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药结合治疗面瘫7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瘫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学称之为"口眼(口呙)斜"、"口(口呙)",属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氏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炎症所致的面肌瘫痪,其发病诱因与受凉、劳累、感冒等有关.近年我在临床中观察了75例面瘫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敏 《中国针灸》2004,24(1):62-62
局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面神经麻痹及口眼口呙斜为临床症状的针灸科常见病,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此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炎系面神经在茎乳突孔内发生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面神经麻痹 ,又称贝尔麻痹。属中医学“口 口呙”、“口眼口呙斜”范畴。 1994年~ 1998年间 ,笔者采用自制牵正膏外贴头面部腧穴治疗面神经炎 94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4例中 ,男 43例 ,女 5 1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7岁 ;左侧面瘫 2 7例 ,右侧面瘫 6 7例 ;病程最短 1d ,最长 2 1d ;首次发病 91例 ,第二次发病 3例。1 2 诊断标准 患者额纹消失 ,不能闭眼 ,鼻唇沟变浅 ;发笑时健侧口角歪斜 ,说话时唾液可从患侧口角流出 ;患侧角膜…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口眼(口呙)斜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治多次不效而遗留的后遗症.中医称之为面瘫,辨证分为三型:风寒型、寒盛型、热盛型.其中风寒型一般较易治愈,热盛型仅遗留面肌功能不全,而不会遗留人中沟歪向病侧和面肌抽搐等后遗症;只有寒盛型才会出现人中沟向病侧歪斜、面肌抽搐、痛侧眼裂小于对侧等口眼(口呙)斜症.  相似文献   

5.
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围性面瘫又称口眼(口呙)斜或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多发、常见病之一,对该病的治疗方法颇多,笔者采用推拿治疗并设  相似文献   

6.
面瘫的中医辨证施治应注意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症状、脑电图、脑CT可资鉴别.这里所说面瘫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即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是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引起,故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口呙)斜"、"吊线风"、"卒口僻"范畴.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又称Bell‘s 面瘫,中医称“口眼(口呙)斜“、“口僻“.笔者从1998年至今应用毫针透刺与手指针浅刺加TDP照射治疗Bell‘s面瘫疗效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麻痹引起的口眼(口呙)斜,属中医“中风”范畴,临床以中经络中脏腑分病之轻重。对其治疗,中医针灸不失为一种简便、廉验的好方法,本人在多年临床中接诊口眼(口呙)斜患者27例,采用针刺为主,辅以相应中西药物,除未接受全程治疗的5例外,余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口眼口呙斜”范畴,乃由外邪入侵颜面皮肉,经络失调,或由气血两虚,外风乘虚而入所致。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5岁,平均38,2岁;病程1~7天16例,8~15天2例,30天以上者2例。治疗收效显著,一般5~7天症见好转,10天痊愈,体虚重者,l月左右痊愈。2辨证论治辨证治疗:面神经麻痹一般由于卫外不固,经络空虚,风邪侵犯颜面皮肉,入中阳明经络,气血失调,筋肉迟缓,面神经发炎水肿,以致口眼歪斜,患侧额纹消失,眉毛下垂,眼睑扩大,不能瞬目,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倾,鼓气漏风,进餐时…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口眼口呙斜”范畴,乃由外邪入侵颜面皮肉,经络失调,或由气血两虚,外风乘虚而入所致。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5岁,平均38,2岁;病程1~7天16例,8~15天2例,30天以上者2例。治疗收效显著,一般5~7天症见好转,10天痊愈,体虚重者,l月左右痊愈。2辨证论治辨证治疗:面神经麻痹一般由于卫外不固,经络空虚,风邪侵犯颜面皮肉,入中阳明经络,气血失调,筋肉迟缓,面神经发炎水肿,以致口眼歪斜,患侧额纹消失,眉毛下垂,眼睑扩大,不能瞬目,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倾,鼓气漏风,进餐时…  相似文献   

11.
面部神经麻痹以周围性面瘫较为常见,是由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而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麻痹。祖国医学称其为“口眼(口呙)斜”或“口僻”或“(口呙)僻”临床任何年令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略多,绝大多数一侧面瘫,双侧甚少见,而且面部神经麻痹发病后最易早治不易担误,因神经的最佳恢复期是在三周之内,长不得超出三个月,否则时间越长越不易恢复。祖国医学又认为此病是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内纵缓不收而致。  相似文献   

12.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口僻”、“面瘫”范畴,是由外邪侵袭,脉络阻滞而发病。临床表现为口眼口呙斜,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流泪,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咀嚼食物时,食物常滞留在齿颊间隙。并可有舌前味觉减退,少数有听觉过敏,病程长者可有患侧面肌挛缩。口角反歪向病侧称“倒错”现象。有肌肉跳动,而部板滞不适,而不合并肢体瘫痪。临证结合全身情况和舌脉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常获满意效果。现分为6型进行论治。1风寒外袭,脉络闭阻型1.1主证风邪外袭,突然口眼口呙斜,或发热,或不发热,全身酸楚,微恶风寒,头痛,口不渴,尿清长,舌淡红,苔薄…  相似文献   

13.
吴汀 《山西中医》2007,23(3):67-69
周围性面瘫,古称“口僻”,近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口眼[口呙]斜为主症,言不变,志不乱,无半身不遂等症状和体征,多由卫气不固,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以致气血运行障碍,肌肉拘急纵缓而成.  相似文献   

14.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中医名为“口喁”、“口僻”,现代医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孔内组织急性水肿致面神经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又称面神经炎。笔者以针灸配合中药内服,辅以患侧局部按摩等手段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面瘫或口眼(口呙)斜。本人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治疗经验,用按摩气功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的方法和一些粗浅体会述之于后,以共同道们参考和指正。  相似文献   

16.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 ,中医学称为“口眼口呙斜” ,《灵枢·经筋》篇扼要地叙述了本病的特征 :“卒口僻 ,急者目不合”。春、秋两季发病较高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而多数患者为 2 0~ 4 0岁间 ,男性略多。面瘫的病因病机有外感及内伤之分。外感口眼口呙斜在临床上较多见 ,多因脉络空虚 ,风寒之邪乘虚袭阳明 ,少阳脉络 ,以致经气阻滞 ,经筋失养 ,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说 :“贼邪不泻 ,或左或右 ,邪气反缓 ,正气即急 ,正气引邪 ,口呙僻不遂 ,邪在于络 ,肌肤不仁。”内伤口眼口呙斜在临床上较少见 ,多由血虚及风…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150例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650032)董虎香关键词:面神经麻痹/外治法针灸疗法面神经麻痹即面瘫,属祖国医学“口眼斜”或“口僻”范围,为一种常见病。我科针灸室以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150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150例...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临床疗效观察(751100)宁夏吴忠仪表厂职工医院张丽霞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中药外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祖国医学之“口僻”、“口眼斜”范畴,即现代医学之“Bel麻痹”,临床以春秋二季发病率最高,患...  相似文献   

19.
红外线加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王化余(广西桂林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理疗科桂林541309)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按摩疗法,红外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面瘫”、“口眼斜”等,多由于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是临床常见病。过去我们...  相似文献   

20.
温灸合推拿治疗面神经麻痹江苏省通州市东社医院(226322)袁志浩关键词:面神经麻痹/温灸,推拿面神经麻痹症,中医称“面瘫”、“口僻”、“口眼斜”,是农村常见病之一。我院从1986~1993年采用温灸合推拿治疗120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