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手术切除儿童肥大腺样体后对其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本院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入院的19例(27耳)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并对患儿进行听力、声阻抗、纯音测听方面的检查。结果治愈16例24耳占88.9%;好转2例(2耳)占7.4%,无效1例(1耳)占3.7%,总有效率96.3%。结论对于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手术切除其肥大的腺样体可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及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麻,104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行腺样体切割术,其中,43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22例(44耳)显微镜下行鼓膜切开+置管术,21例(40耳)鼻内窥镜下行鼓膜穿刺抽吸造口术;58例行双扁桃体切除术。结果随访3~6个月,患儿行鼻内窥镜检查见鼻咽部黏膜红润、光滑,未见瘢痕及腺样体残留。所有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鼓膜愈合、标志正常存在,鼓室压图正常、患耳听力明显提高。结论鼻内窥镜下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方法简便、切除彻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综合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对62例(113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同时行扁挑体肥大切除术,后给予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抗组胺药、黏液促排剂治疗。结果 62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治疗后听力均有改善,耳闷、耳鸣程度减轻或消失,术后随访6~12月,55例(104耳)听力恢复正常,耳堵塞感消失,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测试检查示听力曲线及鼓室功能曲线恢复正常,3例(5耳)术后听力提高(平均1710dB),4例(4耳)听力无改善。结论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儿童SOM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腺样体刮除及鼓膜置管联合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因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给予内镜下腺样体刮除及鼓膜置管治疗,于术前、术后7天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及声导纳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7天,纯音测听听力比术前有明显提高,声导纳值及鼓室压有部分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1)。结论:内镜下腺样体刮除及鼓膜置管综合治疗儿童SOM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摘除术联合鼓室灌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1例因腺样体肥大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在鼻内镜下用电动切割器行腺样体切除术+鼓室灌注观察其疗效。结果 81例患儿72例治愈,好转5例,总有效率95.06%。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鼓室灌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琥宁针剂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58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6例31耳)给予鼓室穿刺术加炎琥宁针剂鼓室注药。对照组(20例27耳)单纯行鼓室穿刺术。2组均加口服药物及滴鼻,2~4周后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纯音测听和鼓室压图的变化,比较2组疗效的差别。结果治疗组中,23耳显效,6耳有效,2耳无效;对照组中,12耳显效,5耳有效,10耳无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针剂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为其治疗方案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本院确诊的26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治疗,先予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患儿再选择手术治疗64例。不伴腺样体肥大行鼓膜置管术12例;伴腺样体肥大且单纯声导抗测试异常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22例:伴腺样体肥大且声导抗测试异常、听力损失者,行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30例。记录每组手术前后的纯音听阈值,随诊观察6个月以上,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第1、3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与术前比较各频率气导听阈明显下降(P〈0.001)。而第2组手术后1周、1个月的平均听阈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半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有3/4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1/4患儿需要手术干预。不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可行鼓膜置管术;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行腺样体切除术:对疗程长,听力下降明显的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行腺样体切除同时行鼓膜置管术为宜。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术式选择应该个体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与仔细的鼓膜检查、电耳镜检查、鼓膜穿刺等方法对分泌性中耳炎(SOM)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80耳),其中男41例,女9例,<12岁15例(30耳),>12岁35例(单耳20例,双耳15例,共50耳);采用电耳镜、鼓气耳镜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等方法对SOM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鼓膜颜色改变占88.8%,鼓膜检查对SOM正确诊断率为90%,言语频率气导听阈平均值>25dB,为86.3%,鼓室导抗图B型为88.8%,声导抗测试对SOM正确诊断率为93.8%,鼓室抽出浆液性液体为12.5%,粘液性液体为76.3%,胶耳为11.3%。结论 仔细的鼓膜检查和声导抗测试对SOM的诊断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由于腺样体肥大引起患儿分泌性中耳炎手术切除腺样体后的好转情况,为临床对分泌性中耳炎及早做出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腺样体肥大的1000例患儿住院进行手术切除腺样体,同时进行鼻咽X线侧位片、电测听力测试及声导抗检查,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情况与腺样体肥大之间的关系。结果:100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664耳有分泌性中耳炎,切除腺样体后,3个月门诊复查后治愈400耳,占总数的60.24%,有效225耳,占总数的33.83%,总有效率为94.07%。结论:腺样体肥大导致儿童出现分泌性中耳炎,进行腺样体切除对分泌性中耳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腺样体切除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的影响,以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方法192例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手术组)与对照组(非手术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9.58%,显著高于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96例纯音测听检查听力下降患儿术前和术后低频平均听阈上升(P<0.05)。结论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用腺样体切除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对听力的改善也具有显著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萍  杨明  张卫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5):47-47,49
目的 探讨腺样体切除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3年我院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72例(116耳),行腺样体切除或保守治疗。结果 手术与保守治疗前后从鼓膜色泽、声阻抗及听阈比较,前者好于后者。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应考虑手术切除腺样体,以利咽鼓管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内镜下鼓室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40例(25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患儿均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其中常规组患儿70例(125耳),单纯采取耳内镜下鼓室置管治疗,实验组患儿70例(125耳),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常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疾病复发率为4.29%,感染率为2.86%,常规组分别为15.71%、14.29%,两组患儿的疾病复发率与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儿中耳积液时间、听阈提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 0.05).结论 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取内镜下鼓室置管+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疗效确切,治疗后疾病感染率与复发率较低,可明显改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采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鼻吸入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方法 113例被确诊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强的松10mg/d,7d后减低剂量为5mg/d,连续3d,然后停用激素;B组,行鼓膜穿刺抽液,而后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2mg,如未愈,次周再注射1次,共给药2次;C组,予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1mg雾化吸入,2次/d,雾化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治疗时间2周。治疗前后分别予VAS症状评分,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比较治疗效果。结果C组治愈率70.1%,显著高于A、B组(P〈0.05),3组患者治疗总疗效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吸入激素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均伴有腺样体肥大。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1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将肥大的腺样体切除。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8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统计观察组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4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穿刺抽液并加以类固醇激素中耳腔灌洗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67例109耳随机分为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穿刺灌洗组36例62耳和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组31例47耳。鼓膜穿刺灌洗组于术后2月复查声导抗,鼓膜置管组通气管取出后1月复查声导抗,并对两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鼓膜穿刺灌洗组术后2个月的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8%,鼓膜置管组取管1月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有效率为97.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在腺样体切除的前提下行鼓膜穿刺灌洗与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沈洪  袁素仙等 《云南医药》2002,23(6):444-446
目的 了解腭裂患者的中耳功能,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情况以及腭裂修复术后中耳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医院待手术的腭裂患者316例(632耳)进行病史询问,常规检查,纯音测听,鼓室功能检测等分析,术后追踪观察半年,结果 (1)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为53.96%,(2)中耳功能障碍普遍,轻度听力减退占48.10%;中度听力减退占25.20%;鼓室图B型曲线占44.30%;C型曲线占20.40%,反映正常鼓室功能的A型曲线仅占25.50%。(3)手术修复后半年追踪观测中耳功能改善。听力提高。结论 腭裂患者中耳病变高发与其咽鼓管功能受损有关,听力减退普遍存在是腭裂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选择适当手术,早期修复腭裂是保护,改善中耳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腺样体切除术手术年龄与术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的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14 4例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接受腺样体切除术 ,观察术前及术后半年声阻抗鼓室压图。结果 3~ 5岁组术后分泌性中耳炎治愈率要明显高于 5~ 9岁组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 5岁前接受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琴  万俐佳 《北方药学》2011,8(8):61-61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07年01月~2010年05月病例65例,共114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将行显微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加鼻内镜下同期腺样体切除术共38例(66耳)作为研究组,将行显微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共27例(48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  相似文献   

19.
颜挺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113-114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儿童的高发病,国外报道90%学龄前儿童、25%学龄儿童有SOM病史,绝大多数SOM可自然痊愈,但有一部分患儿反复发作。如能在疾病早期发现并予以适当的处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若延误治疗则导致中耳粘连、鼓室硬化或胆固醇肉芽肿,严重影响患者听力。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对50例(78耳)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行治疗,观察治疗3个月后的听力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国芬  林尚泽 《贵州医药》2001,25(7):620-621
我科1985-1994年间对36例42耳慢性中耳炎(单纯型静止期)有鼓膜干性大穿孔的患者,采用外耳道骨段皮肤环行切口,筒状剥离外耳道皮肤,行鼓室成形术治疗,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36例42耳患者中,男性25例(69.44%),女性11例(30.56%)。年龄最小18岁,最大55岁,平均31岁。36例患者均有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听力下降史。耳鼻咽喉科检查均有鼓膜大穿孔(穿孔直径>5mm)或仅残留极少边缘,11例鼓室粘膜湿润粉红色,25例鼓室粘膜上皮化呈灰白色,咽鼓管通畅,纯音测听: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