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平片及CT表现,45例均行胸片检查,其中30例同时进行CT检查。结果 45例糖尿病肺结核中,36例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80.0%,36/45),9例主要表现为多发小结节及树芽征(20.0%,9/45);38例出现空洞(84.0%,38/45),其中空洞大3cm者31例,多发空洞者20例。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及较多较大空洞者比例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CT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2例患者进行研究,以年龄大小实行分组,31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为此次研究的研究组,而31例未成年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CT扫描检查,并对比组的CT检查影像特点进行对比.对全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的影像学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组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全部患者入院治疗后2周,磨玻璃样变和小斑片状或结节状实变影等影像学表现均消失,其中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 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的仅有2例,均为6.45%,少于入院时的25.81%和77.42%,P<0.05,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占3.23%,少于入院时的12.90%;经过4周的时间治疗后,各项影像学特征均消失.研究组的磨玻璃样变、小斑片状或结节状实变影还有树芽征这几个影像学特征表现上的比重分别为77.78%、75.00%和80.00%,明显多于对照组的22.22%、25.00%和20.00%,P<0.05;而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大片状实变影、纵隔淋巴结肿大还有胸膜腔积液的比重为33.33%、12.50%、0.00%和29.17%,则小于对照组的66.67%、87.50%、100.00%和70.83%,P<0.05.结论 将CT扫描检查方法应用在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上,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影像学特点,进而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断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旨在探讨6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胸部MSCT影像征象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65例,收集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胸部CT等,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CT病变部位的显示和各年龄段胸部CT影像特征。结果 肺部病变部位CT成像显示:双侧者为26.15%(17/65),单侧者为73.84%(48/65),单个叶段受累40%(26/65),多个叶段受累60%(39/65)。肺内病变影像表现类别:大片实变状影52.30%(34/65),斑点片状及斑点状变实影38.46%(25/65),其他病变含胸腔积液23.07%(15/65),肺不张13.84%(9/65),肺门淋巴结肿大12.30%(8/65),双肺散在斑片状影13.84%(9/65),斑点状及斑片状状与非单个叶段受累者大片实变同时存在。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胸部CT成像以散在斑片影是婴幼儿时期的主要表现,斑点状及斑片状实变影以年幼儿为主,大片实变影则多表现为年长儿。结论 胸部MSCT有助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辅助诊断,其影像学特点表现与年龄相关,影像学特点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4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胸部CT,提高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采用回顾资料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儿科治疗支原体肺炎的46例患儿的CT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侧肺叶病变者34例占73.9%(其中右侧者20例,占58.8%,左侧者14例,占41.2%),双侧病变者12例占26.1%;单叶段病变者20例占43.5%,多叶段病变者26例,占56.5%。病变累及分布右侧肺上叶14例、中叶6例、下叶21例;左侧肺上叶16例、中叶6例、下叶18例。其中,肺段实质浸润性病变(大片实变影)共32例;肺小叶实质浸润性病变(斑点状或斑片状实变影)30例;肺间质浸润性病变(散在斑点或斑片状影)10例,磨玻璃影4例,多数多叶片病变中大片实变影和斑点或斑片状实变影共同存在。此外,其他病变还包括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胸腔积液11例,肺不张2例。经系统治疗后,肺间质浸润性病变10例治疗后7天内复查CT发现病灶全部吸收;肺实质浸润性病变36例中,7天内病灶吸收11例,14天内13例,21天内7例,5例超过21天病灶吸收者均合并有其他脏器受累情况。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胸部CT表现有一定特点,单侧多于双侧,右肺多于左肺,大片实变影最常见,其次是斑点状或斑片状实变影,最少是散在斑点或斑片状影,根据这些特点可以立于本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并可以确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并观察胸部CT表现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0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与影像学资料,依据患儿治疗方式不同将接受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的患儿纳入对照组(n=143),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纳入观察组(n=157)。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与肺功能变化以及胸部CT表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1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87.41%);治疗后两组患儿IgM、IgA较治疗前下降,而IgG水平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M、IgA、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PEF、FVC、FEV1与PEF25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各种胸部CT表现差异不显著(χ2=1.69,P>0.05),治疗后观察组2例(1.27%)患儿有大片实变影,1例(0.64%)患儿还存在散在斑点或者片状影,3例(1.91%)患儿磨玻璃影,而对照组存在大片实变影、散在斑点或者片状影、磨玻璃影、斑点或者片状实变影患儿分别5例(3.50%)、3例(7.14%)、6例(14.29%)、4例(9.52%)。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较好,胸部CT各种表现可以用于患儿病情诊断与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诊断的特征性表现以及肺泡灌洗术治疗前后CT表现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CT均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片状、斑片状磨玻璃样高密度影,其中5例可见地图样分布,7例可见“铺路石征”,3例可见片状实变影,6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0例患者经临床有效治疗后1周复查胸部CT双肺病变范围不同程度缩小6例,地图样分布病变缩小4例,7例仍可见“铺路石征”(其中6例网格样病变边缘变清晰),3例片状实变影转变为磨玻璃样高密度影,6例仍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结论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HRCT可作为临床评价肺泡灌洗术治疗疗效的一种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难治性肺炎患儿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 01 6年7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将难治性肺炎患儿纳入难治组,普通肺炎患儿纳入普通组,均行CT检查,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热程等一般资料,分析肺炎患儿CT影像特征,比较两组CT影像特点。结果难治组性别、肺部啰音发生率与普通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年龄(9.56±1.32)岁、热程(11.20±1.5 7)d大于普通组(P0.05);50例肺炎患儿中,单侧肺叶病变37例,双侧病变1 3例,单叶段病变22例,双叶段病变2 8例,单侧肺叶病变率7 4%高于双侧26.0%,双叶段病变率56.0%高于单叶段病变44.0%;病变主要表现为大片实变影、斑点状或斑片状实变影、胸腔积液、散在斑点及斑片状影,累及左肺与右肺肺上叶、中叶、下叶;难治组少量胸腔积液4 5.0%、胸膜肥厚6 0.0%及肺外改变70.0%显著多于普通组,难治组树芽征发生率10.0%较普通组43.3%少(P0.05)。结论难治性肺炎患儿发热时间长、年龄大,CT影像主要表现为肺段实变,伴少量胸腔积液及胸膜肥厚增多,树芽征较普通肺炎患儿减少,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CT表现与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的关系。方法对38例MPP患者均行CT检查,同时行血清MP抗体滴度的检测。结果 38例患者中,CT显示双肺下叶27例,其中左肺下叶16例,右肺下叶11例;右肺上叶3例,右肺中叶4例、左肺上叶4例。病灶呈小叶性分布36例,大叶性分布2例。磨玻璃样密度影36例,实变影21例,小叶间隔增厚21例,树芽征25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无肿大,胸腔无积液。血清MP抗体滴度110 240时CT显示实变影所占比例为100.0%,而磨玻璃样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树芽征均无此特征。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抗体滴度值的升高,肺实变的比例也随之升高,但与肺部其他征象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及CT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5例,详细分析其CT表现。结果:本组25例共有48个肺段发现病变,其中肺结核常见部位占68.9%,少见部位31.1%。CT征象:大片状实变影(16.3%)、空洞影包括2例多发小空洞(14.2%)、磨玻璃征(11.5%)和树芽状支气管播散病灶(19.8%),伴有胸腔积液(13.6%)、纤维条索或钙化灶(即卫星病灶)以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3.4%)。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由CT表现结合临床可做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漫性肺疾病的CT诊断特征。方法在2015年4月20日至2016年4月20日期间收治58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为实验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再分析弥漫性肺疾病在CT影像中的表现。结果弥漫性肺疾病患者在CT中主要表现出肺透亮度增加、斑片状(肺实变影、磨玻璃密度)、大结节斑状影(小结节融合、弥漫性浸润性肺病中的结节灶)、小结节影(随机分布、小叶中心分布、淋巴管周围分布)、网格、线条状影(结节状不规则、边缘光整)等表现,其中以斑片状的肺实变影特征较为常见,且常发生在肺出血性疾病、弥漫性肺炎患者中。结论 CT在弥漫性肺疾病患者中效果显著,对患者预后、疾病判断具有较高价值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RCT(High-resolution CT)在诊断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1例肝移植术后确诊为CMV肺炎患者的HRCT,由两名放射科医生统计分析病灶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结果毛玻璃影10例,多发结节8例,斑片状实变影4例。100%(11/11)患者肺内见到多种形态病灶共同存在:毛玻璃影与多发结节4例,毛玻璃影与实变影3例,实变影与多发结节1例,毛玻璃影、实变影与多发结节三者共同存在3例。100%(11/11)例病变均累及双肺,9例病灶分布于肺内外带,仅分布于外带和内带各3例。病变累及下叶11例,累及中叶与上叶分别为10例、9例。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肺部病变的HRCT表现为双肺混合存在的毛玻璃影、多发结节及斑片实变影时,提示肺内病变为CMV肺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Zhao D  Ma D  Wang W  Wu H  Yuan C  Jia C  He W  Liu C  Chen J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3,116(6):823-82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arly X-ray and CT finding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Methods Chest radiography and CT were performed in 28 patients with SARS within one to three days after onset of the disease. CT examinations included conventional spiral CT and high-resolution CT (HRCT). The radiographic and CT finding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bnormal CT findings were noted in all the patients, but abnormal chest radiographic findings in 17 cases (60.7%, 17/28). CT showed single small focal patchy opacities in 23 patients (82.1%, 23/28), including oval ground-glass opacities in 20 patients, Iobular distribution ground-glass opacities in 2 and small patchy consolidation in one. Multi-focal ground-glass opacities were found in 2 patients and extensive opacities in three. In the 28 patients, a total of 31 lesions were found in the upper (7, 22. 6%), middle (3, 9.7%) ,and lower lobes (21, 67. 7%). The diameter of the lesions ranged from 20 to 35 mm.Conclusion The dominant feature of early SARS patients is focal patchy opacity in the lung, and oval small ground-glass opacities are the common morphological findinns an CT.  相似文献   

13.
崔泽敏 《华夏医学》2008,21(1):42-44
探讨儿童慢性咳嗽(chronic cough,CC)与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的关系以及阿奇霉素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60例CC患者和30例对照组儿童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浆MP特异性IgM抗体,并进行组间比较;60例CC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MP感染情况是:研究组感染36例(60%),对照组5例(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60例CC患者的阿奇霉素治疗方案根据MP阳性结果又分为两组:A组(MP阳性CC患者)36例经阿奇霉素治疗2~4周后,治愈30例(83.33%),缓解5例(13.8%),治疗无效1例(2.78%),B组(MP阴性CC患者)24例经阿奇霉素治疗后,治愈12例(50.0%),缓解9例(37.5%),无效3例(12.5%)。研究组阿奇霉素总治愈率达60.00%,缓解23.33%,无效4.71%。结论:支原体感染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阿奇霉素对治疗此类慢性咳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20年1月26日至3月15日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60例,均行多次CT检查,间隔时间2~10 d。分析其早期、进展期和消散期的CT影像特征。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表现为小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影合计21例(占75.0%),结节影7例(占25.0%)。进展期,以混杂磨玻璃密度影为主要表现49例(占81.7%),实变影为主11例(占18.3%);多发病灶52例(占86.7%),病灶分布以两肺中下叶为主44例(占73.3%),位于胸膜下为主55例(占91.7%)。消散期,病灶数量减少49例(占81.7%),范围缩小60例(占100.0%),密度减低60例(占100.0%);再次出现磨玻璃密度影改变36例(占60.0%),出现条片实变影者24例(占40.0%);最后吸收后残留胸膜下弧线影和小叶间隔增厚表现9例(占15.0%)。结论:CT可清楚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灶的分布、密度、形态和范围,以及肺间质增生改变,能用于早期诊断和动态变化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感染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特异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49例肾移植术后合并肺部特异性感染的病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2岁。发病时间分别为肾移植术后12d~7年。49例患者均进行了胸部螺旋CT及高分辨CT(HRCT)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膈面,螺旋CT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HRCT扫描层厚1mm或0.625mm,层间距10mm。其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29例,卡氏肺囊虫肺炎12例,巨细胞病毒肺炎4例,肺结核4例。19例经痰培养证实,2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支气管肺活检证实,8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2例经尸检证实。影像结果由3位放射科医师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的CT检查均可见肺内病灶特征性改变。29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出现最多的肺内异常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23/29);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灶(22/29),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结节灶(15/29);肺内实变影(18/29),肺内楔形实变影(11/29);晕征(17/29)。12例卡氏肺囊虫肺炎CT影像中均出现肺内弥漫磨玻璃样改变。4例巨细胞病毒肺炎CT影像中都有肺内散在磨玻璃影表现,并伴有小叶间隔增厚;其中3例伴有双肺多发粟粒结节灶;2例伴有胸腔积液。4例肾移植术后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中均表现为双肺多发粟粒结节灶,其中1例呈"树芽征"表现。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特异性感染患者中,卡氏肺囊虫肺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巨细胞病毒肺炎、肺结核等在CT影像表现上各有特点,CT检查能较早发现肺部异常,并可以在发病早期或病情危重难以获得病原学证据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初步判断感染的病原体而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病程中胸部CT影像学表现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集中收治的COVID-19确诊患者52例。所有患者病程中持续胸部CT复查,人均共行4次胸部CT检查,每次检查间隔时间2~7 d。回顾性分析诊疗过程中患者CT影像学特点及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 除2例患者首次胸部CT影像无异常,其余50例患者均发现肺部有不同程度的阴影。其中,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影(GGO)48例(92.3%),斑片状实变、亚实变19例(36.5%),17例(32.7%)伴随出现空气支气管征,小叶间隔增粗41例(78.8%)。病程中COVID-19患者肺部GGO病变逐渐减少,纤维索条影逐渐增多,成为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39例患者(75.0%)在入院第6~9天肺部病灶变化最明显,在入院第10~14天40例(76.9%)患者肺部病灶明显吸收。结论: 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这在疫情防控和临床治疗决策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Infectiousatypicalpneumonia (IAP)isarespiratoryinfectiousdiseasethatwasfirstreportedinNovember 2 0 0 2inGuangdong ,China Itwasnamed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byWorldHealthOrganization (WHO)andhasoccurredinmorethan 30countriesandregionsaroundtheworlduntilnow 1,2  Inthepresentstudy ,w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chestX rayimagingfeaturesof36patientswithsevereSARS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February 2toApril 16 ,2 0 0 3,whichmaybehelpfulfor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 METHODSD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或开胸病理证实8例PAP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PAP X线表现为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磨玻璃样影和实变影,自肺门向外放射,可呈"蝶翼征"。胸部CT变化多样:铺路石征;地图样分布;磨玻璃影;气腔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结论 PAP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病史综合分析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提高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BOOP)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表现的认识。方法  7例BOOP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胸片和CT检查资料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证实 ,对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OOP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吸气末肺部爆裂音。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弥散功能明显减低。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检查肺泡管、肺泡腔内见单核细胞不同程度的浸润 ,腔内被成纤维细胞和疏松肉芽组织阻塞。X线表现为两肺多发性气腔实变阴影 ,分布无特点 ;CT表现为气腔实变阴影 ,主要分布在胸膜下和 /或支气管血管束周围 ,伴或不伴毛玻璃影 ;3例患者CT主要表现为线状或不规则条索状阴影 ,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7例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显著疗效。结论 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特点可提示BOOP临床诊断 ,但需要进一步病理证实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诊断BOOP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但以经胸腔镜或开胸肺活检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