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红娟  贾晓颖 《天津护理》2020,28(6):688-689
目的: 探讨腹内压监测在指导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至12月236例入住ICU并实施EN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ICU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制一次性膀胱内压测量器监测腹内压,并根据腹内压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并发症的发生率和7 d喂养达标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泻、胃残余量增加、呕吐/返流、便秘等喂养不耐受并发症低于对照组,7 d喂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肠鸣音减弱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自制一次性膀胱内压测量器监测腹内压能减少ICU危重患者早期EN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冉  刘芳  杨倩倩 《上海护理》2014,14(5):72-74
<正>早期肠内营养不仅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更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危重症患者只要胃肠道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就要积极采用肠内营养[1]。肠道是对腹内压升高反应最敏感、受影响最早的器官[2]。正常状态下腹腔内压力(IAP)与大气压相近,平均压力都小于10 cmH2O,各种因素引起腹内压持续升高,导致腹腔高压症(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继而进展为腹腔室间隔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腹内压监测指导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空针抽吸法监测胃残余量指导肠内营养。评价两组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率、7 d内目标喂养量达成率、额外护理时长、额外费用。结果:研究过程中,试验组、对照组各有1例病人因病情变化停止肠内营养,予以剔除,最终试验组纳入66例,对照组纳入46例。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7.76%,低于对照组(54.17%);试验组7 d内目标喂养量达成率为80.30%,高于对照组(56.52%);试验组额外护理时长为0.00(90.00)min,短于对照组[100.00(300.00)min];试验组额外费用为0.00(105.00)元,低于对照组[95.00(275.0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腹内压调整营养液泵入,能够指导危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提高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减轻护士工作量,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监测胃残余量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PubMed、OVID、E1sevier、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6篇文献纳入研究,共纳入1 23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监测胃残余量组可降低呕吐的发生率(P0.05),但两组在肺部并发症和腹泻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摄入和预后情况由于结局指标、干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等原因未能做Meta分析,只采用描述性分析。结论监测胃残余量的有效性仍有待研究。今后尚需开展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对监测胃残余量的应用效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873-4874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危重症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与对照组。采用腹腔内压间接测量法,对两组患者的腹内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APACHEⅡ)进行评价,得出结果,根据该结果统计出死亡率。经数据对比分析,对照组的腹内压值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以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评分结果均低于重症组,两组数据对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腹内压监测能够及时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评估和预后,从而抑制病情发展,有效的保证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对危重患者空肠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72例入住ICU并开展空肠营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6例,实验组实施腹内压监测,并根据测量的腹内压调节肠内营养;对照组按照常规临床观察指导空肠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出现空肠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腹胀、腹泻时患者腹内压前后差值及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空肠营养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内压监测对危重症患者空肠营养并发症的观察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肠内营养预防和辅助治疗压疮的效果,为指导压疮患者合理补充营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4年第1期)、CINAHL、MEDLINE、EMbase、CBMdisc、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由3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及提取资料,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851例患者,6篇涉及肠内营养预防压疮的研究,11篇涉及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压疮的研究,其中3篇随机对照试验均涉及到压疮的预防和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肠内营养可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率(RR=0.84,P=0.006),缩小压疮面积(SMD=-1.23,P=0.000),不增加压疮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R=0.82,P=0.69);但不能提高压疮治愈率(RR=1.46,P=0.05)及不能降低压疮患者的病死率(RR=1.57,P=0.06)。结论肠内营养能降低压疮发生率、收缩压疮面积,对压疮愈合有促进作用,但不能提高压疮治愈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腹内压监测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空肠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8例,对照组给予疾病积极治疗及空肠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动态腹内压监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率、病死率、营养状况、恢复普通饮食时间及空肠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患者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腹泻、胃潴留等肠道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腹内压监测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空肠营养,能更合理指导空肠营养,有效降低空肠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所需热量的摄入,维持患者肠道功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25-626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延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营养指标、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B、PA、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胶晶比对危重症患者腹内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且每日测量腹内压不少于2次的患者资料,根据腹内压改变,将入选患者分为腹内压降低组与非腹内压降低组,统计分析第24、48、72小时胶晶比与腹内压变化的关系。结果:第24、48、72小时腹内压降低组分别为167、91、56例,非腹内压降低组分别为220、94、59例,第24小时腹内压降低组胶晶比明显高于非腹内压降低组(0.51±0.05 vs.0.49±0.03,P<0.05),第48、72小时腹内压降低组与非腹内压降低组胶晶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0±0.03 vs.0.21±0.02;0.12±0.02 vs.0.13±0.02,均P>0.05)。第48、72小时腹内压降低组液体总量明显低于非腹内压降低组(3864.18±102.02比4493.03±170.54;3661.07±130.23 vs.4021.36±124.00,均P<0.05)。结论:提高胶晶比可以明显降低ICU患者24 h内腹内压,限制液体总入量可以明显降低ICU患者48、72 h腹内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对20例入住ICU的糖尿病伴危重症患者应用瑞代肠内持续泵入营养,同时配合使用适量的胰岛素,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末梢血糖和营养状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四段末梢血糖稳定、趋于正常,各营养指标提示机体代谢呈正氮平衡。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危重症患者早期应用瑞代营养液持续肠内泵入,配合使用适量的胰岛素控制血糖,既有效地改善了机体营养代谢状况,又减少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102例ICU的危重患者进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并配合做好护理.比较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较未行肠内营养支持前明显升高(p均<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有良好的营养支持作用,整体、细致、专业的护理措施有利于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危重症患者而言,早期启用肠内营养(EN)不仅是补充营养,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在维持肠道功能和肠道微生态中的特殊重要作用。任何药物治疗产生的效果都与剂量相关,营养治疗亦是如此。理想的EN目标在于供给的量与质能够带给危重症患者最大获益与最小伤害,而充分营养供给并避免医源性营养不良是最终的理想目标。但是,早期EN的不耐受是危重症患者常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不恰当的供给将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害。认识这些可能的风险并予以规避是ICU医护人员需要重视与了解的必要知识。在一些严重的或特殊疾病状态下,及时评估及调整EN治疗方案才可能实现其理想目标,使患者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与肠内营养(EN)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2—12月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EN之前与EN后测量患者腹内压,评估患者营养期间是否有肠内营养不耐受现象发生.结果 80例患者的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75%,其中肠鸣音消失或减弱的发生率为55%,腹泻...  相似文献   

15.
影响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试图阐明影响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的主要因素.方法 根据患者是否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等入选标准,回顾性分析近18个月收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患者192例.依据第3天肠内营养供给能量是否达到目标营养供给量[25 kcal/(kg·d)]的60%,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药物.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阐明主要影响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的因素.结果 两组胃肠道手术、儿茶酚胺类药物、镇静镇痛药物、肾脏衰竭、肠内营养后腹胀、重症胰腺炎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重症胰腺炎外,将上述因素导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肠道手术和儿茶酚胺类药物的使用对肠内营养达标具有明显的影响(P均<0.05),其OR值分别是7.094(95%CI 1.841~27.332)和3.076(95%CI 1.295~7.302).结论 除重症胰腺炎患者外,胃肠道完整性的破坏和血流动力学的障碍是影响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章归纳了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治疗时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危重症患儿需早期开展肠内营养,减少肠内营养治疗的中断,并对肠内营养实施的途径及输注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虞瑜  陈建时  杨汉喜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4):1308-1310
目的探讨监护仪腹内压监测法(经膀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8月我院ICU需经膀胱行腹内压监测的危重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人工腹内压监测法(经膀胱)和监护仪腹内压监测法(经膀胱)对相同患者每日监测3次,比较两组方法所测值的差异以及监测通道开放次数、护理时数、护士满意度。结果 40例患者监护仪腹内压监测法(经膀胱)和人工腹内压监测法(经膀胱)数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经膀胱行腹内压监测法的监测通道开放次数、护理时数和护士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护仪腹内压监测法(经膀胱)监测结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护士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国内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营养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国内发表的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类文献,采用Coe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以独立、双盲的原则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最后数据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14篇研究中,Meta分析表明: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术后血清白蛋白的加权均数差为1.55,95%C1(0.81,2.29);患者术后血清转铁蛋白的加权均数差为0.34,95%CI(0.30,0.38);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加权均数差为-20.66,95%CI(-23.91,-17.40)。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可以提供患者术后恢复足够的血清蛋白原,并能较早恢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螺旋形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3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2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ICU监护时间、营养支持时间以及营养指标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盲插法成功30例占93.8%,有2例需内视镜引导完成;观察组ICU监护时间和营养支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清蛋白均较自身肠内营养支持前有显著升高,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结论 螺旋形鼻肠管简单易行,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疗程短,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可作为危重症患者首选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0.
检索相关文献,从经膀胱腹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优点、影响因素进行了陈述,并阐述危重症患者经膀胱腹内压的监测的注意事项,为临床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