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氯化血红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84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4血管闭塞法制造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察不同剂量氯化血红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氯化血红素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组相比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下降,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组织学分级明显降低,神经元密度明显升高(p<0.05)。而氯化血红素治疗组与缺血/再灌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化血红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双重染色,电镜下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和计数凋亡神经元,计算凋亡密度。结果硒处理组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损伤减轻,凋亡细胞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凋亡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存在对脑缺血耐受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ac1在大鼠海马CA1区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制作四动脉闭塞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Sham、缺血再灌组(ischemia/reperfusion,I/R)、溶剂对照(Vehicle)组(I/R+生理盐水)、NSC23766组(I/R+NSC23766).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海马CA1区生存神经元.利用Morris水迷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Rac1抑制剂NSC23766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生存数量增加;大鼠缺血后的空间学习记忆缺陷明显得到改善.结论:Rac1的激活可能是导致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因素,其抑制剂NSC23766可有效减轻这种损伤,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外源性精胺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 h)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精胺组。检测指标有神经病学评分、脑梗死面积、皮层脑组织HE染色、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精胺均能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学评分、梗死面积、缺血脑组织MDA含量,减轻脑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损伤,增加缺血区SOD活性。结论: 外源性精胺对大鼠局灶性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染料木黄酮(GEN)对全脑缺血(GCI)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4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GEN处理组、ICI 182,780组和溶剂对照组。采用Fluoro-Jade B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情况,TUNEL技术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结果 GEN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为1.0 mg/kg;与sham组相比,I/R组和溶剂对照组海马CA1区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P0.01),而1.0 mg/kg GEN可显著降低缺血后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P0.01);与I/R组相比,GEN能明显改善缺血后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缺血前侧脑室给予ICI 182,780可显著降低GEN的神经保护作用(P0.01)。结论低剂量(1.0mg/kg)GEN可显著降低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改善认知功能,其分子机制可能与雌激素受体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UT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CIRI)、乌司他丁低剂量组(UTI-L)及乌司他丁高剂量组(UTI-H),采用神经功能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通过商品化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并采用尼氏染色观察CA1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TUNEL染色检测CA1区神经元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A1区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CIRI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及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高,SOD、CAT、GPX活性降低,HO-1、Nrf2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CIRI组比较,UTI-L组和UTI-H组神经行为学评分、细胞凋亡数量降低,SOD、CAT、GPx活性升高,HO-1和Nrf2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UTI-L组相比,UTI-H组神经行为学评分、细胞凋亡数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氧化损伤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NBP预处理低剂量组(NBPⅠ)、NBP预处理中剂量组(NBPⅡ)和NBP预处理高剂量组(NBPⅢ),每组18只,制造模型前7d开始灌胃给药,1次/d。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组织梗死的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化学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1)Sham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零,脑组织无梗死情况发生,神经元形态规则,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正常。(2)与IR组比较,NBP预处理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NBPⅠ、Ⅱ、Ⅲ组神经功能评分依次递减(均P0.05)。(3)与IR组比较,NBP预处理各组脑组织梗死体积依次减小(均P0.05),神经元损伤减轻。(4)NBP预处理各组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NBPⅠ、Ⅱ、Ⅲ组SOD、GSH-PX活性依次递增,MDA含量依次递减(均P0.05)。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可上调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元损伤,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as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e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假手术组,③脑缺血再灌注组(NIR),④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DIR组);采用STZ诱导糖尿病和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HE法观察海马CA1神经元缺失,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正常对照与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元缺失和细胞凋亡,DIR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均见神经元缺失和神经细胞凋亡,而DIR组比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缺失严重(P<0.05)。正常对照与假手术组极少见Fas免疫染色阳性细胞,DIR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见Fas免疫染色阳性细胞,且DIR组比脑缺血再灌注组多(P<0.05)。结论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P600125对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雄性WK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另取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全脑缺血再灌注组和SP600125干预组.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24、48 h,电镜和光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磷酸化JNK表达;八臂迷宫法测试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明显,神经元细胞存活密度降低;磷酸化JNK表达增高;学习记忆功能降低.与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高血压全脑缺血再灌注组中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加重,神经元细胞存活密度降低;磷酸化JNK表达进一步增高;学习记忆功能降低.与高血压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SP600125干预组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减轻;神经元细胞存活密度提高;磷酸化JNK表达进一步降低;学习记忆功能提高.结论:SP600125通过抑制脑组织神经细胞的丢失,改善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蒜素抗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采用比色法测定海马组织NO和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 I-R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海马组织NO和MDA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而SOD活性显著低于sham组;静脉给予大蒜素预处理可抑制上述变化,且呈剂量依赖性效应。结论: 大蒜素具有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作用及抗氧化作用;大蒜素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其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脑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假手术(S)、后肢单纯缺血(I)及缺血-再灌注(I-R)各时间点组。通过夹闭腹主动脉末端4h、开放2-24h复制I、I-R组模型。光、电镜观察脑的病理变化;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脑组织iNOS表达的变化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的硝基化产物硝基酪氨酸(NT)的生成与分布;比色法测定脑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①I-R组脑组织水肿,神经元受损较重,S、I组未见异常;②S、I、I-R组iNOS均有表达,I-R6h表达量最大。I-R组大脑皮质、海马等区可见弥散分布的NT阳性神经元;③I-R6h组MDA含量显著高于N、S、I组,SOD活性显著低于这些组(P<0.05);而N、S、I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肢体I-R能引发脑损伤,脑内高表达的iNOS-NO-ONOO-可能是脑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肠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低温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比较假手术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亚低温预处理组(MHIP)小肠组织湿干重比、Ca2+-Mg2+-ATPase含量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总抗氧化(TAX)能力的变化,并观察各组肠组织超微机构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I/R组小肠湿干重比值、LDH、MDA含量、Bcl-2和Bax蛋白表达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sham组(P<0.01);Ca2+-Mg2+-ATPase、SOD活性及TAX能力明显低于sham组(P<0.01)。IP组小肠湿干重比值、LDH、MDA含量、Bax蛋白表达吸光度值明显低于I/R组(P<0.01);Ca2+-Mg2+-ATPase 、SOD活性及TAX能力、Bcl-2蛋白表达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I/R组(P<0.01)。结论: 亚低温缺血预处理通过增加肠组织自身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上调 bcl-2 基因的蛋白表达与下调bax基因的蛋白表达以抑制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等机制对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组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3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肾缺血再灌注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2只。后2组用夹闭双侧肾动脉的方法复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辛伐他汀组在造模前给予辛伐他汀(20 mg·kg~(-1)·d~(-1))灌胃,持续2周。用生化检查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缺血再灌注组SCr、BUN和心肌MDA含量均升高(P0.05),心肌LDH和CK活性增强(P0.05),心肌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辛伐他汀组SCr、BUN和心肌MDA的含量降低(P0.05),心肌LDH和CK活性明显减弱(P0.05),而心肌SOD活性增强(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Bcl-2与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在肾缺血再灌注组增多(P0.05);与缺血组相比,Bax表达在辛伐他汀组明显降低,而Bcl-2表达增加(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肾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可能与辛伐他汀可以消除自由基、升高Bcl-2蛋白表达和降低Bax蛋白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AP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140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和DAPT组,每组再分为3d、7d、14d 3个亚组。取材前1 d Y型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然后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3区形态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Hes1阳性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Hes5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和DAPT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均下降,脑梗死面积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与I/R组相比,DAPT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脑梗死面积减小,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光学显微镜下,sham组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结构未见异常;I/R组细胞水肿,染色较深,排列疏松,大量神经元缺失,出现核固缩现象;DAPT组细胞数量增加,染色变浅。与sham组相比,I/R组与DAPT组Hes1阳性细胞明显增多,Hes5蛋白表达增加;而DAPT各亚组较I/R各亚组Hes1阳性细胞减少,Hes5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DAPT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S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皮层、海马、太体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个血管夹闭、松夹复制脑I-R损伤模型。利用脑组织突触膜顾粒对「^3H」-L-谷氨酸摄入量的测定及分光光度法观察SOD对皮层海马纹状体谷氨酸转运体功能、丙二醛(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结果:I-R组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及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SO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谷氨酰胺治疗组(Gln组)。Gln组给予谷氨酰胺1 g·kg-1·d-1连续灌胃7 d。Sham组和I/R组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7 d。Sham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而不夹闭根部。I/R组和Gln组均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SMA根部,30 min后放松血管夹形成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大鼠均于制模后24 h采集静脉血和回肠标本。检测血清D-乳酸、内毒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肠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结果:I/R组的D-乳酸、内毒素、MDA水平和Chius病理评分均高于sham组和Gln组(P<0.05),血清SOD活力均低于sham组和Gln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组织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三血管夹闭、松夹制作大鼠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测定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l-R)组和I-R 地塞米松组的皮层、海马、纹状体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及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3个部位的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均明显降低(P<0.05.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1-R 地塞米松组的3部位谷氨酸转运体功能与I-R组相比有明显恢复(P<0.05,P<0.01),与对照组已无明显差异(P>0.05)SOD活性回升(P<0.05,P<0.01)、MDA含量回降(P均<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组织三部位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降低,且可能与自由基效应有关;而地塞米松则可能通过抗自由基效应使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恢复而发挥其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并评估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 将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结扎组和I/R模型组, 手术的两组全麻下开胸暴露心脏,假结扎组只过线不结扎,模型组使用"U形金属管"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持续心电图监测,并于再灌注2 h与4 h后进行血浆生化﹑心肌组织学的检测。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结扎组比较,I/R模型组心电图有明显ST-T改变和再灌注后病理性Q波,再灌注2 h和4 h时存在比较明显的ST-T改变;血标本检测示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钙蛋白I(cTnI)、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T-SOD水平在2 h和4 h也应激性升高(P<0.05);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模型组左心室心肌损伤疤痕明显,且2 h模型组左室心肌存在间隔性梗死区域,4 h模型组心肌组织区域性梗死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TUNEL法与Bcl-2﹑Bax蛋白实验显示2 h和4 h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Bcl-2/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比值下降显著(P<0.01)。 结论: 成功建立大鼠活体心肌I/R模型,模型大鼠的心电图、血清学、心梗面积﹑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组织病理学等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粘膜抗氧化系统的改变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复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分光光度计生化测定方法检测肠粘膜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的改变。 结果: 肠粘膜MDA含量于再灌注2 h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4 h较假手术组高116%(P<0.05),24 h较前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GSH含量于再灌注2 h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4 h低至假手术组的40%(P<0.01),12 h恢复;肠粘膜CAT、SOD和GSH-Px活性未见明显改变;GST活性于再灌注2 h较假手术组低39%,再灌注4 h达最低,较假手术组低43%(P<0.05),12 h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血清ALT、AST、 BUN及Cr于再灌注2 h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4 h分别较假手术组高208%、100%、103%、41%(P<0.01),24 h基本恢复。 结论: 肠缺血45 min再灌注使肠粘膜GSH含量和GS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并造成肝肾功能的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