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医学院四个年级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修补试验设计的方法,应用团体咨询技术,对医科大学生的健康信念、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干预.统计结果显示团体咨询对医科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去除躯体症状,克服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特别是对大学一年级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健康地开始大学生活和对遭遇生活压力事件的医科大学生的心理调试有积极的作用.该研究提示,团体咨询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可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发展性心理咨询"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学生依恋模式及其对应对策略和情绪的影响,以期为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提供新的探索方向。方法采用关系问卷中文版、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应对方式问卷、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对医科大学生898人进行调查,了解医科大学生依恋模式与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的关系。结果安全型依恋大学生更多地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P<0.01),抑郁焦虑得分最低(P<0.01);而惧怕型和焦虑型依恋者更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策略(P<0.01),抑郁焦虑得分较高(P<0.01)。结论医科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岳筱雯  张婷  朱唤清 《海南医学》2005,16(11):135-135
目的本研究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应用团体咨询技术,了解团体咨询及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团体咨询前后对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团体咨询对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大一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去除躯体症状,克服敌对、偏执、恐怖等有良好作用,尤其对其抑郁情绪改善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团体咨询有很好的维护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医科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心理品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当今社会转型、发展迅速的时期,人们普遍感到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增大,心理问题增多,有研究认为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1],而人格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2],因此研究医科大学生人格特征变化,对提高医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健康水平,改进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医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探讨医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修订加利福尼亚个性调查表(CPI—R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0名医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 医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在CPI—RC个性中的好印象、责任心、自我控制、适意感及独立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比较明显,智力效率及心理感受性也与个别健康因子相关。心理健康良好组(SCL—90低分组)学生在CPI—RC各量表上的得分普遍高于心理健康较差组(SCL—90高分组)的学生,其中社交风度、自我控制、适意感、智力效率与自我实现5个量表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医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有一定联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一、二年级高职生健商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健商问卷量表对我院一、二年级200名高职生进行健商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院高职生健商水平较低,有不良生活方式学生所占比重较大,生活技能不足与心理状况堪忧,学校教育和阅读是高职生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方式。因此,加强健商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及强化自我保健意识是提高高职生健商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修订加利福尼亚个性调查表(CPI-R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0名医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医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在CPI-RC个性中的好印象、责任心、自我控制、适意感及独立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比较明显,智力效率及心理感受性也与个别健康因子相关.心理健康良好组(SCL-90低分组)学生在CPI-RC各量表上的得分普遍高于心理健康较差组(SCL-90高分组)的学生,其中社交风度、自我控制、适意感、智力效率与自我实现5个量表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医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有一定联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情绪智力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科大学在校1~4年级学生611名,用情绪智力量表(EIS量表)及自编问卷进行情绪智力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某医科大学的大学生总体情绪智力水平为3.90,情绪智力各维度在3.66 ~4.22之间,比较其它研究,本组医科大学生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男女生情绪智力存在差异,虽然情绪智力在不同年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情绪智力在年级分布上没有明显趋势性.结论:医科大学生情绪智力水平较高,情绪智力与性别和年级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医学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心理素质,本研究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某医科大学在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研究,指出在校医学研究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他们在强迫、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恐怖等几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而且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差异,提示有关部门要关注和做好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职生亚健康形成的原因,以寻求其健康成长的良好途径。方法:分析高职生亚健康状况形成的原因。结果:高职生亚健康的成因主要有:对大学生活不适应,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生活、学习及就业压力的影响。结论:加强校园文杞建设.开展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服务,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职高专护生自我价值感(SW)现状.方法:采取整群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 818人,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和实习护生SW各维度进行团体测试.结果:高职高专护生在总体、一般和特殊SW等多维度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大学二年级护生个人取向的人际SW、实习护生社会取向的道德SW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1),实习护生个人取向的人际SW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人际维度异常率均高于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护生(P<0.01),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护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高专护生SW总体水平较高,随着专业因素的逐步涉入,与专业因素相关的少数维度显示异常,可能与专业对护生的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对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针对2006级252名新生,参加5周"综合素质训练"的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评价维度为人格因素、应对方式以及对团体的反馈。测量工具为卡特尔人格问卷(The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和自编主观问卷。人格问卷分别作团体咨询前和5周团体咨询结束的测评比较。主观问卷作为成员离开团体一年的回访。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前后团体成员的多项人格因素和次级人格因素以及健康指数有差异,而且差异有意义。主观问卷反映,团体成员参加团体咨询后,应对能力增强。结论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能促进新生心理健康,也深受学生青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接触临床与课堂教育下对三年制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010级实验组护生分别在一年级下学期及二年级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包括问诊、健康评估、案例分析;对照组护生按照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调查两组护生实习前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放问卷394份,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7%,实验组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接触临床对改善护生实习前焦虑心理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三年制高职护理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不同团体咨询方式对优化心理健康水平的实效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不同团体咨询方式探讨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组建两个团体,每个团体各为6人.采取两种咨询方式:长时间马拉松式强化训练和短期咨询.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前中后三次测试.结果:成员对团体的满意度比较高;SCL90量表总分前中后测,都有显著性差异,P均小于0.01;各个因子除躯体化和敌对外都发生显著或极其显著变化,P<0.05或P<0.01.方式一除敌对一个因子外都发生显著变化,方式二除躯体化因子外都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咨询对不同团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提高和改善有显著作用,而且不同团体咨询方式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团体咨询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制定一套能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团体咨询方案.方法:随机选出两组各64名学生,分为活动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咨询治疗前后,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分别对两组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团体咨询前各个因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团体咨询后各个因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团体咨询前后活动组自身比较,抑郁因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焦虑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因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团体咨询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比较明显的作用,特别对抑郁和焦虑效果显著,本团体咨询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低年级大学生97名进行为期12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咨询、自信心训练和人际交往训练等。采用症状白评量表(SCL-90)和白编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教育前后心理状况测试。结果 健康教育后SCL-90和心理健康的多项指标低于教育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潘欣  康杰  李胜豪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4):547-548,556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方法对某重点大学医学专业800名大学生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评焦虑量表的测试。结果应对方式在焦虑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全面优化医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应对压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包头市卫生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发现问题改善学生心理教学模式。方法:采用生活事件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0名在校学生进行生活事件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各类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39.3%;在SCL-90中,农村学生的6个因子得分均比来自城市的学生高(P<0.05),一年级、三年级学生的4个因子得分与二年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事件调查中,一年级、三年级学生的3个因子得分与二年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就业的期望大于继续深造的期望。结论:卫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点人群是女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学校应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专业承诺的现状,并建立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职业生涯规划对专业承诺影响的路径模型。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78名医科大学生进行测量,并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医科大学生专业承诺总体水平不高,年级不同和高考志愿填写的自主程度不同的医科大学生专业承诺不同,与文科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有显著差异。在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生涯规划对专业承诺影响的路径模型,职业生涯规划、主观满意度直接影响专业承诺,自我效能感、客观满意度通过生涯规划、主观满意度而间接影响专业承诺。结论:应加强医科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医科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积极心理课程教学对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医学院校选修积极心理课程的44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课程前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结果: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积极心理学课程后,身心问题总分下降(P<0.05),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在自我肯定维度上,后测得分高于前测(P<0.05),其他维度课程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积极心理学课程前,大学一年级学生在焦虑维度得分和身心问题总分低于大学二年级学生(P<0.05),城镇学生在自我肯定维度上得分高于农村学生(P<0.05),在身心问题总分上低于农村学生(P<0.05),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心理学课程后,大学一年级学生在身心问题总分上低于大学二年级学生(P<0.05),独生子女在自我肯定维度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课程教学能有效提升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