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对漳州口岸鼠类及其优势种调查,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3种及食虫目臭鼩鼱1种。褐家鼠、臭鼩鼱为优势种,分布以1楼为主,天井、走廊、贮藏室、牲畜栏为主要采食地和活动场所。鼠密度以7月和10月为高峰期。褐家鼠其繁殖高峰在1月和9月,胎仔数年均8.6只(4~11只),繁殖指数为58.4%。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掌握镇江口岸鼠种和鼠密度情况,指导口岸鼠类的控制,防止传染病的传入或传出。方法镇江口岸有大港、谏壁、高资3个区域,每个区域选码头、草灌、仓库和生活4种不同环境进行调查,按照卫生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施行)》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夹夜法。结果1年共回收有效鼠夹22699只,捕获鼠形动物202只,密度为0.89%,经鉴定鼠形动物属2目3科4属5种。3个不同区域中鼠密度有差异(x2=8.30,P〈0.05)。结论通过鼠密度调查,为建立国际传染病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在今后灭鼠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和掌握镇江口岸鼠种和鼠密度情况,指导口岸鼠类控制,防止传染病的传人或传出。方法 镇江口岸有大港、谏壁、高资3个区域,每个区域选码头、草灌、仓库和生活区4种不同生境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夹夜法。结果 3年共收回有效鼠夹10814夹,捕获鼠形动物133只,密度为1.23%,经鉴定隶属2目3科5属6种。3年间鼠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1);但3个不同区域中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P〈0.005)。结论 通过鼠密度调查,可在今后灭鼠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1996年1~12月对海安口岸啮齿动物本底情况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140只,经鉴定为2日2科3属7种。黄胸鼠为本地优势种群。全年年均鼠密度为7.13%,第二、第三季度鼠密度较高,分别为13.15%和11.67%。提示二、三季度为灭鼠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5.
横琴口岸地区鼠形动物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0年3月至2001年2月对横琴口岸地区鼠形动物进行调查,就两生境鼠形的种群构成、鼠密度、季节消长进行对比分析,掌握了两生境鼠形动物基本情况,为以后防鼠灭鼠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给国际航行船舶鼠患检查、船舶防鼠、除鼠提供资料,从国际航行船舶捕捉4种鼠类进行饲养观察食性和排出粪便性状、数量、色泽等。方法 人工饲养观察每种鼠类食性和排出粪便性状。结果 根据四种鼠类不同每日食量也不同。由于所摄取食物不同排出的粪便数量也不相同、根据鼠种类不同排出粪便形状亦异,由观鼠类粪便即可确定鼠的种类。结论 四种鼠类食性和排便性状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应用鼠类调查常规方法对珠海香洲口岸鼠类进行了调查。共捕鼠47只。隶属2目2科3属5种,其中以黄毛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同时使用敌鼠钠盐谷毒饵进行灭鼠,鼠密度由投饵前10.66%下降至投饵后0.99%,灭鼠率90.71%。灭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通过对营口口岸仓储鼠患情况的调查,根据营口口岸仓储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如何管理好口岸仓储。确保其“无鼠害”,从加强领导工作,制定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美化环境,加强环境治理,改进防鼠灭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茂名口岸鼠形动物种群构成及体表寄生虫分布情况,为传染病防治、媒介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2年1~12月,采用笼捕法,对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及鼠体携带寄生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401只,经鉴定,种群组成有2科4属6种,以褐家鼠、板齿鼠为优势种。年平均鼠密度水东港区与进港公路地区分别为13.5%和31.2%。鼠体染虫率较高。[结论] 茂名口岸地区鼠密度和鼠体染虫率均较高,应积极开展灭鼠除虫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掌握镇江开放口岸鼠种和鼠密度情况,指导口岸鼠类的控制,防止传染病的传入或传出。方法镇江开放口岸有大港、谏壁、高资和扬中4个区域,每个区域选码头、草灌、仓库和生活4种不同环境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夹夜法。结果 8年共回收有效鼠夹2 5 4 6 6只,捕获鼠形动物1 9 7只,密度为0.7 7%,经鉴定鼠形动物属3目3科5属7种。8年中2 0 0 2年鼠密度最高为1.4 7%,2 0 0 9年最低为0.3 2%。不同年份鼠密度有显著性差异(2=5 8.3 6,P<0.0 1),不同环境中鼠种构成有显著性差异(2=51.52,P<0.01),鼠密度与监测年份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57,P<0.01),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鼠密度调查,掌握了镇江市开放口岸不同环境鼠的种群和密度情况,镇江市开放口岸有外来鼠种的入侵。指导今后灭鼠活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连口岸蚊虫种类、生态习性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自然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情况。〔方法〕用帐诱法、灯诱法、采集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技术(RT-PCR)进行乙脑病毒鉴定。〔结果〕大连口岸捕获蚊虫3属9种,其中按蚊属1种,伊蚊属4种,库蚊属4种。大连口岸蚊虫于5月出现,8月达到高峰,9月逐渐减少,10月消失。侵袭人类以淡色库蚊(占47.98%)、东乡伊蚊(占12.15%)和背点伊蚊(占10.41%)为多。不同场所蚊虫密度差异反映出蚊虫的不同嗜血习性,淡色库蚊、凶小库蚊和白纹伊蚊喜嗜人血;淡色库蚊同时喜嗜猪、牛血;三带喙库蚊偏嗜猪血;中华按蚊偏嗜牛血;背点伊蚊和刺扰伊蚊偏嗜猪、牛血。2007年8月中旬首先在三带喙库蚊中检出乙脑病毒,共检测70批次样本,阳性率为4.28%。〔结论〕淡色库蚊、东乡伊蚊、背点伊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大连口岸蚊虫自然感染乙脑病毒于8月中下旬开始,三带喙库蚊首先染毒。本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为预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生时间和流行强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佛山口岸近年鼠类变化情况,为指导口岸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对佛山口岸鼠类的种群构成、生境分布、季节消长和携带病媒昆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505只,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嗣鼱等),6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板齿鼠、黄毛鼠、臭嗣鼱),以臭嗣鼱为各生境优势种,占鼠类种群构成的61.98%,其次为褐家鼠占19.60%。年平均鼠密度3.88%,全年鼠密度高峰出现在6月和12月,分别为5.45%和6.58%。鼠染革螨率为25.74%,染蚤率为28.31%;革螨指数0.26,蚤指数为0.28。[结论]佛山口岸鼠密度高于1%的无鼠害标准,要降低鼠密度除合理用药灭鼠外,还应加强口岸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口岸及辐射区域螨类本底属种及医学意义,控制疫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近2年来,从在6大生态环境区捕获的鼠形动物体表采集螨类,制成封片标本在镜下进行分类鉴定。〔结果〕采到革螨11属24种,恙螨2属2种。家栖鼠类携带螨类数量最多的宿主是褐家鼠,携带种类最多的是灰仓鼠;野栖鼠类携带螨类数量最多的宿主是大沙鼠。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多集中在4~10月。〔结论〕能传播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螨类在本口岸均有分布,故对其流行病学意义应深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国境口岸鼠情监测方法。[方法]依据鼠类生态习性,对捕鼠器监测鼠情方法进行量化分析,以单位面积捕鼠器数量为参数建立关系式,对现行的夹日法进行分析;对比鼠夹与新型捕鼠器粘鼠板的优缺点及性能,用粘鼠板替代鼠夹来监测鼠情。[结果]现行的夹日法不具备行政执法可操作性,也不适合口岸的鼠情监测。应按标准密度方法布放捕鼠器来监测鼠情,并分析得到对应于当前夹日法的标准鼠夹密度值和口岸卫生判定指标的粘鼠板法的判定数。[结论]应制定以标准密度方法布放捕鼠器的监测方法,并采用粘鼠板,以实现卫生行政执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常熟港蜱类、蠓类本底情况。深入开展虫媒传染病监测,为该地区的蜱类、蠓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蜱类采用布旗法人工捕捉,蠓类采用挥网法进行捕捉,定人、定点、定时,对常熟口岸的蜱类、蠓类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经对捕获的蜱类、蠓类进行分类鉴定,共捕获蜱类1属1种共计591只,均为长角血蜱,共捕获蠓类6属13种总计272只。[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常熟口岸蜱类、蠓类的密度、种群及区域分布。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可以更有效开展蜱类、蠓类防治工作,也为开展外来生物的监测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东兴口岸鼠类、蚊虫等7种医学媒介生物本底情况,为开展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3月采用笼夜法进行鼠类调查,同时进行蚤、螨、蜱调查;蚊类采用紫外灯诱捕法;蝇类采用蝇笼诱捕法;蜚蠊采用诱蟑盒诱捕法。结果此次调查共捕获鼠类34只,隶属3属6种,黄毛鼠为优势种;捕获蚊类265只,隶属3属4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捕获蝇类246只,隶属3科4属6种,大头金蝇为优势种;捕获蜚蠊37只,隶属2属3种,美洲大蠊为优势种。从鼠类中蚤17只,均为印鼠客蚤;螨类39只,隶属1属2种,毒历螨为优势种。结论指导相关部门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加强监测,作好环境治理,把媒介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苏州口岸蝇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苏州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及其密度的变化规律,为口岸防控蝇类,防止传染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法》对苏州口岸的蝇类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320只,经鉴定隶属于有翅目3科7属10种,以家蝇为优势种,其次分别为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和铜绿蝇,季节消长的高峰期为6、7月份。结论基本掌握了苏州口岸蝇类本底资料。对蝇类重要孳生地适时灭蝇可有效降低蝇密度,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摸清逊克口岸鼠类本底,掌握鼠类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防止外来媒介侵入。为今后继续开展媒介监测及控制提供真实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1 ̄12月在逊克口岸对小型鼠类每月进行1次野外调查。野外小型鼠类采用Elton夹日法,每次选3个调查点,每个不同生境的调查点布放100个2号标准木板鼠夹,诱饵采用油炸花生米,连续调查3d。〔结果〕共布鼠夹10800夹次,捕鼠522只,经鉴定为:3科8属9种。平均鼠密度为4.83%,黑线姬鼠是优势种,占捕获鼠类总数的73.56%,其次是黑线仓鼠。〔结论〕黑线姬鼠是出血热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在逊克口岸控制黑线姬鼠的密度及季节消长至关重要。其它鼠类密度和季节消长也要做好相应的控制,将鼠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出国劳务人员中传染病感染情况,为口岸疾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口岸13902名各类出国劳务人员按照《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逐项进行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检出各类疾病2742例,检出率为19.72%。其中传染性疾病548例,占病例总数的19.99%;非传染性疾病2194例,占病例总数的80.01%。[结论]出国劳务人员是国际旅行者中的特殊群体,由于长期的集体生活,极易患各种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应加强对出国劳务人员的传染病监测体检,并对劳务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防患于未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控制传染病在国内、国际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