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新娜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0):740-741
目的 观察调理髓海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调理髓海针法(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患者以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问卷进行调查,并做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ESCV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的血管内径、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血流量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调理髓海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总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在改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椎动脉血液流变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 ,针刺 C3~ C5颈夹脊穴、大杼、大椎、风池、百会 ,与对照组 30例单纯药物治疗作比较。结果 :针刺组综合疗效优于药物对照组 (u =2 .5 786 ,P =0 .0 0 99)。结论 :该疗法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收益 OR=0 .17(建议进一步加大观察例数 ) ,NNT=7。  相似文献   

3.
张红安 《四川中医》2009,(7):112-11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急性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风池、中渚、外关、颈部夹脊穴治疗急性颈性眩晕63例。结果:痊愈4例,显效23例,有效33例,无效3例(经头颅CT检查为脑梗塞3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针刺治疗急性颈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向齐  刘麒麟  向诗余 《吉林中医药》2014,(6):633-634,639
目的观察针刺四神聪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除外5例脱落病例,实际纳入统计治疗组33例,对照组34例,2组均取百会、风池、天柱、大杼穴针刺,治疗组加用四神聪穴,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评定,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7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93.94%)优于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85.29%)。结论针刺四神聪穴可有效调节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项针配合调理髓海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风池、供血、风府、百会、上印堂,同时在风池和供血、百会和上印堂行电针,配合TDP照射,每日治疗一次,十次为一疗程。结果:46例病人,痊愈37例(80.4%),好转11例(19.6%),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电项针配合调理髓海治疗颈性眩晕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仝光照  高旸 《山西中医》2009,25(3):57-57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亦称Bane—Lieon综合症。临床主要表现有眩晕,颈枕痛及颈神经根压压迫症状。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随同导师在门诊采用颈夹脊针刺法为主治疗55例颈性眩晕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夹脊穴电针治疗颈性眩晕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华 《陕西中医》2011,32(8):1053-1054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电针疗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颈椎2、4、6棘突两侧旁开0.8寸处,两侧各三穴,及双侧风池穴,加用脉冲电疗仪,同时神灯照射颈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舒筋活血,增加细胞新陈代谢,可调节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蠲痹汤治疗颈性眩晕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怡  肖引  张炜 《陕西中医》2010,31(3):350-350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医药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4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针刺、扩管中西药物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达97.5%;1年后随访,有效率91.9%。结论:针刺及中医药综合治疗可行气血、通经络、调整和改善椎动脉、交感神经之间的关系,恢复正常生理曲度解剖结构,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使椎-基底动脉改善,达到脑部血液循环改善,使颈椎退变而成的眩晕缓解和消除。  相似文献   

9.
杨晓鸿 《陕西中医》2009,30(9):1205-1206
目的:观察电项针加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电项针加腹针;对照组30例,常规针刺方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57%、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24.84±2.96,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18.54±2.70,P<0.05。结论:电项针加腹针治疗颈性眩晕,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刺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颈性眩晕,除使用牵引或手术治疗外,运用针灸疗法治疗,也能取得良好效果。1997年~2001年,笔者采用针刺大椎穴治疗42例颈性眩晕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夹脊电针加三维正骨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三维正骨组、综合组(三维正骨+夹脊电针)与对照组(川芎嗪、丹参注射液、能量合剂静滴);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量表、TCD等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综合组临床效果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单纯三维正骨组,三维正骨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三维正骨组和综合组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三维正骨组和综合组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三维正骨组和综合组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维正骨组与综合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颈夹脊电针加三维正骨可明显提高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9例给予夹脊穴针刺,研究组61例联合给予头针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愈率72.13%、有效率96.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7%、8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运针刺颈部夹脊穴为主,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68例。结果:临床治愈率达到73.5%,有效率98.5%。结论:本疗法具有祛风化痰,通络定眩等功效。  相似文献   

14.
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6.7%,对照组愈显率为4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愈显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5.
黄维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093-2094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针刺法结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颈源性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例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颈夹脊穴针刺法结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口服。10d后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较对照组在临床综合疗效及眩晕积分改善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针刺法结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可以提高颈源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6-2008年,笔者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凡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眩晕患者均可纳入观察[1].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80例,其中男8例,女72例;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82岁,平均49.41岁;病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10年,以1周-3月者居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剌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剌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供血。结论:针刺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是治疗颈性眩晕的一种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法治疗颈性眩晕进行临床疗效。方法:120名患者随机平分为3组,三组患者均取足三里、完骨等为主穴。常规针灸组采用捻转补泻手法进行针刺,电针组使用电针治疗仪进行针刺,电针穴位注射组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于安眠穴、风池穴川芎嗪注射液及0.2%利多卡因,进行穴位注射,每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4周后。结果:常规针灸组为60%;电针组为72.5%;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组为92.5%,三组患者的TCD检测结果经t检验比较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电针穴位注射组对颈性眩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判定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为主,并随证加减配穴.每日治疗1次,6次为1疗程,每疗程之间间歇1d,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中,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颈枕八穴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4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枕八穴;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眩药及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分别于第1疗程结束后和第2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痊愈率。结果第1、2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痊愈率分别为55.8%、71.7%,对照组痊愈率19.6%、25.4%,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时,治疗组无骨性病理改变病例痊愈率为80.5%,有骨性病理改变病例痊愈率为6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口服抗眩药加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对无骨性病理改变的颈性眩晕病例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