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阴性误诊84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我院 1991- 0 3~ 2 0 0 3- 0 3收治的甲胎蛋白 (AFP)检测阴性的原发性肝癌 (PHC) 10 9例 ,其中误诊 84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 7例 ,女 17例 ;年龄 17~ 72岁 ,35岁以上者 79例。误诊时间 17~ 81d。既往 HBs Ag阳性者 4 6例 ,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者 2 2例。经手术肝组织病理确诊 38例 ,肝穿细胞学检查证实 4例 ;经超声波、CT、MRI等综合检查且排除转移性癌及其他肝肿瘤而确诊 33例 ;其余 9例出院后随访 1~ 3个月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 ,B超及动态观察 AFP异常而确诊。AFP检测阴性是指参照有关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标准 […  相似文献   

2.
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互补诊断价值,优选血清肿瘤标志物,以提高PHC检测的敏感性和阳性检出率。方法对144例PHC患者、88例肝硬化患者及93例健康体检者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及α-L-岩藻糖苷酶(AFU)。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FP和SF,速率法检测AFU。结果PHC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AFP、SF及AFU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组与肝硬化组血清AFP、SF及AFU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PP〈O.01;SF、AFUP〈O.05)。3种血清标志物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63.03%、72.15%及69.31%,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PHC的阳性检出率可达95.24%。结论联合检测AFP、SF及AFU对PHC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α—L—岩藻糖甙酶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FP作为原发性肝癌(PCH)诊断指标,在临床早已产生共识,然而约有近40%的PHC属AFP阴性或低浓度,这部分患有的其至在癌症晚期AFP尚在正常范围,自80年代初Deugnier等先后报道PHC患血清α-L-岩藻糖甙酶(AFU)活动明显高于正常人以来,对AFU的研究备受重视。为探讨AFU对PHC,尤其是AFP阴性HPL的诊断价值。本检测了PHC、肝硬化(LC)及各类肝炎患血清AFU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联合检测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对肝肿瘤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对原发性肝癌(PHC)、转移性肝癌(MHC)、肝良性肿瘤和肝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PHC、29例MHC、17例肝良性肿瘤和肝囊肿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FP和CEA。AFP、CEA对PHC和MHC的诊断效率采用矩阵决策法。结果PHC患者血清AFP为(3542.3±5647.4)μg/L,明显比MHC、肝良性肿瘤和肝囊肿组及健康对照组高(F=13.69,P〈0.01);MHC以CEA最高,达(75.6±162.1)μg/L。AFP对PHC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报值、阴性预报值和准确度均较高,分别达81.93%、91.30%、94.44%、73.68%和85.27%;而CEA对MHC有较高灵敏度、阴性预报值和准确度,分别为72.41%、87.69%和60.47%。结论联合检测AFP和CEA能较好地诊断和鉴别诊断PHC、MHC、肝良性肿瘤和肝囊肿。  相似文献   

5.
AFP、AFU、TSGF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癌患者血清AFP、AFU和SHCSP的联合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多种肝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79例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为肝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肝癌患者进行了甲胎蛋白(AFP0、α-L-岩藻糖苷酶活力(AFU)和特异性肝癌蛋白(SHCSP)的联合检测。结果:单项AFP、AFU和SHCSP法在PHC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95%、72.15%及70.89%,AFP法与AFU法两项联检阳性率为91.14%,AFP法与SHCSP法两项联检,阳性经为89.87%,三项联检的阳性经97.47%,均显著高于任何单项检测的阳性率(P<0.01)。AFP法在PHC中的阴性率为24.1%,AFU法和SHCSP法在19例AFP阴性的PHC病例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6%和68.42%。结论: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减少遗漏患者,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尤其对AFP阴性的肝癌诊断具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探讨肿瘤标志物γ-谷氨酰转肽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PHC组58例,慢性乙型肝炎组95例,健康对照组60例进行对比分析。GGT、AFU采用速率法,AF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GGT、AFU和AFP水平。结果PHC组血清GGT、AFU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血清GGT、AFU和AFP阳性率分别为63.8%、79.3%、68.9%。GGT与AFU、AFP联检其阳性率可提高到91.4%。结论联合检测AFP、AFU、GGT3项指标可提高PHC,尤其是AFP阴性PHC的诊断效率,对PHC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不同阶段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水平,探讨血清TIMP-1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免及放免法检测4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IMP-1、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氮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水平。所有患者同时行肝脏穿刺活检,将五项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S)及炎症分级(G)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确定血清TIMP-1诊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截断值。结果:血清TIMP—1在肝纤维化早期即明显升高,各分期间差异有显著性,与S、G及其他四项血清学指标正相关,与S相关性最强。血清TIMP-1以258.28μg/L为截断值,诊断肝纤维化(S≥2)的灵敏度为0.966,特异度为0.909;以389.30μg/L为截断值,诊断早期肝硬化(S=4)的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882。结论:血清TIMP-1能明确区分肝纤维化不同时期,可作为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PHC)是威胁人类生命的顽疾之一,能否早期诊断是患者获得及时治疗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是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诊断PHC的主要方法,但有一定比例的PHC患者AFP呈阴性或弱阳性,给PH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造成困难。α-L-岩藻糖苷酶(AFU)是近年来诊断PHC的新的肿瘤标志物,且日益受到临床重视。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是恶性肿瘤共有物质,具有瘤谱与瘤种的双重广谱性,与各种恶性肿瘤生长密切相关,有一定的早期预测价值。本文就AFU、AFP、TSGF联合检测对PHC的早期诊断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血清AFU与AFP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450例PHC、114例肝硬化、311例转移性肝癌、58例良性肝占位性病变及20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AFU与甲胎蛋白(AFP),并对95例手术后患者随访测定AFU。【结果】PHC血清AFU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备组。血清AFU和AFP时PHC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7.2%和80.1%,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1.8%。PHC手术切除癌肿后血清AFU活性明显下降,复发时可再度升高。【结论】AFU时PHC的诊断和复发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PHC患者60例、肝良性疾病组50例、健康对照组70例血清的AFP、AFU及CYFRA21-1值。结果 PHC患者血清AFP、AFU、CYFRA21-1阳性率分别为68.7%、61.67%、56.67%;AFP、AFU、CYFRA21-1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提高达91.67%,与单项AFP检测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AFU及CYFRA21-1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联检对原发性肝癌(PHC)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和RIA分析79例PHC、肝病患者血清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中VEGF、AFP和IGF-Ⅱ含量。结果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PHC患者血清中AFP、VEGF、IGF-Ⅱ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肝病患者组(P〈0.001)。各种组合检测中,AFP+IGF-Ⅱ+VEGF组合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3种肿瘤标志物在PHC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AFP+IGF-Ⅱ+VEGF组合后可明显提高PHC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肝细胞癌(HCC)的发病率较快增长,对高危人群的频繁筛查可以提高该疾病的早期检出率。临床常用的HCC诊断方法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检测以及超声、CT、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等。Bialecki等报告,在HCC的诊断方法中,肝活检的敏感性优于无创诊断技术,尤其是对于直径较小的肿瘤。肝脏穿刺活检术(简称肝穿术),是目前普遍采用诊断肝病的方法,通过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电镜检查,能够明确肝组织的基本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本科自2004年起对68例影像上难以诊断的肝脏小结节患者进行多层螺旋凹(MSCr)立体定位行肝穿刺活检术,现探讨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AFP、AFU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PHC80例,转移性肝癌组42例,肝炎组53例,正常对照组90例同时进行AFP和AFU的检测,其中AFP采用时间分辩荧光免疫分析法,AFU采用速率法。结果:PHC组血清AFP和AFU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HC组血清AFP和AFU阳性率分别为72.5%、87.5%,AFP和AFU联检阳性率为92.5%,而AFP阴性的PHC 22例中,血清AFU阳性率为72.7%(16/22)。结论:AFP和AFU联合检测可提高PH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肝癌门静脉癌栓螺旋CT门静脉成像36例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8例,女8例,年龄32~76岁(平均60.2)岁。临床症状均有乏力、纳差、消瘦、肝区疼痛,其中28例肝区可触及包块。6例经手术探查及病理证实,其余30例经临床综合检查(AFP,B超,DSA)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探讨AFU在PHC术后治疗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5月PHC患者93例(其中术前40例,术后53例),肝硬化患者1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15例和健康体检者15例(对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及体检者进行血清AFP 和AFU 同步测定,并对PHC患者进行术前、术后AFP和AFU检测。结果 PHC患者术前血清AFU 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病毒性肝炎组和对照组(P<0.01);PHC患者术后 AFU、AFP 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PHC 患者术后 AFU、AF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AFU、AFP单独检测,以及AFU联合AFP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727、0.798、0.858。结论AFU联合AFP检测能提高PH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FU可作为PHC术后治疗监测,病情转归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β—HCG和AFP升高对部分卵巢无性细胞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单纯卵巢无性细胞瘤患者血清中β—HCG和AFP水平,并行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例患者血清中β-HCG和(或)AFP水平升高,组织切片β-HCG和(或)AFP染色阳性,手术后血清中β-HCG和(或)AFP水平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血清β-HCG和AFP升高可以作为部分卵巢无性细胞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GGT、AFU和AFP联检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怡明 《浙江临床医学》2006,8(10):1021-1022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谷氨酰转肽酶(GGT)、a-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PHC组84例、转移性肝癌(MC)组48例、肝炎组57例和正常对照组79例,检测血清GGT、AFU和AFP水平(前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检测).结果 PHC组血清GGT、AFU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HC组血清GGT、AFU和AFP阳性率分别为91.7%、80.9%、69.0%,AFU、AFP联检阳性率92.4%,GGT与AFU、AFP联检阳性率97.1%;AFP阴性的PHC26例中,血清GGT、AFU阳性率分别为92.3%(24/26)、76.9%(20/26),表明二者对AFP阴性的PHC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互补作用.结论 血清GGT、AFU和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的诊断率,特别是对AFP阴性、低浓度的PHC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们2005-06~2006-05分别对原发性肝癌(PHC)52例进行甲胎蛋白(AFP)、糖抗原19-9单项和联合检测,对比观察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SA)在原发性肝癌(PHC)和转移性肝癌(MHC)中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五邑中医院确诊的100例PHC患者,91例 MHC患者,155例肝良性疾病患者和139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化学酶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SA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采用 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HC组血清 SA水平(701.08±189.33 mg/L)明显高于肝良性疾病组(588.38±98.51 mg/L)和健康人群组(572.37±89.1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0);MHC组的血清 SA水平(790.20±162.29 mg/L)与PHC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7);血清 SA 诊断 MHC 的敏感度84.6%,特异度85.2%和曲线下面积(AUC)0.895显著高于血清AFP(敏感度22.2%,特异度29.6%和AUC 0.3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血清 SA在PHC和 MHC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