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PAI-1和内皮素水平升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单纯高尿酸血症及其合并糖脂代谢紊乱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内皮素水平。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PAI-1、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均P〈0.01),提示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症状态下增龄对肾小球内皮损伤的影响,比较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对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月龄及27月龄雌性Wistar大鼠各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脂多糖(LPS)组(L组)、LPS+氨甲环酸组(LT组)、LPS+氨甲环酸+低分子量肝素组(LTH组)及LPS+氨甲环酸+尿激酶组(LTUU组)。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球纤维蛋白沉积,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蛋白质表达。结果(1)LPS刺激后纤维蛋白沉积增多(P〈0.05),TM几乎无表达(P〈0.01),PAI-1表达明显上调(P〈0.05);(2)加用氨甲环酸后,PAI-1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3)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后纤维蛋白沉积明显减轻(P〈0.05),PAI-1表达与LT组比较明显下调(P〈0.05),TM表达增多(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4)老年大鼠各组肾小球纤维蛋白沉积均比相同干预组的青年大鼠明显,PAI-1的表达均较青年大鼠相同干预组显著增多,TM表达则显著减少,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龄可加重LPS诱导的肾小球内皮损伤;低分子肝素与尿激酶均能有效保护老年大鼠肾小球血管内皮损伤,两者无明显差别,但增龄可减弱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系统影响。方法(1)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为10个实验组(0、10、50、200、500μmol/L Hcy组及叶酸和上述各Hcy点共同培养组),培养24h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抗原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RT-PCR)法分析各组tPA及PAI-1的mRNA表达水平。(2)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3例及健康对照组48例,ELISA测定空腹血浆tPA及PAI-1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1)500μmoL/L Hcy组PAI-1抗原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2)以单纯培养基为对照组,生理浓度Hcy组内皮细胞tPA抗原合成及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以10μmoL/L Hcy组为对照组时,500μmoL/L Hcy组tPA抗原合成及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减少(P〈0.05)。(3)500μmoL/L Hcy与叶酸共同培养组和单纯Hcy组相比,可以明显提高内皮细胞tPA抗原的合成及mRNA表达,减少PAI-1抗原合成及mRNA表达(P〈0、05)。(4)AMI组Hcy、tPA及PAI-1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外细胞时,超生理浓度Hcy可以通过下调tPA、上调PAI-1的mRNA表达,减少内皮细胞tPA抗原的分泌及增加PAI-1抗原的合成,可能降低纤溶系统的活性。叶酸则可以减少Hcy引起内皮细胞纤溶系统的损害,起到保护作用。Hcy是AMI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血尿酸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及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T2DM)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586例T2DM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成尿酸正常(NUA)组和高尿酸(HUA)组,分析两组病人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病率的差别,测定两组病人的C-RP、TNF、IL-1、IL-2、IL-6、IL-8及PAI-1并进行分析。结果(1)HUA组的BMI、TG、BP、TC、LDL-C、WHR均高于NUA组(P〈0.05),而HDL-C则低于NUA组(P〈0.05)。(2)HUA组的冠心病、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颈动脉斑块和下肢动脉斑块的发病率均高于NUA组(P均〈0.05)。(3)HUA组的CRP、TNF、IL-6、IL-8及PAI-1也高于NUA组(P均〈0.05)。结论(1)HUA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2)HUA血症可能通过炎性相关因子引起血管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导致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抵抗素、脂联素对原代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转化生长因子艮(TGF—β1)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抵抗素(10、50、100ng/ml)、抗抵抗素抗体加高浓度抵抗素(100ng/ml)、脂联素(10μg/ml)加高浓度抵抗素的无血清RPMI 1640液培养HUVECs24、48h,取上清液测定NO、ET-1和TGF-β1水平。结果抵抗素呈剂量依赖性促进HUVECs分泌ET-1和TGF-β1(P〈0.01,〈0.05),对NO无明显影响(P〉0.05)。生理剂量的脂联素能增加NO释放(P〈0.05),对高浓度抵抗素引起的ET-1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对高浓度抵抗素引起的TGF-β1分泌有部分抑制作用(P〈0.05)。结论抵抗素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分泌ET-1和TGF-β1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加速糖尿病(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脂联素在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蝎纯化液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0)、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及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对传代培养的人脐静脉细胞(HUVEC)(2代~3代)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取上清液测定N0、TFPI,取细胞冻融液测TF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凝血酶组能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P〈0.01),与凝血酶纽比较,全蝎纯化液各剂量组能拮抗TFPI的降低(P〈0.05)。凝血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全蝎纯化各剂量组较凝血酶组则明显降低(P〈0.01)。全蝎纯化液各剂量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0,较对照组、凝血酶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全蝎纯化液能抑制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F,可拮抗凝血酶抑制TFPI释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0,提示全蝎纯化液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304)进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其转录水平(ICAM-1mRNA)表达的离体实验研究,观察奇智方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ICAM-1;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ICAM-1 mRNA。结果中药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ICAM-1蛋白分子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使缺氧/复氧后细胞ICAM-1 mRNA下调,与缺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奇智方抑制缺氧/复氧后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和ICAM-1 mRNA,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完整和功能正常,可能是其免疫抑制机理的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海带多糖对肾上腺素(Adr)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皮下注射Adr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大鼠模型,主动脉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受损情况,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含量;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ELISA法测定HUVEC培养液vWF含量,观察海带多糖对内皮细胞损伤大鼠和Adr刺激HUVEC后vWF生成的影响。结果造模第4天和第5天主动脉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完整内皮层长度显示,海带多糖高剂量(50mg/kg)、低剂量(10mg/kg)组长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造模第4天,海带多糖高剂量组大鼠血浆vWF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第5天海带多糖高、低剂量组均呈现出同样的结果(P〈0.05)。在HUVEC培养实验中,终浓度为0.01mg/ml和0.1ms/mi的海带多糖均能降低24h培养液vWF水平,终浓度为0.1ms/mi海带多糖还能降低48h培养液vWF水平,与Ad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海带多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图像定量分析系统,观察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4h后ICAM-1和VCAM-1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给氧6h、12h后ICAM-1和VCAM一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血府逐瘀口服液能显著降低ICAM-1和VCAM-1的蛋白表达,这种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血府逐瘀口服液可通过降低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ICAM-1和VCAM-1表达,减少白细胞浸润,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炎性反应对心功能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高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活性氧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实验性模拟糖尿病的高HCY状态,随机分为4纽:正常对照组、高糖(HG)组、同型半胱氨酸(HCY)组和高糖加同型半胱氨酸(HG+HcY)组。分别在培养12h、24h、48h进行相关的实验和检测。应用比色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0D)活力和丙二醛(MDA)水平。用RT-PCR法测定(ICAM-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G组和HCY组SOD活力明显降低(P〈O.01),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ICAM-1mRNA表达上调且这种改变在HG组和HCY组更明显(P〈O.01),并随时间延长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HCY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机制上调ICAM-1的表达,从而损伤内皮细胞,加重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5 mg/kg脂多糖,造成急性肺损伤,于注射脂多糖2 h后,分别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血清蛋白含量、肺泡灌洗液中蛋白、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计算肺湿/干重比、肺通透指数,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实验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肺组织病理切片提示脂多糖组肺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出血、水肿,而生理盐水组肺组织损伤轻微。对照组肺湿/干重比、肺泡通透指数、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比均显著低于脂多糖组(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则高于脂多糖组(P<0.05)。脂多糖组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粘附分子-1、白介素-8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此模型基本符合急性肺损伤诊断标准及动物模型的考察指标符合临床,说明本模型是成功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以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取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白藜芦醇组(MI/R+Res组)。B超测量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于再灌注末时处死5只大鼠,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另再处死5只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并取心肌组织,通过RT-PCR法测TNF-α,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 结果与Sham组比较,MI/R组与MI/R+Res组的LDH和CK-MB浓度,血清TNF-α,IL-6,ICAM-1含量以及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增高,LVEF和FS显著降低,心肌TNF-α,IL-6,MMP-9的mRNA表达增加(均P<0.05);与MI/R组比较,MI/R+Res组的LDH和CK-MB浓度,血清TNF-α,IL-6,ICAM-1含量以及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降低,LVEF和FS显著升高,TNF-α,IL-6,MMP-9的mRNA表达减少(均P<0.05)。 结论白藜芦醇预处理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icroRNA-24(miR-24)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损伤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HUVECs的增殖;Transwell试验检测HUVECs的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24...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脓毒症内皮细胞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选2017年2月—2019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100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感染性休克组50例,脓毒症组5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TM、PAI-1及循环内皮祖...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组主要累及全身大、中型弹力型动脉的血管硬化性疾病,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多见,其特征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和粥样斑块形成,且发病机制与高血压、血脂紊乱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各种细胞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引起愈来愈多研究者的重视,现谨就择要作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蜂胶水提物对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蜂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0 μg/L TNF-α诱导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用50、100、200 mg/L蜂胶水提物分别干预6、12、24 h,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蜂胶低浓度组、蜂胶中浓度组、蜂胶高浓度组、氟伐他汀钠组、联合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AM-1和VCAM-1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蜂胶低浓度组、蜂胶中浓度组和蜂胶高浓度组ICAM-1和VCAM-1明显降低(P0.01)。12 h时与氟伐他汀钠组比较,联合组ICAM-1和V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蜂胶水提物能降低ICAM-1和VCAM-1的表达。与氟伐他汀钠联合应用,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炎症细胞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VEGF、ICAM-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自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37℃、5%CO2的条件下常规培养。实验采用4~5代细胞;按1×10^5/ml密度接种于5cm^2的培养皿中。24h后换液。生长接近80%融合时进行干预。按IL-1β组、TNF—α组、IL-1β+TNF—α组、空白对照组进行刺激(IL—1β和TNFα干预浓度均为10ng/m1),每组12个样本;在共同培养24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ICAM—1的浓度。结果:IL—1β组、TNF—α组、IL—1β+TNF-α组的VEGF值(ng/ml)分别为(27.91±0.63)、(13.54±1.17)和(13.05±0.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21±0.91),P=0.000;IL—1β组、TNF-α组、IL-1β+TNF—α组的ICAM-1值(ng/ml)分别为(2.88±0.98)、(2.96±0.03)和(2.30±0.20).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25±0.01)。P=0.000。结论:炎症因子IL—1β、TNF—α均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斑块不稳定相关标志物VEGF、ICAM-1,可能是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调节内皮祖细胞炎症因子的可能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内皮祖细胞炎症,以慢病毒为载体将血管生成素1导入内皮祖细胞中,使用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抑制核因子κB,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祖细胞中血管生成素1蛋白和核因子κB蛋白的表达情况,随后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内皮祖细胞中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水平。结果转染血管生成素1基因内皮祖细胞中能够成功表达血管生成素1蛋白,而经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抑制后核因子κB蛋白未见明显表达。与肿瘤坏死因子α组相比,血管生成素1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组、血管生成素1+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管生成素1可能通过核因子κB信号传导通路影响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内皮祖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丹参酮ⅡA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PALI)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APALI组及丹参酮ⅡA干预组,应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大鼠APALI动物模型,观察各组肺组织中肺脏湿干重比、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细胞间黏附分子(CAM)的表达,同时比较各组肺组织损伤积分。[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APALI组肺组织肺脏湿干重比,MPO活性,TNF-αI、L-1β水平,ICAM的表达及肺组织病理损伤积分均显著增高(均P〈0.05);丹参酮ⅡA干预组与APALI组相比,肺组织肺脏湿干重比,MPO活性,TNF-αI、L-1β水平,ICAM的表达及肺组织病理损伤积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下调炎性因子的表达而减轻APALI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公认的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诱导因素8-溴-环磷酸腺苷(8-Br-cAMP)刺激下,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中ABCA1基因对炎性细胞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化学趋向蛋白-1(MCP-1)及白介素-1β(IL-1β)的调节作用。以阐明ABCA1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加入8-Br-cAMP(0.5 mmol/L)刺激3、6、12及24 h,以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ABCA1、ICAM-1及MCP-1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ABCA1I、CAM-1、MCP-1及IL-1β蛋白质表达量;ABCA1的反义寡核苷酸(100 nmol/L)转染人血管内皮细胞,给予上述的8-Br-cAMP,同样的方法测定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在给予8-Br-cAMP刺激6、12 h后,ABCA1I、CAM-1、MCP-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及IL-1β蛋白质水平均增高;给予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8-Br-cAMP刺激后36、h ABCA1I、CAM-1、MCP-1mRNA的表达降低,122、4 h ABCA1I、CAM-1、MCP-1及IL-1β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在8-Br-cAMP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中ABCA1可增加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在AS早期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