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包裹自体神经移植部位观察其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2-05/2003-08在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手外科研究所完成。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将兔左、右肢正中神经切除3cm,并用左、右肢切下来的神经互换移植。其中,左肢神经移植处包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降解膜为实验侧,30例;右肢神经移植处包裹不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剂的降解膜为对照侧,30例。术后3,12,24周切取神经移植部,制成光、电镜标本和血-神经屏障HRP示踪标本,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显微图像分析测定有髓神经再生情况。 结果:实验大白兔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侧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在数量和直径上较对照侧差异有显著性[数量:实验侧近端为(648&;#177;144)条,远端为(504&;#177;82)条;对照侧近端为(614&;#177;178)条,远端为(224&;#177;59)条,P〈0.001。直径:实验侧近端为(4.5033&;#177;0.5461)μm,远端为(3.8000&;#177;0.7329)μm,对照侧近端为(4.4783&;#177;1.2689)μm。远端为(2.5416&;#177;0.7214)μm。P〈0.01]。②实验侧神经缝合段组织增生明显较对照侧的少,粘连程度明显较对照侧的轻(实验侧:无粘连0,轻度粘连85.7%,中度粘连14.3%,重度粘连0;对照侧:无粘连0,轻度粘连14.3,中度粘连14.3%,重度粘连71.4%)。③实验侧肌电反应强度明显优于对照侧[潜伏期:实验侧(4.94&;#177;0.897)ms,对照侧(7.30&;#177;1.620)ms,P〈0.01]。④实验侧神经移植段的血-神经屏障功能较对照侧恢复快。 结论:包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有减轻移植神经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加速血-神经屏障功能恢复和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增强神经自身再生能力结合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可能是提高神经再生效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包裹自体神经移植部位观察其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5/2003-08在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手外科研究所完成。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将兔左、右肢正中神经切除3cm,并用左、右肢切下来的神经互换移植。其中,左肢神经移植处包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降解膜为实验侧,30例;右肢神经移植处包裹不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剂的降解膜为对照侧,30例。术后3,12,24周切取神经移植部,制成光、电镜标本和血-神经屏障HRP示踪标本,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显微图像分析测定有髓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实验大白兔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侧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在数量和直径上较对照侧差异有显著性[数量:实验侧近端为(648±144)条,远端为(504±82)条;对照侧近端为(614±178)条,远端为(224±59)条,P<0.001。直径:实验侧近端为(4.5033±0.5461)μm,远端为(3.8000±0.7329)μm,对照侧近端为(4.4783±1.2689)μm,远端为(2.5416±0.7214)μm,P<0.01]。②实验侧神经缝合段组织增生明显较对照侧的少,粘连程度明显较对照侧的轻(实验侧:无粘连0,轻度粘连85.7%,中度粘连14.3%,重度粘连0;对照侧:无粘连0,轻度粘连14.3,中度粘连14.3%,重度粘连71.4%)。③实验侧肌电反应强度明显优于对照侧[潜伏期:实验侧(4.94±0.897)ms,对照侧(7.30±1.620)ms,P<0.01]。④实验侧神经移植段的血-神经屏障功能较对照侧恢复快。结论:包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有减轻移植神经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加速血-神经屏障功能恢复和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增强神经自身再生能力结合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可能是提高神经再生效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和受体动物血浆浸泡处理同种异体移植神经,观察两者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11/2005-10在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体质量2.5~3.0kg健康大耳白兔30只,左、右肢正中神经60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购于珠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复合降解膜由沈阳药科大学协制。②实验分组:根据处理方法,实验分为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血浆 神经组、神经 复合膜组和神经组,每组各15条神经。③实验干预:切除兔正中神经2.5cm,进行异体缝接。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与血浆 神经组均用经受体动物血浆浸泡冷冻处理的异体神经移植,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移植处置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血浆 神经组不置入膜。神经 复合膜组与神经组只经冷冻处理神经缝接,神经 复合膜组缝接神经处置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神经组不置入膜。④实验评估:术后56,90和180d,分别切取异体神经移植部位进行光镜苏木精-伊红、Mallory、髓鞘染色切片、血-神经屏障切片及透射电镜切片,图像分析仪测定,神经外周粘连定量测定和电生理指标检测。结果:①4组神经移植段大体观察和镜下观察: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和神经 复合膜组的神经移植段表面多较血浆 神经组和神经组光滑。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神经远、近端缝合段的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少于其他各组。②4组血-神经屏障功能恢复情况: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明显优于血浆 神经组。③4组Luzex-F图像分析仪测定结果: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和神经 复合膜组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优于不包膜的血浆 神经组与神经组(t=-4.7143~-6.4534,P≤0.01),血浆 神经组优于神经组。④4组神经外周组织粘连定量测定结果: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粘连程度较血浆 神经组明显轻(P<0.05)。⑤4组屈腕肌电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血浆 神经组潜伏期较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延长(t=5.4675,P<0.001),波幅较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低(t=4.3350,P<0.05)。结论:①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和经受体血浆处理的异体神经,均有提高神经再生作用。②经受体动物血浆浸泡并冷冻前处理的异体神经移植处,置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其神经再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降解膜置人脊髓缺损局部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促进胶质细胞增殖和轴突再生,提高脊髓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方法:切除狗L1-2,L3-4脊髓节段,采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脊髓缺损局部包裹bFGF复合降解膜,术后不同时间采用行为学和形态学方法进行测试和观察。结果:膜内外结缔组织增生有明显差异。肌桥段内有再生的神经纤维,双下肢运动功能有所恢复,Tarlov Motor scotol分级为2~4级。结论:bFGF复合降解膜抑制脊髓损伤局部结缔组织增生,提高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脊髓损伤后出现功能障碍,探索肌桥桥接脊髓缺损局部置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降解膜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沈阳医学院形态中心实验室完成。切除5只家犬L3-4脊髓节段0.8cm,采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脊髓缺损局部置入bFGF复合降解膜,术后观察动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家犬存活8—25个月,其运动按Motor Scotol Method法分级,具有2~4级运动功能;直接刺激脊髓损伤中枢侧,家犬下肢出现运动,肌电图显示有动作电位出现。结论:缝匠肌尾侧部桥接脊髓缺损局部置入bFGF复合降解膜为脊髓神经纤维再生和重建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提高神经纤维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脊髓损伤后出现功能障碍,探索肌桥桥接脊髓缺损局部置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降解膜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沈阳医学院形态中心实验室完成。切除5只家犬L3~4脊髓节段0.8cm,采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脊髓缺损局部置入bFGF复合降解膜,术后观察动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家犬存活8~25个月,其运动按MotorScotolMethod法分级,具有2~4级运动功能;直接刺激脊髓损伤中枢侧,家犬下肢出现运动,肌电图显示有动作电位出现。结论:缝匠肌尾侧部桥接脊髓缺损局部置入bFGF复合降解膜为脊髓神经纤维再生和重建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提高神经纤维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降解膜置入脊髓缺损局部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促进胶质细胞增殖和轴突再生,提高脊髓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方法:切除狗L1-2,L3-4脊髓节段,采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脊髓缺损局部包裹bFGF复合降解膜,术后不同时间采用行为学和形态学方法进行测试和观察。结果:膜内外结缔组织增生有明显差异。肌桥段内有再生的神经纤维,双下肢运动功能有所恢复,TarlovMotorscotol分级为2~4级。结论:bFGF复合降解膜抑制脊髓损伤局部结缔组织增生,提高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解决脂肪移植存活率低的有效途径。方法:在颗粒状脂肪移植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观察不同时期实验侧和对照侧移植体剩余体积的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脂肪组织移植后存活良好,实验侧脂肪块剩余体积明显大于对照侧,未见明显液化吸收。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改善颗粒状脂肪移植的存活效果。  相似文献   

9.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移植膀胱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晗  秦万长  付小兵  杨渝  郁华亮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0):2816-2817,F003
目的 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大鼠同种异体无血管吻合膀胱移植中促进移植物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将SD幼大鼠膀胱无血管吻合移植至5周龄Wistar大鼠大网膜上并予以免疫抑制治疗作为膀胱移植的动物模型。接受膀胱移植大鼠以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组,治疗组腹腔注射rh—bFGF,500U/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膀胱移植术后各组分别于7,14d两个时间段处死大鼠,切取移植膀胱标本。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移植物中血管生成的情况,并作定量指标检测。结果人与对照组相比较,rh-bFGF治疗组大鼠移植膀胱组织内的血管的数量明显增加,即7d组由28.6增至93.9个/断面,P=0.000l,14d组由27.1增至78.6个/断面,P=0.000l;血管平均断面面积、平均周长、平均直径各项指标明显增加,其中在血管平均断面面积,即7d组由243.93增至546.06μm^2,t=-5.65,P=0.0003,14d组由387.96增至733.92μm^2,t=-4.48,P=0.001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 bFGF可明显增加早期大鼠同种异体无血管吻合移植膀胱组织中的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人体脂肪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再血管化过程,有利于脂肪细胞的成活。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自体脂肪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畸形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01-11/2006-03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采用自体脂肪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畸形的患者60例,共73个部位,所有患者均排除器质性病变且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取出的脂肪经过清洗、过滤备用。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在要移植的脂肪中加入10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庆大霉素液,每100mL脂肪颗粒中加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万单位。②对照组只加入庆大霉素液不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术后半年随访,观察一次注射后的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凹陷充填后丰满平坦,双侧对称满意者为优;凹陷充填后较丰满平坦,双侧基本对称较满意者为良。结果:①术后半年随访,本组60例患者均使凹陷部位得到不同改善,无一例发生感染、液化及干酪样坏死等并发症。②术后半年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优良率为87%,对照组优良率为5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人体移植脂肪的存活,改善面部凹陷畸形脂肪移植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缺血 再灌注大鼠肝脏内源性bF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bFGF调控内脏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即刻组、外源性bFGF治疗组及未治疗的再灌注6、24 和48小时组。bFGF和FGFR1 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结果: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内源性bFGF和FGFR1 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分别在再灌注6小时和24 小时达峰值,48小时后下降。应用外源性bFGF治疗后,在组织学损伤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bFGF表达水平也较非治疗组明显提高,而FGFR1 的表达水平无变化。结论:缺血 再灌注损伤诱导了内源性bFGF和FGFR1 的表达,而外源性bFGF可能通过上调内源性bFGF的表达或其自身与FGFR1 结合,调控肝损伤后的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神经损伤后肌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小腿三头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2只大鼠随机等分成6组,钳夹对照:4周组(C4),8周组(C8),12周组(C12);bFGF用药:4周组(F4),8周组(F8),12周组(F12)。手术暴露坐骨神经,外科止血钳钳夹坐骨神经。实验组夹伤后即刻于损伤处神经干内分别注射bFGF,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在术侧腓肠肌注射药物,1次/d,直到实验结束。分别存活4,8,12周时,进行足印分析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nervefunctionindex,SFI)测定实验;随后麻醉动物,20g/L多聚甲醛和12.5g/L戊二醛,经心灌注固定,切取小腿三头肌,称重,后取其中段,石蜡包埋、切片,光镜下测量小腿三头肌的横截面直径。结果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各组之间小腿三头肌质量比结果不同,C4组0.708±0.015,F4组0.763±0.035,t=1.6,P<0.01;C8组0.903±0.032,F8组0.963±0.013,t=5.0,P<0.01;C12组0.920±0.073,F12组0.980±0.014,t=16.7,P<0.01。肌纤维直径不同,正常侧(15.2±0.6)μm,C4组(10.8±0.9)μm,F4组(12.2±0.7)μm,t=6.7,P<0.01,C8组(11.1±0.1)μm,F8组(13.5±0.9)μm,t=10.2,P<0.01,C12组(13.1±0.8)μm,F12组(14.2±1.0)μm,t=4.8,P<0.01,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bFGF能  相似文献   

13.
背景:失神经骨骼肌最大的变化,就是失去神经营养因子,导致肌肉萎缩变性和纤维化.目的:通过在腓肠肌中置入缓慢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硅胶管,观察其对肌卫星细胞增殖和肌萎缩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1在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体质量为250~300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8只;硅胶管制备: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生理盐水分别装入硅胶管内,管两端用501硅胶封闭.方法:切断大鼠左肢坐骨神经的腓肠肌28条,随机分2组,每组14条.实验组肌肉内置入装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硅胶管,对照组置入装有生理盐水的硅胶管.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0d进行:①腓肠肌湿重及肌纤颤电位波幅.②光镜观察肌纤维表面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核,腓肠肌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截面积.③电镜观察腓肠肌超微结构.结果:①实验组肌肉的肌卫星细胞核数多于对照组(P<0.01).②实验组肌肉内的萎缩肌纤维出现变细、横纹不清,肌动蛋白淡染及肌丝排列紊乱和线粒体空泡化等变化较对照组少(P<0.01).③实验组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轻于对照组.④实验组肌肉湿重明显重于对照组(P<0.01),肌纤维纤颤电位波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硅胶管中缓慢释放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失神经腓肠肌的肌卫星细胞增殖、延缓肌纤维萎缩和抑制肌纤维向结缔组织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表明骨折端一定形式的微动可以促进骨痂的形成,但微动影响骨折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还不明确。目的:研究骨折端微动时应力对断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骨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材料:实验于2003-03/2004-04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及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八室完成。选取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72只,清洁级,月龄5~6个月,体质量2.5~3.0kg,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动组和固定组,每组36只。两组动物又分别分为术后7,14,21,28,42,56d6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6只。方法:应用氯胺酮、速眠新肌注麻醉所有动物,于胫骨平台下3,3.5,5.5,6cm分别旋入固定针,安装外固定架,夹具距内侧骨皮质1.5cm,胫骨平台下4.5cm处横行截断胫骨,固定组、微动组骨折间隙分别为2.0,2.5mm。固定组动物应用单臂外固定架固定,解剖复位骨折端。微动组动物截骨固定后使外固定架中间杆有0.5mm的轴向移动。术后动物自由行走,依靠自身体质量使外固定架产生微动。术后7,14,21,28,42,56d处死动物。以骨折端为中心,切取1cm长标本,分割,固定12h。术后7,14,21,28,42,56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JVC图像分析处理系统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定量分析和显色强度判定。主要观察指标: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显色强度判定;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定量分析。结果:纳入72只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存在于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骨细胞胞浆内表达。术后14,21,28d微动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阳性指数分别为1.98±0.14,2.04±0.12,2.13±0.17,明显大于固定组(1.59±0.14,1.68±0.15,1.63±0.27,P<0.05)。结论:微动应力可使骨折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增多,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a FGF)促进大鼠皮肤生长的作用。方法 将 2 mm× 2 mm的新生大鼠皮肤分别接种在含有 1、10和 10 0 μg/ L 3种不同浓度的改构型 a FGF和野生型 a FGF与体积分数为 10 %小牛血清的 Dulbecco改良 Eagle培养基中培养 4 d,然后测定生长后皮肤的面积。结果 空白对照组的皮肤面积为 ( 2 .96± 1.12 ) mm2 ,浓度为 1、10和 10 0 μg/ L 改构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 1.4、1.5和 1.3倍 ,而 3种不同浓度的野生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 1.5、3.2和 1.6倍。与其他组相比 ,只有浓度为 10μg/ L野生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显著升高 ( P<0 .0 5 )。结论 改构型 a FGF对皮肤生长无显著刺激 ,其作用效果明显低于野生型 a FG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