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颈部血管损伤 ,早期处理不彻底 ,常引起难以控制的继发性大出血 ,死亡率较高。本院从 1986~ 1998年共收治 9例 ,7例治愈 ,2例死亡。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31(18~ 5 2 )岁。受伤后直接入院 3例 ,基层医院清创缝合后转入本院 6例 ,均出现休克。其中刀伤 5例 ,玻璃伤 1例 ,异物存留 3例 ;右颈部 6例 ,左颈部 3例 ;颈总动脉4例 ,锁骨下动脉 1例 ,颈内动脉 2例 ,颈外动脉 1例 ,颈内外静脉 1例。合并血气胸 1例、锁骨骨折 1例。1.2 治疗方法  1例手术前死亡尸检 ,余 8例均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瘤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23例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瘤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13例,假性动脉瘤7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3例。所有患者于术前经过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显示主动脉夹层或假性动脉瘤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均小于1.5cm,并经过血管超声及CTA检查了解颈动脉、椎动脉及大脑Willis动脉环情况。随访6~12个月,分析临床效果。结果23例患者支架全部成功置入。术后左上肢平均动脉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0-45mmHg)。18例患者左上肢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但运动感觉无受限。随访6~12个月,无神经系统症状发生,3例有左上肢轻度缺血和肌肉轻度萎缩。15例患者于出院后6个月接受CTA复查,发现破口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均未发现支架移位和内漏。结论覆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瘤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是可行的,但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超声诊断左椎动脉罕见变异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3岁.因长期头晕,近日加重而来就诊.查体:血压14.6/10kPa.椎动脉转颈试验阳性.经颅多普勒示:左侧椎动脉供血不足.x线平片示:颈4~6椎体有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临床诊断: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彩超所见:左椎动脉内径3.8mm,椎动脉颈段明显延长,呈"挥鞭"样走行于第六横突孔的前缘,弯曲进入第五横突孔,其后各椎体段走行正常.而左椎静脉从第六横突孔穿人.顺左椎动脉颈段继续向下扫查见左椎动脉颈段并没有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而是绕过左锁骨下动脉继续下行.用心脏探头锁骨上窝切面扫查见主动脉弓分出四支血管,左椎动脉起始于主动脉弓,位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间(图1).右椎动脉起点及走行正常.诊断:左椎动脉起点并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治疗锚定区不足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11月,对12例近端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1.5 cm、左椎动脉优势,不适合做单纯覆膜支架植入术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外科手术结合支架植入的杂交技术治疗.血管移植同时逆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其中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7例,右锁骨下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l例,左颈总动脉至左椎动脉旁路移植1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旁路移植1例,主动脉瓣置换同时行升主动脉到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1例,左侧锁骨下烟囱技术l例;其中应用房缺封堵器5例.所有患者均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 ~ 20个月复查主动脉增强CT显示吻合口通畅,支架无移位和内漏.结论 杂交手术治疗锚定区不足的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性重症胸部创伤性休克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受伤局部不同情况,分别采用锁骨下、颈内、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赢得抢救时机。结果 55例中7例因受伤机制较重合并有重型颅脑损伤、胸、腹联合伤等,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取得有效抢救时机,现场抢救成功,生命体征平稳后进入下一阶段的救治。结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性重症胸部创伤性休克抢救中效果显著,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声音嘶哑、头晕来院就诊。颈动脉超声检查:左颈总动脉近分叉处见瘤样扩张,瘤体内径10.2mm,其内血流呈漩流(图1),分叉后直行的为颈内静脉,折向后下方的为颈外动脉(图2),分叉角度约120°。右颈总动脉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左颈总动脉瘤伴分叉畸形。经血管造影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特点及救治。方法对1995年2月-2005年2月收治的132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32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中,以多发伤为主76例占同期收治四肢主耍动脉损伤的57.58%。其临床特点为:多发伤,伤势严重,伤情复杂,动脉损伤范围和动脉损伤严重程度与受伤方式有关。结论救治原则应及时控制出血,尽快恢复肢体血运,保存肢体。早期诊断、及时修复损伤动脉、恢复肢体血循环,是抢救肢体的关键;同时积极治疗多发伤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8.
[病例] 男,47岁.因胸主动脉CT示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附壁血栓(图1见封3),在全麻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取右桡动脉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术中左前斜30°造影发现主动脉弓部血管变异,自右向左依次为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起始于右颈总动脉,夹层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3 cm.将收缩压控制在100 mmHg,经右股动脉切开,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置入覆膜支架一枚.  相似文献   

9.
例1,男,10岁。查体发现心脏杂音,行彩超检查:于左侧胸骨上及锁骨上窝长轴和短轴观测及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瘘口回声(图1),该处血流速度3 m/s,并见两个五彩血流团(较大一个约8.5 mm×8.6 mm),团状回声内搏动性血流信号呈动脉频谱。锁骨下动脉水平段外侧亦可测及向下的瘘口,瘘口处可见五彩血流束。左锁骨下静脉与血流团相连通。超声提示:左锁骨下动静脉瘘。血管造影示左锁骨下动静脉瘘(图2)。手术探查见左锁骨下与颈内静脉夹角处有团状、扩张性搏动的静脉网,数根细小交通支广泛存在于动、静脉之间,依次结扎细小瘘管,静脉团搏动消失。术后…  相似文献   

10.
四肢闭合性动脉损伤 ,早期缺血症状不典型 ,容易误诊或漏诊。我院 1978年 8月~ 1999年 10月 ,收治闭合性四肢动脉损伤 32例 ,漏诊 6例 ,占 18.8%。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17~4 3岁 ,平均 32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及挤压伤各 2例 ,坠落伤与止血带损伤各 1例 ;受伤至发现血管损伤时间 :最短 2 0小时 ,最长 5 6小时 ;损伤动脉 :腋动脉、肱动脉与股动脉各 1例 ,动脉 3例 ;血管损伤类型 :完全断裂1例 ,部分破裂 2例 ,血栓形成 3例 ;合并伤 :伴行静脉损伤 3例 ,骨折 2例 ,神经损伤及关节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