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的人源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人源化抗人纤维蛋白单莲抗体,降低人抗鼠抗体反应。方法:从人免疫球蛋白基因数据库中挑选到与鼠源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scFv-8E5重链(VH-8E5)同源性最高的序列,作为人源化改造的框架,其中植入scFv-8E5的互补决定区。人工合成其DNA连接酶连接成完整的人源化VH-8E5和VL-8E5,构建表达载体,转化JM109后用IPTG诱导表达,ELISA测定其抗原结合活性。结果:表达产物分子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人源化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的重链,降低人抗鼠抗体反应。方法从基因文库中挑选到与鼠源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重链(VH-8E5)同源性71.8%的人源免疫球蛋白HUMHCH109重链(VH)序列,作为人源化改造VH-8E5的框架。人工合成人源化VH-8E5片段,用连接酶连接成完整的人源化VH-8E5,构建表达载体pOPE101-VH-8E5。转化JM109后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结果经聚丙烯酰胺电泳和ELISA证明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30×103左右,有特异性识别和结合人纤维蛋白能力,是亲本抗体ScFv-8E5活性的4/5左右。人源化ScFv-8E5表达产量为转化菌总蛋白的11.2%。结论人源化VH-8E5仍具有特异性识别人纤维蛋白的活性,ScFv-8E5重链的人源化基本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在以前的工作中 ,我们利用本研究室制备的抗胶质瘤单克隆抗体SZ39通过化学偶联的方法制备了抗CD3/抗胶质瘤双特异性抗体 ,并在体外细胞毒及荷瘤动物体内试验中取得较好疗效[1,2 ] ,但存在着分子量大 ,穿透力弱 ,免疫原性强 ,制备困难等缺点。因此 ,研制小分子 ,低免疫原性的人源化抗CD3/抗胶质瘤双特异性抗体是我们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之一。目前我们已构建并原核表达了抗胶质瘤单链抗体SZ39 ScFv。本研究构建并表达的人源化抗CD3单链抗体 ,旨在为下一步制备高效低毒的抗CD3/抗胶质瘤双特异性抗体提供一个理想的构件。1 材…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抗体"框架区重塑"技术,对鼠单克隆抗体(mAb)框架区进行人源化,制备人源化单链抗体(scFv)并检测其活性。方法:在获得抗炭疽芽胞杆菌保护性抗原鼠mAb(5E1)可变区基因的基础上,保持鼠mAb互补决定区(CDR)不变,选择与框架区同源性最高的人源序列替换鼠mAb的框架区,保留个别关键的鼠源残基。通过融合PCR技术构建人源化的scFv,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通过变性、镍柱亲和层析和复性,获得复性后的可溶蛋白。对纯化产物进行了SDS-PAGE、ELISA和抑制炭疽毒素中和活性的检测。结果:人源化后的序列具有与鼠源scFv一致的抗原结合活性和细胞水平的中和炭疽毒素活性。结论:获得了具有功能的人源化的抗体基因序列,为表达具有中和炭疽毒素活性的全分子人源化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人源化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链亲和素融合蛋白的表达和功能。方法 构建人源化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ScFv-8E5)基因与链亲和素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制备融合蛋白,ELISA观察其稳定性、与人及不同动物纤维蛋白的反应。结果 人源化融合蛋白可特异性识别人、大鼠、豚鼠纤维蛋白,同时有生物素的结合位点,且稳定性好,可耐受至少两周4℃保存,数次反复冻融或一定时间的37℃孵育。结论 此人源化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筛选大容量人源噬菌体抗体库,获得能与bFGF特异性结合的人源性单链抗体(scFv).方法 用rhbFGF对大容量人源噬菌体抗体库进行4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并通过phage ELISA法对随机挑选的克隆进行抗原结合活性测定,得到的阳性克隆进一步进行原核可溶性表达及鉴定.结果 从104个随机挑选的克隆中,筛得39株抗bFGF的抗体,通过对抗体可变区基因进行多样性分析,发现存在8种不同抗体可变区基因,挑选其中8株phage ELISA显色最高的克隆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发现其中7株为正确的抗体基因序列,通过大肠杆菌成功的进行了scFv的可溶性表达,通过竞争ELISA发现其中一株scFv能够抑制bFGF与其高亲和力受体FGFR1βⅢC的结合.结论 通过筛选噬菌体抗体库获得到7株抗bFGF特异性抗体,其中一株抗体能够抑制bFGF与其高亲和力受体FGFR1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人源化抗人肺癌单域抗体基因的构建、表达及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人源化的抗人肺癌单域抗体hu3D3VH基因,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对其蛋白活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CDR移植技术对mAb3D3的重链可变区进行人源化, 通过重叠PCR获得hu3D3VH的基因.构建pET22(b+)/hu3D3VH表达载体, 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在IPTG诱导下表达.表达产物通过Ni亲和层析柱纯化.采用间接ELISA和竞争抑制ELISA法进行活性分析.结果: 通过重叠PCR获得序列正确的目的基因.目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纯化后, 目的蛋白的纯度达95%以上.hu3D3VH具有与亲本抗体相同的抗原反应性, 并能抑制mAb3D3与L342细胞的结合.结论: 获得的人源化单域抗体hu3D3VH, 保留了与mAb3D3相同的反应性和特异性, 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人体包虫原头节的体外培养模型 ,评价抗棘球蚴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抑制人体包虫原头节的效果。方法 无菌抽取人体包虫囊肿原头节 ,与ScFv高 (1mg/L)、中(0 .1mg/L)、低 (0 .0 1mg/L)剂量组和对照组 (等量的培养液 )共同培养 ,比较各组原头节死亡率和残余ScFv浓度 ,观察原头节形态学改变。结果 高剂量ScFv组原头节死亡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但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随作用天数增加 ,高剂量ScFv组原头节结构逐渐被破坏、皱缩、崩解。结论 该ScFv具备体外抑制人体原头节的作用 ,其抑制作用与剂量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原核细胞中构建并表达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单链抗体scFv3,并鉴定其活性。方法:用PCR扩增抗GBM抗体单链抗体scFv3基因,将scFv3 DNA与pGEM-T Easy质粒连接,构建克隆载体pGEM-scFv3。用酶切后电泳鉴定构建载体的正确性;测序检测质粒重组后序列有无改变。再将scFv3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QE-80L,构建pQE80L-scFv3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2,酶切鉴定。IPTG诱导表达蛋白后,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的抗体活性。结果:PCR扩增scFv3 DNA片段约为750 bp,与预期结果相同;克隆载体pGEM-scFv3酶切后显示scFv3成功的克隆入pGEM-T Easy质粒;测序验证插入片段全序列无改变;表达载体pQE80L-scFv3酶切图谱与预期相同;SDS-PAGE显示,在分子量约为27 kD处可见目的蛋白带,Western blot证实scFv3能与抗GBM抗体结合。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了抗GBM抗体的单链抗体scFv3蛋白,为进一步研究scFv3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随着噬菌体抗体表面展示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正广泛应用该技术研制各种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单链抗体仅为完整抗体的六分之一〔1,2〕,因其具有分子小、容易进入病灶周围的微循环及在肾脏内清除异物快等优点 ,在疾病的治疗方面引起广泛重视。本研究利用该技术 ,成功地筛选到了抗细粒棘球蚴重组B抗原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并对其特异性进行了鉴定。材料和方法材料 :人源噬菌体抗体文库为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经甘氨酸接头 (Gly4 Ser) 3 连接的抗体文库 ,由北京 30 2医院基因治疗中心提供 ;重组细粒棘球蚴B抗原为本所自制 …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降低鼠源性抗体的免疫原性及分子量,为其进一步研究、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RT—PCR技术,克隆SZ-2重链、轻链可变基因。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SZ-2单链抗体表达载体pET22-2scFv,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诱导表达。流式细胞术、ELISA、Western blot检测SZ-2 scFv与血小板结合能力,瑞斯托霉素、凝血酶和ADP诱导血小板聚集试验对表达产物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克隆基因序列符合小鼠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特征;pET22—2scFv表达质粒拼接正确;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为主,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5%;纯化、复性后证明表达产物具有与血小板结合的活性,并可抑制瑞斯托霉素、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成功表达了SZ—2单链抗体,该小分子抗体具有与血小板结合的活性,并可抑制瑞斯托霉素、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实现重组蓖麻毒素A链(rRTA)的高效表达,获得rRTA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基于单抗的蓖麻毒素检测方法.方法 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RNA二级结构预测和偏性密码子等手段设计引物;用PCR将rRTA基因克隆至载体pE132a( );用双酶切和DNA测序技术对构建的载体进行鉴定;IFTG诱导rRTA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rRA/BL21,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ELISA及Westernblot鉴定rRTA蛋白;rRTA免疫Balb/c小鼠,建立杂交瘤细胞株,获得抗rRTA的单克隆抗体,用Westem blot鉴定.结果 构建了rRTA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rRA/BL21,实现了rRTA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获得了高纯度约10~20 mg/L rRTA;获得抗rRTA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的ricin EIJSA检测方法检出ricin的最低浓度为3.125 ng/mL,目视比色对蓖麻毒素的最低检出浓度为6.25 ng/mL.结论 本研究表达的rRTA及其单克隆抗体和基于单抗的ricin检测方法,将在肿瘤生物治疗、ricin生物恐怖袭击的侦检、治疗和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源性汉坦病毒噬菌体抗体基因的筛选、测序和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获取人源性HFRS基因工程抗体。方法直接从人体PBL构建人全套ScFv、VH噬菌体表面呈现文库,以panning方法筛至四级文库,以ELISA方法鉴定各克隆抗汉坦病毒活性。结果获得了14个ScFv阳性克隆和11个VH阳性克隆。其中ScFv最高阳性克隆A410值为0.44,VH最高阳性克隆A410值为0.50。对最高阳性克隆进行了测序分析,证明连接和克隆正确,获得了抗HTV人源性ScFv和VH抗体的基因片段。克隆再转化于HB2151菌株,成功地进行了分泌型抗体片段的表达。结论采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直接从人体克隆人源性汉坦病毒噬菌体抗体可行,对HFRS的防治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Balb/c mice treated with an immunotoxin constructed by conjugation of murine monoclonal antibody 791T/36 via a disulfide linker to ricin A chain generate a pronounced antibody response to peptide epitopes on ricin A chain. Monoclonal anti-RTA antibodies which recognize peptide epitop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these have been used to down-regulate anti-RTA antibody responses in 791T/36-RTA immunotoxin-treated Balb/c mice. Of the five MAB tests, two (608/7 and 596/134) proved most effective, inhibiting anti-RTA antibody formation by up to 73%. MAB treatment was effective when initiated up to 3 days after immunotoxin treatment.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with 791T/36-RTA have shown that the immunotoxin is rapidly eliminated from the circulation, with no more than 4% remaining in blood after 24 hr.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down-regulation of anti-RTA antibodies is effected by MAB interfering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5.
从重组人GCSF免疫小鼠全套单链抗体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中, 筛选到3 个具有GCSF抗原结合活性的重组噬菌体单链抗体基因。将其感染不含Sup E的E. coli 菌株, 获得以ScFvEtag 形式的目的抗体片段的可溶性表达。经ELISA和Dotblot 检测, 表达产物具有与GCSF抗原结合的活性。NFS60 细胞株抑制实验初步表明, 表达产物具有抑制GCS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溶藻弧菌独特型单克隆抗体单链抗体ScFv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抗溶藻弧菌独特型单克隆抗体ScFv。方法:从分泌抗溶藻弧菌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F4)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克隆该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V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VL),通过基因重组构建VH-VL的表达载体pTAT-ALI,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用IPTG诱导表达。结果:VH基因序列全长369碱基对,编码123个氨基酸,VL基因序列全长339碱基对,编码113个氨基酸,二者均符合小鼠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特征,含有4个框架区(FRs)、3个抗原互补决定区(CDRs)及抗体特征性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ELISA测定显示基因工程抗体ScFv与原代抗体一样,具有较高的抗原亲和力。结论:成功构建了抗溶藻弧菌独特型抗体ScFv基因并表达于细菌壁膜间隙和包涵体中,为溶藻弧菌独特型抗体单链抗体ScFv成为新一代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制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3的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并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重组的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为固相抗原,利用亲和筛选的原理,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经过5轮“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过程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免疫杂交试验和DNA序列分析,获得HCV NS3的人源单链抗体;用该抗体与不同来源的HCV NS3抗原进行反应;对10例石蜡包埋的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ELISA结果表明,所制备的HCV NS3人源单链抗体能与不同来源的HCV NS3抗原特异性结合(吸光度A值为1.38);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该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CV NS3抗原,与正常肝组织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表面抗原均无交叉反应。结论 此法制备的单链抗体亲和性好,特异性强,且制备方法简便,周期短,可用于HCV NS3病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HBsAg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的筛选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筛选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并探讨其在临床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HBsAg阳性血清超速离心纯化的HBsAg为固相抗原,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半合成抗体库中经过5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获得特异性较强的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用该抗体对10例石蜡包埋的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表明,制备的HBV人源单链抗体能与HBsAg抗原特异性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该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HBsAg抗原,与正常肝组织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抗原均无交叉反应。结论 此法制备的单链抗体亲和性好,特异性强,且制备方法简便,周期短,为HBV病原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有效试剂,为今后HBsAg人源抗体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The role of Campylobacter jejuni cytolethal distending toxin (CDT) on clinical outcome after gastroenteritis was investigated. Clinical data, blood serum samples, and Campylobacter spp. isolated, from each of 30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over a period of 6 months. The CDT encoding genes, cdtABC, characterized by PCR, revealed that all but one of the C. jejuni strains had the wild-type sequence. Sequencing of cdtABC from this strain showed two major deletions. From all of the strains, CDT titers were determined, and toxin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were documented using an in vitro assay. Three of the thirty clinical isolates, including the one with the mutant cdtABC coding genes, did not have a detectable CDT activit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DT titer, serum neutralization of CDT,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 showed that campylobacteriosis caused by CDT-negative strains was clin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at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an isolate that produced high levels of CD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DT does not solely determine severity of infec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