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方法,了解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住院的1801例呼吸道疾病患儿鼻咽部抽吸物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腺病毒检测。结果检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801例,共检出呼吸道病毒766例,检出率42.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婴幼儿最高,通常在冬春季节流行。结论直接免疫荧光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等优点,适应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下呼吸道感染(LRTI)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进行了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检测。结果:RSV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降低,IFN-γ的降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而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两者呈负相关。结论:IFN-γ在RSV所致下呼吸道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IL-10与感染后喘息的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3.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全球婴幼儿严重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有研究统计,2015年全球约3 310万例婴幼儿因RSV患下呼吸道感染,约320万例患儿住院治疗,其中约5.9万例<5岁的患儿死亡[1].感染RSV后可致鼻炎、毛细支气管炎及肺炎等,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同时,婴儿时期感染RSV与学龄期持续喘息、罹患哮...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桂玲  王丽 《医药世界》2009,(9):497-498
目的:探讨检测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IgM(RSV—IgM)用于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8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486例怀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检测结果,各组病例阳性率均与健康献血员血清RSV—IgM阳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RSV—IgM检测结果快速、准确、可靠,可提高对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正>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的多发病,目前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1]。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憋,并容易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终因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并与喘息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有密切关系[2,3],给婴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资料报道RSV感染与婴幼儿喘息反复发生及支气管哮喘相关,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旨在观察布地奈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儿1 480例,根据患儿呼吸道分泌物RSV检测结果分为RSV阴性组695例和RSV阳性组78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家庭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婴儿RSV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RSV阳性组患儿中,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秋冬季节感染、有基础疾病史、有先天性心脏病史、家庭常住人口≥4 人、父母吸烟、母孕期合并特应性疾病的比例较高,但父母月收入≥1万元、有母孕期高血压疾病史的比例较低,与RSV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秋冬季节感染[OR=1.589,95% CI(1.175,2.149)]、有先天性心脏病史[OR=1.320,95% CI(1.021,1.707]、母孕期合并特应性疾病[OR=1.833,95% CI(1.229,2.734]是婴儿RSV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父母月收入≥1万元[OR=0.674,95% CI(0.489,0.927]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针对RSV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有利于预防和减少RSV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是人类较为常见的疾病,这类疾病的治疗令当代医生十分棘手。而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发病占这类疾病之首位。呼吸道台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1.化学疗法1.I病毒哇该药是卫972ie首次合成的粘着类广谱抗病毒药。临床证实对$l于吸道病毒有确切疗效。尤其是对大多数DNA及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如流感、副流感、呼吸道台胞病毒及腺病毒效果肯定。特别是有小颗粒雾化给药时效果更好‘’。自1981年以来,病毒华以雾化形式治疗小儿RSV感染取得良好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该院2013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374例的鼻咽深部分泌物标本,进行呼吸道病毒7项指标检测。结果病毒阳性178例(47.6%),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39.6%,腺病毒(ADV)32.6%,病毒混合感染病例30.5%,以RSV合并ADV感染为主。RSV与ADV在≤6月龄患儿中检出率最高,RSV在毛细支气管炎中检出率最高(51.1%),ADV在支气管肺炎的检出率最高(35.5%)。结论 RSV和ADV是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且混合感染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常常引起严重的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然而目前尚无一种疫苗可供实际使用。有人报告用 RSV 死疫苗预防接种未能产生高水平的免疫力,且会增加嗣后自然感染的严重程度。本文作者在过去实验基础上,采用改良中和试验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婴幼儿皮下接种 RSV 活疫苗后抗体应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贺凌云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8):1200-1202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严重危害婴幼儿和小儿健康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有报道表明,RSV所引起的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占所有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70%[1]。其高危人群是有早产史的婴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及免疫抑制患者等。到目前为止,对RSV感染的治疗仍无最直接、有效的药物,但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1.
陈洪敏 《江苏医药》2012,38(14):1720-172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原,也是冬春季婴幼儿患病住院的最主要原因,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研究表明,RSV感染是引起儿童哮喘最常见的原因[1].由于婴幼儿的免疫和呼吸系统处于迅速发育成熟阶段,婴幼儿时期某些病原体感染很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及呼吸系统的发育,引起反复喘息或支气管哮喘的发生.RSV和肺炎支原体(MP)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也是触发喘息发作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RSV和MP感染以及过敏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体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本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708例进行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以1-3岁患儿感染最多。占肺炎支原体总检出率的45.5%;病毒总检出率为78.5%,说明本市患儿呼吸道感染仍以病毒感染为主。结论通过分析比较,RSV和ADV在9项呼吸道病毒中是引起泉州地区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呼吸道感染起病较急,进展快,需及时明确病原微生物种类,如能了解一个地区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以便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其主要病变累及毛细支气管,亦可累及支气管和肺泡而致RSV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喘憋等,RSV所致肺炎临床表现较危重,病死率高,故受到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可引起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疾病, 是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 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至今已有60多年, 虽然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很多, 但仍未有上市的疫苗, 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RSV疫苗。此文将从RSV减毒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以及核酸疫苗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单一呼吸道病毒感染和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3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在本院住院的患儿,入院后予行痰培养;48 h内应用多重RT-PCR法,对患儿鼻咽提取物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与单一RSV感染相比,混合感染组患儿热程更长,更多存在肝肿大及ESR异常.单一RSV感染患儿更多见喘息、气促、流鼻涕等症状,病情相对较重,且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 RSV是导致婴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病原体;单一RSV感染患儿年龄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不加重RSV肺炎病情及不增加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本地区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及临床特点以提高治愈率。方法:采用ELISA法做了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流感病毒Flu、呼吸道合胞RSV、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测定;血EB病毒PCR检测。结果:病毒感染已成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婴幼儿对于Flu、RSV、Adv和EB病毒普遍易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感染仍以年长儿为主;对于病程较长、病情较重、临床迁延不愈者要注意EB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RSV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与长期喘息和后期哮喘风险增加有关。虽然RSV疫苗的开发已经有50多年,仍然没有批准上市的疫苗,对于预防和治疗RSV感染的疫苗和有效治疗药物尚未满足临床需求。帕利珠单抗和利巴韦林目前可用于RS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但不完全有效。因此需要针对RSV的预防和治疗提出新的疗法,用于满足临床医疗需求。近10年来,新抗病毒药物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发,已经显示出对RSV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并且可能在未来几年陆续上市。尽管RSV融合蛋白(F蛋白)已成为小分子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最受欢迎的靶点,但靶向病毒其他蛋白质的新方法也得到了发展。同时针对逃逸株,可能会采用联合用药,用于RSV病毒的治疗。对处于不同临床研发阶段的抗RSV病毒药物和单克隆抗体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78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的分布特点,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78例患儿收集其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抗原。结果病毒感染检出率为64.1%;最常见的三种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Ⅲ型(PIVⅢ)、腺病毒(ADV);病毒感染无明显性别差异,以1个月至2岁前感染多发。结论通过检测杭州余杭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病毒病原,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提供相对可靠的病原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市镇区7岁以下小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2—10月东莞市石碣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7岁以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340例,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RSV—A、B型),流感病毒甲、乙型(FLU—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PIV一1、2、3型)和人偏肺病毒(hMPV)。结果从340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检测出常见呼吸道病毒171例,阳性率为50.29%;其中RSV—A型69例(20.29%),FLU—A型39例(11.47%),hMPV32例(9.41%),PIV一3型22例(6.47%),RSV—B型9例(2.65%)。在171例呼吸道病毒阳性病例中,有混合病毒感染16例,占所有病毒感染者9.36%;其中hMPV合并RSV—A感染者5例,RSV—A合并PIV一3者4例,hMPV合并FLU—A、PIV一3感染者各2例,FLU—A合并PIV一3者2例,RSV—A合并FLU—A者1例;但未见三重混合感染或多重感染。未检测出FLU—B型及PIV一1,2型。结论呼吸道病毒是东莞镇区7岁以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SV为最主要病原,其次为FLU—A和hMPV。  相似文献   

20.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目前,利巴韦林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帕利珠常用于RSV引发的下呼吸道感染,但由于它们的疗效、经济性与安全性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的RSV抑制剂来满足临床预治的需求。本文精选典型研究案例,从药物化学的角度综述了不同靶点RSV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