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osenberg等将LAK细胞应用于临床以来,人们对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和肿瘤微环境,以及荷瘤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不同程度地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异常,因此,在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上必须用固有免疫细胞联合适应性免疫细胞进行治疗,才能有效地清除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生长.本研究应用术后2年末复发胃癌患者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s cells,DCs)、CIK细胞、CD3AK细胞和γδT细胞对已建立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模型裸鼠进行单独或联合治疗,以观察这些细胞单用和联用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肿瘤进展通常与免疫抑制或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相关.免疫治疗可提高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且对正常组织影响轻微,是目前晚期食管癌研究的热点.食管癌的免疫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和抗体治疗.目前大量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以评价免疫治疗在食管癌中的作用.以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已取得初步成功,为食管癌患者改善预后和生命质量带来希望.未来还需要对肿瘤异质性、疗效预测靶点、免疫治疗耐受等影响免疫治疗疗效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IL-2基因转导小鼠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以制备能用于肿瘤治疗的新型瘤苗.是近几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研究的热门课题。该方法通过基因修饰以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可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同时由死亡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激活免疫效应细胞,以改变肿瘤局部的微环境,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嗜酸性粒细胞是进化上相对保守的多效性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浸润于多种肿瘤组织,合成和分泌大量可溶介质和效应分子,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直接对肿瘤细胞造成杀伤作用。还可作为抗原提呈细胞促进T细胞发挥抗肿瘤效应、作为免疫功能的调节细胞改善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浸润,以及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从而间接对肿瘤细胞造成杀伤作用。同时有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可通过塑造肿瘤组织免疫微环境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的结局,如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血液肿瘤以及在胃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嗜酸性粒细胞有望成为未来评估相关肿瘤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深入探究嗜酸性粒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肿瘤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策略、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肿瘤学研究表明,肿瘤不是一种单纯的局部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法难以清除体内所有的肿瘤细胞,放、化疗往往容易导致肿瘤细胞对治疗产生耐受.因此,治疗后的复发和转移不可避免.肿瘤免疫治疗的特点是,它的特异性靶向抗肿瘤作用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会伤及正常细胞,因此避免了药物治疗引起的毒副反应.随着生物科技和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这一构想目前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望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新途径[1-3].一、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临床前动物实验研究的成果给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免疫治疗可以完全消除动物体内的移植瘤,用肿瘤疫苗免疫小鼠不仅可以排斥移植的肿瘤,而且还能防止再次接种相同肿瘤细胞后的肿瘤生长,表明治疗后产生了特异性的抗肿瘤效应.这种特异性抗肿瘤效应细胞主要是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6.
光动力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小、适用瘤种广和可反复治疗等优势,在临床上已用于食管癌、中央型肺癌、脑胶质瘤等的根治、辅助或姑息治疗。光动力治疗除了通过产生活性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外,还可产生肿瘤原位疫苗,引起肿瘤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浸润,具有一定免疫治疗的属性。但光动力治疗存在氧气依赖和光敏剂的肿瘤选择性不足等缺陷,且单独光动力治疗诱导的弱免疫不足以触发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本文重点介绍光动力免疫治疗的机制,并针对上述不足阐述提高光动力免疫治疗疗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治疗作为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方法近年来已取得很大进展,作为免疫治疗新方法,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其优势为治疗乳腺癌开辟了新领域.由于其含有两个能与不同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片段,它可以同时结合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和血循环中免疫效应细胞的受体,因而能将循环血液中的免疫效应细胞引至肿瘤组织,并诱导免疫效应细胞产生抗肿瘤活性,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8.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治疗作为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方法近年来已取得很大进展,作为免疫治疗新方法,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其优势为治疗乳腺癌开辟了新领域。由于其含有两个能与不同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片段,它可以同时结合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和血循环中免疫效应细胞的受体,因而能将循环血液中的免疫效应细胞引至肿瘤组织,并诱导免疫效应细胞产生抗肿瘤活性,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9.
肿瘤发生与免疫逃逸密切相关,免疫治疗已成为重要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上过表达,IDO1激活促进色氨酸分解产生犬尿氨酸,后者诱导T细胞耗竭,因此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免疫治疗靶点。IDO1抑制剂逐渐进入肿瘤临床应用,它不仅作为肿瘤免疫调节剂,也可联合免疫治疗和化学治疗。目前,已有数种IDO1抑制剂进入各期临床试验,本文系统综述IDO1抑制剂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为内质网滞留蛋白,属于热激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在生物体中参与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其中参与凋亡细胞清除、抗原提呈和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等被广泛地应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中。钙网基因疫苗诱导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应答、细胞膜表面高表达钙网蛋白促进肿瘤细胞被吞噬、细胞内高表达钙网蛋白促进细胞凋亡等已成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权阳  赵征  姚俊涛 《肿瘤学杂志》2019,25(11):952-956
摘 要: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正在迅速的改变着肺癌的治疗模式。由于免疫治疗费用高昂,单药治疗的获益人群较低,且非筛选人群免疫治疗的获益率仅为20%,因此如何筛选出免疫治疗获益人群显得尤为重要。肿瘤通过PD-1/PD-L1通路发生免疫逃逸,在效应CD8+ T细胞进入肿瘤细胞周围过程中,产生大量IFNγ,可以诱导肿瘤细胞表面PD-L1上调,与效应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结合,从而降低效应T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引起细胞毒T细胞的耗竭,通过上调PD-L1的表达下调效应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创造出适合自身生长的局部微环境,形成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肿瘤突变负荷已被多个临床研究证实可作为一种免疫治疗预测标志物,其表达高低可能与吸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微卫星不稳定在肺癌中表达较低,是否可将其与肿瘤淋巴浸润联合作为预测免疫治疗的标志物有待证实。除此之外,T细胞受体多样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分子的表达均可能影响肿瘤新抗原的呈递和识别。DNA损伤修复基因的异常发生功能性突变,导致其他驱动基因缺失和插入性突变增加,这些移码突变导致新抗原和肿瘤突变负荷增加,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相关。免疫治疗时代的开展推动了对免疫治疗预测标志物更加严格的要求,新的免疫预测标志物层出不穷,免疫时代赋予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预测标志物更需要临床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生存率因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各方面治疗的进展而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NSCLC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仍然不理想。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来控制、杀灭和清除肿瘤细胞,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肿瘤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各方面的最新进展,不仅推动了免疫治疗中非抗原特异性治疗的发展,比如,以T淋巴细胞的免疫检查点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还推动了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或者说是疫苗方面的发展,使得免疫治疗成为十分有前景的治疗方式。这里仅对NSCLC的疫苗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和调节性T细胞(Treg)是重要的抑制性免疫细胞,在炎症、感染和肿瘤中大量扩增,可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寻找肿瘤微环境中MDSC、Treg细胞升高的原因及清除方法,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肿瘤免疫微环境是肿瘤细胞周围的微小结构,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多种免疫治疗靶向的核心区域, 其调控因素非常复杂。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存在促进免疫耐受和肿瘤免疫逃逸的多种调控机制,除免疫检查点分子上调、抗原提 呈丢失等过程外,还包括免疫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免疫细胞的脂肪酸代谢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键代谢过程,受肿瘤细胞的信 号调控和营养争夺影响可发生重编程,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调控规律是目前新兴的研究热点。本文集中回顾了脂肪酸代谢对 肿瘤免疫微环境中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调节性T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生存和功能的调节机制,讨论了近年来 免疫细胞脂肪酸代谢重编程影响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过继细胞治疗、肿瘤治疗性疫苗等免疫治疗效果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新近 出现的免疫相关的脂肪酸代谢调控靶点和相关药物,指出肿瘤相关免疫细胞脂肪酸代谢的独有特点和研究难点,为肿瘤免疫治 疗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15.
张妍  刘爱国 《中国肿瘤》2020,29(8):602-607
摘 要:NK细胞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免疫监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NKG2D是NK细胞重要的激活受体,通过识别位于肿瘤细胞表面的NKG2D配体,介导细胞毒效应清除肿瘤细胞。然而存在多种因素可影响NKG2D受体与配体的表达,阻断了NKG2D信号转导,为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提供可能。NKG2D受体配体系统还可作为临床诊疗的靶点,为肿瘤患者诊断、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本文就NKG2D受体配体系统介导的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以及目前已有的针对性免疫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肿瘤免疫学的不断发展,肿瘤疫苗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目前,肿瘤细胞疫苗在多项临床试验中的效果较为明显,在患者体内可检测出有意义的免疫应答反应, 且患者有很好的耐受性;基因疫苗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显示出靶向性和充分激活抗肿瘤免疫等优点;肿瘤多肽疫苗,因其化学性质稳定、易于制备、无潜在致癌性等优点, 更是受到广泛关注;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肿瘤细胞、裂解的肿瘤细胞成分或肿瘤细胞的凋亡产物、肿瘤mRNA或DNA等修饰树突状细胞制成瘤苗, 则为肿瘤治疗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肽疫苗通过在体内、外激发特异性CTL抗肿瘤免疫应答, 部分多肽表位疫苗已进入临床Ⅰ期和Ⅱ期试验, 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将对这些肿瘤疫苗的作用特点、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免疫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防御系统之一 ,正常的免疫应答赋予人体抗御感染 ,识别自我与非我 ,及时清除体内衰老、变性的细胞 ,监视突变细胞并将之消灭。肿瘤细胞是人体的变异细胞 ,只要充分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 ,尤其是肿瘤特异性免疫功能 ,就能将肿瘤细胞清除。免疫治疗学的本质就是通过各种手段 ,提高、抑制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最终达到纠正紊乱、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中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与生俱来的 ,它的形成并不需要抗原刺激 ,能广泛地针对多种抗原 ,是免疫应答的基础 ,但特异性不强 ,对某种特定抗原…  相似文献   

18.
摘 要: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主要通过与其在T细胞上表达的受体PD-1结合来抑制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着关键作用。PD-1/PD-L1抑制剂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一大突破性进展,然而,免疫疗法的有效率仍然有限。因此仍需进一步探索PD-L1介导的免疫逃逸机制。PD-L1除了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外,还可存在于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表面(exosomal PD-L1,ExoPD-L1),其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具有相同的膜拓扑结构,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全文综述ExoPD-L1对局部和系统免疫反应的影响及促肿瘤生长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讨论ExoPD-L1作为诊断和免疫治疗疗效、预后等预测因子的潜在意义,以及在临床上应用特异性外泌体合成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的新型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可通过恢复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损伤功能来增强原有的抗肿瘤免疫应答。ICI已被批准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肾细胞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然而,许多患者对免疫治疗没有反应。其中部分原因是由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介导的。这种异质的未成熟骨髓细胞群可以强烈抑制T细胞和N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并刺激调节性T细胞(Treg)产生免疫抑制,导致肿瘤进展。MDSCs可以促进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的耐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DSCs在肿瘤患者中的比例和免疫抑制功能可用于治疗反应的预测。本综述重点介绍了MDSCs在免疫检查点抑制中的作用,并提供了MDSCs与ICI靶向联合治疗的策略,以提高后者在肿瘤治疗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免疫治疗是肿瘤患者手术后预防肿瘤转移的较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中通过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来选择杀伤肿瘤细胞是免疫治疗的主要机理.本文通过黑色素瘤细胞经MHC Ⅰ类基因转染及合用病毒感染后改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的方法制成瘤苗,来研究其抗肿瘤转移的免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