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53基因缺失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53基因缺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17例NSCLCp53基因缺失情况,发现7例(41.2%)存在p53基因缺失,发生淋巴结扩散的NSCLC,其p53基因缺失率较高。结果提示p53基因的缺失与NSCLC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李红  包国良  许凯黎 《肿瘤》2003,23(4):318-320
目的 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DNA p53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研究,拟探讨肺癌患者来源的循环DNA与原发性癌组织DNA基因变异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并结合二核苷酸(CA)n重复序列多态性的方法,分别对43例NSCLC、4例良性肺疾患及20例正常人血清:DNA中p53基因的2个微卫星标志(TP53、D17S786)进行杂合性丢失检测。结果 43例NSCLC血清DNA标本中24例患者(55.81%)至少存在1个位点发生LOH以及8例患者(18.60%)可出现2个位点双丢失现象,而4例良性肺疾患和20例正常人血清DNA均未观察到LOH。NSCLC患者血清DNA中p53基因杂合性丢失频率与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类无相关性。结论 鉴于血清DNA p53 LOH在NSCLC Ⅰ期患者出现较高的丢失频率,故检测NSCLC患者血清DNA p53等位基因的LOH有望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作为NSCLC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肺癌组织中p53,K—ras,p53,p16基因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53、K-ras、p15、p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改变情况及多基因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9例肺癌组织和14例肺部良性组织,应用PCR-SSCP-银染法检测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情况;应用PCR-RFLP法对K-ras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应用PCR法检测p15、p16基因纯合缺失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p53、p15、p16基因改变频率分别为37.3%、11.9%、23.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53基因5~8外显子点突变发生及意义。方法 动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PCR-SSCP分析法)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8例肺良性疾病均无点突变发生,40例NSCLC中19例(47.5%)有点突变发生,点突变发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发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累及状态明显相关(P〈0.01,P〈0.05)。X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p53基因治疗的循证医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基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证据。[方法]依照循证医学的文献检索策略检索MEDLNE,应用系统评价专用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欧、美两个多中心研究共9篇研究报告均不足以证实p53基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结论]大量的体外、体内实验提示p53基因治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有效,但是目前尚缺乏临床证据证实其有效性,因此当前不推荐p53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加强p53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特别是研究如何提高转基因效率,应该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开展p53基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目前条件也不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5 3、K ras、p15、p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改变情况及多基因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 5 9例肺癌组织和 14例肺部良性组织 ,应用PCR SSCP 银染法检测 p5 3基因第 5~ 8外显子突变情况 ;应用PCR RFLP法对K ras基因突变进行检测 ;并应用PCR法检测 p15、p16基因纯合缺失情况。 结果 肺癌组织中 p5 3、p15、p16基因改变频率分别为 3 7.3 %、11.9%、2 3 .8% ,而在肺部良性组织中只有 1例 p16基因阳性。在 2 5例肺腺癌中 ,K ras基因突变率为 48.0 % ,其它类型肺癌中突变率仅为 8.8% ,而 14例良性组织中未检测出K ras基因突变。另外 ,p5 3基因和K ras基因突变与吸烟存在着密切关系 ,即吸烟者出现突变的频率 ( 4 8.7% ,68.5 % )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 15 .0 % ,11.1% ) ,P <0 .0 1。 4种基因联合检测敏感度为 78.0 % ,明显高于单一基因 (以阳性率最高的 p5 3为例 )的敏感度 3 7.3 %。 结论 p5 3基因、K ras基因和 p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改变率相对较高 ;多基因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  相似文献   

7.
p53、p27、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p53、p2 7、bcl 2三种基因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76例手术切除NSCLC标本中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76例标本中 2 8例(36 .84% )p53过度表达 ,34例 (44.74% )p2 7过度表达 ,37例bcl 2过度表达 (48.68% ) ,7例患者p53、p2 7、bcl 2均过度表达。p53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 ,bcl 2和p2 7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 ,且高、低分化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但是三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 (P >0 .0 5)。结论 p53、p2 7和bcl 2基因过度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和p73的遗传多态,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突变扩增阻抑系统(ARMS)分析方法,对165例以顺铂(DDP)或卡铂(CBP)为主进行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p53第72密码子Arg→Pro多态,和p73第2外显子G4C14-A4T14多态的检测,2~3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价。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携带p53 72Pro等位基因患者的化疗敏感性,是携带p53 72Arg/Arg基因型患者的2、46倍(95%CI,1.11~5.45,P=0.026);而携带至少1个p73突变等位基因(A4T14)的患者,其化疗敏感性是携带p73 G4C14/G4C14基因型患者的2.22倍(95%讲,1.14~4、30,P=0.019)。2个多态位点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同时携带p53和p73野生基因型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7.7%;而携带1个、2个和≥3个p53和p73变异等位基因的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34.8%、42.2%和40、7%。结论p53和p73基因遗传多态与晚期NSCLC患者对以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p53基因检测在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中的应用价值,采用PCR-SSCP分析的方法,对32例手术切除、甲醛固定、石蜡包理的SCLC标本的P53基因第7和第8外显子进行了检测,并着重观察了P53基因突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这32例SCLC组织标本均取自河北省胸科医院病理科,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19~60岁,平均43.7岁;包括Ⅰ期4例、Ⅱ期5例、Ⅲa期17例、Ⅲb期4例、Ⅳ期2例,将Ⅰ~Ⅱ期定为早期,Ⅲa~Ⅳ定为晚期。1.2DNA提取采用二甲苯脱蜡、蛋白酶K消地、酚…  相似文献   

10.
端粒酶与p53、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端粒酶与p53、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和TRAP法分别检测40例肺癌组织中端粒酶和p53、p16基因的表达.结果端粒酶及p53、p16基因在NSCL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5%、37.5%和66.7%;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与NSCLC及病理分期显著相关(P<0.05).p16基因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病理分期、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端粒酶活性与年龄呈负相关,并与p53基因表达情况和病理分期有关(P<0.05).结论端粒酶和p53基因的表达与NSCLC的病期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人小细胞肺癌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发生的分子机制,应用免疫组化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14例SCLC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了P53基因突变研究。结果显示: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有9例出现阳性,其中2例为十,7例为~,阳性率为64.3%(9/14)。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突变率分别为21.4%(3/14);14,3%(2/14);14.3%(2/14);7.1%(1/14),总突变率为57.1%(8/14)。提示:SCLC中存在较高的P53基因突变率,P53基因突变在人类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p53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法检测了60例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的5、6、7三个外显子。[结果]对例有异常电泳带,Ⅱ-Ⅳ期乳腺癌中存在着高频率的p53基因突变,Ⅱ期15/25例(60.0%),Ⅲ期14/18例(77.8%),Ⅳ期4/4例(100%)。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的突变率(30/36,83.3%)明显高于腋淋巴结转移阴性者(3/14,21.4%)。〔结论〕p53基因异常可能发生在乳腺癌早期,并持续存在于乳腺癌突变的全过程,在乳腺癌的发生和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人中也有p53基因的突变,提示应密切关注此类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应用反转录-半定量PCR技术检测47例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mRNA表达,并与临床预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在乳腺正常腺体中有稳定的p53mRNA中度表达,而在乳腺癌组织中,p53mRNA呈高表达者为40.4%(19/47),且以在ER阴性的乳腺癌中增高明显(P<0.05)。本文提示:p53基因在人类乳腺癌形成和肿瘤演进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p53mRNA高表达的病人浸润性强、预后差。反转录一半定量PCR技术具有快速、简单、敏感可适于临床大规模应用之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讨膀胱瘤的治疗途径,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BST739细胞中,并行到表达。结果细胞在体外标准条件下,生长增殖率降低。流式细胞计检测: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G1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凋亡指数升高,细胞生长速度减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体内接种致瘤性下降。结论增加野生型P53基因表达能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非小细胞肺癌p73基因突变与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红  何侠  陈真如  林勇 《肿瘤学杂志》2005,11(6):428-430
[目的]研究p73基因在非小细胞啼癌中的突变及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探讨p73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催化信号放大(CSA)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73蛋白表达;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SSCP法(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p73基因突变,并对出现异常条带样本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73阳性表达率52.5%(21/40)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0)(P〈0.005)。p7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有相关性(P〈0.01)。有3例p73基因第2位外显子序列存在遗传多态性,碱基T→C置换、[结论]p7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及遗传多态性,D73可能参与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p53与卵巢癌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的首要死亡原因,为了提高5年生存率,卵巢癌的生物治疗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治疗方法.卵巢癌中p53的突变率最高,p53与卵巢癌密切相关.卵巢癌的p53基因治疗已兴起十余年,本文着重从体外到临床试验阐述了p53基因与卵巢癌发病相关性,以及p53基因治疗在卵巢癌的应用和仍然存在的问题.目前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作为首个基因治疗产品已经问世,在美国、欧洲等国家仍有50多个临床试验正在实施,基因治疗有望成为继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之后的又一种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p53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林  程梅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2):164-166
预测肺癌手术切除的效果和局部复发情况。方法滞酶链一单链构象多态吕手术切除标本的无癌支气管切缘和病灶癌组织p53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10例支气管切缘有P53基因突变,阳性率25.0%(10/40)。21例病灶癌组织有P53基因突变,阳性率52.5%(21/40)。术后全部病例随访3-14个月。在10例支气管切缘P53阳性者中,有4例发生支气管残端癌复发(复发率40.0%),而在30例阴性者中,无1例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p53 、VEGF 、MVD 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p53、VEGF、MV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与淋巴结转移、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外科切除术后联合放疗±化疗的NSCLC病例56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术后病理标本中p53、VEGF和MVD的表达,并结合有无淋巴结转移、血管生成,分析三者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 p53阳性表达率55.36%(31/56),VEGF阳性表达率57.17%(32/56)。MVD平均值为25.80±10.55。MVD值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1)。p53、VEGF、MVD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 p53、VEGF、MVD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p53、VEGF与MVD正相关,表明p53、VEGF可能参与了调控肿瘤血管生成过程,并有协同作用。MVD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提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血管生长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p53基因突变产物在肺癌组织和胸水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p53蛋白在肺癌组织和胸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发现p53蛋白在常规石蜡切片和胸水中保存较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总阳性率为66.3%,正常细胞中未见p53蛋白表达;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p53蛋白的阳性率(75.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5.8%)(P<0.05);Ⅲ—Ⅳ期肺癌p53蛋白的阳性率(82.9%)高于Ⅰ—Ⅱ期肺癌(56.1%)(P<0.01)。结果表明,p53基因突变与肺癌的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进展有关,突变型p53蛋白是肺癌较特异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