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审查PET中心设计,验证放射防护效果,降低辐射对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及回旋加速器系统设计布局进行审查,利用多功能辐射仪对相关工作场所进行放射性水平检测,对其放射防护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该项目总体设计合理。其中,在药物合成室的分装环节、活度室测活度环节、注射室注射环节、PET扫描时的摆位环节辐射剂量较高,应充分利用时间、距离屏蔽等综合防护措施。回旋加速器室两道防护门和迷道长度的设计是保守的。结论加强核医学设计审查与放射防护效果验证,对实现放射防护的最优化,解决新型仪器带来的辐射防护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某微型回旋加速器和PET—CT的辐射防护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某医院微型回旋加速器及PET—CT场所内外的辐射水平进行评价,对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进行估评。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采用相关的放射卫生规范规定的方法。结果:测得了机房及配套设施周围的辐射剂量及其他相关数据,估算出了工作人员的年累积受照剂量。结论:回旋加速器自屏蔽系统、合成工作箱、分装防护屏等具有良好的辐射屏蔽效果。微型回旋加速器和PET—CT机房周围环境剂量不高,对流动人群及相邻场所的非放射工作人员不会造成辐射危害。放射工作人员年累积受照剂量,低于国家标准对职业人员规定的年剂量限值。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医用回旋加速器环境辐射水平及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验其对环境、公众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方法:以住友HM12型回旋加速器为检测对象,使用多功能辐射仪及热释光剂量计测定环境辐射剂量、个人剂量水平。结果:加速器室与迷路门口^y射线辐射水平为96.16uSv/h,中子辐射水平为85.09uSv/h,迷路与控制室门口、控制室操作台、加速器室墙外及屋顶的辐射水平达到或接近本底水平,回旋加速器操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2.21mSv。结论:加速器室环境辐射剂量、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远低于国家标准水平,应消除对回旋加速器操作的恐惧心理,但同时也要搞好放射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自屏蔽回旋加速器的辐射剂量,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方法应用手提便携式辐射测量仪检测加速器室、放化实验室以及靶的拆卸和重装过程中的辐射剂量。结果加速器室、放化实验室以及靶的拆卸和重装过程中的辐射剂量在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结论回旋加速器自屏蔽系统、合成热室、分装防护屏等具有良好的辐射屏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回旋加速器、PET-CT机房的防护性能进行辐射安全性评价,并对机房和周围环境辐射水平进行检测。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回旋加速器、PET-CT机房的屏蔽防护和安全设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回旋加速器、PET-CT机房在运行时,有关放射工作人员和机房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正电子发射扫描仪和回旋加速器建设中的防护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根据国家关于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所要求的内容和对国内某些医院建设PET所做防护评价报告的经验,对PET及其配套回旋加速器的辐射源项和照射途径进行了分析,估计了场所辐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ET建设中的防护与屏蔽。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和评价某医院1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仪(PET-CT)及其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效果,讨论放射防护最优化。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和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对其放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加速器靶前工作位、药物注射时手部辐射水平较高,分别达到188、6.6×103μSv/h,个别工作人员体表污染水平超过国家标准。结论工作人员没有得到充分的放射防护,加速器靶前操作、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等环节放射防护可以进一步改善,实现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医用回旋加速器的放射防护安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防止回旋加速器产生的射线对医护人员及公众造成危害,本文从加速器室的屏蔽防护及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讲述了回旋加速器的放射防护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ET—CT系统外照射屏蔽防护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外照射剂量水平。[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某院PET—CT系统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辐射水平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经屏蔽防护后,PET—CT系统屏蔽防护后,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剂量限值。[结论]PET—CT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可达到安全和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PET/CT使用基本状况,通过对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的监测,掌握目前上海市PET/CT场所防护情况。方法 普查上海市PET/CT医疗机构,通过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β表面污染两项检测指标进行现场监测。结果 截止2011年底,上海市共有PET/CT 13台。现场检测表明,候诊室及注射室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相对较高,候诊室门四周最高达19 552 nSv/h,注射室桌面最高达6 136 nSv/h,注射室中央最高达5408 nSv/h。PET/CT工作场所β表面污染无超国家标准限值情况,但注射室内,尤其是传递窗及废物桶四周仍然较高。结论 上海市PE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较得当,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水平能控制在标准限值内,但国家标准对PET/CT等核医学场所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并没有限值,防护重点仍是外照射的防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干预近距离后装机室设计与运行模式,验证放射防护效果,降低射线项目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对某医院后装治疗机室设计布局进行干预,利用多功能辐射仪和热释光剂量计对相关工作场所进行环境辐射监测,对后装机室防护效果进行验证。对后装机项目的运行进行调研和指导。结果该项目经设计干预后防护效果符合标准要求。结论在放射卫生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设计建设大型医用射线项目的同时,加强设汁干预效果验证与放射防护指导,对于消除项目隐患、节省建设经费,提高放射诊疗质量和保证安全防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绵阳两重灾区县各医疗机构灾后重建放射场所防护现状。方法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对已完成灾后重建并投入正常运营的两县各医疗机构放射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调查共包括39个灾后重建放射机房,面积合格率为92.3%;监测点防护合格率为99.1%~100%;无控制室防护门的机房占48.7%;警示灯正常使用率71.8%;放射人员持证率77.6%。防护用品使用率仅为20.5%。结论两县灾后重建放射场所防护效果较好,但机房设计不尽合理,警示灯、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较差,今后需完善放射场所防护设计、加强卫生监督工作,提高防护用品使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大连市某体检机构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为该机构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相关建议;判断该机构放射防护设施是否达到了竣工验收的条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审批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根据建设单位提交的放射卫生专篇、设计图纸等材料与资料以及对该项目进行的现场调查和现场放射防护检测(验证监测)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机房防护设计和措施合理、有效,周围辐射水平均在0.02~0.10μSv/h(仪器本底水平、未测出)之间,2名放射工作人员2013年第1季度的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均小于0.1mSv,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可以继续从事接触X射线工作”。结论该项目能够做到有效控制由该项目X射线所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员的危害,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生,放射防护设施基本达到了竣工验收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目前上海市从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工作的人员受照情况。[方法]普查上海市PET/CT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监测PET/CT工作场所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累积剂量。[结果]截至2011年,上海市共有PET/CT13台,工作人员153名。采用不同放射性药物分装形式和注射方式,工作人员身体同一部位所受剂量有较大差别:非通风橱分装情况下(不考虑手部),眼部丫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最高,其最大值达到613.6gSv/h,是通风橱内操作的62倍;注射操作时,移动式防护车方式所受剂量最高,胸部最大值为391.8μSv/h;全身各部位均以手部受照剂量最大,分别达到4407.0μSv/h和2211.3μSv/h。不同工作岗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累积剂量也存在较大差别,依次为护士〉技师〉医师,护士的双月最大剂量达到3946.6μSv。[结论]上海市PET/CT整体防护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但在受照剂量尽可能低的原则下,工作人员防护仍需要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5.
黄春桃 《职业与健康》2014,(11):1505-1507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江阴市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现状,以促进医疗机构进一步改进放射防护措施,从而减少放射危害。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通过现场检查、监测、询问防护情况、填写调查表等方法,了解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现状,并对卫生检测资料及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市有从事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50家,持有放射诊疗许可证45家,持证率90%;检测防护设施80台,占应检测的100%;监测合格率为93.8%,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率为91.6%,放射防护培训合格率为99.3%,规范使用个人剂量监测仪的占93.5%,从业人员持证率为88.9%。结论该市应加强对医疗机构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和监督管理,改善防护设备,提高对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保障患者及公众的安全,减少放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现场监测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辐射场分布及其变化,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模拟放射治疗环境,监测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随能量、射线类型、出束剂量、照射野面积、距离和时间的变化。结果高能光子线的感生放射性辐射水平随出束剂量的增加而升高(r=0.996,P〉0.05);随出束停止时间的增加而迅速下降,5min下降最快;有随着照射野面积的增大而变小的趋势;没有按照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衰减。高能电子线的感生放射性在停机后迅速消失。结论放疗工作人员在应用高能加速器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束后,只需要对高能光子线产生的感生放射性进行防护;通过缩短给患者摆位的时间、合理推迟进入机房的时间和采取合理安排高低能射线照射方式及加强机房内部通风等措施,尽可能减少感生放射性危害。  相似文献   

17.
赵杨  周瑜平  吴富荣 《职业与健康》2011,27(20):2367-2369
目的对某医院放射治疗中心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按国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 181-2000进行评价。结果该院放射治疗中心的屏蔽和安全防护措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论该院放射治疗中心在正常运行时,能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水池贮源γ射线辐照装置职业病危害进行放射防护预评价,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方法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放射卫生标准,采用理论估算、现场调查以及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的辐照装置设计、工作场所布置基本合理;辐射安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放射人员和相关公众接受的最大剂量估算值小于建设单位有效剂量管理目标值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设计基本符合国家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