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儿消化道出血1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7例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本组157例中,上消化道出血以溃疡病(20%)、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炎(35.8%)多见;下消化道分析出血以结肠炎(19.3%)、肠套叠(12.9%)多见。X线检查的阳性率为70%,内镜为100%;提示后者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纤维胃镜检查对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上消化道出血是儿科常见急诊之一 ,近年来逐渐增多。我院自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6月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儿 ,行纤维胃镜检查 6 5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年龄与性别 :6 5例中男 41例 ,女2 4例 ,男女之比为 1 7∶1,年龄在 6~ 14岁之间 ,其中 6~ 7岁 11例 ,8~ 10岁 9例 ,11~ 12岁 16例 ,13~ 14岁 2 9例。2 .病程 :病程长短不一 ,最短者 12h ,最长病程 3年 ,多数患儿病程在 1周左右。3 .临床表现 :腹痛 46例 (占70 7% ) ,呕吐 40例 (占 6 1 5 % ) ,呕血 35例 (占 5 8 8% ) ,黑便 35例 (占 5 8 8% ) ,食欲不振 32例 (占 49 … 相似文献
3.
小儿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较常见,可因多种疾病而发生,大多数出血量较少,但仍有少数可能发生致命性大出血需要作紧急处理。自1995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小儿下消化道出血89例,现将其诊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89例,男67例,女32例,年龄(4月~13.5岁),确诊为肠套叠43例(占48.3%),结、直肠息肉32例(占36%),细菌性痢疾5例(占5.6%),血液病2例(占2.2%),美克耳氏憩室1例(占1.1%),病因未明者6例(占4.6%)。 相似文献
4.
5.
628例下消化道出血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628例受检者系门诊或住院患者,镜检前2个月内有显性出血(鲜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黑便)并初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1.2 使用Olympus CF-20I、10M及LB_3型号纤结镜、双人插镜法、进镜约75~80cm达回盲部并进入末端回肠10~30cm。常规使用甘露醇和洗肠液作肠道准备。 2 资料分析 2.1 一般资料 628例受检者中男412例(65.6%),女216例(34.4%),男:女=1.9:1。年龄9~85岁,平均47.6±10.8岁。便血性状:鲜血便313例(49.84%),粘液脓血便307例(48.89%),黑便8例(1.27%)。 相似文献
6.
纤维结肠镜检查已广泛应用于成人结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小儿,但尚未普及。现将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应用成人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作一分析。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最小2岁11个月,最大9岁。12例均以便血为主要症状,出血方式为便后滴血或大便表面带有少许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和粘液。6例伴有腹痛,多为便前诉脐周痛,排便后缓解。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年。12例均曾多次到外 相似文献
7.
8.
基层医院消化内镜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2000~2005年,本院内镜室对128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将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91年至1994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87例,合并消化道出血15例(17.24%),对其作了胃镜检查,其结果及随访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5例均按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分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体阳性。男9例,女6例,年龄18~52岁,轻型3例,中型4例,重型3例,危重型4例,全组病 相似文献
10.
38例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 我院近3年来经胃镜确诊的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儿有38例,现对其特点作一初步探讨。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 我院 1996年 1月至 1999年3月经胃镜确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儿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5岁至14岁,中位年龄 11岁。其中 10岁以内 13例, 10岁以上 25例。呕血10例,黑便23例,呕血伴黑便5例。有中、上腹压病者25例,失血性贫血21例,失血性休克2例。全部病倒粪或呕吐物潜血试验呈强阳性。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出血12例。有长短不等腹痛史者20例,突然发… 相似文献
11.
邓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3):74-75
目的:探讨采用异丙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辅助小儿胃镜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2009年2月~2011年2月,对门诊小儿消化道疾病患儿120例在静脉麻醉下进行胃镜检查。采用芬太尼作麻醉诱导,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监测患儿麻醉过程中的心率、血压和经皮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在麻醉过程中,患儿心率、血压及经皮氧饱和度无显著变化。结论:静脉麻醉可缩短胃镜操作时间、提高胃镜完成率,为小儿复杂胃镜操作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13.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管造影结果。结果 本组检出阳性率为 6 3 .6 4% ;选择性动脉造影出血活动期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出血间歇期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以病理结果为对照 ,本组定位诊断率为 80 .6 4% ,定性诊断率为 6 4.5 2 % ;本组无明显并发症 ,也无死亡病例。结论 为了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 ,急性大出血时选择性动脉造影是首选方法 ;慢性间断少量出血时 ,如果常规无创检查方法皆为阴性 ,行选择性动脉造影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1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46.9%、急性胃黏膜病变12.7%、肝硬化9.0%、胃癌7.2%,贲门撕裂症6.0%.(2)急诊内镜诊断明确的阳性率(95.6%)显著高于非急诊内镜(81.3%),P<0.01.(3)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患者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39.5%)明显高于未服用者(4.1%),P< 0.01;服用NSAIDs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生率(52.6%)虽高于未服用者(3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服用NSAID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较前有所增加,急诊内镜检查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内镜检查与治疗35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评价早期内镜利弊。方法:对住院的35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内镜及非早期内镜对比分析,评价早期内镜检查及镜下治疗与再出血、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49.86%的患者完成了早期内镜检查,早期内镜比非早期内镜平均住院时间短。对有高度再出血危险的患者,早期内镜及内镜下治疗可控制出血、降低再出血。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常规应用内镜和选择性内镜下治疗可降低再出血、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张柏超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6,7(4):22-2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遭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并指导治疗。方法:对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遭出血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及Child-pugh分级。结果:(1)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1.92%,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48.08%,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Child—pughA级中。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3.08%,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7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hild-pughC级中,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5.00%,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11.5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在Child-pughC级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占17.31%,消化性溃疡出血占7.6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尤其在肝功能Child-pughC级的患者中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内镜特征。【方法】508例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进行比较。【结果】508例下消化道出血中老年组占220例(43.31%),中青年组288例(56.69%),老年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64%(41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大肠癌74例(33.63%),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o.01);大肠息肉40例(18.18%);痔34例(15.45%);老年组出血部位以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大肠癌是老年人便血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预后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641例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有61例死亡。其中基底节区出血49例,死亡21例(42.9%);脑干出血18例,死亡14例(77.8%);脑叶出血16例,死亡5例(31.3%);丘脑出血12例,死亡9例(75%);脑室出血6例,死亡4例(66.7%);小脑出血8例,死亡3例(37.5%);混合出血7例,死亡5例(71.4%)。出血量小于30ml29例,死亡4例(13-8%);30—50ml61例,死亡34例(55.7%);51—80ml17例,死亡15例(88.2%);大于80ml9例,死亡8例(88.9%)。结论 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死亡率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年龄有关。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有适应证的患者配以微创血肿清除术,明显地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20.
Eiji Umegaki Shinya Abe Satoshi Tokioka Nozomi Takeuchi Toshihisa Takeuchi Yukiko Yoda Mitsuyuki Murano Kazuhide Higuchi 《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2010,46(1):73-80
More elderly patients now undergo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following recent advances in endoscopic techniques.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a high-risk survey of endoscopies in Japan, using a questionnaire administered prior to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endoscopy (UGITE), and identified anticholinergic agents and glucagon preparations as high-risk premedication. We also evaluated the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anticholinergic agents and glucagon through measurements of plasma levels of human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hANP) and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hBNP). The subjects were 148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UGITE. Nurses administered a pre-endoscopy questionnaire, questioning subjects regarding heart disease, hypertension, glaucoma, and urinary difficulties as risk factors for anticholinergic agents, and Diabetes mellitus as a risk factor for glucagon preparations. Evaluation of subjects divided into under 65 and over 65 age groups revealed that in subjects aged 65 and over, risk factors for anticholinergic agent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high than those for glucagon. Analysis of the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anticholinergic agents and glucagon,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showed that hANP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anticholinergic agents, but the change was not significant for glucagon premedication. Taking a detailed history before UGITE with the aid of a questionnaire at the same time as informed consent is obtained, is extremely useful in term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premedic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