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是否能成为接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于3D支架中的有效媒介,是否具有促进骨组织再生、新生骨成熟及血管化的作用,为组织工程骨的构建策略及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新西兰兔BMSCs至第三代作为种子细胞,分别应用PRP组、乏血小板血浆(PPP组)重悬BMSCs,双相接种法构建细胞/支架复合体,另设对照组,通过检测支架内DNA含量、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对比细胞的接种效率、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 PRP组的成骨量较PPP组和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用PRP介导的双相接种法可以促进BMSCs在细胞/支架复合物中增殖并向成骨分化;PRP双相接种法是一种可行的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转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并种植于壳聚糖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方法应用慢病毒介导把人BMP-2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入大鼠BMSCs,通过荧光观察、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BMP-2、Ⅱ型胶原表达及软骨基质分泌情况;噻唑蓝(MTT)检测转基因后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BMP-2基因和eGFP基因成功转染BMSCs,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的表达均显著增强,细胞种植壳聚糖支架后生长、粘附良好。结论BMP-2可在BMSCs内表达,并诱导其向软骨方向分化;与壳聚糖复合培养可构建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 (CHA)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寻找最佳支架材料 ,为组织工程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 :取 4周龄兔骨髓 ,分离骨髓基质细胞 ,体外培养 ,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胰酶消化后离心收集细胞 ,接种至高温灭菌的CHA材料 ,无菌条件下植入裸鼠皮下组织中 ;对照组单纯植入CHA。分别于 6、8周取材 ,行大体观察、X线摄影及组织学染色 ,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6周时X线片有高密度阻射影像 ,HE染色可见有新骨形成 ;8周时X线阻射影像密度更高 ,HE染色可见大量新骨形成并相互连接成骨梁样结构 ,骨细胞位于陷窝中。结论 :CHA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CHA)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寻找最佳支架材料,为组织工程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取4周龄兔骨髓,分离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胰酶消化后离心收集细胞,接种至高温灭菌的CHA材料,无菌条件下植入裸鼠皮下组织中;对照组单纯植入CHA.分别于6、8周取材,行大体观察、X线摄影及组织学染色,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6周时X线片有高密度阻射影像,HE染色可见有新骨形成;8周时X线阻射影像密度更高,HE染色可见大量新骨形成并相互连接成骨梁样结构,骨细胞位于陷窝中.结论:CHA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工程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1]。支架材料常作为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是指能与组织活体细胞结合并能植入生物体的材料,它是构建组织工程的最基本构架。因此在组织工程学中支架材料是研究的重点。1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优良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具备[2]:①临床上容易手术操作;②支架材料的吸收速率与骨生长速率相互匹配;③可用于形状不规则的骨缺损部位;④具有骨传导性或骨诱导性;⑤保证精确的力学性能;⑥促进骨质沉积;⑦促进骨生长;⑧可防止软组织向移植物/骨组织界面生长;⑨呈泡沫状,平…  相似文献   

6.
苗宗宁  祝建中  戴涟生  陆华  惠国桢 《江苏医药》2003,29(11):810-812,F002
目的 探讨纳米材料作为组织工程骨基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成骨细胞后作为种子细胞,与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于体外联合培养,通过对复合物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了解细胞在材料中生长情况。结果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诱导为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8天,分布于支架材料上的细胞大量分化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结论 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是一种构建组织工程骨的较好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狗骨髓基质细胞(MSCs)的生长特点及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为利用狗的MSCs进行成骨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从成年狗胫骨取骨髓进行MSCs培养,检测细胞周期;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细胞增殖;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用Von Kossa染色法观察钙化结节。观察在条件培养液中MSCs生长及成骨分化情况。结果MSCs增殖能力强,细胞周期显示有20%的细胞处于G0/G1期。诱导条件下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10~12 d达到高峰,并出现钙化结节。结论体外培养狗的MSCs具有分化成骨的潜能,增殖能力强,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骨形成调控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健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2):245-245
成骨细胞(OB)是骨组织中的重要细胞,在产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均需借助于精细的调控,以最终完成正常的骨形成。多种生长因子可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合成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寻找一种或联合应用几种不同的生长因子使之既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又保持其成骨活性,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骨组织工程材料生长因子复合物与成骨细胞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合有生长因子的骨组织工程材料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以及所复合的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自新生大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复合有BMP-2、IGF-1等生长因子的骨组织工程材料上。培养72h后计算材料上所附着的细胞数以及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材料上所复合的BMP-2可明显增加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但对细胞的增殖无影响。多聚赖氨酸可促进细胞对材料的黏附,IGF-1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明显。结论:复合有生长因子的骨组织工程材料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良好,材料上所载的生长因子对所黏附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种子细胞、可降解支架材料、生物活性因子是骨组织工程中的三个关键问题。在诸多生物活性因子中各国学者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的研究较早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FGF-明胶海绵复合物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的体内实验提供基础研究。方法取第二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分别与bFGF-明胶海绵复合物及明胶海绵复合培养,进行一般与超微形态学观察,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做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及微量蛋白含量的测定,比较细胞的粘附能力、增殖活力及成骨活性。结果bFGF-明胶海绵复合物、明胶海绵均可与成骨细胞复合生长,前者的细胞粘附能力、增殖活力及成骨活性均明显优于后者。结论bFGF-明胶海绵复合物能较好的发挥bF- GF作为信号因子的作用,并能提高明胶海绵的相容性,是构建组织工程骨的一种理想的支架材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壳聚糖-明胶-磷酸三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二次冻干技术制备孔径200-400μmCS-Gel/TCP三维立体支架材料;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两组,将兔骨髓基质细胞(MSC)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诱导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MSO),并制备直径为15mm的颅骨全层圆形骨缺损。实验组与颅骨缺损处植入等大的MSO-支架复合体,对照组植入单纯支架,分别4、8周取材,组织切片与X线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MSO-支架复合体植入骨缺损区后,具有良好的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壳聚糖-明胶-磷酸三钙海绵状复合体是一种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 1 965年Urist[1] 报道了用脱钙骨基质可以异位诱导宿主的间充质细胞分化成新骨 ,这一实验结果提示在骨基质中可能含有一种活性蛋白质 ,具有使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具有形成骨组织的能力 ,人们后来将它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随着分子生物学在骨形成和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多种因子参与骨再建时的细胞增生、分化以及基质合成的调节 ,而在众多的骨生长因子中 ,BMPs最受瞩目 ,与骨诱导的关系最为密切[2 ] ,同时是胚胎时期重要的诱导分化因子之一。这种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骨组织工程实际应用的关键是成骨细胞成骨以修补骨缺损,其前提是找到良好的种子细胞.而目前种子细胞的老化是组织工程中的一大难题,一些分化和增殖能力强的原始细胞即干细胞,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希望所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骨髓基质干细胞,但它却存在着:①相对低的产生率,大约100 000个细胞中才有1个真正的干细胞;②自我更新能力有限,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增生潜能及向特殊类型细胞转化的能力均消失殆尽的问题.因此,基于骨组织工程的目的仍需发展一种新的细胞资源.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因其具有全能性和无限增殖的能力,有望成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壳聚糖-明胶-磷酸三钙(CS-Gel/TCP)多孔复合体作为骨形成蛋白(BMP)-2缓释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相分离法制备CS-Gel/TCP支架负载BMP-2复合体材料;将兔骨髓基质细胞(MSC)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诱导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MSO),检测CS-Gel/TCP支架负载BMP-2复合体对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MSC可在CS-Gel/TCP支架上良好生长,其增殖能力不受影响,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提高。结论CS-Gel/TCP多孔支架可以作为BMP-2有效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梁军  曹红彬  辛景义 《天津医药》2012,40(8):766-768,865
目的:探讨制备的辛伐他汀组织工程骨复合支架材料的理化性质及力学强度.方法:将同种异体骨、Ⅰ型胶原、辛伐他汀进行系列理化处理,制备成单纯组织工程骨材料、胶原组织工程骨材料、辛伐他汀组织工程骨复合材料.制备后的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特征,用X线衍射分析材料成分,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单纯组织工程骨材料具有天然骨的网状孔隙系统;胶原组织工程骨材料具有天然骨的网状孔隙系统,微孔表面覆盖胶原膜;辛伐他汀组织工程骨复合材料具有骨组织的天然网状孔隙系统,微孔表面可见胶原膜覆盖;单纯组织工程骨材料、胶原组织工程骨材料、辛伐他汀组织工程骨复合材料主要成分均为羟基磷灰石[HA,Ca10(OH)2(PO4)6],3种材料的孔径大小、空隙率、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组织工程骨复合材料与其他2种材料理化性质和力学强度相同,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天然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7.
BMP2/β-TCP-HA复合支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β磷酸三钙-透明质酸(β-TCP-HA)复合支架在裸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构建BMP2/β-TCP-HA(实验组),BMP2/β-TCP(对照组)及β-TCP(空白组)支架.分离培养大鼠间质干细胞(MSCs)至三代,利用负压吸引将MSCs作为种子细胞分别接种于各组支架内,并植于裸鼠皮下.于术后12周观察其成软骨效果并对修复组织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支架降解基本完全,能形成丰富的软骨组织,软骨细胞外基质丰富,糖胺多精(GAG)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旱强阳性;对照组支架大部降解,支架内形成岛状软骨增生;GAG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空白组支架部分降解,以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为主;仅在支架边缘见少最软骨组织,GAG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阴性.结论 BMP2/β-TCP-HA复合支架为MSCs提供了一条可能有效的关节软骨修复途径,是目前软骨组织工程较为理想的细胞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8.
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工程学是一门应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以载体结合被分离细胞,并能在宿主体内降解释放细胞,形成新的有功能组织的科学。近年来应用骨组织工程临床治疗骨缺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可以减少自身骨移植的供区损伤,也可避免同种异体移植供体来源有限和不可避免的免疫排斥反应。目前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主要包括:细胞种植基质材料的研究开发,种子细胞的体外培养,组织培养中各种因子的调控作用。1支架材料现在组织工程学一致认同良好的支架材料应具有以下条件: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②良好的骨传导和骨诱导性;③合适的三维结构,能为细胞和…  相似文献   

19.
骨组织工程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3方面:①种子细胞的研究;②支架材料的研究;③组织工程化骨的临床应用,其中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研究中首要的、最基本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徐培  吴海珍 《安徽医药》2010,14(6):731-732
骨组织工程在解决临床骨缺损这一棘手问题上具有许多优势,近年来引起众多关注。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每一种支架材料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其中复合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的越来越多,本文就近年来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