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背景:前期实验已初步证实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构建的人工神经具有体外神经活性、趋化性。目的:观察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后神经传导的再通情况。方法:制作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阳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游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阴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修复,空白对照组以自体神经修复。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DiI示踪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数量、S-100及神经细丝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髓鞘及再生轴突的超微结构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动作电位的改善均优于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表明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构建的人工神经可重建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2.
背景:前期实验已初步证实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构建的人工神经具有体外神经活性、趋化性。目的:观察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后神经传导的再通情况。方法:制作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阳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游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阴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修复,空白对照组以自体神经修复。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DiI示踪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数量、S-100及神经细丝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髓鞘及再生轴突的超微结构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动作电位的改善均优于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表明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构建的人工神经可重建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5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复合导管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和单纯导管组,每组10只。分别采用壳聚糖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导管,自体神经移植和壳聚糖导管加生理盐水的单纯导管修复大鼠右后肢坐骨神经约10mm的缺损。术后4个月进行形态学(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轴突图像分析)和神经电生理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检测。结果:纳入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4个月复合导管组各项指标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当,明显好于单纯导管组,400倍视野下,复合导管组再生神经的数目多于单纯导管组、直径(像素值)大于单纯导管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523.3±53.1),(452.2±32.1);45.63±4.61,36.36±3.51,F=15.56,37.76,P<0.01]。②透射电镜显示复合导管组再生神经纤维直径、轴突粗细、髓鞘厚度及形态学方面更接近自体神经移植组,而明显优于单纯导管组。③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复合导管组有大量雪旺细胞增生,其数量和排列上达到自体神经移植水平。④电生理指标:复合导管组坐骨神经平均传导速度低于自体神经移植组,但高于单纯导管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7.53±2.76),(21.96±2.73),(14.37±2.43)m/s,F=5.528,P<0.05]。复合导管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组,高于单纯导管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4.45±3.13),(15.62±3.40),(10.63±2.29)mV,F=9.905,P<0.01]。结论:壳聚糖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导管可以为神经修复提供一个良好的微环境,并显著促进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靶肌肉注射外源性环磷酸腺苷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制备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6只,高剂量组:腓肠肌内注射0.2mL环磷酸腺苷1mg。低剂量组:腓肠肌内注射注射0.2mL环磷酸腺苷0.1mg。对照组:腓肠肌内注射0.2mL生理盐水。术后每日给药1次,共4周。术后4,8周时检测左侧小腿三头肌湿质量。术后8周时检测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及形态学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纳入动物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4,8周时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左小腿三头肌湿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4周分别为(1.70±0.58),(1.26±0.71),(0.91±0.24)g;术后8周分别为(2.26±0.62),(1.65±0.16),(1.24±0.37)g],且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术后8周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及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均高于对照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3.54±2.65),(26.96±4.12),(19.83±2.74)m/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2.435±1.257),(1.867±0.566),(1.218±0.647)m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分别为(2.946±0.658),(4.537±0.932),(5.825±1.043)ms;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1693±201),(1357±185),(876±124)个;髓鞘厚度分别为(1.149±0.138),(0.924±0.086),(0.633±0.105)μm;轴突直径分别为(1.045±0.150),(0.794±0.095),(0.512±0.138)μm],且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靶肌肉注射环磷酸腺苷可促进周围神再生,高剂量环磷酸腺苷对神经再生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用硅胶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6mm长的缺损,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的bFGF,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3、5周作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bFGF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神经纤维密度、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bFGF能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损伤晚期修复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运动终板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9/2003-12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①选用健康同龄雌性SD大白鼠50只,行右侧坐骨神经切断,12周后再吻合。③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只。实验组于神经缝合处放入浸有生理盐水溶解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200u明胶海绵(1cm×0.5cm×0.5cm),术后患肢腓肠肌注射0.2mL生理盐水稀释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200u,隔日1次至28d;对照组缝合处放入同样大小浸有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术后患肢腓肠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隔日1次至28d。③术后2,4,6,8,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取5只大鼠行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及超微结果观察。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大鼠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术后4,6,8周实验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对照组显著加快(31.7±3.12)比(19.30±3.41)m/s(44.50±3.83)比(30.20±4.63)m/s,(48.08±3.45)比(37.10±3.58)m/s,F=7.15~13.65,P<0.05);术后6,8,12周实验组腓肠肌诱发动作电位显著高于对照组(10.12±3.10)比(6.87±3.82)mV,(15.80±3.21)比(10.12±3.23)mV,(28.70±5.61)比(19.98±4.10)mV,F=5.20~6.12,P<0.05)。②两组大鼠腓肠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镜下均可见再生运动终板,可见初级突触间隙形成,术后第8周,运动终板进一步形成,且实验组较对照组运动终板染色深,可见次级突触间隙形成。术后12周,实验组运动终板形态与着色接近正常。结论:神经损伤晚期修复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运动终板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含有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缓释性胶原蛋白海绵对大鼠外周神经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并与单独应用胶原海绵和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进行效果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7/09在暨南大学药学院完成。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损伤模型后,40只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8只,造模后肌注生理盐水,1次/周,10μL/次,连续4周。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注射组8只,造模后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1次/周,500U/次,连续4周。胶原海绵组8只,用2cm×2cm的胶原海绵包裹受损神经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海绵组8只,用2cm×2cm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海绵包裹受损神经处。假手术组8只,未切断坐骨神经,术后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第2,3,4,5周测定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并评定坐骨神经的功能指数;第5周测定后处死动物,取远端坐骨神经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情况。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结果:各组大鼠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海绵组蛋白海绵逐步降解,远端神经光泽、周径正常。②光镜观察结果: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海绵组的神经纤维、髓鞘和雪旺细胞都较接近假手术组,可显著改善受损神经的病理形态学结构。③电生理学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结果:术后第2,3,4,5周胶原海绵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基本一致,而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和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海绵组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而且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海绵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定结果明显优于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P<0.01)。④电生理学检测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海绵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最接近假手术组,明显快于其他3组(P<0.01)。结论:以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可吸收性较好的胶原蛋白海绵为载体,与稳定性和活性较差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相结合,应用于神经损伤的修复,获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生理方法定位腰神经根主要支配肌群的可行性,为临床术中电生理定位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4/05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实验室完成,选择9只5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通过电生理的方法,依次电刺激L2~L5脊神经根部,分别记录双侧大鼠下肢主要肌肉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测量下肢四组肌肉(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峰值。结果:9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刺激腰神经根于下肢所记录的典型肌电波形以双相波和三相波为主。②刺激L2脊神经根,于下肢四组肌肉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最大波幅平均值均<1mV,以在股四头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最高(0.89±1.05)mV,显著高于其他3组肌肉(P<0.05)。③刺激L3脊神经根,于股四头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为(23.79±13.22)mV,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肌肉(P<0.01)。④刺激L4脊神经根,于下肢四组肌肉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最大波幅平均值均明显>1mV,股四头肌和胫骨前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显著高于股二头肌和腓肠肌[(15.88±12.28),(12.75±4.97),(7.11±3.60),(8.06±5.29)mV,P<0.01]。⑤刺激L5脊神经根,于股二头肌、腓肠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为(23.92±15.05),(13.1±7.05)mV,显著高于其他各肌群(P<0.01)。结论:电刺激不同脊神经根,在大鼠下肢不同肌肉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峰值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峰值,可基本确定所刺激的腰神经根节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和受体动物血浆浸泡处理同种异体移植神经,观察两者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11/2005-10在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体质量2.5~3.0kg健康大耳白兔30只,左、右肢正中神经60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购于珠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复合降解膜由沈阳药科大学协制。②实验分组:根据处理方法,实验分为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血浆 神经组、神经 复合膜组和神经组,每组各15条神经。③实验干预:切除兔正中神经2.5cm,进行异体缝接。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与血浆 神经组均用经受体动物血浆浸泡冷冻处理的异体神经移植,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移植处置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血浆 神经组不置入膜。神经 复合膜组与神经组只经冷冻处理神经缝接,神经 复合膜组缝接神经处置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神经组不置入膜。④实验评估:术后56,90和180d,分别切取异体神经移植部位进行光镜苏木精-伊红、Mallory、髓鞘染色切片、血-神经屏障切片及透射电镜切片,图像分析仪测定,神经外周粘连定量测定和电生理指标检测。结果:①4组神经移植段大体观察和镜下观察: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和神经 复合膜组的神经移植段表面多较血浆 神经组和神经组光滑。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神经远、近端缝合段的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少于其他各组。②4组血-神经屏障功能恢复情况: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明显优于血浆 神经组。③4组Luzex-F图像分析仪测定结果: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和神经 复合膜组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优于不包膜的血浆 神经组与神经组(t=-4.7143~-6.4534,P≤0.01),血浆 神经组优于神经组。④4组神经外周组织粘连定量测定结果: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粘连程度较血浆 神经组明显轻(P<0.05)。⑤4组屈腕肌电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血浆 神经组潜伏期较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延长(t=5.4675,P<0.001),波幅较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低(t=4.3350,P<0.05)。结论:①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和经受体血浆处理的异体神经,均有提高神经再生作用。②经受体动物血浆浸泡并冷冻前处理的异体神经移植处,置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其神经再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可加速神经再生,促进其功能恢复。探讨局部注射pHVEGF165质粒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武汉协和医院手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5只。实验分组: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即对照组、pHVEGF165质粒25μg和50μg组。实验方法:①制备pHVEGF165质粒。②制成双侧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于神经断端间及周围肌肉内对照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pHVEGF165质粒25μg组和50μg组局部分别注射pHVEGF16525μg,50μg。实验评估:①术后4,6和8周行腓肠肌湿重检测与组织形态学观察。②术后6,8周行神经断面图象分析,测量有髓纤维密度、平均轴突直径、髓鞘厚度与有髓纤维总数。③术后8周通过电生理检测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计算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统计分析以上数据比较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再生情况。结果:4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坐骨神经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各组大鼠神经均以大量变性的髓鞘为主;6,8周时,对照组神经断面仍可见到一些变性神经纤维,再生之神经纤维数量少,pHVEGF165质粒组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增多也更加成熟,且pHVEGF165质粒50μg组再生神经纤维已接近正常神经组织。②腓肠肌湿重:神经损伤6周及8周,pHVEGF165质粒50μg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HVEGF165质粒25μg组[6周:(733.64±41.69),(491.82±40.21),(680.08±48.70)mg,8周:(906.68±35.03),(577.26±57.22),(772.74±61.14)mg,P<0.05]。③坐骨神经图象分析:6周和8周,pHVEGF165质粒25μg组、50μg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HVEGF165质粒50μg组最优(P<0.05)。④电生理检测结果:术后8周,pHVEGF165质粒50μg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及潜伏期指标显示明显优于pHVEGF165质粒25μg组和对照组(P<0.05),pHVEGF165质粒25μg组居中。结论:局部注射phVEGF165质粒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具有可行性,可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加速神经功能恢复。并且这种作用可能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