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89名大学生,采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量表(AEICS)测量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IDS)、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国际大学生调查问卷(ICS)中的主观幸福感分量表、自尊量表(SE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其中IRIDS测量人际适应,BDI、SAS、ICS测量情绪适应,SES和GSES测量自我适应)。通过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各维度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的AEICS得分与人际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得分均呈负相关(r=-0.19~-0.62,均P<0.01)。自我适应在自我同一性与人际适应、自我同一性与情绪适应之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0.53和0.58)。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可以预测其社会适应,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直接预测其自我适应,并通过自我适应间接影响其人际适应和情绪适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适应量表对15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t=3.426,P<0.001)和核心自我评价(t=2.668,P<0.01)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核心自我评价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社会适应与核心自我评价、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1);核心自我评价和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能够预测个体的社会适应(P<0.01).结论 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越高,社会适应能力越好;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也越有利于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主性与社会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主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调控问卷、大学生社会适应问卷对6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男生的自主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大一、大二、大三的自主水平无显著差异.大四稍有下降.②自主性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及总分间均存在显著相关.③不同自主水平的大学生在社会适应各维度及总均分上差异显著,高自主水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显著高于低自主水平大学生.④自主水平能显著预测个体社会适应状况.结论:自主性与社会适应存在显著相关,不同自主水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某市308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修订的《儿童希望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以及《青少年社会适应量表》探讨初中生社会适应行为与核心自我评价与希望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希望感与社会适应呈正相关;2希望感在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会适应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希望感是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聊城大学301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相关。差异检验表明,高低社会支持组的大学生在自我和谐各因素上的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其自我和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我控制、学习适应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学习适应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对20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自我控制和生活满意度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学习适应上性别差异显著(t=3.783,P〈0.001),女生好于男生;在这三方面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和年级差异,但在一些因素上差异显著;自我控制对学习适应有显著影响(F=11.709,P〈0.001),自我评价、学习动机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t=2.675,P=0.008;t=2.442,P=0.015)。结论提高自我控制水平和学习适应程度有利于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社会适应与五因素人格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特点及其与五因素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社会适应问卷、五因素人格问卷对9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社会适应总体水平较高,男生的人际关系适应显著低于女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大一的社会适应状况最好,大四的最差.②人格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及总分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③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间两两差异显著,和谐型最好,情绪型其次,退缩型最差.结论:五因素人格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与情绪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自我同一性状态与情绪适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自尊问卷(SES)、焦虑问卷(SAS)和抑郁问卷(BDI)对11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三学生比大一、大二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同一性获得;与其他年级相比,大一学生具有较低的同一性早闭水平。在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的同一性获得水平;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具有更高的同一性早闭得分。②大学生的同一性获得状态可正向预测自尊,负向预测焦虑、抑郁,同一性早闭状态和扩散状态负向预测自尊,同一性延缓状态正向预测焦虑、抑郁。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独生/非独生以及城乡差异特点;自我同一性状态对大学生的情绪适应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方法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对南昌市278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1.5进行数据整理和相关分析。结果 1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和考试负担适应性存在显著正相关(r=0.141,P0.05),与人际交往适应性存在显著正相关(r=0.252,P0.01);2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相关显著(r=0.152,P0.01);3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回归效果显著(F=60.736,P0.05)。结论社会支持系统是影响女大学生社会适应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同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生活适应性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57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1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和他们的社会适应水平呈正相关(r=0.358,P0.01);2不同支持型学生社会适应水平的高低依次是:朋友支持(3.8182±0.4127)、家庭支持(1.6804±0.4036)和其他支持(1.2000±0.4011);3家庭支持和大学生的学习相关最高(r=0.2473,P0.01),朋友支持和大学生的交往活动相关最高(r=0.2631,P0.01)。结论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水平就越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大学新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使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量袁对274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学校适应方面不存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但性别差异显著(P<0.05,t=1.901);大学新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由高到低分别是: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家庭支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r=0.577,P<0.01);社会支持各因素对学校适应均有预测作用(b=1.121,P<0.01;b=1.378,P<0.01).结论 大学新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存在一定的联系,社会支持各因子对学校适应均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不同系科师范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人际归因,对人性的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以1-4年级师范大学生414名为研究对象,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的人际关系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在各班团体施测。结果1.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为40.84±5.66,城乡、性别、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2.理科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低于文科、体育,差异显著,而文科与体育之间无显著差异。3.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努力”归因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人际归因其它各项相关均不显著。4.社会支持总分与值得信任因子正相关,与愤世嫉俗因子负相关。结论此结果适合中国人和其它地方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与同龄社会青年抑郁情绪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学生和同龄社会青年的抑郁情绪状况.方法 选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随机选取大学生和同龄社会青年共239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群体中,大学生中肯定有抑郁的人数为28人,占总数的25.9%;社会青年中肯定有抑郁的人数为30人,占总教的22.9%.大学生与同龄社会青年抑郁情绪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肯定有抑郁的群体中大学生和同龄社会青年的抑郁情绪得分差异显著(t=2.12,P<0.05).结论 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比同龄社会青年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中美大学生对父母关系评价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生活在中美两国的大学生对父母关系评价的差异。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心理调适调查表”(CCSAI),对439名大学生(239名就读于美国,200名就读于中国)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该量表有较高的同质信度和分半信度。结果: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被试对父母关系的评价没有交互作用;我国大学生在P表中对父母关系的评价比其他在美就读的中国血缘学生更积极(P<0.00001);在N表中,所有具有中国血缘的被试比欧美学生从更消极的角度对父母关系方面的态度进行评价(P<0.0001)。结论:不同的社会文化使中美两国的大学生对父母关系的评价态度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排斥现象,结合理论探索其表现形式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方法选取47名就读于不同省份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将所得内容就社会排斥主要表现形式的预先假设进行分类编码和统计。结果社会排斥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47名受访者中,有46名报告了相关的排斥经历)。社会排斥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为四种形式:拒绝、忽视、孤立和否定。社会排斥引发的人际压力存在性别差异(t=2.94,P<0.01)。结论社会排斥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主要表现为拒绝、忽视、孤立和否定四种形式,女生由社会排斥导致的人际压力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学习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1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学习适应在各学习成绩分组上存在显著差异(F=19.765,P0.001),学习成绩低分组学习适应得分显著低于高分组(F=19.765,P0.001);2社会支持和学习适应呈显著正相关(r=0.251,P0.001),心理韧性和学习适应也呈显著正相关(r=0.469,P0.001);3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和学习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a*b/c=56.89%。结论:学习适应是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学习适应,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和学习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及其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762名流动儿童和509名非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1与非流动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性较差;2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水平与学校适应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3主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对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性有待提高,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1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SCL-90得分,除偏执因子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在CSQ中除求助项外.其余5项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