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LSAB免疫组化方法,用单克隆抗体PC10和DO-1对30例喉鳞癌及10例对照组(声带息肉)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p53蛋白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1)喉鳞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为100%(PCNA-Lls16%~92%),强阳性率为36.7%(11/30),对照组6例阴性,4例弱阳性表达(PCNA-LIs〈10%),试验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CNA及c-erbB-2在喉上皮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与增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0例上皮单纯性增生、26例异型增生及30例喉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CNA及c-erbB-2。结果:单纯性增生、异型增生和喉鳞癌间三者PCNA指数分别为6.64%、29.63%及62.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单纯性增生病变与轻度异型增生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
对44例喉鳞癌和16例声带息肉患者采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探测其人乳头瘤病毒(HPV)6B,11,16,18型DNA同源序列及LSAB免疫组化法探测其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喉癌与HPV16/18杂交阳性率为43.2%(19/44),声带息肉为12.5%(2/16)(P〈0.05)(2)喉癌p53蛋白阳性率为56.8%(25/44),声带息肉全部为阴性;(3)喉癌HPV16/18杂交及p53蛋白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1例喉上皮单纯性增生(SHE),32例非典型性增生(AHE)及42例喉鳞状细胞癌(LSCC)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了原位检测。结果表明;在SHE、AHE及LSCC中,PCNA指数分别为9.57%、27.33%、68.05%,差异极有显著性意义(P<0.001)。在轻、中、重度AHE中,PCNA指数分别为13.79%、30.84%、39.9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PCNA表达程度与非典型性增生程度密切相关,是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生物标志,PCNA组化研究有助于认识喉癌前病变的本质,发展趋势及喉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喉上皮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1例喉上皮单纯性增生(SHE),32例非典型性增生(AHE)及42例喉鳞状细胞癌(LSCC)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了原位检测。结果表明:在SHE、AHE及LSCC中,PCNA指数为9.57%、27.33%、68.05%,差异极有显著性意义(P<0.001)。在轻、中、重度AHE中,PCNA指数分别为13.79%、30.84%,39.94%,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95例喉癌、10例声带息肉和6例喉正常声带组织的p53表达,结果显示,p53蛋白主要定位于喉癌细胞内,呈棕黄色阳性颗粒,少部分位于细胞浆内,95例中阳性显色42例,阳性率44.2%。10例喉气带息肉和6例喉正常声带组织均为阴性。喉癌中p53基因表达阳性与声带息肉、正常声带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1)。喉癌组中,不同年龄组发病有显著性差异(P〈0.05)。喉癌不同临床分  相似文献   

7.
p53蛋白异常表达与喉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对57例喉癌、下咽癌标本p53蛋白染色,进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1)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即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p53蛋白表达率升高(P<0.001);2)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p53蛋白表达率升高(P<0.001);3)p53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1)。提示p53蛋白基因的突变对喉癌、下咽癌的颈淋巴转移有促进作用,因此,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喉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趋势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喉癌中P_53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PCR技术对4例正常喉组织、10例正常白细胞、33例喉癌组织,进行P53基因的5-6和7-8外显子检测,结果发现喉癌中P53基因突变率为69.69%(23/33)(P<0.01),其中5-6外显子突变率为24.24%(8133),78外显子突变率为45.45%(15/33)。各期喉癌P53基因突变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表明P53基因的突变是喉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nm23-H1蛋白和P53蛋白在鼻咽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nm23-H1基因产物和P53基因产物在鼻咽癌(NPC0的表达状态,春一NPC的发生及转移、预后的产生。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m23-H1基因产物和P53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nm23-H1蛋白的表达率为50.4%,P53蛋白表达率为90.4%。nm23-H1蛋白在颈部有淋巴结转移包块才的表达率为27.9%,低于无颈部淋结转移包块者的表达率,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nm23-H1蛋白及  相似文献   

10.
p53蛋白过度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喉癌行p53蛋白检测。结果显示:19例(42.2%)喉癌呈p53蛋白过度表达;在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p53蛋白过度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呈显著关系(P<0.05);随访资料进一步显示,p53蛋白阳性者术后2年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较p53蛋白阴性者明显增加(P<0.05)。表明p53蛋白过度表达不仅与喉癌发生相关,而且在喉癌颈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p53蛋白测定可作为临床预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趋势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岩斜坡区及其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岩斜坡区的位置深在,结构复杂,功能重要,手术中常因暴露欠佳或由于对其实体解剖不够熟悉而误伤重要的组织结构。鉴于此,作者模拟手术入路对2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进行详细的观测,分析讨论了各种入路的适应症,提出术前应根据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等影像学表现,仔细制订手术方案,分别选用不同的入路,或是在一次手术中把单一入路向某一方向扩大,目的在于力求全切除肿瘤,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求安全可靠的手术径路,本文报告6例经口腭手术径路治疗的鼻咽颅底脊索瘤病例的经验。此径路可充分暴露手术术野,以利肿瘤的完全切除。3例存活5~10年无复发;1例术后2年带瘤存活;另2例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死亡。该径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电离辐射对内耳形态与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单一剂量为20、40、60Gy60Coγ射线照射豚鼠耳颞部,观察放射前、放射后24小时及2周内耳的功能与形态变化。结果发现:1)20Gy及40Gy组照射后24h复合动作电位(CAP)反应阈无明显变化,40Gy组2周及60Gy组各期CAP反应阈明显上升。照射后24h各组眼震持续时间与照射前无差别,60Gy组照射后2周眼震时间明显缩短。2)辐射耳的病理学变化特点:耳蜗血管纹、血管内皮细胞及外毛细胞明显受损,底转损伤重于第二、三转。前庭终器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14.
广泛性喉淀粉样变与喉恶性肿瘤(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1981~1995年间20例喉淀粉样变中广泛性喉淀粉变7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病程1~14年(平均5年)。7例病人临床上均误诊为喉部恶性肿瘤。就其临床症状、局部表现及治疗进行了讨论,并与喉部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丹参促进豚鼠声创伤后听纤毛修复与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实验动物暴露于120dB[A]噪声2h,治疗组给予丹参注射液15日,在声创伤后不同时间分别制取耳蜗的光镜和电镜标本。结果表明,丹参能促进豚鼠声创伤后耳蜗听纤毛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在犬施行上颌窦根治术和成形术5周后,窦腔粘膜重新上皮化的变化。观察发现:上颌窦成形术后粘膜纤毛系统再生比传统的柯一陆式根治术组更完全。上颌窦根治术后的再生粘膜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明显减少,并可见部分纤维化和息肉样变。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上颌窦成形术行中鼻道窦造口代替下鼻道开窗;窦前壁环钻术代替凿开术,为术后粘膜修复与再生提供了解剖生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上鼓室前骨板的形态及其对上鼓室胆脂瘤的发病机理的重要影响,本文报告了20例成人颞骨和12例上鼓室胆脂瘤的显微解剖学观察结果。该骨板平均长度52mm,平均厚度11mm,上鼓室前骨板及其附着的粘膜皱襞随乳突气化的不同,而形态不同,若形成骨性骨膜,易于使鼓岬阻塞的病人出现上鼓室负压,诱发上鼓室胆脂瘤。手术时切除上鼓室前骨板及其粘膜皱襞,可显著降低上鼓室胆脂瘤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声带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29例,早期声门癌(原位癌,T1及T2)21例。动态喉镜下的基本表现(如声带粘膜波、振幅、声门闭合及襞裂运动状况),于两类病变有明显区别,结合病理检查,可以早期确诊,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喉癌及癌旁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对32例喉癌及癌旁组织,12例正常喉组织中自由基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自由基代谢产物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测定。检测结果表明,喉癌组织中SOD活性及LPO含量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非常显著,故认为喉癌的发生与自由基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