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腺癌新生间质血管密度、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临床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判定肿瘤转移及预后提供新的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1例乳腺癌进行了间质血管密度、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结果:乳腺癌间质血管密度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肿瘤产殖活性随乳腺癌组织学级别的增高而增加;乳腺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随间质血管密度的增加而具有增高的趋势。结论: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3)与乳腺癌侵袭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0例乳腺癌及 8例正常乳腺组织的VEGF和MMP3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MVD值 ,VEGF ,MMP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 (P <0 .0 5 ) ,乳腺癌组织MVD ,VEGF ,MMP3的表达强度与乳腺癌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MVD值增高提示乳腺癌侵袭转移潜能增加 ,VEGF、MMP3可能作为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定位。方法: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VEGF-C mRNA基因在8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对乳腺癌肿瘤淋巴管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标记。结果:在8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49例表达VEGF-C mRNA,表达率为55.06%。VEGF-C 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VEGF-CmRNA阴性组相比,VEGF-C mRNA阳性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大、腋淋巴结转移率高(均P〈0.05);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管生成,但以肿瘤间质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为主,癌巢中未见到明显的成形淋巴管。肿瘤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临床分期越晚,肿瘤淋巴管密度越高(P〈0.05);腋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结论:原发性乳腺癌组织VEGF-C 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主要发生在肿瘤间质组织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和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探讨Hpa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5例乳腺癌中Hpa的表达及肿瘤MVD,取20例癌旁乳腺组织作对照.结果:64例肝素酶阳性表达组MVD值(65.58±13.38),31例肝素酶阴性表达组MVD值(48.52±10.15),Hpa阳性者MVD值明显较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358,P<0.05).肝素酶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Hp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Hpa促进肿瘤间质微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浸润与转移,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DNA倍体及细胞增殖活性在肿瘤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32例乳腺肿瘤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结果 乳腺癌的异倍体率高达 70 % ,纤维腺瘤均为二倍体 ,乳腺癌细胞的 DNA指数 (DI)与纤维腺瘤的 DI有显著差异 (P<0 .0 1 ) ;细胞周期分析发现乳腺癌增殖活性 (S期百分比或增殖指数 ,PI)明显高于纤维腺瘤 (P<0 .0 1 ) ;乳腺癌 DI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 (P<0 .0 5 ) ;腋淋巴结有转移组 DI、PI高于无转移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异倍体及高增殖活性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肺癌间质血管密度对判定肺癌恶性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9例肺癌间质血管密度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肺癌病理组织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关系。[结果]肺癌间质血管密度在各组织类型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分化癌具有较强的血管生成能力;I期肺癌中血管密度明显低于Ⅱ期和Ⅲ期肺癌(P〈0.01),发生淋巴结转移组血管密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肺癌间质血管密度可作为评价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肺癌间质血管密度高可能促进淋巴结转移发生和肺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非转移淋巴结中树突细胞(DC)浸润对临床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显微测微尺检测8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相应119枚盆腔淋巴结中树突细胞的浸润密度。结果 宫颈癌原发灶中DC浸润密度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P〈0.05),与肿瘤组织淋巴管/血管浸润无关(P〉0.05),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非转移淋巴结中DC浸润密度与临床预后相关。结论 DC浸润反映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检测DC的浸润密度可作为判定宫颈癌临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et在乳腺癌增殖及微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为临床乳腺癌的病情预测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微血管密度计数(MVD),检测7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原癌基因c-met的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结果:乳腺癌组织c-met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病变部位、月经情况、雌激素水平、孕激素水平、肿瘤大小无关(P>0.05)。微血管计数与c-met阳性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c-met癌基因在乳腺癌中表达增强与乳腺癌肿瘤细胞增殖状态及微血管生成直接相关,可以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53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其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价值.结果发现腋下淋巴结阳性病例组的MVD明显高于腋下淋巴结阴性组(P<0.01).术后出现转移病例中的MVD高于无转移病例(P<0.001).VEGF的表达率为67.92%,且与MVD具有相关性.提示MVD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是乳腺癌的一个预后指标,而VEGF对肿瘤内的血管生成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喉癌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4例喉癌、5例不典型增生及5例声带息肉组织中VEGF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VEGF蛋白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和肿瘤间质血管内皮。VEGF总阳性率为70.2%。不同分化程度喉癌间的表达有差异;不同分期喉癌间的表达有差异;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癌细胞存在VEGF的自分泌,VEGF过表达能直接刺激肿瘤细胞增殖。VEGF的表达水平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分期的由早变晚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而增高,提示其可作为喉癌恶性程度增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LewisY(Le^y)抗原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关系。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了23例乳腺癌原发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Le^y在癌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应用AgNORs染色法观察癌细胞增殖活性,从而分析了癌细胞Le^y抗砂表达与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间质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9例乳腺癌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MVD进行检测,并将其结果与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乳腺癌MVD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无关.结论:乳腺癌MVD可作为判定肿瘤生物学行为、转移潜能、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以及预后,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38例可手术的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通过生存分析研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1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7.46%,5年总生存(OS)率为8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DFS及OS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放疗(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是乳腺癌患D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Progranulin is a newly discovered 88-kDa glycoprotein originally purified from the highly tumorigenic mouse teratoma-derived cell line PC. Its expression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of several cancers. However, no immunohistochemical evidence currently exists to correlate progranulin expression with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in breast carcinoma biopsies, and the role of progranulin as a new marker of metastatic risk and prognosis in breast cancer has not yet been studi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 and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progranulin expression in breast carcinom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umor angiogenesis.
Methods  Progranulin expression was determin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in 183 surgical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20 tissue samples from breast fibroadenomas. The tumor angiogenesis-related biomarke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was assayed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was assessed by coun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 tumor tissues labeled with endoglin antibo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granulin expression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Progranulin proteins were overexpressed in breast cancer. The level of progranulin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size (P=0.004), lymph node metastasis (P <0.001) and TNM staging (P <0.001). High progranulin ex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tumor angiogenesis, reflected by increas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P <0.001) and higher microvessel density (P=0.002).
Conclusion  Progranulin may be a valuable marker for assessing the metastasis and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and could provide the basis for new combination regimens with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5.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技术,研究54例乳腺癌组织(其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33例)及1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 结果:54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2.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纤腺瘤组织,(P<0.0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中其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P<0.05);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癌旁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中未检测到survivin蛋白。 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上调,并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诊断乳腺癌和判断其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乳腺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MMP-2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MMP-2的表达(75.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0%),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组织MMP-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结论:MMP-2促进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可能成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VEGF—C和p38MAK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0例乳腺纤维腺瘤、10例正常乳腺组织VEGF-C和p38MAKP的表达。结果VEGF—C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0),30.0%(3/10),77.5%(31/40);p38MAKP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10),10.0%(1/10),62.5%(25/40)。VEGF.C表达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P=0.900;P=0.850),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25);p38MAKP表达与肿瘤直径无显著相关(P=0.586),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14;P=0.001);VEGF—C与p38MAK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VEGF—C和p38MAKP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和癌细胞的淋巴道浸润、转移,二者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靶目标。  相似文献   

18.
肺癌血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东  杨康  廖克龙  景涛 《重庆医学》2004,33(12):1794-1795
目的探讨肺癌血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1997~1999年手术切除的50例肺癌病人石蜡标本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其中有肺门淋巴结转移者24例,光镜下行MVD、VEGF、Flt、KDR蛋白表达细胞的计数.结果肺门淋巴结转移组的MVD、VEGF、Flt、KDR蛋白表达均高于未转移组.结论肺癌中MVD、VEGF、Flt、KDR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行为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定肿瘤生物学行为、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谢小红  顾锡冬  赵虹 《浙江医学》2014,(10):844-846
目的探讨乳腺癌肌间淋巴结(IPN)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782例患者(均行IPN切除)的资料,选择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脉管(血管、淋巴管)侵犯、病理类型、分子分型、Ki-67共8个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可能相关的因素,分析不同情况下IPN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全组患者IPN检出率21.0%,转移率6.9%;单因素分析显示,IPN的转移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脉管(血管、淋巴管)侵犯、病理类型、Ki-67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位置及分子分型无明显关系(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是IPN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均P<0.01),其中腋窝淋巴转移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脉管(血管、淋巴管)侵犯、病理类型、Ki-67是乳腺癌IPN转移的危险因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与否是影响IPN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郭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2):206-209, 213
目的分析乳腺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探寻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的新发女性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分析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105例病人中有45例(42.9%)发生了腋窝淋巴结转移。不同年龄、肿瘤长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及有无脉管癌栓浸润的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越长、有脉管癌栓浸润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肿瘤长径和脉管癌栓浸润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