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于2002年7月在《药品不良反应息通报》第二期发布有关“阿司咪唑(片剂)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通报。该通报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信息及国际上有关阿司咪唑安全性评价资料,提示其可疑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和心血管系统反应为主。我国有关阿司咪唑的信息通报的发布引起我国医药界和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为全面认识阿司咪唑临床用药安全性,特进行有关阿司咪唑临床安全性的系统文献调研,以期结合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为对阿司咪唑在我国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天坛药讯》2005,17(3):25-27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采取的一项举措。《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用药的品种、剂量、疗程及特殊人群用药,更加积极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也由此增强了对防范药品安全性隐患的高度责任意识,一些企业不仅注意收集被通报药品的不良反应病例,而且正着手开展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评价工作。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必然存在不良反应。因此,被通报了不良反应的药品并不表明是不合格的药品,也不应与“毒药”、“假药”、“劣药”、“不能使用”相提并论。《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内容属告知性质,旨在提醒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广大公众注意药品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尽量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从而为保障社会公众用药的安全筑起一道有效屏障。[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天坛药讯》2004,16(2):17-19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新建立的一项及时反馈药品安全性隐患的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发布,尤其是自第四期开始面向社会公开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天坛药讯》2005,17(4):13-14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采取的一项举措。《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用药的品种、剂量、疗程及特殊人群用药,更加积极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官方发布信息,分析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探索未来重点监测药品类型。方法:对2001年11月以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76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内容进行整理,提取涉及的药品名称、分类、发布次数、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以及引发原因,利用Excel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18年6月16日,官方共发布的76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共涵盖13大类102种药品,其中化学药品76种,占74.51%;中药及中成药26种,占25.49%。二次通报的药品有15种,其中2/3为抗感染药物。所有通报的ADR/ADE累及器官中,皮肤相关的最多,生殖系统和营养代谢相关的最少。结论: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通报信息已经成为我国药物警戒的重要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仍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建立为背景,结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阶段特点,重点分析被通报品种的监管历程,并从具体实施的行政举措展示药品风险管理的效应。方法以被通报的具体品种为线索,重点采用文献调研、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述性阐述。结果对被通报品种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与当时社会、政策以及工作背景密切相关。结论药品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和渐进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建立为背景,结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阶段特点,重点分析被通报品种的监管历程,并从具体实施的行政举措展示药品风险管理的效应。方法 以被通报的具体品种为线索,重点采用文献调研、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述性阐述。结果 对被通报品种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与当时社会、政策以及工作背景密切相关。结论 药品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和渐进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品种看药品风险管理(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建立为背景,结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阶段特点,重点分析被通报品种的监管历程,并从具体实施的行政举措展示药品风险管理的效应。方法以被通报的具体品种为线索,重点采用文献调研、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述性阐述。结果对被通报品种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与当时社会、政策以及工作背景密切相关。结论药品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和渐进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品种看药品风险管理(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建立为背景,结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阶段特点,重点分析被通报品种的监管历程,并从具体实施的行政举措展示药品风险管理的效应。方法以被通报的具体品种为线索,重点采用文献调研、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述性阐述。结果对被通报品种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与当时社会、政策以及工作背景密切相关。结论药品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和渐进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 ,2 0 0 3年 12月 2 3日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 5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面向社会公开了阿米卡星、林可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等 4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新建立的一项及时反馈药品安全性隐患的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发布 ,尤其是自第 4期开始向社会公开发布以来 ,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了解 ,我国不合理使用、滥用抗菌药物的问题日益严重。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监测到的病例报告中 ,抗菌素不良反应病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物警戒》2005,2(1):32-32,41
编者按: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采取的一项新举措.<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上海医药》2009,(6):288-288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近日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提醒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天坛药讯》2003,13(4):20-21
昨天,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首次公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相似文献   

14.
李宏 《中国药物警戒》2011,8(6):343-346
目的 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通报两次药品的临床用药监测.方法 对2001年11月至2010年3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监测中心通报的药品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被通报两次的药品共9个品种,其中8种药品为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和化学药注射剂各占50%.结论 各级医疗机构均应加强用药监测,特别是已被通报的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规定使用,注意观察用药过程,减少不合理用药的人为因素,降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 )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简要介绍通报含钆磁共振造影剂引起肾源性系统纤维化的背景及内容,分析药品风险管理的模式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系统分析通报含钆磁共振造影剂的依据及其存在的风险,讨论国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如何影响我国的风险管理。结果含钆磁共振造影剂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随着病例报告的增多,更多相关研究结果的发表,即使我国尚未发现类似的病例报告,也应及时对安全性信息进行通报以规避风险。结论药品风险管理是动态的管理过程,信息的及时获取及不断积累以及各国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是有效实施药品风险管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15年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对2001~2015年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通报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中国药物警戒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对69期信息通报中被通报的药物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报发布的期数和药品种类呈上升趋势,对不同品种的不同类型ADR,国家采用多种灵活的管理措施来控制药品风险。通报的西药中,抗微生物药物所占比例最大。69期中被通报的中药有26种,其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尤其受到关注。此外,全球药品的最新安全性信息通报也为我国药品的临床使用风险控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所有通报的ADR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的不良反应最多,严重ADR以过敏性休克居多。结论:我国的ADR通报工作在指导医药生产、使用单位对于药品风险的认识和管控中的作用已经凸显。如能在ADR通报的基础上,加强高风险品种的主动监测,同时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针对中国的情况制定药品风险管理指南,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药物警戒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0年2月26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25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通报了西布曲明(Sibutramine)的最新国际安全性信息:2010年1月21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在其网站发布信息称,其人用药品专家委员会(CHMP)依据一项有关西布曲明的安全性评估(SCOUT研究的初步结论),得出,该产品风险大于效益,建议在欧盟范围内暂停上市许可。这是白200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盐酸芬氟拉明的心血管系统严重不良反应后.第二次对减肥药安全性的通报。  相似文献   

18.
赵秀玲  静芸芸 《齐鲁药事》2011,30(4):243-245
<正>自2001年11月19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一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以来,截至2011年3月4日已发布了36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的用药安全信息。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必然存在不良反应。因此,被  相似文献   

19.
《天坛药讯》2005,17(1):15-16
2004年11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第7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通报内容为:莪术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和警惕抑肽酶注射剂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建立为背景,结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阶段特点,重点分析被通报品种的监管历程,并从具体实施的行政举措展示药品风险管理效应。方法以被通报的具体品种为线索,重点采用文献调研、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述性阐述。结果被通报品种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与当时社会、政策以及工作背景密切相关。结论药品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和渐进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