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牙髓炎初诊失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雅琴 《海南医学》2004,15(4):76-77
笔者在多年的门诊工作中 ,曾对急性牙髓炎进行了初诊失活处理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此问题 ,对急、慢性牙髓炎各 10 0例进行了治疗疼痛等方面的观察与比较。1.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9年 4月~2 0 0 1年 10月 ,作者随机遇到的急性牙髓炎 10 0例 ,男 4 3例 ,女 5 7例 ,年龄最大6 3岁 ,最小 18岁 ;慢性牙髓炎 10 0例 ,男34例 ,女 6 6例 ,最大年龄 78岁 ,最小 6岁。1.2 观察内容 急性牙髓炎 (初诊 )与慢性牙髓炎失活疼痛的比较。急性牙髓炎 (初诊 )与急性牙髓炎开髓后 ,失活疼痛的比较。有叩痛的急、慢性牙髓炎失活后 ,牙…  相似文献   

2.
牙髓炎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尤其是急性牙髓炎,疼痛难以忍受。急性牙髓炎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牙髓炎症渗出。炎症介质作用及髓腔压力升高。因此,要想解除疼痛,必须使牙髓减压、引流,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根管治疗。现结合我们多年来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儿童龋病后牙髓炎、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术,以达到彻底治愈儿童龋病后牙髓炎、根尖周炎的目的。方法儿童根管治疗术。结果随访1年,均在预期内治愈。结论通过对儿童龋病后牙髓炎、根尖周炎行儿童根管治疗术,可以达到治愈儿童龋病后牙髓炎、根尖周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6—2009年对10例可复性牙髓炎给予牙体窝洞保髓充填治疗后,转变为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年龄40—60岁。女8例,男2例。10例患者初诊时,均为I类洞,中、深龋。主要症状是冷热或酸甜刺激痛,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缓解,而且病史中无任何自发疼痛症状,诊断为可复性牙髓炎。  相似文献   

5.
急性牙髓炎是指牙髓组织常见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患牙剧烈的阵发性疼痛和自发性疼痛,受冷热刺激后加重,夜间疼痛明显,疼痛呈放射性,可从患牙放射到颌面部和头颈部等范围,检查时多见有深龋等牙体硬组织的实质性缺损。急性牙髓炎一般应用止痛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明显,疼痛不能定位,后期可发展为牙髓坏疽。目前,急性牙髓炎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牙齿根管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1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改善急性牙髓炎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建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万宇 《中外医疗》2009,28(14):48-48
年轻恒牙牙髓炎是指发生在年轻恒牙牙髓组织的炎症,见于6~15岁的少年儿童。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可因牙体缺损.疼痛等降低咀嚼功能,影响胃肠消化吸收,遗成机体营养不良,由于病牙疼痛,形成偏侧咀嚼习惯,久之使面部发育不对称.因阻碍牙根发育,影响恒牙的稳固,导致恒牙早失造成恒牙列不全.牙髓炎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根尖周炎症,进而导致颌面部感染,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还可成为慢性病灶,引起全身其它组织器官的病变,如肾炎,风湿病等。  相似文献   

7.
急性牙髓炎的保髓治疗是牙髓病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传统的治疗经开放髓腔后,患者疼痛未能缓解;并且开放的髓腔在进食时更易造成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科在临床工作中,经过开髓引流后,给予适当地盖髓充填,即可消除自发痛,完全达到治疗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牙髓炎治疗时因失活剂泄漏造成牙周组织损伤的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彻底搔刮坏死组织,用生理盐水和3%双氧水反复冲洗创面后,局部涂碘仿糊剂,可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结果:本组病例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在治疗牙髓炎时,一定要小心、谨慎,避免造成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张嘉洋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1):110-112
目的 探讨就诊环境优化在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从2019年7—12月初诊患儿中随机抽取牙髓炎、根尖周炎患儿共240名作为对照组.从2020年7—12月的初诊患儿中随机抽取牙髓炎、根尖周炎患儿共240名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基于患儿心理需求,对就诊环境进行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复诊依从性.结果 试验组治疗依从性和复诊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探究儿童心理需求,对诊疗环境进行优化,可显著缓解患儿就诊时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复诊依从性,进而提高患儿疾病治疗质量,对临床工作实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我科1例急性牙髓炎患者初诊时用玻璃离子封砷,砷剂泄露,引起牙周组织损伤的病例,讨论在处理急性牙髓炎时避免牙周组织损伤的方法,尚不能确定玻璃离子封砷一定会引起砷剂泄露。  相似文献   

11.
庄静玲  李革新 《海南医学》1999,10(3):181-181
儿童乳牙牙髓炎与根尖周炎的治疗一般多采用干髓术或根管治疗术。由于患儿惧怕或不合作,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故采取一种简单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和复诊次数的治疗方法显著很重要。本文对280颗乳牙牙髓炎与根尖周炎进行药物治疗,自93年至97年间,追踪观察3年,结果表明效果良好,能维持乳牙至替换期,保持了儿童时期的正常咀嚼功能,且不影响后继恒牙的正常替换和萌出 。  相似文献   

12.
笔者4年间采取空管疗法治疗儿童急性牙髓炎及急性根尖周炎57例,取得满意效果。认为该疗法较适于治疗儿童的急性牙髓炎和急性根尖周病。  相似文献   

13.
急性牙髓炎(acutepulpits,AP)是口腔常见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临床上常见到这种疼痛放散到周围其它部位,以至患者就医时,不能准确指出患牙,不仅给诊断造成困难,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研究AP疼痛的放散规律,正确认识其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AP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我们于1984~1997年共收治AP患者11688例,就其疼痛放散部位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共收集有完整病历记录的AP患者11688例,年龄16~78岁,平均38.36岁,患牙50369颗,45866颗有放散痛,占gi.06%。其中男性5889例,患牙23858颗,21336颗…  相似文献   

14.
急性牙髓炎应急治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令芳  刘萍 《中外医疗》2009,28(20):48-48
本文围绕急性牙髓炎,分析了急性牙髓炎应急治疗的现状、治疗方法以及疼痛未减轻的原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卿列华 《西部医学》2008,20(1):129-130
目的比较急性牙髓炎首诊处理的两种方法,为临床选择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急性牙髓炎采用开髓引流术和开髓后封入失活剂或拔除根髓、髓腔封入C.P药物的封髓疗法。结果封髓疗法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开髓引流组,术后疼痛加重和急性根尖周炎发生率低于开髓引流术组;完成牙髓治疗的次数低于开髓引流组。结论在急性牙髓炎首诊处理采用开髓引流术可使牙髓治疗复杂化,止痛不彻底,术后易出现急性根尖周炎,增加了牙髓治疗次数;如实施封髓疗法临床效果会好一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龋病及其它牙体牙周疾病的患病率增加,口腔内常可见多个病损牙同时存在。当患牙髓炎时,常因疼痛不定位甚至出现痛觉错位,在判断牙位时需对可能引起牙髓炎的多个病损牙进行鉴别,常造成诊断困难甚至误诊。本文对98例中老年人牙髓炎疼痛的特点及定位诊断进行  相似文献   

17.
初诊儿童从进入治疗室到走上治疗台,是一个心理.行为和性格特点充分展现的过程。因此.研究儿童初诊的心理和治疗特点十分必要。在总结136例初诊儿童的心理及治疗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疗前心理准备,接受治疗心理形成和治疗后心理巩固的三个阶段,全面肯定和重视初诊儿童的第一次尝试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8.
后牙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1例后牙牙髓炎进行了一次性根管治疗,且与81便后牙牙髓炎多次诊治法进行对照,观察治疗中及后1周内患者疼痛程度,及治疗后1-2年临床症状和X片的情况。结果:一次法与多次法成功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且一次法患者所随的疼痛程度轻于多次诊治法。因此,对于后牙牙髓炎的病例,可以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19.
牙痛是口腔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常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牙痛多由牙齿本身的疾病以及牙周组织的疾病引起,对此类牙病性牙痛的诊断治疗本文不再赘述。口腔科医生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非牙病性牙痛的鉴别诊断,以避免错误的治疗或拔除牙齿。以下将介绍几种主要的非牙病性牙痛。1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患者常以牙痛为主诉,可出现病变相应一侧的剧烈牙痛,疼痛时间短暂,一般仅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但反复发作。因三叉神经痛的性质颇似牙髓炎,故临床上容易与牙髓炎相混淆,但牙髓炎所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夜晚疼痛加剧(三叉神经痛时,夜…  相似文献   

20.
牙髓炎对人类最直接、最强烈的反应是疼痛,或由于疼痛而引起的焦虑现象。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患急性牙髓炎的患者,在经过开髓引流后即可消除自发痛,如果给予适当地盖髓充填,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为了科学地了解适合牙髓保存治疗的适应证和最佳治疗方法,并探讨炎症牙髓保存的可能性,作者对15例患者进行了急性牙髓炎保髓治疗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