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特殊病理类型(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前、术后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6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在其他医院门诊行分段诊刮术诊断为特殊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分期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仍为此类病理类型的患者56例,与同一时间段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557例对比。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就诊年龄、初潮年龄显著低于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P0. 05)。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肥胖(BMI28 kg/m2)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P0. 05)。原发不孕、继发不孕、绝经年龄、绝经后阴道出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前血清CA125阳性率显著低于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P0. 05),而子宫内膜样腺癌血清CA199阳性率与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Ⅱ、Ⅲ、Ⅳ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P0. 05)。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肌层浸润深度≥1/2、宫颈间质浸润、子宫浆膜层和(或)输卵管卵巢转移、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浸润、膀胱和(或)肠黏膜或远处转移、腹水细胞阳性、雌激素受体阳性、P53阳性均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P0. 05)。但孕激素受体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术前CA125增高,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可能性大。特殊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病时期别较晚,恶性程度高,危险因素多,易复发,生存率低。故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出现卵巢转移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探讨保留卵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5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共14例患者出现卵巢转移,发生率为6.8%(14/205)。其中12例患者显性转移,2例为隐性转移;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3.8±7.6)岁,中位年龄54岁。年龄、是否绝经、病理类型、肿瘤部位均与卵巢转移没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CA125阳性(≥35 U/ml)、癌灶大小(≥2 cm)、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肌层浸润、腹水细胞阳性、脉管浸润、侵犯宫腔(1/2)、宫颈受累、盆腔淋巴结转移这10个因素都与卵巢转移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Logistic分析发现,仅CA125阳性、盆腔淋巴结转移、腹水细胞阳性为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卵巢转移几率较小,存在保留卵巢手术的可能性,CA125阳性、盆腔淋巴结转移、腹水细胞阳性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DWI序列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侵犯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有无浸润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3例术前经磁共振DWI序列诊断的Ⅰ期及Ⅱ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将DWI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分析DWI序列中ADC值与组织学分级间有无统计差异。结果 磁共振DWI诊断子宫内膜癌仅侵犯肌层的患者39例,病理诊断34例;磁共振DWI诊断侵犯子宫肌层和宫颈的患者14例,病理诊断13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之间ADC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DWI序列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侵犯肌层、宫颈的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拟诊为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16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661例临床拟诊为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其中34例(5.1%)存在卵巢转移,14例为隐性转移(2.1%)。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卵管浸润、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浆膜面受累与临床I期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卵管浸润、组织学类型、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是临床I期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中探查卵巢形态正常且排除输卵管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等危险因素可考虑行保留卵巢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8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情况,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因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临床资料收集问卷记录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婚育史、内科合并疾病、术前子宫内膜厚度、术前相关血清学指标表达情况等。根据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合并子宫内膜癌者纳入研究组,其他单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者纳入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子宫内膜癌合并情况,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有25例合并子宫内膜癌,患病率为31. 25%(25/80); 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多为高分化者,且Ⅰ期患者占主要比重,多为浅肌层浸润,且多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绝经、术前内膜病理结果重度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OR1,均P0. 05)。结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风险高,多表现为高分化的Ⅰ期子宫内膜腺样癌,可能受年龄、绝经、子宫内膜病理结果等因素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拟诊为Ⅰ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的附件转移情况,初步探讨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妇科收治的74例年龄为30~70岁临床拟诊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与临床拟诊为Ⅰ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的附件转移关系。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病理学分期(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审查和批准)。结果临床拟诊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年轻患者中,术后病理学类型中内膜样腺癌、腺鳞癌的附件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组织学间的附件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肌层浸润深度间附件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附件转移发生率无法比较;腹水细胞学检查呈阳性与阴性的附件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手术治疗中是否保留卵巢,应慎重处理。若肿瘤细胞为高分化、无肌层浸润,可考虑在充分探查分期手术的基础上,切除近病灶侧卵巢而保留对侧卵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类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差异,以期增强对非子宫内膜样癌的认识及重视。方法:对4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种类型子宫内膜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在绝经前后患者中的构成比、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非子宫内膜样癌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比,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在已绝经患者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Ⅲ/Ⅳ期、中、低分化、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的比例明显高于内膜样腺癌,更易发生深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J-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100例子宫内膜癌、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DJ-1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J-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期别及患者血CA125水平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DJ-1 mRNA及DJ-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间表达无显著差异。DJ-1 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期别及血CA125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中低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J-1 mRNA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者,深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J-1 mRNA的表达高于局限于黏膜层及浅肌层浸润者,DJ-1 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DJ-1 mRNA及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等环节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9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据随访期间临床结局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17例,生存者)与预后不良组(22例,死亡者),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行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单因素COX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中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患者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均为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生存分析结果 显示,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患者1年生存率均分别较肿瘤分期Ⅰ~Ⅱ期、有辅助治疗、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无脉管癌栓患者更低(均P<0.05)。结论 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绝经前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病理组织特点、手术分期等,为需要保留生育功能年轻女性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是否绝经将65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未绝经组21例,绝经组44例。结果:未绝经组和绝经组比较,临床表现、发病相关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前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其发病相关因素较绝经后少,组织分化程度高。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提高其生存率,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其分化程度高Ia期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