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疏导治疗,应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功能评定量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自知力因子评分和BPRS总分均有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2组患者的GAS评分和SSPI评分均有提高,2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2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应用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等各项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袁平 《当代医学》2014,(29):40-41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优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理疏导与药物治疗应用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单纯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疏导治疗.比较两组功能评定量表(GAS)评分、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相似文献   

4.
李强 《四川医学》2013,34(5):781-782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本院门诊收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辅导联合帕罗西汀片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同时采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ndex)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8周后,观察组HAMD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QL-Index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疗效优于单独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青年精神分裂疾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探究该联合治疗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进行观察分析,为了便于对比观察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其中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5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疏导,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自知力因子评分及BPR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是非常有效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自知力,同时提高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杨改娥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7):1766-1767
目的:针对银屑病易复发或加重的原因,观察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该病的疗效.方法:将入选25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配合心理治疗,采用上海市银屑病防治研究协作组修订的疗效标准判断疗效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和基本治愈及显效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31、37、58、10;15、32、51、19.经Ridit分析,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U=2.239,P<0.05).对基本治愈及显效者1 a后随访,治疗组68例复发30例,对照组47例复发32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x2=5.497,P<0.05).结论:采用心理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提高银屑病疗效,控制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减少银屑病的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银屑病易复发或加重的原因 ,观察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该病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 2 5 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配合心理治疗 ,采用上海市银屑病防治研究协作组修订的疗效标准判断疗效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和基本治愈及显效者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 31、37、5 8、10 ;15、32、5 1、19。经Ridit分析 ,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 (U =2 .2 39,P <0 .0 5 )。对基本治愈及显效者 1a后随访 ,治疗组 6 8例复发 30例 ,对照组 4 7例复发 32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 (χ2 =5 .4 97,P <0 .0 5 )。结论 :采用心理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提高银屑病疗效 ,控制复发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抑郁症利用中医辨证联合心理疏导所取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抑郁症患者50例,将这些患者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利用中医辨证联合心理疏导方法来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利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进行治疗。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利用抑郁量表评分(HAMD)来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两组患者抑郁症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中患者在完成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中患者在完成治疗之后,其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利用中医辨证联合心理疏导治疗抑郁症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比单纯利用心理疏导方法能够取得更高疗效,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所产生的副作用也比较少,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朱平 《大家健康》2017,(12):125-126
目的:常州市武进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100分析心理疏导疗法对康复期精神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康复期精神病人,依据不同治疗方法为标准分组: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60例予以常规西药联合心理疏导疗法治疗),对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展开比对.结果:实验组实验组GAS评分(92.5±1.6)分、SSPI评分(25.6±1.3)分,均比对照组(78.2±2.3)分、(17.2±2.1)分高(P<0.05);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临床对康复期精神病人展开专业治疗时,予以其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疏导疗法,不仅能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还能改善病人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0.
李彪  闫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908-4908
胸部是保护人体生命重要器官的屏障,一旦受到损伤,会立即出现心慌气短,患者对此比四肢受伤更害怕;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例如:紧张、焦虑、恐惧、抑郁、顾虑,有的患者问医生我会死吗?由此导致应激能力下降,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诱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伤口感染、延期愈合、应激性溃疡等应激反应,这些不良反应直接影响着治疗和康复,临床上我们常用药物调理,忽视心理学的干预和疏导作用,我院从2000年至2007年共收治胸部外伤患者40例,在治疗中给予了心理疏导,其效果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有男34例,女6例,司机6例,干部8例,其他26例,年龄14岁~72岁,平均年龄43岁。胸部损伤肋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2例,合并肢体骨折6例,合并脊椎损伤4例,合并气胸8例,合并血胸4例,合并气血胸2例,放置胸部闭式引流10例,40例中有不同程度咳嗽气促、胸痛、紧张、焦虑、恐惧,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情绪不稳。1.2方法除常规抗菌、支持、止痛、闭式引流治疗和手术治疗外,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医师,对40例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包括心理支持疗法等项目,每日施行一次直到症状明显减轻,待紧张、焦虑、恐惧、抑郁...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一典型身心疾患,它的发病是由于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在各种诱发因素作用下,引起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胸闷和(或)咳嗽。心理因素在发病和加重病情方面是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本病属顽固性疾病,很难彻底治愈,久病患者往往有严重心理障碍,多有心情压抑、沮丧、恐惧等。哮喘患者在人格方面多有敏感多疑,过分依赖和期望值过高、自私等,大多心理应激能力差,如遇人际关系冲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失眠患者时使用右佐匹克隆配合心理疏导效果.方法:收集失眠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右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心理疏导,将两组临床疗效及PSQI(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就PSQI评分而言,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失眠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右佐匹克隆配合心理疏导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显著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心理疏导治疗灼口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从2015年2月开始收集患者,以口腔门诊收治的灼口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截止2016年3月,入选对象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均常规对症治疗、针对病因治疗,观察组联合心理疏导.结果 观察组第2周、 第4周疼痛VAS评分与4周内急性疼痛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障碍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疏导有助于灼热综合征的症状控制,增进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期精神分裂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了解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诊治的80例老年期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精神病量表(BPRS)及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期精神分裂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社交障碍又称社交恐怖症,一些研究表明许多人在利用镇静剂时能平静,但离开镇静剂时依然恐惧、害怕,而且可能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笔者应用心理疏导治疗社交障碍,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潘瑜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8):135-136,138
目的研究手足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疏导的需求程度及进行强化疏导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2月于本院手足外科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和观察组(给予强化疏导),每组各37例,将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的1、2周的POMS量表和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存在明显不良情绪及心理状况,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后1周和2周观察组的POMS量表和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2周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干预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足外科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和情绪状态,而强化疏导对于改善这种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心理疏导联合常规护理干预在面神经炎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面神经炎患者的6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特定的心理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不接受相应的特定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组实施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情况情况测定,并对患者干预前后、患者的 SCL-90评分、QOL 评分以及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在经过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2组患者 SCL-90各项因子的评分较护理干预前均有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不但能有地改善面神经炎患者心理状态,其对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满意率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治疗中的影响,从而为该病的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该院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分析总结每位患者的相关心理状况,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下辅以对症心理疏导,1年后采用NIH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比较,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不同程度的偏高,其中以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较为显著,经心理咨询师予相关心理疏导后可有效改善部分症状。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在治疗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应在将来临床治疗中联合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理支持联合药物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方法: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21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两组,治疗组按心理支持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按常规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19%,对照组81.90%,P<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支持治疗对疾病的恢复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及讨论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对于肝硬化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和影响。方法在心理干预前和心理干预后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排除干扰,调查44例患有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其抑郁原因,对比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抑郁原因问卷分析44例患者的抑郁原因:12例(40%)因担心病情恶化,21例(47%)担心医疗费用过多,18例(18%)惧怕疾病痛苦,11例(25%)担心工作会受到影响。13例(30%)担心家庭关系受到影响。分别在心理疏导前后采用GPS量表对患者的抑郁水平进行评估:疏导前,4例(9%)患者正常,31例(70%)处于轻度抑郁状态,9例(20%)处于中、重度抑郁状态。心理疏导后后GPS量表调查显示:26例(59%)患者心理状态正常,15例(34%)处于轻度抑郁状态,3例(6%)处于中、重度抑郁状态。结论肝硬化病人的心理状况不同程度的受到疾病的消极影响。治疗肝硬化患者,不但要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还要辅以积极的心理疏导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心理干预,会对治疗产生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