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神经营养素-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T-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表达的影响,探讨NT-3对脊髓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和NT-3治疗组(C组),每组35只。B、C组用改良Allen′s法以30g·cm致伤大鼠T8脊髓制作损伤模型,C组经蛛网膜下腔导管于术后即刻、4h、8h、12h、24h、3d、7d注入NT-320μl(含NT-3200ng),B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A组打开椎板后蛛网膜下腔置管,不损伤脊髓,不给药。术后24h、3d、7d、14d对大鼠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于术后4h、8h、12h、24h、3d、7d、14d处死动物(n=5),取T8节段脊髓,甲苯胺蓝(Nissl)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Bax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但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Nissl染色C组大鼠脊髓损伤区较B组出血少、残存神经元多,A组正常。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ax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AOD)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1),但C组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cl-2阳性细胞AOD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1),但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NT-3可能通过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脊髓组织,这可能是NT-3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用药时间窗.方法:采用显微血管夹夹伤雌性SD大鼠T10脊髓建立脊髓急性损伤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8只.A、B、C、D组分别于损伤后即刻、1h、3h和6h腹腔注射rHuEPO 50001U/kg,E组损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各组大鼠于术后1d、3d、5d、7d进行BBB运动学评分,并于术后3d、7d用TUNEL染色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术后1d、3d各组大鼠BBB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5d时A、B、C三组BBB评分均高于D、E两组(P<0.01),A、B、C 三组间与D、E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7d时D组BBB评分高于E组(P<0.01),但低于A、B、C三组(P<0.01),而A、B、C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损伤后3d、7d,A~D组的TUNEL、caspase-3染色阳性细胞均高于E组,且损伤后7d时D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高于A、B、C三组(P<0.05),A、B、C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损伤后3d.D组caspase-3染色细胞阳性率高于A、B、C三组(P<0.05),A、B、C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损伤后7d,A~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ASCI后3h内给予rHuEPO可以显著改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抑制伤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生;伤后6h给药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硬膜外注入硫氧还蛋白(Trx)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脊髓组织中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Wister大鼠56只,分为假手术组(A组,n=8)、损伤对照组(B组,n=24)和Trx治疗组(C组,n=24).B、c组用改良Allen's法以30 g/cm致伤大鼠T8脊髓制作损伤模型,同时在蛛网膜下腔置管,C组术后即刻和随后每天1次按0.75mg/kg从硬膜下导管推入硫氧还蛋白,B组在相同时问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A组打开椎板后蛛网膜下腔置管,不损伤脊髓,不给药.在术后3、7、14 d分别对其进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n=8),评分完毕即处死动物,取受损节段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脊髓组织中Nogo-A阳性细胞的表达,同时计数阳性细胞.结果 各时间点B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伤后7、14 d时C组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B组在术后7与14日Nogo-A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1);C组在伤后7、14 d的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ogo-A显著升高,Trx能明显抑制Nogo-A的表达,可能促进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培养为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将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不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不做任何移植,其余步骤同其他组。B、C、D组均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B组将1mlPBS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C组将1ml3×106个骨髓基质细胞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D组将1ml3×106个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分别在移植后7d和14d行脑灌注固定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数。结果C组和D组各时点的神经细胞凋亡数均少于B组(P<0.01),C组和D组移植14d时,神经细胞凋亡数显著少于移植7d时(P<0.01),移植14d时D组神经细胞凋亡数显著少于C组(P<0.05)。C组和D组Bcl2表达阳性的细胞数显著高于B组(P<0.01)。C组和D组Bax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数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下调Bax蛋白的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蛛网膜下腔注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s,GM-1)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9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微球治疗组(A组)、普通GM-1制剂治疗组(B组)和损伤对照组(C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D组)4只。A、B、C组大鼠采用Nystrom法制备T10脊髓压迫损伤模型,伤后即刻开始给药,A组大鼠经蛛网膜下腔一次性注入20μlGM-1PLGA微球悬液(含GM-150μg),B组大鼠伤后至处死前每24h一次经尾静脉注入GM-1普通制剂30mg/kg,C组大鼠经蛛网膜下腔一次性注入20μl生理盐水,D组大鼠不手术、不给药。A、B、C组大鼠于术后1、3、7、14d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术后1、7、14d检测运动诱发电位,术后8h、1d、3d、7d、14d检测大鼠脑脊液中GM-1含量;术后8h、1d、3d、7d、14d处死动物(n=6),取T10节段脊髓并切片,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SCI后14d时损伤脊髓组织中NF200表达情况。D组上述各指标的检测不分时间点,只进行1次。结果:各时间点A、B、C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D组(P〈0.01),术后3d、7d、14d时A、B组显著高于C组(P〈0.01),各时间点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A、B、C组大鼠运动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较D组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均P〈0.01),但术后1d和7d时A、B组N1波潜伏期明显较C组短(P〈0.01),术后7d和14d时A、B组N1波波幅明显较C组高(P〈0.01),各时间点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A、B组大鼠脑脊液内GM-1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和D组(均P〈0.01),术后8h、1d、3d时A组明显高于B组(P〈0.01或0.05),术后7、14d时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组和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D组正常,术后各时间点A、B组大鼠脊髓损伤区组织形态优于C组,而A组与B组大鼠脊髓损伤区组织形态基本相似。A组、B组和C组大鼠SCI后14d损伤脊髓组织中NF200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AOD)值均显著低于D组(P〈0.01),但A、B组均显著高于C组(P〈0.01),A组和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蛛网膜下腔注入GM-1PLGA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与外周应用普通GM-1制剂比较,能减少药物用量,快速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并较长时间维持稳定,提高生物利用率,且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减压环扎法所致损伤脊髓中神经细胞凋亡及Bax、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4组:A组,仅行椎板减压及硬脊膜囊周长测量;采用环扎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B组于环扎术后8h行脊髓减压;C组于环扎术后72h行脊髓减压;D组环扎术后不行脊髓减压。各组分别于术后1d、7d、14d、21d取材,所得脊髓标本行HE染色、Tunel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阳性细胞数等情况,并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神经功能变化。结果:Bax染色:B组和C组术后1d开始阳性细胞数增加,7d时达高峰,14d时仍较明显,21d降低;D组术后阳性细胞数持续升高。Bcl-2染色:B组和C组术后阳性细胞数持续升高;D组术后1d阳性细胞数最多,之后持续降低。Tunel染色:B、C及D组术后1d开始出现凋亡细胞,7d时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21d时仍可见。Bcl-2/Bax值与Tunel阳性细胞数关系:B组和C组二者存在负相关;D组二者呈正相关。BBB评分:A组术后1周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正常;B组和C组术后逐渐升高(P<0.05);D组术后1天开始逐渐降低,7天时最低,然后逐渐升高。结论:环扎法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早期减压能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细胞凋亡,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多聚腺嘌呤二核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和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2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PARP-1抑制剂组(C组)和联合用药组(D组),每组30只。以Allen′s打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每组分别于造模后1d、3d、7d取5只大鼠行BBB评分,处死后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损伤部位脊髓内PARP-1、凋亡诱导因子(AIF)、Caspase-3及Bcl-2的表达;各时间点各组剩余大鼠处死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ARP-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ARP-1、AIF、Caspase-3及Bcl-2的m RNA水平,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1d时B、C、D组大鼠BBB评分均为0分;3d时三组间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7d时D组及C组明显高于B组,且D组最高(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1~7d,B组脊髓组织中PARP-1、AIF及Caspase-3表达逐渐增强,Bcl-2表达逐渐减弱(P0.05);与B组比较,D组及C组的PARP-1、AIF、Caspase-3表达均显著降低,且D组最低(P0.05);而D组及C组的Bcl-2表达显著高于B组,且D组最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目的基因表达水平与其蛋白水平一致。TUNEL结果显示,B组脊髓损伤后3d凋亡细胞最多,7d时数量减少,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P0.05);D组及C组凋亡细胞指数均显著低于B组,且D组最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PARP-1抑制剂3-AB和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可有效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ARP-1、AIF、Caspase-3的表达抑制及Bcl-2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丙泊酚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五组:阿霉素(ADR)损伤组(A组),25μmol/L丙泊酚(PR) ADR组(B组),50μmol/L PR ADR组(C组),100μmol/L PR ADR组(D组)和正常对照组(E组),每组10个样本。通过电镜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Bcl-2蛋白表达水平A、B、C、D组高于E组(P<0.05或P<0.01);B、C、D组亦明显高于A组(P<0.05或P<0.01),Bax蛋白的表达A、B、C、D组明显高于E组(P<0.05或P<0.01),B、C、D组亦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从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可以看到丙泊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强龙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分为A组(单纯椎板切除对照组)、B组(急性脊髓损伤组)和C组(急性脊髓损伤后甲强龙治疗组),C组在损伤后早期从尾静脉注射甲强龙治疗。对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行BBB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状况;分别在术后1、3、7、14 d处死各组大鼠,分别取受损节段脊髓行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PCR)方法观察OMgp mRNA的表达。结果 B、C组大鼠在损伤后各个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B、C组各个时间点OMgp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5),7 d时最高;C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OMgp显著升高,早期应甲强龙对OMgp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脊髓减压联合电针对急性上颈段重度脊髓压迫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B,实验组C、D、E),每组6只,采用经寰枕间隙置入球囊导管加压造成脊髓压迫损伤的方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A组无任何干预,空白对照,B组置入球囊导管后不加压,做假手术对照,C、D、E组加压48 h后松球囊脊髓减压,C组取百会、大椎穴进行电针干预,连续波,频率2 Hz,治疗时间15 min,持续治疗14 d,D组于大鼠尾静脉注射甲强龙进行甲强龙冲击治疗,E组不再行任何治疗干预。14 d后5组大鼠全部行腹主动脉取血和脊髓损伤组织取材,采用BBB评分法对5组大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ELISA法检测损伤组织及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activating factor,PAF)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组织中Caspase-9的表达。结果:BBB评分:对照组A、B在实验组压迫后1、48 h,实验组治疗后24 h,3、7、14 d等6个时间点上均为(21.000±0.000)分,实验组评分始终低于对照组,C、D组评分显著高于E组(P0.05),C、D组评分相近(P0.05)。ELISA法测PAF结果显示:A、B、D、E组血清中PAF浓度相近(P0.05),C组血清中PAF浓度较其余4组低(P0.05),A、B组组织中PAF浓度结果相近(P0.05),C组组织中PAF浓度较A、B组高(P0.05),D组组织中PAF浓度较A、B、C组高(P0.05),E组组织中PAF浓度较其余4组高(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A、B组Caspase-9的表达量相近(P0.05),C组表达较A、B组高(P0.05),D组表达量较A、B、C组高(P0.05),E组表达较A、B、C、D组高(P0.05)。结论:脊髓减压联合电针治疗急性上颈段重度脊髓压迫损伤较脊髓减压联合甲强龙和单纯脊髓减压效果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脊髓损伤组织中PAF的含量与下调其Caspase-9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对缺血预处理对兔主动脉阻断后脊髓功能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2 4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缺血再灌注组 (B组 )和IPC保护组 (C组 ) ,每组 8只。分别于首次预处理即刻 (C 40 )、缺血即刻 (I0 )、缺血 45min(I45)、再灌注后 60min(R60 )和术后 7d处死动物前即刻 (R7d)采血检测血清和R7d脊髓组织NO的浓度。术后观察后肢神经功能的评分、后肢针电极肌电图 (EMG)和脊髓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组血清NO浓度较缺血前和A、C组对应时点值显著升高 (P <0 .0 1)。C组R7d血清NO浓度明显低于其他时点及A组R7d测定值 (P <0 .0 5或 0 .0 1)。B组脊髓组织NO浓度显著高于A、C组(P <0 .0 1)。B组后肢神经功能和脊髓病理学评分均显著性低于A、C组 (P <0 .0 5或 0 .0 1) ,其后肢EMG亦较C组有显著性病理改变 (P <0 .0 1)。结论 IPC对家兔主动脉阻断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机制与抑制NO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cutespinalcordinjuryisaseverekindoftrauma.Thesecondaryinjurymechanismhasbeentoocomplextobetotallyunderstoodtillnow .Studieshaveshownthattheimmuneinflammatoryreactionparticipatesinsecondaryspinalcordinjuryasanimportantpathologicalprocessinearlyinjury .Itwa…  相似文献   

13.
罗哌卡因致大鼠脊髓神经毒性时Bax和Bcl-2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致大鼠脊髓神经毒性时Bax和Bcl-2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罗哌卡因脊髓神经毒性的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260~300 g,按改良Yaksh法鞘内置入脊髓微导管,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n=18):生理盐水组(NS组)、0.5%罗哌卡因组(R1组)和1%罗哌卡因组(R2组).R1组和R2组于置管后第7天经脊髓微导管分别注射0.5%、1%罗哌卡因0.12μl/g,注药速率10 μl/15 s,每隔1.5小时给药1次,给药期24 h,共注药16次,NS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最后1次鞘内注射罗哌卡因或生理盐水后,每隔10分钟行双下肢运动阻滞评分1次,共5次(T1-5),以评价运动阻滞效果;于鞘内注射罗哌卡因或生理盐水后6、12和24 h(T6-8)时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后取脊髓,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构,并测定脊髓组织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NS组比较,R1组T1,2时、R2组,T1-3时大鼠双下肢运动阻滞评分升高,R1组脊髓组织Bax、Bcl-2表达均上调(P<0.05),Bcl-2/Bax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组脊髓组织Bax表达上调(P<0.05),Bcl-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Bax比值降低(P<0.05).R1组超微结构改变主要为线粒体和内质网轻度肿胀,而神经细胞未发生凋亡;R2组脊髓神经细胞出现了核固缩等早期凋亡改变.结论 罗哌卡因的脊髓神经毒性可能与激活神经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大鼠肝癌(HCC)发生发展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A组(AFB_1组28只)、B组(AFB_1+EGb761组29只)和C组(对照组14只)3组大鼠,定期肝活检并于第64周全部处死,观察实验肝癌发生过程中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肝癌发生率、丙二醛(MDA)及8-羟基鸟嘌呤核苷(8-OHdG)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B组大鼠诱癌各时期肝脏损害均较A组轻,增生性病变发生亦较迟,肝癌诱发率(26.92%)明显低于A组(76.00%)(P<0.01),对照组无肿瘤发生.在各检测点(实验第14、28、42、64周),B组大鼠肝组织MDA含量(nmoL/mg蛋白)分别为0.14±0.01、0.24±0.01、0.36±0.01、0.60±0.01,均显著低于A组的0.27±0.01、0.66±0.01、0.56±0.01、0.93±0.02(P<0.05),在第64周时还明显低于C组的0.84±0.03(P<0.05);B组在第28、42和64周时8-OHdG蛋白的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EGb761能够明显抑制AFB_1诱发大鼠肝癌的发生,这可能与其降低了自由基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AFB_1诱导的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紫草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即A组;假手术+紫草素组,即B组;脊髓损伤+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组,即C组;脊髓损伤+紫草素组,即D组;每组24只。C、D组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急性SCI 模型。所有大鼠硬膜下置管,A 组不给药,B组和D组造模后30 min 经导管注射紫草素100 mg·kg-1,C组注射等量 DMSO,每日1次,至取材时间点。各组分别于造模后6、12 h和3 d 每组取8只大鼠,行 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及造模后1、3、7、14、21 d行斜板实验,再处死动物取脊髓组织。造模后1 h 每组大鼠腹腔注射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1 mg·kg-1,术后24 h取材检测脊髓组织 PI 红染细胞数;24 h 时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情况,尼氏(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数量,使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 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2,Bcl-2)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A组和B组各时间点的 BBB 评分均正常,C、D组各时间点均低于A、B组,D组造模后12 h和3 d的 BBB 评分高于同时间点C组(P<0.05)。造模后12 h,D组PI 红染细胞较C 组明显减少,神经元崩解减轻(P<0.05)。造模后24 h,A 组和 B 组脊髓组织 HE 和 Nissl 染色正常,D 组脊髓组织损伤程度和存活神经元数量均优于 C 组(P<0.05)。Bcl-2、RIPK1蛋白在A 组、B 组表达很低; RIPK1 在C组表达明显增高,在D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在D 组表达高于C 组(P<0.05)。结论:紫草素可减轻大鼠急性SCI后的病理变化,改善行为学评分,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抑制TNFR/RIPK1信号通路介导的坏死性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AC)治疗艾滋病病人感染创面的Bax和Bcl-2蛋白变化。方法〓40例艾滋病人分为VAC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感染创面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方法,VAC治疗组感染创面采用VAC治疗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创面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检测感染创面细胞的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VAC治疗的病人创面愈合效果优于普通换药的病人,其中显效17例,有效2例,1例无效;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4例,3例无效,两组有效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Bcl-2蛋白阳性的细胞数接近(P>0.05),其干预治疗后第3、7、14天为6±1.5/HP、10±2.3/HP、14±2.7/HP、15±3.2/HP,高于对照组的5±1.2/HP,6±2.1/HP,6±1.8/HP,7±0.9/HP。同样,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第3、7、14天,VAC治疗组感染创面Bax蛋白阳性的细胞数分别14±3.2/HP,13±3.5/HP,10±3.1/HP,5±1.2/H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的13±2.8/HP、12±3.2/HP、11±3.1/HP、10±2.5/HP(P<0.05)。结论〓VAC能够促进艾滋病感染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ax和Bcl-2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Ⅰ型(sCR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组织补体固有成分C9及补体调节因子Clust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观察sCR1组与生理盐水(NS)组在伤后12h、1、3、7、14d时间点脊髓损伤组织中C9和Clusterin表达的部位及时程,并采用斜板实验评定两组大鼠的下肢运动功能,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sCR1组及NS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脊髓损伤组织中C9、CLusterin表达增强,并存在动态变化过程。sCR1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C9表达均明显轻于NS组(P<0,01);sCR1组在伤后12h、1、3d时间点Clusterin表达明显轻于NS组(分别为P<0.01、P<0.01、P<0,05),伤后7、14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R1组在伤后3、7、14d时间点大鼠下肢运动功能明显优于NS组(分别为P<O.05、P<O,01、P<O,01)。结论 基因重组sCR1可显著抑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组织C9和Clusterin的表达,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机制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