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
5.
6.
7.
8.
9.
北京魏公村韦伯豪家园一套宽敞明亮的寓所里,头发雪白、体胖如佛的八旬翁史树青,面对年轻的访者侃侃而谈,舌璨莲花,隽思妙语。当然,他谈得最多的就是他所收藏的那些宝贝,一种对于文物由衷的惜爱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1.
人至老年,闲暇日多,倘若整日陷于百无聊赖的喟叹之中,必会畏老伤身;若能及时转换视角,变"叹"为"进",积极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例如将读书充实于生活中,不仅可以弥补年轻时因忙于事业而疏于读书的缺憾,还会增添新的生活情趣.闲居时,当你从容地捧起书本,静静地沉浸其中,你会觉得萎靡之态渐消,周身又焕发勃勃生气.如一位哲人所说的那样,"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我出生在农家,曾有读私塾,学书画,耕种务农和穷困挨饿的经历。后来有幸与中医结缘,并以中医为职业,欲成事业而未成,庸碌有年,愧无经验可奉,仅献片言于次,聊供贤达正之。 相似文献
18.
在鲁中历史文化古城青州,有一位名字叫曹叔民的世纪老人,今年97岁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思路明晰。去年初秋的一天下午,笔者慕名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9.
退休以后赋闲在家,可谓闲者。平日里读书习文、磨墨养神,或访旧晤友、品茗聊天,或晨夕散步、做点家务,日子过得清闲自在。忙了大半辈子,如今闲下来了,尝到了闲的乐趣,品出了闲的意蕴,真是人生难得一闲啊!难怪中国历代文人都对“闲”情有独钟,翻阅他们写下的诗文,“闲”字多不胜数。“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说的是闲居;“数问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