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生时间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6年9月出血性脑梗死18例。结果:脑栓塞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时间多在1~2周;其预后取决于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出血量的多少。结论:对脑栓塞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注意头颅CT观察,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脑梗塞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宇航 《中外医疗》2009,28(30):6-6
目的探讨引起出血性脑梗死(HI)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同期住院165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48例HI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HI占同期住院脑梗死的2.9%,其中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72.9%),根据CT、MRI所见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其中以非血肿型最常见(79.2%)。结论HI最常见的病因是心源性脑栓塞,HI的形成与闭塞血管的再通、侧支循环的建立、脑梗死的面积大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收集CT阴性的脑梗塞5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占同期脑梗塞386例的14.5%,其中男39例,女17例。发病年龄42~78岁,平均56.7岁。动态发病19例,静态发病37例。情绪激动后发病11例,酒后发病14例。入院时血压高者3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4例,中风史5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5例,风心3例,椎基动脉  相似文献   

4.
出血性脑梗塞5例报告晋华文(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昆明650032)关键词脑梗塞,脑出血中图分类号R743.5,R743.3我科收治出血性脑梗塞5例,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43~75岁。有高血压及缺血性中风史1例;高心病史1例;风心病、心...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并与其他老年性疾病有着一定的并存或依附的关系,值得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兹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有完整病历资料的脑梗塞100例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6.
7.
8.
出血性脑梗塞(HI)是指脑梗塞病人由于梗塞区血流再通而发生出血。以前,HI多经尸检方能确诊,随CT的应用临床上已能早期诊断,并能进行随访观察。本文对1988~1993年经CT证实的386例脑梗塞患者中的31例HI的CT与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对病因、发病机理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1例HI患者中,男23例,女8例;年龄46~75岁,其中46~49岁4例,50~59岁8例,60~69岁16例,70~75岁3例。高血压动脉硬化者10例,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者4例,冠心病伴房颤者8例,糖尿病3例,食道癌1例,无任何病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塞的原因、CT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3年中150例住院非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分析12例出血性脑梗塞的原因,临床和CT改变。结果:出血性脑梗塞发病率占同期及梗塞的8%的脑栓塞主要病因,占75%,结论:出血性脑梗塞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梗塞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只要不发生梗塞区的大量出血,梗塞后出血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脑梗塞是指头部受伤后24~48小时出现偏瘫及语言障碍等症状体征,CT检查表现为脑深部单或多发的局限性低密度区,临床上较少见。我院自1992年4月至1997年11月共收治经CT证实的外伤性脑梗塞1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探讨其大小、位置与时间上的关系。方法:对180例老年病人行CT平扫,采用感兴趣区局部放大技术,对于CT检查阳性面临床无症状者,跟踪观察。结果:CT检查阳性面临床无症状者,1-3月后77%937/48)出现临床症状。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多种多样。正确认识区别此和CT表现,有助于临床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脑梗塞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及CT、MRI表现。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78例脑梗塞患者的CT、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塞多发生在脑梗塞后1周内,CT可显示急性出血;而MRI可显示不同时期及斑点状出血,出血信号可持续数月。结论:MRI是诊断出血性脑梗塞的最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高血压脑梗塞患者190例,其中老年人134例,占70.5%。研究表明患者过去最高血压(平均动脉压18.0l±2.62kPa)与脑梗塞数目(2.47±1.18)和面积(1.37±0.89cm)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分别γ=0.4180,γ=0.4086;p<0.01)。而入院时血压水平(平均动脉压15.02±2.10kpa)与其梗塞面呈显著负相关(γ=-0.2398,P70岁组与<60岁组,其梗塞数目与面积相关也显著(γ=0.3524,γ=0.3662,γ=0.3295;p<0.01)。梗塞以基底节区和侧脑部位最多,分别为43.41%(201/463个);23.33%(108/463个),均较其余两组有显著差别,(t=3.29,t=2.28;P<0.01)。脑腔隙性梗塞26.84%(51/190例),非腔隙型71.16%(139/190例);有症状者较无症状者多见。结果表明:过去最高血压与脑梗塞部位和范围关系密切,入院时血压水平可能是诱发脑梗塞的直接原因之一,各组梗塞数目与面积趋向一致;基底节区、侧脑是老年高血压性脑梗塞多发部位。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115例高血压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显示高血压的病程、分期和病人年龄均与脑梗塞的数目、面积有关.入院时和入院1周前(自病人入院时之1周)与脑梗塞数目和面积呈显著相关.其中有和无症状性脑梗塞数目、面积各自相互间差别显著.并以基底节区梗塞数目最多,占42.7%(123/288个),其次为侧脑、额叶.尽管脑梗塞与患者入院1周前平均动脉压最高值有关,但入院时其平均动脉压最低,过去一般水平时也未发生脑梗塞.因此提示血压过高可能以后有发生脑梗塞的趋势.但过度降低或治疗不当则有促发脑梗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对32例出血性梗塞研究分析,发现常出现于脑栓塞及大面积脑血栓病人。以治疗中病情突然加重或持久症状不改善为特征,动态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出血性脑梗死5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通过CT及临床检查观察分析 5 6例出血性脑梗死。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发病率为 5 9% ,主要病因为心源性脑栓塞 (5 7 1% ) ,高血压(2 3 7% ) ,高血糖 (19 2 % ) ,根据CT检查诊断为出血性脑梗死 ,并阐述其临床特点。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主要为心源性脑栓塞 ,其临床病情是否恶化取决于继发性出血的时间和出血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早期脑梗死患者头颅多层螺旋CT( MS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其发病早期(1~6 h)行MSCT平扫、CT血管成像(CTA)及发病后24 h~3 dCT扫描,分析影像特征。具体观察颅内动脉,局部脑组织等变化。结果平扫显示:(1)脑动脉密度增高征36例;(2)局部脑肿胀52例;(3)豆状核轮廓模糊23例;(4)岛叶皮质境界不清39例;(5)局部脑组织密度轻微降低14例。 CTA表现为脑梗死区域供血血管梗阻变细。结论 MSCT平扫可以发现一些超早期脑梗死的征象,从而快速地对脑梗死做出明确诊断,对临床早期治疗和预后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吴升强 《海南医学》2014,25(4):515-517
目的 提高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CT诊断水平及新认识.方法 对60例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面积脑梗死后复查头部CT,常规扫描37例,薄层扫描23例.出血性转化在梗死后1d检出3例,2~3 d检出16例,4~7 d检出9例,8~14 d检出32例.CT表现分3型:中心型(13例)、边缘型(21例)、混合型(26例).结论“出血性转化”已代替“出血性脑梗死”和“梗死后出血”,大面积脑梗死最易发生出血性转化,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出血性转化的金标准,CT为首选的主要检查方法,薄层扫描更利于病变早期检出,对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复方丹参针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科室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之间12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对照组,传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传统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传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传统组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5.38±5.39)分,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9.78±4.69)分,对照组明显优于传统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组治愈27例(45.00%),显效13例(21.67%),有效7例(11.67%),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对照组治愈36例(60.00%),显效15例(25.00%),有效7例(11.67%),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67%,对照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复方丹参注射液基础上联合使用依达拉奉可以更有效的治疗出血性脑梗死,且不良并发症少,安全性有保证,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张富山 《黑龙江医学》2010,34(10):775-776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3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30例均在发病后,经CT或MRI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其中,伴并发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12例,冠心病18例,伴高血压病史6例,糖尿病史10例。结论对大面积梗死、伴心源性卒中、糖尿病者早期应用溶栓、抗凝治疗为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