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分布情况以及季节对嗜酸性粒细胞分布情况影响。方法对417例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及98例非变应性鼻炎儿童的鼻腔分泌物薄层涂片,经瑞-姬染色后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程度,417例变应性鼻炎患儿根据4个季节分为4个亚组,比较各季度亚组之间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结果变应性鼻炎患儿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性人数显著高于非变应性鼻炎患儿人数(P<0.001),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高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01),变应性鼻炎患儿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差异明显(P<0.01),其中夏季高于冬季(P<0.01),其他各个季节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在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变应性鼻炎患儿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上升,同时随着季节变化,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也变化明显,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及其对变应性鼻炎诊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变应性鼻炎、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各100例行薄层涂片和瑞-姬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分布程度和阳性率。结果 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及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1),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RANTES(regulated and normal T cells expressedand secreted)和 IL - 5等嗜酸性粒细胞因子在变应性炎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体外研究表明 ,RANTES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和释放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而对其在体内的作用尚存在争议。另外 ,体内外研究结果均表明 IL- 5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和活性化发挥作用。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是鼻科学常见的以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分别取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粘膜 (9例 )、正常下鼻甲粘膜 (12例 )、合并变态反应的鼻息肉(6例 )和无变态反应的鼻息肉 (9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引起嗅觉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1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同时选取9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嗅棒气味嗅觉测试方法测定两组患者的嗅觉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ationicprotein,ECP)及类胰蛋白酶的含量;应用鼻压计测定鼻气道阻力。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鼻气道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患者嗅觉功能,鼻腔分泌物ECP和鼻腔分泌物类胰蛋白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活性增加可能导致了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嗅觉障碍,而鼻腔阻塞可能不是引起变应性鼻炎患者嗅觉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Rho激酶-1在变应性鼻炎上下呼吸道表达特点及布地奈德对其表达影响,探讨Rho激酶-1在变应性鼻炎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卵清蛋白致敏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30只小鼠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布地奈德组和正常对照组。所有小鼠于末次激发后24小时处死,收集鼻腔灌洗液和肺泡灌洗液查炎症细胞计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鼻黏膜和肺组织中Rho激酶-1蛋白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和肺组织内Rho激酶-1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变应性鼻炎组小鼠鼻腔灌洗液和肺泡灌洗液中以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明显(P〈0.05)。应用布地奈德干预治疗后,小鼠鼻黏膜和肺组织内Rho激酶-1蛋白阳性表达较变应性鼻炎组水平降低,小鼠鼻腔灌洗液和肺泡灌洗液中以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较变应性鼻炎组减少。Rho激酶-1蛋白表达与炎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Rho激酶-1蛋白参与变应性鼻炎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过程,布地奈德可通过调节Rho激酶-1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 ,ECP)和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可溶性E 选择素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及 2 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鼻腔灌洗液ECP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li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法测定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可溶性E 选择素。结果 在变应性鼻炎组的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极显著性 (t=13 75 ,P =0 0 0 1) ,鼻腔灌洗液中E 选择素显著高于对照组 (t=12 12 ,P <0 0 0 0 1)。变应性鼻炎组鼻腔灌洗液EC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t =15 19,P =0 0 0 0 1)。血清中EC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存在显著性 (t =15 6 7,P <0 0 0 0 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ECP含量增高与嗜酸粒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有关。鼻灌洗液中ECP浓度升高可能是由于嗜酸细胞脱颗粒增强所致 ,而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E 选择素升高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趋化移行有关  相似文献   

7.
已知嗜酸性粒细胞与下列四种主要的毒性相离子蛋白有关:碱性蛋白(MBP)、嗜酸细胞过氧化酶(EPO)、嗜酸细胞神经毒(EDN)和喀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这些蛋白在人体内的生化和功能特性近年已逐渐被阐明。但在嗜酸细胞对鼻粘膜或变态反应的作用尚有争论。有报告称嗜酸细胞是支气管哮喘、呼吸道上皮损伤的效应细胞,特别是嗜酸细胞中的MBP和ECP能造成上皮损害和脱落,嗜酸细胞能激发和维持变态反应。因此,对螨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激发前后鼻腔分泌物中ECP含量的测定,并与健康者对照比较,旨在探讨ECP在螨变应性鼻炎的速发…  相似文献   

8.
嗜酸性粒细胞以在局部释放多种化学介质而参与变态反应的发病,比较重要的介质有主要碱性蛋白(MBP)、ECP、嗜酸细胞过氧化物酶、嗜酸细胞神经毒素等。此外,嗜酸细胞还释放一些对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如ASAB、组胺酶、磷脂酶等。作者选择变态反应性鼻炎22例以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其鼻分泌物中ECP浓度,同时以P-硝基儿茶酚硫酸盐为底物测定其鼻分泌物中ASAB水解活力。另选变应性鼻炎12例分别以上法测定血清中ECP浓度及ASAB水解活力。结果:①鼻分泌物中ECP浓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特别是鼻塞程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变应性鼻炎中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及脱颗粒,细胞膜受体及变化进行综述。认为变应性鼻炎的嗜酸性粒细胞多为活化嗜酸性粒细胞。根据细胞密度、受体表达、代谢活性可将嗜酸性粒细胞划分为两个不同的亚群:活化细胞和未活化细胞。前者细胞密度降低、受体表达增加、代谢活性增强,与后者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在鼻分泌物和末梢血细胞学检查中,仅测定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是不够的,还需进一步确定其功能状态,这样将有助于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是全球性的。由于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一致性,Th2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呼吸道变态反应中的共同作用,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应重视并评估支气管哮喘,对支气管哮喘亦应注意评估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各种组胺受体亚型的表达及分布差异,初步阐明各种组胺受体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了解组胺及其受体在变应性鼻炎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变应性鼻炎患者共10例,表麻下取下鼻甲黏膜,分别行组胺受体半定量RT-PCR检测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评估.结果 半定量RT-PCR检测显示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4种组胺受体均有表达,而且HR1表达显著高于HR2、HR3、HR4三种受体(P均<0.01),HR4表达显著高于HR2、HR3(P均<0.01),而HR2,HR3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HR1,HR4与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相关,其中HR4相关性相对较高,而HR2,HR3与其浸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四种组胺受体均有表达,其表达强弱顺序为HR1>HR4>HR2≈HR3.,HR1,HR4与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患者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嗅觉障碍,但目前潜在的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分析变应性鼻炎造成嗅觉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 Sniffin’Sticks 嗅觉测试方法测定患者的嗅觉功能。鼻腔分泌物检测包括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ationicprotein,ECP)及类胰蛋白酶检测。鼻腔阻塞情况通过鼻气道阻力测定进行评估。结果变应性鼻炎组的患者出现了嗅觉障碍而对照组没有,但两组在鼻气道阻力测定上没有显著差异。变应性鼻炎组患者鼻腔分泌物的ECP和类胰蛋白酶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活性增加可能导致了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嗅觉障碍。因此,鼻腔阻塞可能不是引起变应性鼻炎患者嗅觉障碍的主要原因,而炎症所致的上皮反应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倍氯米松对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粒性活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和荧光技术,观察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经倍氯米松处理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结果经倍氯米松处理后,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Ca2+]i明显升高.结论倍氯米松能够使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a2+]i升高,这可能是其抗炎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变应性鼻炎中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及脱颗粒,细胞膜受体及变化进行综述。认为变应性鼻炎的嗜酸性粒细胞多为活化嗜酸性粒细胞。根据细胞密度、受体表达、代谢活性可将嗜酸性粒细胞划分为两不同的亚群:活化细胞和未活化细胞。前者细胞密度受体表达增加,代谢活性增强,与后者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变应性鼻炎中嗅觉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单纯变应性鼻炎导致的嗅觉障碍不仅是机械阻塞的结果,鼻粘膜嗜酸粒细胞炎症可能是更主要的原因。变应性鼻炎合并鼻窦炎和鼻息肉者,其嗅觉障碍的原因可能为机械阻塞加炎症。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期对炎症因素在变应性鼻炎嗅觉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作一阐述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文观察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中的变化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39只6~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自然对照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用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备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取鼻黏膜制备石蜡切片后进行HE常规染色和IL-12免疫组化染色并显微镜观察计数。结果 AR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极显著性地大干自然对照组,P〈0.01。布地奈德治疗后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少见,极显著性地低于AR组,P〈0.01:而IL-12的表达显著性地高于AR组。P〈0.05,但与自然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组织中IL-12的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0.9252。结论 鼻黏膜组织中IL-12的异常表达。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恢复或提高局部组织中IL-12的表达。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在鼻黏膜中的浸润。改善变应性疾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变应性鼻炎为工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以嗜酸粒细胞(EOS)浸润为主的慢性呼吸道炎症。病因复杂且有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参与发病过程。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13是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的Th2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来,趋化因子家族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对EOS有特异性趋化作用,并且对EOS的趋化作用强于其他趋化因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初步探讨Eotaxin和IL-13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嗜碱粒细胞在IgE介导的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嗜碱粒细胞中IgE信赖性信号传导和调控因子的作用,嗜碱粒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及在变态反应受累组织中的汇集,嗜碱粒细胞对天然免疫的识别等方面,阐述关于人嗜碱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地位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比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伴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NPwAR)及不伴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NPsAR)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IL5的表达水平,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在不同鼻腔炎性疾病发生中作用的差异。 方法 对10例ACP、9例NPwAR及14例NPsAR组织切片行H&E染色,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进行计数;提取组织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对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嗜酸性粒细胞在ACP中的浸润显著低于NPwAR(P<0.001),嗜酸性粒细胞在ACP中浸润百分比的中位数低于NPsAR,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在NPwAR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PsAR(P<0.05)。在ACP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PsAR(P<0.05)和NPwAR(P=0.001),且NPsAR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PwAR(P<0.05)。 结论 ACP与NP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参与了NP的发病过程,并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ACP的形成中可能未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截敏祛风汤对大鼠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大鼠40只,随机分为截敏祛风汤组(A组)、西替利嗪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用药治疗7天.观察行为学、鼻黏膜光镜和电镜下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C组出现典型的行为学变化,黏膜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A、B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接近D组水平.结论截敏祛风汤可明显改善大鼠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及活化,减轻变应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