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法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作用。方法:结合现代医学及中医学的相关认识,对慢性心衰与脾胃的关系进行研究,对慢性心衰合并胃肠道系统障碍进行分析,从理论及临床角度探讨调理脾胃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重要意义。结果:CHF的胃肠道系统变化越来越引起医学研究者的重视,针对胃肠道系统发生的改变进行相关干预和治疗,有望成为改善心衰症状,延缓心衰进展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而中医药学调理脾胃法在CHF防治方面有着独特的整体优势。结论:中医调理脾胃法在CHF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 ( CHF)是临床极为常见而严重的综合征 ,其 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虽然临床医生早已可以对心衰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积极地强心、利尿、扩管治疗 ,但预后仍很差 ,其死亡率仍呈稳步地增高。因此 CHF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近 1 0年来的研究 ,使人们对 CHF的认识 ,从传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进一步深入到 CHF是具有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 ] [2 ] 而对其病理生理的进一步研究认为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 ,会加剧心室重塑 ,二者共同成为 CHF发生、发展、恶化的关键因素。干预这…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的心脏功能和结构变化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在心室重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长期过度激活可加重心肌结构和功能损害,导致心脏病变自行进展和不断恶化。因此治疗慢性心衰的关键是阻断神经和内分泌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逆转心室重塑。现将神经内分泌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心衰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心衰合剂;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结果CHF患者AngⅡ、NE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自拟心衰合剂对CHF时神经体液因子过度激活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左心室收缩和扩张功能减退为特征的心肌病,晚期进展至充血性心衰(CHF),患者预后差,致炎细胞因子与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可使CHF恶化。大多数研究表明:DCM的发生与持续的病毒感染及由此导致的心肌自身免疫损伤有关。西医学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强心剂等为基本的治疗方法,虽然远期生存率有所改善,但由于本病病理生理复杂,  相似文献   

6.
徐强  高秀梅  王保和  郭志军 《光明中医》2008,23(11):1645-1646
目的:观察加参强心方对CHF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造成心肌梗死后形成CHF模型后,采用加参强心方进行干预,观察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结果:CHF时出现明显的RAAS过度激活,ATⅡ、Ald和ET水平升高,CGRP和EDLS水平显著降低,而补益心气的中药方剂强心片参附强心丸对血浆ET以及EDLS水平的改变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补益心气的中药方剂加参强心片可抑制心衰时RAAS系统的过度激活,对血浆ET以及EDLS水平的改变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现代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治疗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治疗目标不再仅仅是暂时性改善症状,更重要的是防止和延缓心室重构的发生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肌重构,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短期应用虽能改善血流动力学,但长期应用并不延长患者寿命,反使死亡率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已成为CHF治疗的基石和首选药物。β受体阻滞剂已不再是CHF的禁忌药,长期应用可改善心室重构,增强心室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中医临床短期使用温阳益气药治疗CHF虽然可改善症状,但因这类药物能兴奋交感神经,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不利影响。除晚期需要特殊干预外,慢性心衰患者早期使用寒凉药性中药治疗可能更加有利;清热、养阴法可能对防治CHF的发生与发展具有更积极的作用,在清热养阴中药或复方中可能发掘出具有较好疗效和应用价值的抗CHF药物。  相似文献   

8.
宋婷婷  方素清  姜凯  马驩  张艳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30-2231
慢性心衰(CHF)是心血管疾病及各系统疾病的终末表现,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研究认为,慢性心衰与神经内分泌失调关系较大。尤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的激活为主,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从西医的发病机理和中医辨证诊治的角度论证了慢性心衰RAS系统的激活与中医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并且从中西医治疗方面探索慢性心衰的实质,为进一步治疗慢性心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夏翼  张琪 《吉林中医药》2009,29(1):8-10
心力衰竭(CHF)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心气虚是心衰的始动因素,瘀血是CHF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益气活血法是目前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益气活血类方药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心衰左室重构和心肌细胞凋亡,延缓心衰发展,对心衰左室重构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衰(CHF)是心血管疾病及各系统疾病的终末表现,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研究认为,慢性心衰与神经内分泌失调关系较大,尤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的激活为主,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从西医的发病机理和中医辨证诊治的角度论证了慢性心衰RAS系统的激活与中医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并且从中西医治疗方面探索慢性心衰的实质,为进一步治疗慢性心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强心利水方对慢性心衰大鼠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强心利水方对阿霉素慢性心衰大鼠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干预作用.在强心利水方治疗前后,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阿霉素慢性心衰大鼠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P)和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的AngⅡ、ALD、ANP和E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强心利水方可降低CHF大鼠血浆中AngⅡ、ALD、ANP和ET,与模型组和心宝丸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强心利水方可以抑制慢性心衰大鼠部分神经内分泌指标的过度激活,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是大多数器质心脏病发展的必经过程,预后不良;传统观念认为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收缩性降低,增强心脏收缩力能改善心衰症状,故而正性肌力药物一直被当作是对心衰的有效治疗。受体阻滞剂(β—RB)由于其负性肌力作用,若用来治疗CHF则与传统理论相违背,故而,长期以来对CHF患者禁用或慎用P-RB。1975年,Waagstein等率先用β—RB治疗CHF,并获得满意疗效,使得B—RB治疗心衰受到广泛临床关注.并对其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水饮在心力衰竭(CHF)发病过程中的致病作用及不同利水方法在心衰治疗的应用,认识到在心衰的发病过程中,水饮与气(阳)虚、血瘀三者相互影响并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治疗上应将利水贯穿心衰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强心胶囊对阿霉素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制备CHF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形态学检测,采用放免法检测心衰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BLD)和心钠素(ANP)含量。结果:强心胶囊能提高CHF模型大鼠+dp/dtmax-、dp/dt max和LVSP水平、降低LVEDP水平;减少心衰大鼠血浆AngⅡ、BLD含量和ANP含量。结论:强心胶囊可以抑制慢性心衰大鼠部分神经内分泌指标的过度激活,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由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是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类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终末期表现,也是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CHF一旦发生,治疗过程长且难以根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对CHF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西医治疗手段也在不断的创新与改进,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延缓CHF的进程。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研发出能够改善心衰症状、延缓心衰进程、改善长期预后的新药物和新疗法。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CHF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从多靶点、多机制、多环节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药治疗的不足,减轻了西药毒副反应,兹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以及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进行消化降解的过程,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是治疗心衰的新靶点,中医药对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可以通过干预自噬途径实现。本文重点讨论心肌细胞自噬在心衰中的作用,自噬的调控机制,中医药干预心肌自噬的机制和应用前景,探索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仙人救心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结扎腹主动脉致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力衰竭模型,用仙人救心片及对照药物治疗后,测定大鼠血浆和心肌AngⅡ含量、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指标。结果仙人救心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浆和心肌AngⅡ含量,降低LVMI。结论仙人救心片治疗CHF的机理之一可能与抑制心衰时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逆转左室肥厚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现代研究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与心室重构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有关,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内中医药在慢性心衰方面的治疗经验,得出中医药不仅可以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并抑制上述系统的过度激活,而且明显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亦称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一个复杂的病理和生理过程,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激活与过代偿、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紊乱,均参与了心衰的发生与发展。深入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细胞因子的变化,不仅能够更好地治疗心力衰竭并对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作更明确的评价,而且能指导治疗心衰新药物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当发生心力衰竭时不仅仅是心脏功能失调,而更多地是合并有肺、脾、肝、肾多脏器衰竭。因此,治疗上应注意调整各个脏器功能,产生协同效应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协同效应法 协同效应方法是协同理论的具体应用。协同是指整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一致,由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使系统整体呈现出一种井然有序的状态,表现出各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