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 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诊断准确率达88%。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及腹壁切口处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不均质的低回声肿块,肿块周边部血流信号较丰富,脉冲多普勒检测多呈高阻型动脉频谱。结合病史,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表现。方法对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腹壁瘢痕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质的中低回声团块,团块内呈斑片状液性暗区间杂弱回声光点及条带状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肿块周边及内部有点状、短棒状和条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PW)表现为低速高阻的特点,Vs 5.0~20 cm/s、RI 0.65~0.82。结论高频超声结合CDFI和PW能对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明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肿块来我院就诊的并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腹壁肿块患者中28例位于腹壁皮下脂肪层内,7例位于腹直肌鞘内,呈不规则、无明显包膜的实性低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部可见点状和/或条状血流信号,为低速高阻的动脉血流,且患者均有剖宫产史及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疼痛。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临床资料结合,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十分有价值的方法,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肿块来我院就诊的并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腹壁肿块患者中5例位于腹壁皮下脂肪层内,2例位于腹直肌鞘内,呈不规则、无明显包膜的实性低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部可见点状和/或条状血流信号,为低速高阻的动脉血流,且患者均有有剖宫产史及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疼痛。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临床资料结合,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十分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方法 对自2006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继发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二维声像图显示腹壁切口瘢痕处探及不均匀低回声肿块,肿块位于腹壁各层,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未见明显包膜回声,部分低回声肿块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小无回声区.大部分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及经期肿块增大,经后肿块缩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部分肿块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部分肿块内可见星点状或短线状血流信号,多普勒频谱显示为动脉血流,呈低速高阻型的特点.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手段,具有方便、快捷、可靠、无痛苦、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并能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是目前诊断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对11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壁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瘢痕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的低回声肿块,位于皮下脂肪层6例,累及腹直肌前筋膜2例,累及腹直肌2例,累及大网膜1例。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周边部血流丰富,多普勒色多谱勒显示肿物内部及周边有星点状、短棒状和束状血流信号,为低速高阻的动脉频谱,最高速(PsV)15.8~24.9cm/s,最低速度(EDV)4.1~5.8cm/s,阻力指数(RI)0.66~0.78。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频彩超对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1996年10月~2007年12月对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6例女性腹壁转移性癌相对照分析。结果:12例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正确,1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会阴侧切史,1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剖宫产史。彩超表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区腹壁会阴层次不清,可见混合性回声,呈蜂房状,形态不规则,CDFI其内可见血流信号,会阴区病灶及腹壁区病灶血流信号丰富,PW探及低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腹壁转移性癌,腹壁区可见实质性回声,周界清晰,以低回声为主,CDFI其内血流较内膜异位症丰富。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可测量病变大小,确定病灶的浸润范围。但应与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鉴别诊断,尤其腹壁转移癌相鉴别,后者较前者血流丰富。  相似文献   

8.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科  冯婧 《吉林医学》2010,31(21):3534-3534
目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可疑的下腹壁子宫内异位症包块进行探查,统计分析其与传统外科检查的差异性,探讨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42例腹壁肿块收住院的剖宫产术后患者。单组比较设计,入选病例均于术前行全面系统的外科查体、血尿粪常规检查、X线腹透及超声检查。外科查体与高频超声检查两种结果比较。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下腹壁近切口处局部见类圆形低回声肿块。CDFI(彩色多普勒血脉显像):肿块周边见稀疏血流信号,中心部分无血流信号。PW(脉冲多普勒):肿块周边见低速低阻动脉频谱。其他腹壁肿块有相应的超声表现。术前诊断与超声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5。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时,超声可作为一种首选检查手段,结合临床能大大提高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兴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71-71,73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方法通过对26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26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肿块,无包膜,边界不规则,部分呈无回声。彩色多普勒:包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不丰富,或呈星点状血流信号。结论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该病发生的根本因素。规范剖宫产手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特征,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避免切口种植发生,是预防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杨曜峙 《当代医学》2011,17(23):76-7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10月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2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块内可见点状和(或)条状血流信号,亦可无血流信号。病理结果:增生的纤维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结论超声检查对肥胖患者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泽宏 《中外医疗》2010,29(2):19-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5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例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改变,检测下肢动脉管壁、管径、内膜以及有无斑块、彩色血流变化、血流多普勒形态及性质。结果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可见斑块显示,其中12例合并管腔内径明显狭窄或闭塞。彩色多普勒显像显示血流束变细或无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为二相波形或单相波形或无多普勒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尿管中段结石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方法用口服葡萄糖试验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总结。结果结石大小1cm以上45例,1~0.5cm167例,0.5cm以下27例。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结石周围尿流信号的特征性声像,可提高输尿管中段结石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应用t检验、字2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临床资料。结果:23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为腹部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35岁的潜伏期长于年龄<35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型结节大小大于筋膜型以及肌肉型(P<0.05)。血清CA125值有助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型:筋膜型>前鞘肌肉型>腹膜型,术后是否追加GnRHa治疗对于术后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和CA125值有助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分型,手术治疗中广泛的局部切除和切缘阴性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像诊断。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7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高频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频二维超声显示27例病例均在腹壁各层发现结节,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边缘不规整,内多为实性低回声且不均质,后方多伴衰减,部分内部可见小的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显示19例结节周边或内部探及点状、条状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显示为高阻低速动脉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有较突出的优越性和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何新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675-2676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8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口疤痕部位病灶切除术,病灶大小1.2~4.0cm,平均2.6cm,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诊3年,复发2例(5.3%)。结论:腹壁切口内异症与子宫内膜种植有关,手术是治疗本症的最好方法,自然分娩、减少医源性腹壁切口内膜种植和母乳喂养,可一定程度上防止腹壁切口内异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康美霞  游丽雅 《河北医学》2011,17(3):326-328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1例剖宫产术后于腹壁切口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腹壁肿块均经手术切除,术中发现内膜异位结节多见于皮下,占80.9%,切除病灶肉眼观为紫蓝色、深褐色结节...  相似文献   

17.
孙健  张雪梅  赵颉 《安徽医学》2017,38(1):13-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AWE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西昌市人民医院46例经病理证实为剖宫产术后AWE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AWE诊断准确率为97.83%,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无钙化灶,肿块形态及大小不规则,横纵比≤1,内部不均匀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CDFI可见内部及外周无或少量血流信号,动脉血流呈“高阻低速”型,肿块大小及回声可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肿块直径<3 cm的潜伏期较短、位置表浅、病灶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多无血流或少血流;直径≥3 cm病灶潜伏期较长、位置较深,病灶多为不规则形态,且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直径<3 cm潜伏期(2.52±0.98)年、病灶直径(1.61±0.54)cm、病灶形态不规则(68.75%)、病灶深度(22例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层,10例腹横筋膜/全层腹壁)、CDFI血流(10例无,19例少量,3例丰富);直径≥3 cm分别为(3.90±1.43)年、(4.35±1.42) cm、89.47%形态不规则、病灶深度(4例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层,15例腹横筋膜/全层腹壁)、CDFI血流(3例无,8例少量,8例丰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可对剖宫产术后AWE做出准确定位及定性诊断,是一种简便可靠的AWE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年-2003年收治的30例腹壁会阴切口内异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30例患者中,腹壁内异症患者22例,均有剖宫产手术史,会阴EP切口内异症8例。均有典型周期性腹痛,肿块,手术切除均取得良好效果,未有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结合B超可正确诊断。彻底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Wide excision is considered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It is difficult to surgeon for reconstruction of a large full-thickness defect through the abdominal-wall. We introduce a method of mini-abdominoplasty combined with mesh that can be used for reconstruction of a large full-thickness defect through the abdominal-wall after wide excision of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s a series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wide excision of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a large full-thickness defect through the abdominal-wall over a 5-year period.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chart reviews includes age, size of lesion and defect, complications and revisions. 
Results  The method was used for 8 patients including 2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The mean size of the masses was (3.5±2.0) cm. The mean size of the fascia defects was 7.1 cm × 8.6 cm. The mean length of follow-up was (24±12) months.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no hernia, and no other complications. The technique generated only a horizontal scar. The scar and contour of the lower abdomen provided a more pleasant appearance than the traditional procedure.
Conclusions  Mini-abdominoplasty combined with mesh is a useful and acceptable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large full-thickness defects through the abdominal wall after endometriosis resection. It is feasible for wide excision with 1 cm normal tissues around the margin. It provides an aesthetically pleasing resul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技术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中的应用,为临床观察诊治病变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所做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明显的患者30例共38肢体行彩超和ECT检查.结果30例患者38例肢体中ECT检出33例肢体下肢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32例有血栓,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阴性患者经ECT造影证实为DVT,均为远端静脉血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较ECT检查具有无创、经济等特点,是诊断下肢静脉尤其是近端血栓形成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