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测定了24例眼房水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总活力和其同工酶(LDH_1、LDH_2、LDH_3、LDH_4、LDH_5)其中12例患视网膜母细胞瘤,12例为非视网膜母细胞瘤。1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人房水LDH总活力平均值为1807单位/100毫升。12例非视网膜母细胞瘤房水LDH总活力平均值为182.6单位/100毫升。视网膜母细胞瘤房水LDH浓度高于非视网膜母细胞瘤者。 1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血清LDH 总活力平均值为447.5单位/100毫升,房水LDH浓度明显高于血清者,房水/血清比大于1(4.49)。非视网膜母细胞瘤血清LDH总活力平均值为375单位/100毫升,房水 LDH浓度低于血清者。房水/血清比小于1(0.54)。视网膜母细胞瘤房水LDH_3、LDH_4、LDH_5 比血清者明显增高,而LDH_2减少,LDH_1明显减少,LDH_4/LDH_1大于1,在诊断上有特异性。由于视网膜母细胞瘤房水LDH总活力明显增高,LDH同工酶也有异常改变,因之测定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人房水LDH总活力及其同工酶对其诊断上似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乳酸脱氢酶(LDH)普遍存在于各种体液之中,当体内不同部位发生恶性肿瘤时,在其相应的体液中伴有LDH含量升高,常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视网膜母细胞瘤房水LDH含量升高国内外均有报告,而关于房水LDH的正常值,国外虽有个别报道,但国内尚无资料。为了探索国人房水LDH的正常含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一般诊断多无困难。临床与病理的复合率也是比较高的。但是一些临床少见的表现,给诊断和治疗造成困难,甚至误诊失去治疗机会。自1982年至1991年10年间我院共收治视网膜母细胞瘤76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1%左右。男32例(42.1%),女44例(57.9%)。单眼70例(92%),双眼6例(8%)。双眼患病率低于一般的报告。仅高于潘作新报告的双眼发病率3.5%。我们所见双眼发病者少的原因是双眼者未收住院,另一眼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发展中国家在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挑战。方法:回顾1998-01/2002-12,埃努古的尼日利亚大学教学医院和Ebrans临床中心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总共34例通过组织学被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男25例(74%),女9例(26%),男女比例为1∶0.4。平均年龄2.9±1.5岁(5mo~7岁)。6例(18%)患者为双眼发病,28例(82%)为单眼。所予以的治疗为眼内容物剜除术或眼球摘除术联合化疗。结论: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患者未及时就诊、贫穷、医疗资源匮乏等因素,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现状很差。改善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治疗,应包括健康教育、早期诊断及提供现代化治疗设施。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作者发现本病患者房水中烯醇化酶亚单位浓度增高。这些酶可作为本病的诊断和监测指标。作者切取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经离心从瘤组织匀浆中收集上清液。房水和脑脊液标本由19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其中5例怀疑该瘤侵及脑膜)及1例青光眼患者抽取。均贮存于-80℃,直至使用。对各标本的烯醇化酶亚单位浓度均作免疫测定。结果:切除的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烯醇化酶γ-亚单位浓度高达1,660~8,  相似文献   

6.
1969年Jordano等首先报道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眼的房水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其后不少作者证实了这一发现,并将其作为此病的诊断方法之一。国内郑建中等于1983年第一次报告。几年来,我们也作了此项检查,现将结果作一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包括;伴有原发性视网膜血管炎的疾病,伴有继发性视网膜血管炎的疾病,以及影响视网膜血管的其它疾病。本文论述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一、伴有原发性视网膜血管炎的疾病 (一)Behcet综合征 1.Behce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伴有前房积脓的急性成形性虹膜睫状体炎,是Behcet综合征并发葡萄膜炎的特征。病人眼部炎症通常较轻,初为一眼,最终累及双眼。双眼患者往往一眼较重。房水有闪光和细胞反  相似文献   

8.
房水内乳酸脱氢酶(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 LDH)的含量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眼中增多  相似文献   

9.
作者自1978~1982年共检查分析2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血浆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甲胎球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全部标本均作了组织病理学检查。8例双眼患者,一眼摘除眼球,对侧眼用放疗、光凝、冷凝以及颈动脉输注抗癌药物治疗。13例(6例单眼,7例双眼)治疗前后作了CEA和AFP水平检查,9例先作了眼球摘除,术后随访2年也作CEA和AFP水平检查(术前未作CEA和AFP检查)。CEA用Sandwich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FP用多乙稀乙二醇(Poly-  相似文献   

10.
3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与超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瑾  黎蕾 《临床眼科杂志》1999,7(4):260-261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与超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对3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治疗、随访和总结分析。结果3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中,眼内生长期为15例,继发性青光眼期为6例,眼外蔓延期为14例。19例患儿经治疗后随访至今尚存活。结论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提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及其诊治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1例弥漫性浸润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因其非典型性临床表现而诊断受到极大挑战。方法:患者为1例10岁男孩,患有白内障及术后眼部炎症,最终确诊为弥漫性浸润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结果:患者行假性特征,诊断方法,手术处理,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该病例中房水细胞的细胞学研究确定了诊断结果,而放射显像诊断具有有限的诊断价值。结论:该病例突显了弥漫性浸润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难度,眼科医生应该认识到弥漫性浸润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非典型性临床表现,同时在处理其它相似病例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方法19例(20只眼)患者临床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对其中15例(15只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施行眼球摘除术病例进行回顾与追综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临床随访观察5个月~6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临床上已确诊且尚未发生眼外转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手术治疗在目前仍然不失为疗效较为确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小儿眼内恶性肿瘤。大约15,000例小儿中有1例可发生此病。由于该病有局部蔓延及全身转移倾向,所以要求诊断准确,处理及时。该病的发生率、遗传学、病因学及鉴别诊断等以往已有广泛的讨论。本文将复习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近代诊断及处理方法。一、诊断方法有些眼部良性疾患在临床上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相似而可被误诊。1974~1978年间作者共有136例小儿疑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就诊,其中60例为视网膜母细胞瘤,76例为其他病变(表I)。良性病变者无一例因误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而摘除眼球。 (一)病史: 在对患者进行眼部检查前,应从家长得到患者的详尽病史。许多病例的病史对诊断的预测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病史应包括患儿母亲的孕期及分娩等情况。应特别注意母亲是否得过风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房水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同工酶(NSE)测定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房水和血清中NSE明显增加,免疫电泳测定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母细胞瘤常仅限于眼球内而极少远隔转移,故早期眼球摘出被认为是首选治疗。但约30%视网膜母细胞瘤乃双眼发病,如双眼球摘出就会变成全盲。为了挽救患儿视力,故试行摘出一眼,另眼行保守治疗。最近11年间(1965~1975)九州大学医学部眼科遇见本病共65例(86眼),行保守疗法的双眼性21例中有14例;单眼性44例中有1例。凡双眼性均行摘除一眼,另一侧症状较轻的眼采取保守治疗,本文15例分类根据Reese(1963)藉以了解其治疗情况,通常根据初诊时年龄,治疗方法,预后或治疗后观察期中视力情况。Reese分类基于初诊检查可以此估测预后。 [附]估价治疗和预后标准(Reese) Ⅰ组:显效 (1)肿物小于4个视乳头直径,位于赤道部或赤道后方 (2)多发肿物,但未超过4个视乳头直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的变化及其对诊断的评价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84眼)RB患者及60例(60眼)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RB患者中,单眼患病者36例(右眼19例,左眼17例),双眼同时患病者24例;已行眼球摘除者17例(17眼)。应用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LDH水平。结果 RB组血清LDH平均水平为249.1U.L-1,LDH水平升高率为51.7%,对照组血清LDH平均水平为214.4U.L-1,LDH水平升高率为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球未摘除组血清LDH平均水平为255.9U.L-1,LDH水平升高率为58.7%,眼球摘除组血清LDH平均水平226.8U.L-1,LDH水平升高率为2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球摘除组血清LDH平均水平及升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眼患者组血清LDH平均水平253.1U.L-1,LDH水平升高率为47.6%,双眼患者组血清LDH平均水平259.7U.L-1,LDH水平升高率为6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期以下(含D期)组血清LDH平均水平258.4U.L-1,LDH水平升高率为62.5%,E期组血清LDH平均水平251.1U.L-1,LDH水平升高率为53.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LDH水平测定可作为RB辅助性诊断标准之一,同时也可以作为判断眼球摘除术后是否有肿瘤残留或复发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一眼自发退行一例孙跃进(张家口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075000)视网膜母细胞瘤(以下简称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之一,预后不佳。笔者遇一例双眼RB,一眼自发退行者,报告如下。患儿男性,2岁6个月。1岁2个月时家人发现其...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幼年时期的一种恶性肿瘤,有时自行消退。消退病例多半按如下发现分类: (1)临床诊断的单侧肿瘤已自行消退。 (2)临床诊断为双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严重的患眼行摘除术,并经组织学诊断证实;另一眼肿瘤消退。 (3)在摘出的眼球痨眼球意外地观察到消  相似文献   

19.
5名儿童患良性视网膜肿瘤,在眼球摘除后作了病理检查,证实不同于视网膜母细胞瘤,作者提出将这类视网膜良性瘤命名为“视网膜细胞瘤”(retinocytoma)。临床资料:5名患儿在眼球摘除时年龄为26个月至5岁,平均37个月。一例为双眼患病,未摘除眼用放疗和光凝治疗成功;2例有视网膜母细  相似文献   

20.
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可有效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但产生的脉络膜视网膜瘢痕可损害患者视力。为探讨TTT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后眼底瘢痕随时间推移的变化,作者回顾性分析比较了9例(10眼,14个瘤体)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810nm激光TTT照射后即刻及随访期间的眼底情况。患者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