良性疾病组,进行CEA、CYFRA21-1、NSE检测,比较单项肿瘤标志物及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和特异性。【结果】CEA、CYFRA21—1、NSE分别在腺癌、鳞癌、小细胞癌中表达水平最高,其阳性率分别为75.9%、90.3%、85.7%,与其他单项肿瘤标志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在肺癌及各病理类型中,与单项肿瘤标志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清CEA、CYFRA211、NSE三项联合检测对诊断肺癌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肺癌的病理类型的判断具有实用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成功建立隔离肺灌注化疗的动物模型。方法 建立兔隔离单肺灌注系统,使用阿霉素进行灌注化疗,并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双肺及心、肝、肾组织中阿霉素含量及肺湿/干重量比。结果 隔离灌注肺的阿霉素含量较对照肺及心、肝、肾组织显著升高;而肺湿/干重量比则无明显差别。结论 我们使用的隔离肺灌注系统可在肺组织局部得到较高的化疗药物浓度,且未出现急性肺损伤,使用该模型治疗肺癌及肺转移癌应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