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 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熏要手段.联合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应用显著降低rPTCA后冠脉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率。然而冠脉介入术后6~9个月RS仍有10%~60%”.严重制约了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2.
作为切除粥样硬化斑块的替代方法,血管内支架可保持有病变的冠状动脉节段处于伸展状态,可免除管壁发生急性或慢性回缩,支撑破裂的易碎粥样硬化组织,并尽可能减少血液与管壁内膜下的致血栓形成物质接触,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现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对治疗冠状动脉突然闭塞或经皮冠状动脉再通操作后血管造影结果不满意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和双支架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10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行单支架术(单支架植入组)、50例行双支架术(双支架植入组)。单支架植入组仅主支植人支架,边支不植入支架;双支架植入组运用mini-crushing技术行双支架植入术。观察两组分叉病变的手术即刻及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两组主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3级、分支血管TIMI血流3级、主支血管残余狭窄〉30%、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四个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发现,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在单支架植入组发生率高于双支架植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13/52)vs.12.0%(6/50),P〈0.05];其余几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单支架植入组1例(1.92%)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双支架植入组2例(4.00%)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6个月后.单支架植入组8例(15.38%)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双支架植入组7例(14.00%)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单支架术与双支架术治疗分叉病变短期观察临床疗效基本无差异,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中 ,冠脉内支架已被广泛应用 ,但一般需要先用球囊对靶病变部位进行预扩张 ,然后再置入支架和进行支架后加压扩张。本组对 2 1例患者未经球囊预扩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并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 1例 ,男性 16例 ,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5 2岁。心绞痛 15例 ,心肌梗死恢复期 6例。2 .方法 :均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多体位投影后确定病变的长度和血管的直径 ,选择适合的支架。直接将带球囊的支架送至未经预扩张的病变部位 ,支架释放后使用同一…  相似文献   

5.
刘传木 《山东医药》2000,40(20):29-30
1996年 1 1月~ 2 0 0 0年 7月 ,我院对 44例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 ,除 4例未置入支架外 ,其余 40例共置入支架 48枚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0例 ,女 4例 ;年龄 34~ 74岁 ,平均 55.4± 9.3岁。不稳定心绞痛 1 7例 ,心肌梗塞 2 7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 1 0例 (前壁梗塞5例 ,前间壁梗塞 1例 ,下壁梗塞 2例 ,前壁合并下壁梗塞 1例 ,前壁广泛合并高侧壁梗塞 1例 ) ,陈旧型心肌梗塞 1 7例 (前壁梗塞 7例 ,前间壁梗塞 4例 ,下壁梗塞 2例 ,前壁合并下壁梗塞 2例 ,下壁合并…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重构,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同程度下降。但由于缺血坏死区内有不同程度的存活心肌(冬眠心肌、顿抑心肌和伤残心肌)。如能及时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开通病变血管,可不同程度的挽救这些存活心肌,使心功能得以保存或改善。  相似文献   

7.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年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连续 5 0 2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 ,根据年龄分组 :80~ 87岁 48例 ,70~ 79岁 143例 ,60~ 69岁 169例 ,3 5~ 5 9岁 142例。比较 4组支架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 结果  4组支架术成功率分别为 97 9%、97 2 %、97 6%和 96 5 % ,并发症率为 6 3 %、9 8%、7 1%、2 1% ,差异无显著性 (均为P >0 0 5 )。随访 1~ 3 0个月 ,平均 (12 0± 4 8)个月 ,随访率为 92 3 %。 4组的心绞痛复发分别为 2 7 9%、41 4%、5 0 3 %和 48 4% ,80~ 87岁组心绞痛复发显著少于 60~ 69岁组和 3 5~ 5 9岁组(均为P <0 0 5 ) ,但硝酸酯药物停用率 (4 1 9%、3 4 6%、3 0 7%和 3 5 5 % )、再入院率 (2 7 9%、3 6 8%、3 0 7%和 3 4 7% )、心功能改善率 (5 5 8%、44 4%、48 4%和 5 7 3 % )、心脏事件发生率 (18 6%、2 1 1%、2 4 8%和 2 1 0 % )和病死率 (7 0 %、3 8%、2 6%和 1 6% )差异无显著性 (均为P >0 0 5 )。 结论 年龄因素对冠脉内支架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无显著影响 ,80岁以上患者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安全、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106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生活质量(QOL)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远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 (冠脉 )血流显像技术观察冠脉支架置入术对冠脉血流储备 (CFR)的远期影响。方法 对 34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支架术术前、术后 72h内及随访期 [( 6 .7± 1.5 )个月 ]记录病变血管远端静息舒张期血流峰速 (r Vd)、注射潘生丁及等长握力实验时最大舒张期血流峰速 (d Vd)及CFR。每例患者于随访期复查冠脉造影。结果 随访期造影无再狭窄 2 8例。据术后 72h内CFR分为CFR受损组 ( 10例 ,CFR≤ 2 .5 )及CFR未受损组( 18例 ,CFR >2 .5 )。术后近期CFR受损组r Vd较CFR未受损组明显增高 (P <0 .0 1) ;随访期时CFR受损组CFR升高至CFR未受损组水平 (P >0 .0 5 )。随访期出现再狭窄 6例 ,CFR均 <2 .0 ,降至术前水平。结论  ( 1)成功的支架术后部分患者存在暂时性CFR降低 ,CFR的降低及其恢复与r Vd的一过性增高及恢复有关 ;( 2 )再狭窄患者冠脉血流储备于随访期显著降低 ,达到术前水平。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可作为冠脉介入治疗后一种简便、安全、无创的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80 8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 ,其中糖尿病组 174例 ,非糖尿病组 6 34例。随访两组患者远期结果。结果 两组支架术成功率 (96 0 %和 96 1% )相似。平均随访 (19± 7 8)个月 (6~ 4 2个月 ) ,临床随访率为 95 3%。随访期内 ,与非糖尿病组相比 ,糖尿病组心功能改善者 (5 2 2 %比 6 1 0 % )较少 ,再住院率 (4 2 7%比 32 5 % )增加 ;且心脏事件 (30 6 %比 2 2 2 % )、再狭窄 (19 1%比 12 5 % )及总死亡(10 2 %比 4 6 % )均显著增加。多因素分析显示 ,糖尿病为死亡 (OR =2 2 0 ,95 %CI 1 12~ 4 33,P =0 0 2 2 )和再狭窄 (OR =1 6 6 ,95 %CI 1 0 4~ 2 6 7,P =0 0 35 )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远期结果可以接受 ,但糖尿病仍是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肌桥病变介入治疗的再狭窄率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有症状的单纯心肌桥改变且收缩期严重狭窄(≥95%)者17例作治疗组(A组),对照组选择单纯前降支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狭窄(≥70%)者54例(B组),两组均应用普通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结果两组介入手术均成功,两组支架植入后的血管内径及支架长度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A组6个月内8例(47%)出现再狭窄,B组8例再狭窄(14.8%),A组和B组的再狭窄率有显著差别(P<0.05);两组中再狭窄病人均再次接受治疗。平均随访20月,A组8例中7例未再发生支架内狭窄及心绞痛事件,1例再次支架内狭窄,B组再次介入治疗的6例中1例再次支架内狭窄。结论心肌桥病变的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尚好,但远期支架内再狭窄率较高,需再次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及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男62例,女17例),给予冠脉内支架植入及联合抗凝治疗;对照组77例(男59例,女18例),给予静脉溶栓.所有病人均行冠脉造影,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在冠脉再通率、恢复TIMI3级血流、心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而大出血、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及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有效、安全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0年在我院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的1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病人,就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例病人,手术成功率达100%,8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症状好转。随访4个月~18个月,所有病人无卒中临床复发,支架内均无血栓形成或内膜增厚。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近期疗效较好,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继续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组90例成功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测定其冠脉支架术后3~6h内的H-FABP,并术后随访6个月,以发生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猝死,血管内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研究终点。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共有26例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其中心源性猝死1例,血管内再狭窄1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5例。心脏事件组H-FABP阳性率较无心血管事件组增高(P<0.05);Cox模型多因素逐步分析显示H-FABP阳性是冠脉支架术后再发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RR=5.82,P<0.05;95%CI 1.37~24.73)。结论 H-FABP阳性增加CHD患者支架术后6个月内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H-FABP阳性是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危险因素、血管造影下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支架术操作技术参数是影响冠脉病变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危险因子。这些危险因子主要有糖尿病、冠脉病变长度、病变狭窄程度、病变类型,以及支架长度、支架类型等,这些危险因子在不同基础疾病和冠脉病变条件下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6.
抗血小板与抗凝药物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冠状动脉阻塞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在PTC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入技术,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介入技术对于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但坎是PTCA还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均面临着急性血管闭塞和再狭窄的难题,特别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显著激活血小板而增加了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主要预防措施是应用抗血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TM)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药物支架组患者接受Firebird^TM支架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2例(72枚),普通支架组为选择同期接受普通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3例(53枚),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支架置入情况及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 药物支架组中的糖尿病患者占46.2%,明显高于普通支架组(34.9%,P〈0.05);干预的病变血管呈弥漫性病变,药物支架组占40.9%,高于普通支架组(28.3%,P〈0.05);病变血管平均参考内径,药物支架组为(2.63±0.23)mm,普通支架组为(3.12±0.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支架内径和长度,药物支架组分别为(2.75±0.22)mm和(23.1±4.0)mm,普通支架组分别为(3.05±0.19)mm和(15.6±3.3)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8个月,心绞痛复发率,药物支架组3.8%,普通支架组16.3%;靶病变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药物支架组0,普通支架组9.3%,P〈0.05)。结论 Firebird^TM支架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对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小血管病变的也有较好的疗效。其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均优于普通支架。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4000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 65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聚乙二醇4000(10g,每日2次)和乳果糖(15mL,每日2次)治疗,疗程3周。观察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5%、64.7%(P<0.05);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1.2%和76.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周治疗结束后患者大便Bristol分型平均计分为,试验组(4.13±0.41)分,对照组(3.61±0.21)分(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者达到62.1%,对照组为44.8%(P<0.01),治疗3周后,试验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者达到72.4%,对照组为55.2%(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2.9%和21.2%(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聚乙二醇4000是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便秘的有效、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20.
自1996年6月至1997年8月对38例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男35例,女3例,平均年龄60.3±7.5岁。病变血管共42支,A型病变6支,B1型11支,B2型14支,C型11支,包括2例左主干病变。Denovo植入25例,Suboptimal植入14例,Restenosis植入3例,共植入9种支架合计46只。支架全部植入成功,血管直径由术前的0.47±0.51mm增至术后的3.07±0.30mm(P<0.001),血管平均直径狭窄程度由术前80%~100%降至术后的10%~-10%。平均随访7.3±4.2个月,均无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发生,4例(10.5%)在术后6~9个月出现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