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7例,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8周为1疗程.结果:67例中显效31例,有效2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5.07%.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善、足背动脉血流量及踝/肱动脉压比值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彩色多普勒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彩色多普勒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治疗组30例,给予黄芪注射液;对照组30例,静滴丹参注射液。彩色多普勒观察两组下肢血管Guo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经,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及血流量。结果:治疗组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管径增大(P<0.05);Guo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增加(P<0.05);对照组除 左侧足背动脉血流量有明显变化外(P<0.05),余各参数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国强 《陕西中医》2013,34(8):960-961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在综合治疗血糖基础上,肌注弥可保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丹参、鸡血藤、白芍、当归、桂枝等)。1个月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对照组总有效率60.7%。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弥可保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者。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文平 《光明中医》2010,25(12):2281-228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对照组予甲钴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情况、血糖水平、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丙二醛(MDA)、全血2 h血糖(2 h PB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踝肱指数高于治疗前,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 <0.05),2组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大于治疗前,联合组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可降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情况及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贾珍军 《北京中医药》2007,26(9):587-589
目的 观察常规西药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老年气虚寒凝型稳定性心绞痛45例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稳定性心绞痛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的症状和心电图的客观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2%,对照组为6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与心电图改变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气虚寒凝型稳定性心绞痛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加用弥可保治疗,3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增加(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军科  范秀风  曹雯 《陕西中医》2009,30(8):997-99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组方(生黄芪、玄参、当归、怀牛膝、赤芍、鸡血藤、六路通、地龙、桂枝、生水蛭)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3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踝/肱血压指数和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P<0.05);治疗组ABI指数和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活血,通络降糖的功能,可改善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下肢的供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口服西洛他唑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踝/肱指数(ABI)、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65%(P<0.05);治疗组ABI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姚淑贤 《山西中医》2013,(11):29-29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弥可保组(治疗组)与弥可保治疗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姜树民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1933-1934
中医急诊医学是在历代医家不懈地努力下逐渐形成的研究人类生命过程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学科,其有自身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历经二千余年,始终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应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再创新,就一定能在中医急症工作中有所作为,最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急诊医学,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文献,对蒙古族医学(以下简称蒙医)中矿物药应用历史、分类、炮制、功效、剂型等进行梳理研究。蒙古族药(以下简称蒙药)三大本草著作《认药白晶鉴》《识药学》《蒙药正典》中有诸多关于矿物药的记载。蒙医中矿物药传统分类采用三级分类法,即“大类”“类”“种”;现代分类主要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法和阳离子分类法。矿物药的炮制方法有259种,可归纳为火制、液体制、火液体合制、干制4类38型;功效多集中在破痞、燥协日乌素(黄水)、止腐、接骨、消食、祛巴达干等。《内蒙古蒙成药标准》等标准收载的成药(或制剂)共552首,含矿物药成分的有231首,其中应用最多的药材为石膏,其次为白矾、寒水石、光明盐、硇砂等;在剂型方面,散剂、丸剂较多,汤剂较少,极少使用外膏剂、洗剂、颗粒剂、口服液、胶囊剂、片剂、搽剂、酒剂、灰剂等。介绍了特色蒙药万年灰、赤铜灰、青金石。  相似文献   

13.
彝族医学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彝医预防医学的起源,彝医预防医学的内容:天人相应顺应变化;注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注意饮食卫生,饮酒有度;避忌病邪,杜绝传染源;推算“衰年”、“禁日”预防疾病等。展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转化医学是将墓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时代社会、文化对中医药学的影响,探讨进入新的历史纪元,中医药学要发展就应该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大胆地借用现代先进科学手段与方法。通过引用全新的医学方法学-循证医学的工作原则,系统、科学地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与时代接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中医和西医都是研究人的生、老、病、死。研究对象的同一性决定二者必然有相通、甚至有相同之处。中西医结合研究就是要找到中医、西医和其他现代科学之间的共同语言,使两种医学体系共同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7.
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三维宏观态势医学角度探析传统中医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梁启军 《吉林中医药》2008,28(6):391-393
人体生命的维度是,而且仅仅是物质、能量、时空三维,传统中医也是从物质、能量、时空三维的宏观角度描述人体不同层面的生理运动态势和正邪斗争的病理生理态势,客观地表述了人体固有的生理、病理规律和现象,故传统中医是三维宏观态势医学.中药学也是从物质、能量、时空三维界定中药的性能,即中药的功能被概括为纠正人体物质、能量、时空三维方面的某种病理偏态,中药的功能也是态势描述法.西医是线性微观形态医学,其内容也在物质、能量、时空三维之内;现代中医可以吸收西医和其它科学的微观成果,超越发展宏微观并重的现代三维态势医学.  相似文献   

19.
美国精准医学计划在国内引起热议,精准医学为未来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带来现代医学的又一次革新浪潮。通过了解精准医学诞生的历程及基础,分析精准医学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体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体质学说等之间的联系,阐述具有两千多年时间跨度的中医学与精准医学之间的关系,以期探寻中医学在精准医学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医学在新浪潮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体现了精准医疗的基本精神,但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精细化、精准化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中医精准医疗有别于西医精准医疗,其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专注于对整体状态的认识和把控,并能够融合西医的各种客观数据,体现了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发展系统中医学和系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精准医疗体系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过程涉及以病规范证、系统科学、状态辨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