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9,(9):121-12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性顽固性面瘫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共48例(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共50例(针药结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面神经功能、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入院时两组TFGS、症候积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TFGS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顽固性面瘫者以针药联合治疗,患者症状缓解、面神经功能改善较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针刺并用补阳还五汤桂枝汤合牵正散对周围性面瘫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排除脑干卒中、面神经肿瘤、皮肤肿瘤、腮腺肿瘤及面神经外伤。按照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即针刺组(常规针刺组)和针药组(针药并用组),各40例。针刺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对针药组予以针刺合用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桂枝汤加减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针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明显优于针刺组(80.00%,3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使用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桂枝汤合牵正散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面瘫,又称口眼喁斜、口僻,俗称歪嘴风。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临床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外周性面瘫两种类型。《金匮要略》谓:“络脉空虚”,风邪乘虚而入,发为“喁僻”,即外周性面瘫。现将中医药疗法治疗“面瘫”46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经筋刺法配合刺络、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43例有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来自于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43例,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4~64岁,平均(36.25±12.46)岁;面瘫左侧23例,右侧20例,病程在2月以上,最长达13个月;带状疱疹病毒感染15例,其余均为上呼吸道感染以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贝尔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1 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在轻度面瘫患者治疗有效率相当,但在中度、重度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别较大,尤其是遇到重度面瘫患者,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贝尔面瘫疗效可靠且安全,起效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8.
蜂针治疗顽固性面瘫64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6月至2000年4月,采用蜜蜂尾部的毒刺螫入人体相关部位,治疗经中西医、针灸及其它疗法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周围性面瘫64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治疗观察病例共64例,男29例,女35例;年龄18岁~57岁,平均年龄358岁;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28例,3~4个月以内的15例,4~5个月以内的9例,5~6个月以内的8例,6个月以上的4例。中医辨证属正气不足、络脉空虚者41例,属风痰瘀血阻滞脉络者23例。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治疗组诊断标准。(1)病程在2个月以上,经中西医、针灸和其它疗法治疗无效者。(2)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1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和针刺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可互补其短,内外兼治,有助于患者肢体及语言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刚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1):89-90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顽固性周围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患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的中药汤剂,结合应用电针、头针、温针灸、TDP照射、梅花针、闪罐等法综合治疗。[结果]28例患者中,痊愈11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6%[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针灸综合治疗顽固性周围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经筋排刺法和毫针刺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11例贝尔面瘫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经筋排刺组)或对照组(毫针刺法组),均每日针刺1次,5次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以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的评价标准,进行治疗后以及1、3个月随访的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分组均衡,基线状况好,可比性强(P >0.05);治疗后两组痊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及1、3个月随访的House-Brackmann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3个月随访的面神经功能恢复比1个月好。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经筋排刺法和毫针刺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临床疗效均好,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经筋排刺法和毫针刺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1l例贝尔面瘫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经筋排刺组)或对照组(毫针刺法组),均每日针刺1次,5次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以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的评价标准,进行治疗后以及1、3个月随访的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分组均衡,基线状况好,可比性强(P〉0.05);治疗后两组痊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及1、3个月随访的House—Brackmann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月随访的面神经功能恢复比1个月好。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经筋排刺法和毫针刺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临床疗效均好,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对贝尔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贝尔面瘫患者98例采用经筋排刺对其分期治疗。结果:98例患者中,治愈80例,占总数的81.6%,好转8例,占8.1%,显效9例,占9.1%,无效1例,占1.2%,总有效率98.6%。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经筋排刺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顽固性面瘫通常被认为是病程超过1个月仍未痊愈的面瘫[1].该症属临床常见病、疑难病,治疗起来颇为棘手,笔者2007至2011年运用温热粗针治疗该病6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钟勉扬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4):138-140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6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②抗病毒药物;③小血管扩张药物;④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组18例牵正散合补阳还五汤(白附子先煎、僵蚕各10g,全蝎5g,当归尾10g,川芎8g,赤芍、桃仁各10g,红花6g,地龙10g,黄芪15g,三七10g,穿山甲6g,蜈蚣1条;血虚加熟地、白芍各15g;阴液不足加玄参15g,麦冬12g),1剂/d,热酒调和,早晚口服;体针,电针,拔罐,穴位注射等。连续治疗10天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2.2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贝尔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临床上不明原因的不伴有其他特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中周围性面瘫的患病率为425.7每10万人口,农村为258每10万人口,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20每10万人的年发病率[1]。 相似文献
18.
针药结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属骨科疑难病证,除用手术治疗外,运用针灸中药治疗也可收到满意疗效.笔者自1995年至今,根据病情采用针刺中药治疗该病4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2010年以来运用揿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贝尔氏面瘫68例,并与普通电针65例对照观察,获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所有133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针灸科,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面瘫的诊断标准[1].主要症状为流泪,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睑不能闭合,口角明显歪向健侧,不能做皱眉、鼓腮、露齿等动作.所有病例均为病程在2天~1个月;年龄在20~68岁之间.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5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