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PDGF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苗年  孙定河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233-1234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探讨其在HSP病程中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LISA方法前瞻性监测HSP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中PDGF水平,比较不同期及不同临床表现者(合并胃肠道损害组及肾损害组)血清PDGF水平的差异,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S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PD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而急性期水平又显著高于恢复期(〈0.01);急性期合并胃肠道损害组PDGF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胃肠道损害组(〈0.05),急性期有无肾损害组间的PD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HSP患儿急性期(尤其合并胃肠道损害者)PDGF水平显著升高,随着病情缓解,PDGF水平下降,提示PDGF与HSP的病程、病期、病情及病变部位有关,PDGF可能参与了HSP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陆燕凤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78-1180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HSP患儿和3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MMP-9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HSP患儿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均P〈0.01)。伴有肾损害的HSP患儿血清MMP-9水平高于无肾损害患儿(P〈0.01)。在有肾损害的HSP患儿中,24 h尿蛋白0.2~1.0 g患儿血清MMP-9水平高于24 h尿蛋白〈0.2 g患儿,同时低于24 h尿蛋白〉1.0 g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清MMP-9测定有助于对HSP,尤其是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TNF-α、NO、IL-2和IL-6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NO和白介素2、6(IL-2、IL-6)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NO、IL-2、IL-6水平,并与30例年龄相仿的无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及无哮喘家族史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TNF-、NO水平较缓解期高(均〈0.01),缓解期虽均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儿童(均〈0.01)。IL-2水平在HSP急性期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0.05)。HSP急性期IL-6水平高于缓解期,但差异无显著意义(〉0.05);HSP急性期和缓解期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均〈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因子紊乱。TNF-、NO、IL-2和IL-6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孙爱玲 《中原医刊》2011,(15):26-2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以及25例健康儿童的血清IL-6、IL-8及TNF-a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血清IL-6、IL-8及TNF—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IL-6、IL-8与TNF-a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早期(P〈0.05)。紫癜性肾炎(HSPN)组TNF—a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HSP与HSPN组血清IL-6、IL-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因子IL-6、IL-8与TNF-a可能在HS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涛 《中国医疗前沿》2013,(15):59-59,4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8名HSP患儿按是否出现肾损害进行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和免疫球蛋白测量,并与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HSP组患儿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HSP患儿与正常对照在IgA水平高于对照,IgG水平低于对照(P〈0.05);IgM水平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肾损害患儿,IL-6、TNF-α高于无肾损害患儿(P〈0.05);IL-8肾损害患儿高于无肾损害患儿,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现肾损害HSP患儿与未出现肾损害患儿相比,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均无区别(P〉0.05)。结论 HSP发病是由IL-6、IL-8、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等共同参与组成的,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测量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硝酸酶还原法检测38例HSP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24例正常健康儿(对照组)血清中VEGF及NO活性水平。结果对照组、HSP急性期组、恢复期组儿童血清VEGF与NO水平分别为(129.4±39.1)ng/L与(80.5±15.7)μmol/L、(429.0±109.2)ng/L与(124.9±22.8)μmol/L、(252.3±63.8)ng/L与(78.0±12.4)p,mol/L,3组VEGF、NO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或不伴早期肾损害的HSP患儿血清VEGF与NO水平分别为(497.5±112.5)ng/L与(160.4±27.7)μmol/L、(393.4±95.6)ng/L与(106.5±21.1)μmol/L,2组VEGF、NO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急性期血清VEGF与NO水平间呈直线正相关(r=0.653,P〈0.01)。结论VEGF与NO在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监测HSP患儿血清VEGF及NO水平对判定其病情、病程、预后和指导治疗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IgE水平及嗜酸细胞计数(EOC)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的患儿68例分为肾损害型(n=30)和非肾损害型(n=38)两组,选取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检测疾病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儿童血sICAM-1(μg/L)、IgE(IU/ml)及末梢血中EOC三项指标,并对所检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P组急性期的sICAM-1、IgE及EOC检测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IgE水平在肾损害型较非肾损害型增高(P<0.01),而sICAM-1和EO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缓解期sICAM-1和IgE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期肾损害型患儿的sICAM-1值分别与IgE和EOC值改变呈正相关(r=0.706 5,r=0.609 0,P<0.001);非肾损害型患儿sICAM-1值分别与IgE和EOC值改变呈正相关(r=0.625,P<0.001,r=0.596 3,P<0.01).结论 sICAM-1、IgE水平及EOC在伴或不伴肾损害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表明这些因子可能参与了本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对判断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82例,按尿常规检查结果分为过敏性紫癜(HSP)组(53例)和紫癜性肾炎(HSPN)组(29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尿IgG、微量白蛋白(MA)、1-微球蛋白(1-MG)和2-微球蛋白(2-MG)的水平,并与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SP组尿IgG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MA、尿1-MG、尿2-MG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SPN组尿IgG、尿MA、尿1-MG、尿2-MG水平均高于H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水平是判断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有效指标,定期检测以便及早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浆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25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对61例HSP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浆IL-15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不同临床类型间急性期血浆IL-15水平进行比较.血浆IL-15水平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 ①HSP组急性期血浆IL-15水平为(17.5±10.2)ng/L,显著高于HSP组缓解期[(5.7±4.3)ng/L]和正常对照组[(4.2±3.5)ng/L],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HSP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急性期有、无肾损害者血浆IL-15水平分别为(29.1±16.5)ng/L和(10.5±7.4)ng/L,均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急性期有肾损害组血浆IL-15水平极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P<0.01).结论 IL-15在HSP的发病机制特别是紫癜性肾炎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76例HSP患儿急性期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免疫比浊法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NK细胞)及血清补体C3进行检测,与3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比较。结果76例患儿中发病同时或发病前2周内有呼吸道感染62例(81.6%)。76例患儿均先后出现紫癜,以双下肢皮肤紫癜最多见,合并消化道症状56例(73.7%),其中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21例(27.6%);合并肾损害36例(47.3%),其以微量蛋白尿型、血尿和蛋白尿型为多见,肾病综合征型少见。HSP组急性期外周血CD4及NK细胞数量降低、CD19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补体C3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D8增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儿发病与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比例较高,合并肾损害也较多,但以微量蛋白尿型、血尿和蛋白尿型为多见,预后良好。儿童HSP的发病与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紊乱有关,且补体系统也参与HSP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嗜酸细胞阳离子(ECP)及IgE的水平变化,观察其在CV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CVA患儿30例(急性发作期组18例,缓解期组1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0例,正常健康儿童20例血清IL-5、ECP及IgE指标的水平,并作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比较。结果:CVA患儿发作期血清IL-5、ECP及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组IL-5及ECP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发作期与哮喘发作期组血清IL-5、EC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患儿血清IL-5和ECP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1),ECP和IgE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1)。IL-5与IgE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0.105,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L-5、ECP及IgE水平对CV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验证类型和严重程度,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2.
曾巧慧  梅志勇  梁立阳  陈环 《广东医学》2007,28(8):1262-1263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及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13例合并肾脏损害,并随访8例HSP惠儿急性期和缓解期的VEGF水平)以及2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VEGF水平,比较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HSPN惠儿同时测定血清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和24h尿蛋白定量,分析血清VEGF水平与上述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①HSP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90.5±59.9)及(229.0±66.6)pg/ml,P<0.01;②HSPN组的VEGF水平高于非HSPN组,分别为(320.0±57.6)及(273.0±55.3)pg/ml,P=0.02;③HSP患儿急性期的VEGF水平高于缓解期,分别为(290.7±69.0)及(219.7±66.5)pg/ml,P=0.04;④HSPN组的血清VEGF水平与尿MA及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VEGF可能参与HSP的发病过程,且可能与HSPN患儿发生蛋白尿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素对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害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微量白蛋白(MA)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探讨肝素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检测血浆VEGF,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MA和β2-MG,比较35例肝素组HSP早期肾损害患儿和31例对照组HSP早期肾损害患儿治疗前后VEGF、MA、β2-MG变化;并临床追踪观察3个月。结果:①肝素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EGF、MA、β2-MG分别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肝素组VEGF、MA、β2-MG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随访两组治疗后有效率的比较肝素组较对照组有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肾损害持续时间比较肝素组较对照组有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HSP患儿VEGF和MA、β2-MG相关系数分别为0.418、0.406,P〈0.05。结论:肝素能降低HSP早期肾损害患儿血浆VEGF、尿MA及β2-MG水平,缩短肾损害的时间,对HSP肾损害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HSP的9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SP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有季节性分布的特点,第1、4季度发病较多;皮肤型发病率占首位,腹型次之;回、汉民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诱因中以呼吸道感染及食物过敏较多.分析显示皮疹持续时间、皮疹是否反复、年龄、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是否用肝素治疗、血浆IGg、PLT等在肾损害组和尿检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时年龄≥6岁、皮疹反复、皮疹持续时间长、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未使用肝素治疗等患儿易发生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对有以上临床特征的HSP患儿更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血浆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变化及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1例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3和IL-15水平进行检测,对不同临床类型HSP间血浆IL-13和IL-15水平进行比较,并以25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5.49,P<0.01).有、无肾损害组血浆IL-13水平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53.92,q=13.87、3.40,P<0.01、0.05);有肾损害组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q=11.86,P<0.01).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5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8.98,P<0.01);有、无肾损害组血浆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40.45,q=12.18、3.46,P<0.01);有肾损害组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q=9.95,P<0.01).结论 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3和IL-15水平显著升高在HSP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而且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对哮喘急性发作期60例患者治疗前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降钙素原(PCT)、CRP水平,并进行痰细菌培养;根据痰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组)、无细菌感染组(B组)。临床缓解期时重复上述指标检测。急性发作期时患者FeNO值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P〈0.05),A组FeNO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A组血PCT、CRP显著高于B组(P均〈0.05);A组临床缓解期血PCT、CRP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期(P均〈0.05);B组临床缓解期血PCT、CRP与急性发作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缓解期,A、B两组血PCT、CRP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杨惠忠 《医学综述》2013,(24):4593-4595
目的比较血清及尿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检测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淮安市肿瘤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78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2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25例),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26例),根据疾病病情分为缓解期(n=36例),急性期(n=42例),比较各组血清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及其与尿蛋白排泄率(UAER)的相关性。结果随UAER增加各组尿液MCP-1表达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P〈0.05),而各组血清MC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尿液MC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缓解期及急性期HSPN患儿血清MC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患儿尿液MCP-1表达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782,P〈0.05),HSPN患儿血清MCP-1表达水平与UAER无相关(r=0.327,P〉0.05)。结论尿液MCP-1表达水平与HSPN患儿肾脏组织病变程度和尿蛋白有着密切相关性,对HSPN患儿疾病预后情况判断和临床治疗方案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病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病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水平变化及其在HSP发病中的作用。②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8例HSP病儿及 16例正常儿童的血浆VEGF水平。③结果HSP病儿急性期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 =3.5 2 9、4 .183,P <0 .0 1)。急性期有、无肾损害组血浆VEGF水平分别为 (2 30 .71± 74 .93)ng/L、(192 .70± 139.83)ng/L ,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t=0 .814 ,P >0 .0 5 ) ;急性期有、无胃肠道症状组血浆VEGF水平分别为 (2 80 .0 6± 16 1.4 9)ng/L、(15 2 .88±4 6 .4 3)ng/L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 .79,P <0 .0 5 )。④结论 HSP病儿急性期血浆VEGF水平明显升高 ,提示VEGF参与了HSP血管炎症反应过程 ,在HSP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VEGF可能与HSP胃肠道损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L-6、IL-8、TNF-α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机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58例HSP患儿根据有无肾脏受累分为普通型HSP组32例、HSPN组26例。随机选择同期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8及TNF-α,并对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以及治疗前后IL-6、IL-8、TNF-α的变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SPN组IL-6、IL-8、TNF-α均明显高于普通型HSP组、对照组。急性期HSP患儿血清IL-6、IL-8、TNF-α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治疗后10 d HSP患儿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HSP患儿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明显降低,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P患儿血清TNF-α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524,P〈0.01),血清TNF-α水平与IL-8呈正相关(r=0.673,P〈0.01)。结论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以及治疗前后IL-6、IL-8、TNF-α的变化水平,为临床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及免疫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其在HSP发病与肾损害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38例HSP患儿、40例HSPN及16例正常儿童血清VEGF、TNF-α水平;HSPN患儿同时测定血清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和24h尿蛋白定量,分析血清VEGF、TNF-α浓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①HSP、HSPN患儿血清VEGF、TNF-α浓度均高于正常儿童(P〈0.05)。②HSPN患儿其血清VEGF、TNF-α浓度高于HSP组(P〈0.05)。③HSPN组的血清VEGF、TNF-α与尿MA及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④肾活检显示,血浆VEGF、TNF-α水平与肾脏病理损害、血管损害呈正相关。结论:VEGF和TNF-α在儿童HSP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血清VEGF和TNF-α浓度动态变化对临床小儿HSPN的病情判断、疗效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