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达  王洁 《西部医学》2012,24(12):2397+2400
目的观察胸腺法新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止疱、皮损愈合及疼痛缓解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疗程比对照组疗程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法新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且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13-15
目的分析胸腺法新联合ART治疗对HIV患者Th1/Th2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就诊的80例HI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选择ART治疗,试验组选择胸腺法新联合ART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及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前提高,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IV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胸腺法新联合ART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更好地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改善免疫应答失衡的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戴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3):353-355,359
目的:探讨注射用胸腺法新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SCAP)的疗效以及对患者体内血清免疫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2例老年SCAP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胸腺法新治疗组,每组各7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胸腺法新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胸腺法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胸腺法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1.97%,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47.89%,x2=7.15,P=0.026),治疗后30 d内累积生存率为57.9%,显著高于常规治疗(33.2%,x2=10.86,P=0.013);治疗1周后胸腺法新治疗组CD4+水平和CD4 +/CD8 +比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水平,而CD8 +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水平(P<0.05);两组组治疗1周后IgA、IgG、IgM及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胸腺法新能显著提高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患者累积生存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胸腺法新促进胸腺内的骨髓干细胞刺激CD4+淋巴细胞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采用胸腺法新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附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38例急性附睾炎患者,按照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9例和观察组29例。其中对照组主要应用抗生素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显效例数为87,显效率为79.8%;观察组显效28例,仅有1例无效,显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总住院时间,疾病复发及睾丸萎缩等后遗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胸腺法新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附睾炎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徐晓磊 《当代医学》2016,(3):139-140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 b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 b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干扰素α-2 b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LT、TBIL及HBV-DNA、HbsAg、HbeAg、HbeAb的转换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为(38.71±18.76)U/L、TBIL为(37.55±12.78)mol/L及HBV-DNA、HbsAg、HbeAg、HbeAb的转换率等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 b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胸腺法新治疗组)40例。结果:联合治疗组ALT、TBIL、ALB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同时联合治疗组HBVDNA病毒学转换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效果明显,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7):911-912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给予利尿、白蛋白、血浆及多烯磷脂酰胆碱等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22例加用苦参素联合胸腺法新,对照组22例给予基础治疗。治疗24周,观察两组间治疗前后症状、生化指标、病毒定量、Child-pugh计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改善率,分别为63.6%和36.3%,治疗组HCV-RNA下降率40.9%,对照组1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苦参素联合胸腺法新能改善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分级,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廖洪斌  李新枝  刘艳会 《黑龙江医学》2021,45(21):2252-2253
目的:探究抗病毒逆转录联合胸腺法新治疗艾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襄阳市传染病医院确诊为艾滋病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A组(采用抗病毒逆转录疗法)和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胸腺法新治疗),A组35例,B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血清TGF-β水平和服用药物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比A组高.治疗前1 d,两组患者血清TGF-β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两组患者血清TGF-β水平均比治疗前1 d低,且B组患者血清TGF-β水平比A组低.B组服用药物毒副反应总发生率比A组略高.结论:对艾滋病患者采用抗病毒逆转录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患者血清TGF-β水平,且药物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原发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于2017年04月至2018年04月收治的原发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4例。常规组患者接受放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放化疗基础上,为原发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予以手术联合治疗,可获得更加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效果优于传统开胸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腺法新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9日—2020年3月20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疗出院的26例细胞免疫功能降低(CD4^(+)T计数<410个/μL)的普通型COVID-19病例,依据是否使用了胸腺法新治疗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β、阿比多尔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同时联合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皮下注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CD4^(+)T及CD8^(+)T计数基线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均在出院后按时完成随访复诊。两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核酸复阳率、出院时的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出院时的CD4^(+)T计数及CD8^(+)T计数均较入院时升高(P<0.05),升高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显示对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按说明书用量使用胸腺法新治疗能得到确切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诱导的过敏原非依赖性哮喘样模型小鼠的观察,探索IL-33对小鼠肺组织中T、B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T(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和固有淋巴样2型细胞(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氯化钠注射液(normal saline,NS)组和IL-33组,分别将NS、IL-33于1~6 d连续滴鼻,之后隔天滴鼻至18 d制备小鼠哮喘模型。采用有创肺功能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肺组织切片染色观察气道炎性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B细胞亚群,NKT细胞和ILC2细胞数量及比例变化。结果 与NS组相比,鼻腔给予IL-33刺激可引起小鼠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增生。IL-33组小鼠肺组织T细胞(CD3+T)及其亚群细胞数增多,Th2细胞(CD3+CD8-IL-4+)出现优势分化,Th1/Th2细胞比例下降(P<0.01);B细胞(CD19+B)及其亚群(B1a:CD19+CD23-CD5+CD11b+,B1b:CD19+CD23-CD5-CD11b+和B2:CD19+CD23+B220+)以及ILC2细胞(lineage-ICOS+ST2+)数出现明显增加(P<0.01);NKT细胞(CD3+CD8-CD49b+)比例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IL-33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造成肺组织T、B淋巴细胞亚群和ILC2细胞的数量及比例改变,打破局部免疫系统平衡,引发哮喘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浆Dickkopf-1(DKK-1)水平,并分析其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32例RA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KK-1的水平,并记录RA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Treg、nTreg、aTreg、sTreg、Teff、Tfh、CD4+CD161+T、CD8+T、CD8+CD161+T细胞)。比较两组血浆DKK-1的水平,并分析其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RA患者血浆DKK-1浓度为(124.97±64.98) ng/L,健康对照组血浆DKK-1浓度为(84.95±13.74) ng/L,RA患者血浆DKK-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外周血CD8+CD161+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血浆DKK-1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r=0.406,P=0.021)、DAS28评分(r=0.372,P=0.036)、免疫球蛋白G(r=0.362,P=0.042)、免疫球蛋白A(r=0.377,P=0.033)呈正相关;与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免疫球蛋白M、补体C3、补体C4、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3)RA患者血浆DKK-1水平与外周血CD8+CD161+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413,P=0.019);与Treg、nTreg、aTreg、sTreg、Teff、Tfh、CD4+CD161+T、CD8+T细胞无相关性。(4)外周血CD161+CD8+T细胞百分比与红细胞沉降率(r=-0.415,P=0.004)、C-反应蛋白(r=-0.393,P=0.007)、DAS28评分(r=-0.392,P=0.007)、类风湿因子(r=-0.535,P<0.00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r=-0.589,P<0.001)、免疫球蛋白G(r=-0.368,P=0.012)、免疫球蛋白M(r=-0.311,P=0.035)呈负相关;与年龄、病程、免疫球蛋白A、补体C3、补体C4、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浆DKK-1水平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的CD8+CD161+T细胞百分比均升高,可能与患者体内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DKK-1参与骨稳态的调节,可用作RA骨破坏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免疫抑制剂治疗中系统性硬化症 (systemic sclerosis, SSc) 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 (natural killer,NK) 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SS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使用免疫抑制剂的32例SSc患者(SSc组)和 3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外周血T、CD4+T、CD8+T、B、NK细胞数量及比例,比较SSc组与HC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SSc其他实验室及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HC组相比,SSc组中T、CD4+T、CD8+T、B、NK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 (P<0.05), 同时,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也明显降低(P=0.004); 此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SSc患者中65%以上外周血存在各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数量减少。CD4+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其出现雷诺现象的比例明显升高(P=0.024), 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也明显升高(P<0.001,P=0.018); CD8+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升高(P=0.022);B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发生指尖溃疡的风险明显增高(P=0.019); NK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发生指尖溃疡的风险明显增高(P=0.033),而体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水平明显降低(P=0.049)。相关性分析可见,红细胞沉降率与总T淋巴细胞(r=-0.455,P=0.009)、CD4+T淋巴细胞(r=-0.416,P=0.018)、CD8+T淋巴细胞(r=-0.430,P=0.014)、B细胞(r=-0.366,P=0.039)数量呈负相关。结论: +T、CD8+T、B及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某些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与雷诺现象、指尖溃疡的发生有关,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呈明显负相关,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SSc中应定期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 5,MDA5)抗体相关皮肌炎合并急进性肺间质病变(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disease,RP-ILD)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和B细胞及其各亚型淋巴细胞的数量在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为抗结核疗效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对象包括40例活动性结核患者、65例结核潜伏感染者、94例健康对照者。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3+CD4+和CD3+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CD19+B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和B细胞各亚群的百分比。结果 治疗前活动性结核患者、健康对照者和潜伏感染者CD3+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例分别为(796±243)个/μL和(68.35±8.94)%、(1 213±449)个/μL和(65.58±6.07)%、(1 391±538)个/μL和(66.75±6.54)%;CD3+CD4+分别为(438±153)个/μL和(37.91±7.47)%、(630±254)个/μL和(38.88±6.06)%、(709±242)个/μL和(34.62±3.79)%;CD3+CD8+T分别为(280±112)个/μL和(23.83±7.33)%、(456±208)个/μL和(23.51±6.52)%、(530±253)个/μL和(25.01±5.90)%;CD19+B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例分别为(111±50)个/μL和(7.32±2.96)%、(163±69)个/μL和(7.91±2.95)%、(188±99)个/μL和(8.59±3.96)%。治疗前活动性结核患者CD3+T、CD3+CD4+和CD3+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比健康对照者和潜伏感染者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性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CD3+、CD3+CD4+、CD3+CD8+T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例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未成熟B细胞及记忆性B细胞较健康者及潜伏感染者比较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外周血初始B细胞较潜伏感染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者比较无差异。结核患者外周血浆细胞较健康者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治疗3月记忆性B细胞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浆细胞进行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结核患者外周血T、B细胞稳态被打乱,随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及治疗时间的延长,被破坏的T、B细胞稳态将逐渐恢复,动态观察T、B细胞亚群的变化对结核病的诊断和疗效转归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收集广州市13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出院1年随访资料,并分析总结其特点,为进一步评价COVID-19患者的远期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治愈出院1年并在该院康复门诊随访的134例COVID-19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COVID-19患者住院时确定的轻型、普通型、重型为分组,分别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肺功能、胸部CT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4例随访患者新型冠状病毒IgG阳性105例(占78.4%);CD4+及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分别有34例(占25.4%)及20例(占14.9%);肺通气功能障碍者34例(25.4%),弥散功能障碍37例(27.6%)。三组患者对比,抗体IgG阳性比例、CD4+及CD8+淋巴细胞下降比例、肺功能异常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胸部CT基本正常89例(占66.4%),以慢性炎症为主10例(占7.5%),以纤维病灶为主31例(占23.1%),出现间质性改变4例(3.0%);相较而言,重型组患者更容易出现慢性炎症及间质性改变。结论 对出院随访满1年的COVID-19康复期患者,大部分IgG抗体呈阳性,绝大多数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肺功能及胸部CT均可恢复正常,但有部分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肺通气功能受损和弥散功能障碍,胸部CT可见慢性炎症、纤维病灶及间质性改变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19, 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2月8日至3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由三家援鄂医疗队负责的隔离病房收治的81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的疾病状态分为普通型(35例)、重型(39例)、危重型(7例)。检测血常规、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比较不同临床亚型组患者间各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绝对数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普通型及重型患者,且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呈递减趋势。22例患者首次检测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绝对数、CD4+/CD8+六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59例患者上述指标存在异常,以NK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最为常见(61%,56%)。将NK、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患者作为一组,其余指标异常患者作为一组,前者危重型患者较多(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分别为4:8:7 vs. 19:21:0,P=0.001),且死亡病例均在此组(6例 vs. 0例,P=0.001)。15例患者B淋巴细胞绝对数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余64例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减低组与正常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分别为4:7:4和30:31:3,减低组危重型患者比例多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COVID-19患者临床亚型越危重淋巴细胞各亚群绝对数越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造血功能的影响,阐明PNS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机制。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PNS组、中剂量PNS组和高剂量PNS组,低、中和高剂量PNS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00、200和400 mg·kg-1PNS,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测量小鼠体质量并计算脾脏及胸腺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并计算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γ干扰素(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红细胞(RBC)、骨髓单个核细胞(BMCs)、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数量及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RBC、BMCs、WBC、Plt数量和Hb水平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中INF-γ、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PNS组小鼠体质量、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升高(P<0.05),外周血RBC、BMCs、WBC、Plt数量和Hb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中INF-γ、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PNS呈剂量依赖性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抑制INF-γ和TNF-α释放,提高造血相关因子水平,从而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玉溪市未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和CD8)自然变化,了解其艾滋病自然病程。方法 收集2006—2014年间玉溪市新报告HIV/AIDS未抗病毒治疗资料,获取首次与末次CD3、CD4和CD8数据,描述并比较CD3、CD4和CD8自然变化速率。结果 CD3、CD4和CD8月均自然变化速率分别为4.14个/μL、-2.13个/μL和7.57个/μL。其中886例(62.66%)CD4末次较首次低,表现为自然下降。首次CD4越高,其月均下降越快,而首次CD4较低,其月均下降较慢甚至出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汉族、≥50岁者、传播途径为注射吸毒者月均CD4自然变化下降速率较快,而女性、少数民族、50岁以下者、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者CD3、CD8上升速率较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玉溪市HIV/AIDS CD3、CD4和CD8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仍然有部分HIV/AIDS的CD4下降较快,或是CD3 、CD8上升较快,需对该类人群加强随访,及时介入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