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考察女性受试者在15 d-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条件下再认记忆和前瞻记忆的变化趋势.方法 22名女性受试者进行-6°头低位卧床.在卧床前5 d、卧床期间(第5,10天)及卧床后(第5天)同步考察卧床组和对照组的再认记忆、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能力,对受试者所采取的策略进行记录.结果 卧床组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45 d-6°头低位卧床中知觉正确性和冲突控制能力受到的影响和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选取视觉后向掩蔽任务和刺激-反应冲突任务,在卧床实验6个不同阶段(卧床前第6天,卧床中第11,20,30和40天,以及卧床后第8天)对16名志愿者进行重复测试.结果 在知觉正确性测试中,志愿者在卧床第11天的正确率显著提高(P>0.05),在卧床第32天时达到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直至卧床后第8天最后一次测试.在刺激-反应冲突任务中,在卧床第32天测试中出现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并在起床后明显下降.结论 头低位卧床对认知功能不会造成明显损害,甚至可能有促进作用;知觉正确性和反应协调性的变化趋势在卧床早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卧床结束后冲突控制能力降低,但知觉正确性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头低住卧床条件下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 选取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在实验前、实验第2天及第5天测量双眼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结果 在不同空间频率下,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差异,P100波波幅在高空间频率下有显著改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空间频率及低空间频率下无显著差异.结论 头低位卧床条件下可导致高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改变,提示失重对于正常人视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30 d-6°头低位卧床实验后志愿者腰椎高度、腰椎间隙中矢状位面积、腰椎前凸角度以及椎旁肌肉横切面积的变化.方法 14名健康男性参加30 d卧床模拟失重实验.于卧床前1天、卧床第30天分别进行腰椎核磁检测,同时测量人体腰椎高度、腰椎间隙中矢状位面积、腰椎前凸角度以及椎旁肌肉横切面积.结果 30 d卧床实验后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30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男性有氧运动耐力的影响并提供一种有效的防护策略。方法 1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18~25岁,身高170~178 cm,体重55~75 kg)参与30 d-6°头低位卧床实验,并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G,n=7)和训练组(EG,n=7)。实验期间,对照组只进行单纯卧床,无任何训练;训练组每天进行1次卧位自行车功量计训练,持续时间为30 min,连续两天训练后第3天休息,训练强度为40%~80%VO2max。分别在卧床实验前1天、卧床第17天、卧床第30天、起床后第6天进行运动心肺功能测试,分析比较VO2max、运动耐受时间等参数。结果与卧床前相比,30 d卧床后对照组VO2max和运动耐受时间分别降低15.4%(P0.05)和18%(P0.05);而训练组VO2max的降低小于5%(P0.05),并且运动耐受时间可保持卧床前水平。结论 30 d-6°头低位卧床导致男性有氧运动能力降低,本研究采用的自行车功量计训练方法能够有效对抗这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45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条件对个体返回抑制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卧床前第6~4天,卧床第11 ~13天、第20 ~ 22天、第32 ~ 34天、第40 ~ 42天和卧床后第8~10天采用线索提示范式测试16名男性个体的返回抑制能力.结果 刺激始发异步性(SOA)与线索有效性交互作用不显著,说明个体在现有SOA条件下没有出现返回抑制现象.SOA主效应接近边缘显著,个体在SOA为900 ms的反应时显著小于为1200 ms的反应时,且在卧床第11 ~13天,第20 ~ 22天以及卧床后恢复阶段个体在不同SOA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别消失,说明卧床前期和卧床后恢复阶段个体抑制能力受到了影响,而卧床中期抑制能力逐渐恢复结论45天-6°头低位卧床可能延长了个体的认知加工时间,导致产生返回抑制现象需要的SOA延长;卧床条件对个体抑制能力产生了影响,个体在卧床前期以及卧床后恢复阶段的抑制能力受到影响,表现出由受损到适应恢复到受损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45 d-6°头低位卧床(head-down bed rest,HDBR)模拟失重效应对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及红景天的防护作用。方法 16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人)和中药组(8人),中药组和对照组在45 d卧床期间,每天分别服用红益胶囊和安慰剂。在卧床实验前、中、后分别进行人体运动心肺功能和运动心电测量。结果与卧床前相比,1)卧床45 d对照组最大耗氧量显著降低(-18.26%;P0.01),中药组最大耗氧量无显著差异(-10.04%;P0.05)。2)对照组最大公斤耗氧量在卧床30 d、45 d和卧床后10 d均较卧床前显著下降(P0.01),而中药组下降均不明显(P0.05)。3)卧床期间对照组和中药组的最大心率均无显著变化,但在卧床后10 d,对照组最大心率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45 d-6°头低位卧床引起人体运动心肺功能明显下降,中药红益胶囊可有效对抗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效应的人体运动心肺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环境因素对人体吸氧排氮效率的影响,为评估航天员出舱活动减压病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以8名健康男性青年为受试者,分为对照组(Con组),受试者安静坐位吸纯氧3 h;模拟失重3天组(3 d组),受试者在卧床模拟失重第3天吸纯氧3 h;模拟失重7天组(7 d组),受试者在卧床模拟失重第7天吸纯氧3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女性抑制能力的影响.方法 志愿者分为接受头低位卧床实验的卧床组和不参加卧床的对照组,采用数字Stroop任务测试两组志愿者在卧床实验前5天、卧床第5天、卧床第10天以及卧床后第5天的抑制能力,并采用贝克焦虑量表和Beek抑郁量表同步记录各测试时间点志愿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结果 卧床第...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效应对下肢肌萎缩的影响及中药红景天的干预作用。方法 16名成年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人)和用药组(8人),进行45 d-6°头低位卧床模拟长期失重效应实验。卧床期间,用药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服用红景天(红益胶囊)和安慰剂。卧床前、中、后动态测量小腿围径;并采用MRI技术,测试和分析卧床前、后大腿和小腿肌群最大横截面积和肌肉体积的变化。结果1)卧床期间用药组和对照组小腿围径进行性下降,在卧床30和45 d均显著下降(P0.01),但用药组下降幅度显著减少(P0.05);2)卧床45 d,用药组和对照组大腿和小腿肌肉最大横截面积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小腿比目鱼肌下降幅度最大。用药组肌肉最大横截面积的减少较对照组均有改善作用(P0.05);3)对照组大腿和小腿肌群肌肉体积在卧床45 d均显著下降(P0.01),以比目鱼肌体积下降最为明显,用药组下降幅度显著减少,且比目鱼肌对抗作用最为明显(P0.01)。结论 45 d-6°头低位卧床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肌萎缩,中药红景天可部分对抗模拟长期失重效应诱导的下肢肌萎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健康人在30 d头低位外床实验结束后,视觉诱发电位恢复的情况.方法 选取8名健康志愿者,-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下30 d,记录实验开始前,结束后当日及第2天、第3天双眼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标记P100波.结果 在不同空间频率下,视觉诱发电的P100波的潜伏期及波幅在实验开始前与结束前后均无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期间脑电信号复杂度的变化,研究脑电信号多尺度熵与脑疲劳的关系.方法 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以-15°头低位卧床(HDBR)为模拟失重,+15°头高位卧床(HUBR)为对照,志愿者静息30 min后进行2h内容为1-back图片记忆匹配VDT作业.结果 实验初HDBR条件下志愿者前额区脑电多尺度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5 d-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女性个体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制自评问卷(BDI)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等对22名19~24岁女性志愿者在卧床前5 d、卧床期间(第5,10天)及卧床后(第5天)的情绪状态以及不同情绪症状出现率进行考察.结果 BAl分数表现出明显的高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出光电容积波(PPG)形态度量的6种新指标,用于分析中短期模拟失重引起的指端PPG的形态变化.方法 实验分为卧床前15 d(基准期)、-6°头低位卧床60 d(卧床期)与卧床结束后15 d(恢复期).2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阻抗振动组、中药防护组,每组7人.检查了卧床前第6天(-6 d)、卧床第5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短期卧床模拟失重对女性肌肉体积的影响及下体负压联合自行车功量计的对抗效果.方法 22名女性健康志愿者进行15 d-6°头低位卧床实验(HDBR),随机分为卧床对照组(CON,n=8);下体负压组(LBNP,n=7)和自行车功量计结合下体负压锻炼组(ERG0+LBNP,n=7).卧床前后采用MRT技术检测股四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不同重力条件对人的速度感知偏差及速度感知方向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速度时间估计的碰撞范式(TTC范式),开发了速度感知测试软件,在失重飞机抛物线飞行(或地面头低位模拟)重力变化条件下,开展速度感知实验研究。结果失重飞行条件下受试者速度知觉偏差率显著大于平飞;头低位条件下受试者速度知觉偏差率相比正坐没有显著变化。在平飞阶段以及正坐实验中,受试者对竖直方向的速度感知偏差总体大于水平方向;而在失重飞行阶段和头低位条件下,这种方向效应有消退的趋势。结论重力条件会影响人的速度感知偏差及速度感知方向效应;头低位卧床产生的失重效应与失重飞行产生的失重效应对人速度感知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模拟失重情况下下肢顺应性的变化及双下肢静脉加压套带的影响,探讨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下降的机理和静脉加压套带防护作用的机理.方法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了两次7d-6°头低位卧床试验.第一次试验时3名受试者卧床中使用双下肢加压充气套带,压力40mmHg,每天800~2000使用12h;另3名受试者不使用任何对抗措施.第二次试验时两组受试者互换.在卧床前和卧床第7d进行的立位试验中测量了受试者右侧小腿截面积的变化;在卧床前、第6d和起床后第2d应用静脉阻断法测量了在阻断压力分别为20、30、50、70和80mmHg时受试者右侧小腿截面积的变化.结果立位试验和静脉阻断法中较高阻断压力时,卧床后对照组下肢顺应性明显增加(立位10min时,P<0.05),而套带组有下降趋势.结论下肢顺应性的增加可能是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双下肢加压套带阻止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的下降,部分是通过阻止下肢顺应性的增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心肌做功指数(Tei)探讨模拟失重对健康成人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12名,21 d-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分别于卧床前、卧床第10,20天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心尖四腔切面组织多普勒图像,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脱机测量右房室环处等容收缩期(IVCT)、射血期(ST)及等容舒张期(IVRT),计算Tei。结果模拟失重10,20 d组与对照组比较,右室Tei均显著增大(P0.01),IVCT缩短。模拟失重10 d组和20 d组比,右室Tei和IVCT无显著变化。模拟失重第10天,与对照组比IVRT无明显变化;模拟失重第20天,与对照组比,IVRT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组间IVCT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ei指数可定量评价失重状态下的右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健康人牙龈颜色的影响。方法采用﹣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在5个时间点:卧床前第3天(HDBR-3)、卧床第10天(HDBR 10)、卧床第20天(HDBR 20)、卧床第30天(HDBR 30)和恢复期第3天(HDBR+3)检测游离龈和附着龈的色彩。结果与卧床前相比,男性志愿者牙龈游离龈、附着龈的L*值在卧床第20天、30天显著升高(P<0.05),在卧床第10天、恢复期第3天无显著性差异;游离龈和附着龈的a*和b*值在卧床第20天、30天和恢复期第3天非常显著升高(P<0.01),在卧床第10天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失重环境可使人体游离龈、附着龈发生炎症反应。为降低失重对人体口腔软组织的影响,在航天员的日常训练和航天实验过程中应加强口腔组织的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20.
30d-6°头低位卧床前后人体胃电和胃肠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6°头低位卧床前后人体胃电及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测试7名受试者卧床前和卧床第7,16,30天的胃电、胃肠激素,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与卧床前比,卧床第7,16天胃电节律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3个测试日胃电总主功率均明显下降(P0.05);卧床后胃肠激素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 -6°卧床可引起胃肠道功能明显下降,提示模拟失重可能影响人体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