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又名大腹子。性温,味苦辛,无毒。入脾、胃、大肠经。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之功效。常用于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等病的治疗。现临床也可用之治疗多种疾病,有独特的疗效。1 支气管哮喘证属风寒束肺,失于宣肃,气逆痰壅之象,运用槟榔以增轻泻降浊作用。槟榔15 g ,厚朴、桂枝各6 g ,苏子、姜半夏、前胡、当归、杏仁各9g ,麻黄、甘草各3g ,水煎服,1日1剂。2 病毒性心肌炎以流感病毒感染者为多,现代药理研究报道,槟榔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槟榔、紫草、炙甘草、麦冬、麻仁、生地、…  相似文献   

2.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又名大腹子。性温,味苦辛。无毒。入脾、胃、大肠经。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之功效。常用于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等病的治疗。现临床也可用之治疗多种疾病,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其性味苦、辛、温,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 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等症[1].其传统炮制方法繁多[2] ,本文对其生品及几种不同炮制品中槟榔碱含量进行测定,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槟榔又称宾门药饯、槟榔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每年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剥去果皮,取出种子晒干即可入药。其性温,味苦辛,具有破积下气、行水杀虫的功效,主治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等症。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槟榔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枣槟榔冒充槟榔,使用时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5.
<正>莱菔消食粥莱菔子20~30克炒至香熟备用,取粳米30~10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每次调入炒莱菔子2~6克,再煮一二沸即成。功能消食化积。槟榔消食散炒鸡金、炒谷芽、炒麦芽、焦山楂、炒槟榔、炒枳壳各等分。成人每次3~5克,小儿1~3克,每日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从张从正攻下之说:“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邪去而之气自复也”。自拟泻心汤加减用以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疗效较好。现举例报告如下。例1韩某,男,40岁,1996年8月5日就诊。诉1日前因吃不洁饮食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红白痢相兼。口渴喜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拟诊急性菌痢。治则:清热祛湿,解毒泻火。方剂:泻心汤加减:大黄、葛根、积壳各10克,黄芩、黄连各6克×2帖。1剂后,排出大量脓血便,热退。2剂后泻止,腹痛等症消失。  相似文献   

7.
利用绵马、槟榔、阿涤平、南瓜子治疗条虫的报告甚多,但两种药物以上合并使用於临床之文献,尚不多见。今将我院(蚌埠济民医院)五年来所用槟榔、南瓜子、石榴皮合并使用治疗条虫的方法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同志们参考研究。用法:槟榔75克,南瓜子45克,石榴皮45克,加水800毫升,煎至水蒸发后留400—500  相似文献   

8.
治疗口腔溃疡宜清降心脾胃肾之火,方用半夏泻心汤加玄参、肉桂。方药组成:半夏、玄参各12克,黄芩、黄连、甘草各10克,肉桂5克,干姜6克,党参24克,大枣4枚。大便秘结者加石膏  相似文献   

9.
1959年1月,我院在县卫生科和上海市第二医学院的直接指导与帮助下,开展了中药“复方槟榔丸”治疗血吸虫病工作,先后共完成治疗1452例,现将疗效观察情况介绍于下。一、经过情况1.“复方槟榔丸”处方、配制、剂量及治程: 雄黄七钱五分槟榔五钱枯矾五钱当归五钱芦苓二钱五分上药共五味,各研成细末,混合后用蜜水制成丸,如菜豆大。成人总剂为400克,分为以下三种疗法。均用白开水送下。(1)10天疗法:每次剂量13—14克,每天三次。  相似文献   

10.
妙用中药     
保健医疗食品,是具有保健医疗作用的食料,或普通食科,酌加一定的药材而成。 1、五香槟榔 整槟榔200克,陈皮20克,丁香、豆蔻、砂仁各10克,食盐100克,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以小火煎煮至药液涸干,停火,待冷。再将槟榔用刀剁成如黄豆大小的碎块,即可顿食。本品有健脾、宽胸、顺气、消滞功效。饭后,嘴含少许,可助消化和消除呕酸、膨闷胀饱等症。  相似文献   

11.
治蛲虫病方     
蛲虫病系蛲虫寄生于肠道而引起的夜间肛门奇痒,甚或睡眠不安病症。本病流行极广。儿童发病率最高,属中医学“虫积”、“虫疳”等范畴。一、内服法验方一:十味驱虫散[处方]槟榔、使君子各15克,雷丸、大黄、二丑各9克,芦荟、榧子、芜荑各6克,楝树根12克、  相似文献   

12.
<正> 1 临床应用 1.1 通腑泻浊六腑以通为用,以通为补。大黄有攻积导滞之功,所以凡食滞肠胃腹胀便秘皆可用之。近年来用大黄通腑泻浊的作用在治疗急腹症、肾功衰竭等方面的报道愈来愈多。焦东海等用精制大黄片治疗消化道6种急腹症1300例取得确切疗效。其中胰腺炎76例,不做胃肠减压处理,大黄片组与西药常规治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论的龙胆泻肝汤,为《医宗金鉴》所载。本方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各9克,木通、车前子、泽泻、当归、甘草各6克组成。方中龙胆草泻肝胆,去湿热;黄芩、栀子助其清热去湿之力;木通、车前子、泽泻清利湿热,诸邪从小便而出:为了防止火邪、湿热和苦燥淡利之药伤阴,故以生地、当归滋养阴血以柔肝;肝胆性喜条  相似文献   

14.
我院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蛔虫性肠梗阻50例,小结如下。一、治疗方法呕吐频繁伴脱水者,适量补液;白细胞在12,000以上伴体温高者,给以青、链霉素注射;腹痛较重者临时给1次解痉止痛剂。中药治疗则以乌梅丸、承气汤为主方加减:乌梅9~15克,川椒3~5克,木香、槟榔、枳实、厚朴、当归各9~12克,使君子15~30克,黄连5  相似文献   

15.
定痛驱蛔汤     
定痛驱蛔汤为先父轶千公治疗蛔虫病患者剧烈疼痛时所用的经验方,余用之亦屡试不爽,现将本方及其加减法介绍于下。上川连2克,炒川椒1克,乌梅肉,使君子肉、槟榔、炒金铃子、元胡索、焦神曲各10克。炒黑丑、白丑、青皮、陈皮各3克,水煮服。  相似文献   

16.
救心方四则     
1、方药:银杏叶20克,瓜蒌15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水煎服,日一剂,于早晚各分服1次,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疗冠心病之心绞痛。2、方药:三七、元胡、冰片各等分,研为细末,混匀。于早晚各服3克,以蜂蜜水调服,具有开窍理血,养心镇痛之功,用于治疗冠心病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7.
验方三则     
伏术汤治疗小儿泄泻基本方法及适应症伏龙肝30克白术 2克肉豆蔻3克莲子3克赤石酯4克甘草2克。本方具有健脾涩肠止泻作用。凡有久泻、新泻根据不同的症状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加减(1)若便溏、腹部喜按不渴、眼窝凹陷、脉沉细无力,舌苔薄白淡,上腭呈乳白色,指纹淡,属脾胃虚寒型,上方加党参、官桂或肉桂,寒水石;若泻较重者加诃子肉。(2)若面红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黄臭,苔黄厚腻,上腭呈黄白色,指纹  相似文献   

18.
正川楝子与苦楝皮川楝子又名楝实、金铃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性寒,味苦,有小毒,入肝、小肠、膀胱经,具有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等症。《神农本草经》载:川楝子"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医林纂要》亦载其:"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川楝子配伍使君子、槟榔,加强杀虫消积的作用;配伍香附,能理气止痛,共奏舒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闷不舒、乳房胀痛以及月经不调等;配伍小茴香,能理气止痛、温肾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运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婴幼儿泄泻20例,其中病程5天以内者16例,6~8天者4例;服后第2天泻止者15例,第3天泻止者3例,第4天泻止者2例。方用藿香6克,厚朴、苏梗各3克,大腹皮、法半夏、炒白术各5克,白茯苓10克。伴呕吐者倍半夏加生姜2片,暑热甚者加葛根5克、黄芩、  相似文献   

20.
介绍用攻积排石汤(金钱草、威灵仙、鸡内金、白豆蔻、郁金、三棱、莪术、槟榔、川楝子、青皮、柴胡、生大黄)治疗胆石症的体会。认为胆石症的病理特征为“积”,其本质属有形邪实,故治法当重视“攻积”,以“通胆道,启胆门,排胆石,净胆腑”为原则,治疗195例,排石率8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