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溶栓后24 h内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患者2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丹参多酚酸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丹参多酚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溶栓后24 h内给予丹参多酚酸治疗。采用血液流变分析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指数。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疗效显著增加(P<0.05),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丹参多酚酸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OD、MDA、LP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OD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MDA、LPO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丹参多酚酸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LP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24 h内应用丹参多酚酸安全有效,丹参多酚酸可通过降低血浆黏度和氧化应激反应程度提高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所有患者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 w后的心功能.结果SOD和GSH-Px水平方面,治疗组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对照组则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更加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对照组仅LVEDd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而LVEF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和心功能,抑制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血清神经肽Y(NPY)、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8例健康人和60例AMI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2、3、24、48和72 h血清中NPY、NO、SOD和MDA的含量.结果与健康人比较,溶栓前患者NPY和MDA含量升高,NO和SOD含量降低(P<0.05).溶栓后1~3 h的再通组与溶栓前及未通组比较,NPY和MDA含量更高,而NO和SOD含量更低(P<0.01).再通组的NPY和MDA高峰出现在溶栓后2h,而NO和SOD的低谷恰好也出现在溶栓后2h.溶栓24h后再通组NPY和MDA含量下降,而NO和SOD含量升高(P<0.05),其变化幅度大于未通组(P<0.01).结论AMI后溶栓1~3 h内NPY和MDA明显升高,NO和SOD明显下降,可能参与溶栓后早期内皮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再灌注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左心室重构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分为直接PCI 组(n=40),溶栓组(n=23),择期PCI 组(n=25)和对照组(n=18).均于入院即刻、24h、入院后7d、l4d及28d测定血浆BNP 浓度;测定入院后7 d和28d 的LVEF;观察半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以死亡为终点.结果 各组患者入院即刻血浆BNP 水平无明显差异.直接PCI组入院后各时间点BNP浓度均明显低于溶栓组和择期PCI 组(P<0.01).直接PCI组入院后7d、28d LVEF 均高于溶栓组和择期PCI 组(P<0.01).择期PCI组入院后28d LVEF较溶栓组高(P<0.05).直接PCI组总心血管事件和死亡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溶栓组和择期PCI 组心血管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三种再灌注治疗均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 水平,提高LVEF值,减少心血管事件,其中以直接PCI疗效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瑞替普酶和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用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瑞替普酶)33例与对照组(尿激酶)32例.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肌钙蛋白达峰时间、出血率、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再通率8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5%(P<0.05)、出血发生率6.1%、肌钙蛋白达峰时间13.4 h±2.3 h,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通率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两种急诊处理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以期探索一种效果显著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76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静脉溶栓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两种急诊处理方法且对急诊治疗效果、不同时间段的随访结果予以观察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第1个月和第2个月时,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是处理此种疾病可行且有效的途径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入院编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浆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I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ST段抬高总和预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溶栓后左心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segment resolution,sumSTR)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左心室功能的预示价值.方法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3例,均接受尿激酶20 000~30 000 U/kg静脉溶栓治疗,于溶栓开始前和溶栓开始后120 min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别测量Ⅰ、aVL、V1-V6导联ST段抬高水平,计算出sumSTR,根据sumSTR水平进行分组,sumSTR等于或超出30%者33例,sumSTR低于30%者20例,两组间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溶栓后1周和3个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在溶栓后1周时,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3个月时,sumSTR低于30%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 sumSTR可作为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近期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血通针对未溶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3例无尿激酶溶栓适应证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治疗组和血塞通对照组,在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分别加用疏血通针8mL或血塞通针20mL,均1次/日,疗程10d~15d。结果治疗组胸痛改善有效率为82.2%,对照组为6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T段改善有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针改善未溶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ST段等指标优于血塞通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西医常规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中西医组采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结果中西医组患者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高于西医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PCI对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自强 《山东医药》2008,48(20):34-35
对10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采用静脉溶栓组治疗(溶栓组)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并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均降低(P<0.01),PCI组降低较溶栓组明显(P<0.01),PCI组再发心肌梗死率、心衰发生或恶化率低于溶栓组(P<0.05).认为BN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治疗可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5年盐城市响水县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丹参注射液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通络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比容)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ESS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8、MMP-9、VEGF、内皮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TNF-α、IL-8、MMP-9和内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因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PCI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左卡尼汀每日4 g静脉滴注,连用7 d。分别于就诊即刻和治疗7 d后测定血清中SOD和MDA的含量,并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SOD均显著高于就诊即刻,MDA均显著低于就诊即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7 d后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2.80±9.96)mm比(54.75±8.87)mm,P=0.03]、左心室射血分数[(58.50±13.35)%比(55.10±12.97)%,P=0.01]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汀可以升高PCI术后患者血清SOD浓度,减少MDA产生,抑制氧化应激,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SCOP)心脑标记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SCOP患者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中毒后2 h)、中毒后6 h和14 d,检测肌钙蛋白(c Tn) 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H-FABP浓度均升高。中毒后6 h,对照组c Tn I、H-FABP浓度较治疗组升高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SOD水平升高和MDA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中毒后14 d,两组c Tn I、H-FABP浓度恢复到正常范围。MDA、SOD水平较治疗前改善,而治疗组血清SOD水平升高和MDA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SCOP患者早期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清除体内氧自由基,改善组织缺氧状况,促进中枢及心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样本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瑞替普酶治疗,治疗组给予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CK(肌酸激酶)、cTnT(肌钙蛋白)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CK、cTnT和SOD的水平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突出,值的临床信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加重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中、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炎、氧疗、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口服,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10天及20天后血清中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_1%pre)、呼吸困难评分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10天、20天后测定的GSH、SOD及FEV_1%pre较治疗前均有升高、MDA及呼吸困难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而20天后测定的GSH及SOD较治疗10天后升高、MDA及呼吸困难评分较治疗10天后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0天与20天后测定的FEV_1%pre无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0天、20天后在MDA、GSH、SOD、FEV_1%pre、呼吸困难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10天、20天后在相应时间测定的GSH、SOD、FEV_1%pre均高于对照组、MDA及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在治疗10天后测定的MDA、FEV_1%pre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天数(10.77±1.63天)较对照组(13.50±2.06天)缩短,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维生素C能提高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程度,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7.
关秀军 《心脏杂志》2016,28(6):708-710
目的 分析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PAI)-1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溶栓后及再通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AMI冠脉内血栓形成并符合溶栓治疗适应证的患者41例,设为溶栓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再选取40例体检健康的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记录溶栓组溶栓前后及与对照组对照的血浆PAI-1的检测值差异;并对溶栓后2 h冠脉再通组与未通组患者血浆PAI-1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溶栓组溶栓前与对照组相比,血浆PAI-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溶栓后0.5 h、1 h时血浆PAI-1水平与溶栓前比较,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 h、2 h时血浆PAI-1水平与溶栓前比较,显著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后2 h冠脉再通组血浆PAI-1水平显著低于未通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肌梗死溶栓后PAI-1的水平在2 h内逐渐下降,且与血管再通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化神经营养方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水肿面积、血肿体积、Barthel指数(BI)评分、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水肿面积、血肿体积、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MP-9、NT-pro BNP、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P-9、NT-pro BNP、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DA、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神经营养方案可有效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脑血肿及水肿消退,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调节炎性因子、氧化应激状态及MBP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溶栓治疗组和L-Arg组,每组各39例;L-Arg组于溶栓治疗同时给予L-Arg200mg/kg。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h检测2组患者血浆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观察2组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和不良事件(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肺水肿、死亡、出血等)的发生率。结果:L-Arg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常规溶栓组(76.9%∶7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rg组较常规溶栓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而肺水肿、死亡率和出血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rg对心肌梗死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尿激酶溶栓联合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较好的降低冠状动脉再通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将20例发病6 h以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溶栓前及溶栓后给予中药活血化瘀汤口服,对照组不服中药汤剂.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48 h、30 d卒中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80%,对照组为7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48 h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30 d时更加明显(P<0.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认为活血化瘀汤对介入性动脉溶栓疗效有协同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