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4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3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6例。术后对48例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48例患者在随访第1、6、24个月期间局部均未发现癌肿复发、转移。保留肋间臂神经3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28例(87.5%),感觉异常4例(12.5%);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16例病人均有感觉异常。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价值。方法7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2例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36例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而切除肋间臂神经,实验组4例因术中未能保留肋间臂神经而退出该组。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5.3±8.6)min vs.(76.1±7.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1.3±5.6)ml vs.(69.2±6.1)ml,每例检出淋巴结13.2枚vs.14.3枚,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淋巴漏的比例分别为25.0%(8/32)vs.27.8%(10/3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获随访,平均25.3个月,实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6.2%,而对照组高达77.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局部复发率为6.2%vs.8.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且不增加术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Fan Z  Song Z  Li H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0):773-774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价值.方法选择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5例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60例常规手术而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7.1%,而对照组高达63.3%,2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4.69,P<0.01);且经随访2组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对于Ⅰ、Ⅱ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强调保留运动神经的作用,忽略了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nerve,ICBN)。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实施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3例,其中保留ICBN者39例(观察组),切除ICBN者24例(对照组),回顾比较术后患侧腋下、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功能和肿瘤局部复发、转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nerve,ICB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8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中,行改良根治术时完整保留ICBN56例,切除26例。结果保留ICBN的56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53例(94.6%),感觉异常3例(5.4%);而切除ICBN的26例中术后感觉正常8例(30.8%),感觉异常18例(69.2%)。结论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利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41例,另切除该组神经的4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上臂内侧、腋部及胸壁皮肤感觉异常及胸大肌萎缩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清扫腋窝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04.7±10.3)min vs (97.0±7.2)min]、[(100.8±15.2)ml vs (97.1±9.3)ml]、[(18.6±2.6)枚 vs (19.3±2.3)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感觉异常及胸大肌萎缩的发生率分别为14.6% vs 62.8%、17.1% vs 74.4%,两组相比保留神经组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保留神经组(P<0.01)。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防止皮肤感觉障碍及胸大肌萎缩。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目前治疗手段最为成熟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新辅助化疗及综合治疗观念的发展,外科手术范围渐趋缩小,伴随着外科手术技巧的不断进步、手术精细程度不断提高,病人对术后的生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乳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ATN)和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近5年间乳腺癌行保乳术的382例患者病历资料。保留ATN及ICBN者312例,切断ATN及ICBN者70例。术后随访观察胸大小肌萎缩情况和患侧腋窝、上臂内侧的感觉异常情况。结果保留ATN及ICBN患者患侧腋部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占80.4%(251/312),感觉异常占19.6%(61/312),且多可在2~3个月内恢复;术后3个月胸肌无明显萎缩,外形良好,患肢负重运动良好。切断ATN及ICBN的70例患者仅16例(22.9%)感觉正常,54例(77.1%)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患侧腋窝、上臂内侧及肩胛下部位的疼痛、麻木、酸胀、蚁行感和烧灼感等;术后3个月患侧胸肌不同程度萎缩及上肢活动障碍、功能减退。结论乳腺癌保乳术中保留ATN及ICBN是可行的,可有效减少患侧腋部及上肢感觉异常和胸肌萎缩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意义。方法前瞻性对40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其中试验组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不保留肋间臂神经,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时试验组和对照组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0.0%与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掊2=10.99,P=0.003)。结论对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提高生活质量,不增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10.
保留与不保留胸小肌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保留与不保留胸小肌、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480例乳腺癌,A组280例,采用经胸大肌前入路清扫腋窝淋巴结,保留胸小肌、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B组200例,经胸大肌后入路清扫腋窝淋巴结,切除胸小肌、切断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观察随访两组术后情况。结果术后重度胸大肌萎缩者,A组5例(1.8%),B组80例(40.0%);腋窝及内侧上臂感觉异常者,A组18例(6.4%),B组156例(7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5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81.2%和52.0%,B组分别为82.1%和61.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胸小肌、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可在保证根治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6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保留ICBN;对照组56例,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切除ICBN。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平均为(81.3±29.2)min;对照组为(72.5±25.6)min,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对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观察,实验组中正常56例(87.5%),异常8例(12.5%);对照组中正常18例(32.1%),异常38例(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随访15(6~24)月,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Ⅰ、Ⅱ期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时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腋窝、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和疼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且不会明显延长手术时间或增加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在85例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采用腋静脉下方途径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观察其效果。结果:84例保留肋间臂神经成功,1例不慎切断。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发生率为4.7%(4/85),2周后症状消失。随访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05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5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保留ICBN,对照组49例,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不保留ICBN,随访观察术后患者腋窝、上臂内侧感觉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10.7%,而对照组为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病例随访3 a无局部复发。结论Ⅰ、Ⅱ期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时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腋窝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和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而且不增加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Ⅱ期乳房再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乳房、乳头乳晕再造的方法、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本组对17例Ⅰ、Ⅱ期乳腺癌患,在行改良根治术的同时或术后应用TRAM皮瓣再造乳房,其中10例同期行乳头乳晕再造。结果:随访3~26月,再造乳房形态良好,仅1例部分皮肤血运欠佳。结论:此术式既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又弥补了因乳房缺失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形体缺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仿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附184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仿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184 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术中保留 ICBN; 对照组术中均切除 ICBN。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两组乳腺癌切除均行常规仿根治术,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实验组为(140±10) min,对照组为(130±10) min,实验组92例术中有80例成功保留 ICBN,且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为6.25%(5/80),对照组发生率为54.3%(50/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5.51,P<0.01),经术后 3 个月~3 年随访,上肢感觉障碍实验组5例中有2例1年后好转; 对照组50例中1年后好转6例,两组肿瘤均无局部复发。结论 在乳腺癌仿根治术中保留 ICBN可有效地防止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者60例,改良根治术者8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改良组术后胸壁形态、患肢功能、患肢肿胀、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均优于根治术组(P<0.05)。改良根治术组5年生存率Ⅰ期97.3%,Ⅱ期95.5%,根治术组5年生存率Ⅰ期95.7%,Ⅱ期94.3%,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生存率与根治术无异,但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人性化美容切口在乳房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探讨人性化美容切口在乳房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8年3月~2003年8月间429例乳腺良性病及42例乳腺癌患,分别采用色素掩饰性切口(乳晕周围弧形切口)、隐蔽性切口(乳房下皱襞切口和腋窝切口)以及Stewart横切口行肿块切除、保乳手术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良性病例切口全部I期愈合,伤口疤痕小,隐蔽性好。乳腺癌患伤口I期愈合37例,皮瓣部分坏死6例,均为Stewart横切口,换药后愈合;皮下积液6例,上肢活动均满意。结论:人性化美容切口既能达到治疗目的,又满足了患心理需求,是人性化治疗乳腺疾病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梭形横切口在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11月~2006年9月对25例乳腺癌患者采用梭形横切口行保乳手术,其中全麻9例,局麻16例。术毕创口置小号引流管,间断缝合残腔,用Prolene线皮下连续埋线法缝合切口。结果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平均7 d出院。随访1~34月,所有病例乳房形态保持良好,患者满意。无一例肿瘤复发。结论梭形横切口为保乳手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