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伴发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特点,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CRS)患者40例,按是否伴发鼻息肉分为伴息肉的观察组18例,不伴息肉的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VAS得分、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评分、患者患处黏膜内炎性细胞计数以及外周血中性粒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并分析外周血中性粒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鼻塞的严重程度、鼻内镜检查结果评分、鼻窦CT检查结果评分、患处黏膜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CT检查评分值及鼻内镜检查评分值均呈正相关(r=0.611、0.852,P均<0.0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也呈正相关(r=0.911,P<0.05)。结论 CRS伴息肉患者鼻塞程度较严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较高,且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王立英  刘强  曹震 《广东医学》2021,42(4):494-496
目的 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并鼻息肉患者嗅觉障碍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慢性鼻-鼻窦炎并鼻息肉患者100例,对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并将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参照相关文献,并按照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进行分组,分为嗜酸性粒细胞高密度组和嗜酸性粒细胞低密度组,对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进行比较.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3.
章锦秀  史剑波 《广东医学》2005,26(2):274-275
慢性鼻 -鼻窦炎 (chronicrhinosinusitis ,CRS)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 ,其发病机制至今还未彻底清楚。许多组织病理研究证明CRS鼻窦黏膜组织中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其中嗜酸性粒细胞 (Eos)及其释放的毒性颗粒蛋白及炎性介质是引起鼻窦黏膜炎症发生、发展和迁延的重要原因之一[1] 。对Eos及其细胞因子的认识 ,成为研究CRS机制的热点之一。1 嗜酸性粒细胞及其毒性颗粒蛋白在CRS中的作用嗜酸性粒细胞 (Eos)不仅是变态反应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它有免疫调节作用。有观点认为CRS和鼻息肉是一种鼻黏膜的慢性的自体支持性的Eos性炎症[1] …  相似文献   

4.
嗜酸粒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欣然  李杰恩 《医学综述》2007,13(14):1091-1093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许多病理研究证明慢性鼻-鼻窦炎鼻窦黏膜中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同时伴有大量与嗜酸粒细胞密切相关的毒性颗粒蛋白及细胞因子,可能是鼻窦炎性病变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嗜酸粒细胞在鼻窦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征是异质性的鼻腔和鼻窦黏膜慢性炎症。多种炎性细胞参与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包括嗜酸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关于CRSwNP炎症相关的细胞,特别是EOS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在亚洲国家CRSwNP患者组织EOS浸润的比例呈升高趋势。EOS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均有密切联系。了解EOS与CRSwNP的关系可使临床工作者对本疾病有更深层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对本地区成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108例广东地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成年人患者,收集并对比临床资料、术前血常规、血清变应原、鼻内镜、鼻窦CT及术后组织病理等检查结果,按照鼻息肉病理学特征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39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69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的预测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广东地区成年人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36.1%,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63.9%,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在合并变应性鼻炎比例、合并哮喘比例、外周血IgE水平、双侧后组筛窦总分、筛窦上颌窦比值、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等指标较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是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的独立预测因素,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的截断值为0.275×109/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和72.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截断值为4.32%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和73.9%,两者均具有中度的预测价值。【结论】广东地区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以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为主,与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只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分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CR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用普通抗原卵清蛋白(OVA)联合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来诱导小鼠ECRS,建立小鼠ECRS实验模型.方法 将24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磷酸缓冲盐(PBS)]、SEB组(腹腔注射PBS,鼻腔滴入SEB)...  相似文献   

8.
陈炜  毛玉  邱昌明  周林路  童敏   《四川医学》2018,39(2):169-172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以及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7例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根据术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将其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患者较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差,易复发,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可作为判断术后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检测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20例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代偿性肥大的下鼻甲黏膜15例,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otaxin-1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与Eotaxin-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上皮脱落、鳞状上皮化生现象明显,间质为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及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有时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增生,黏膜内未见真菌菌丝和孢子;②Eotaxin-1在下鼻甲黏膜上皮细胞中有少量表达,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表达Eotaxin-1明显增多(P〈0.05),主要由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间质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Eotaxin-1;③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和Eotaxin-1的表达明显相关(P〈0.05)。结论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其中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菌可能通过介导Eotaxin-1的过量表达,引起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增多,是真菌球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拮抗Eotaxin-1发挥功能可能对其临床防治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鼻息肉标本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鼻息肉标本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将其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28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复查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息肉的227例患者,其中腺瘤性组132例,炎性组95例,所有患者均纳入性别、年龄、TC、TG、HDL、LDL、apoAⅠ、apoB、Lp(a)等9个可能影响因素,对两组各项临床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组比较,腺瘤性组中血清apoAⅠ水平异常的比例较炎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poAⅠ水平异常可能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55-6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关系及各类型突聋的治疗效果,探讨高频突发性聋患者疗效较差原因。方法对2012年6月~2016年6月151例确诊为S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对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损失平均阈值与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将不同类型患者疗效与全国SHL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进行对比。结果全聋型、平坦型、高频下降型SHL患者的听力损失平均阈值与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存在相关性(P0.05)。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SHL患者的听力损失平均阈值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存在相关性(P0.05)。高频下降型疗效较差(P0.05)。结论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方案应不同,疗效较差的高频下降型可考虑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重症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型?结果: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患者治疗前CD3+?CD3+CD4+淋巴细胞较正常值显著增加,并且DIHS患者治疗前CD3+CD4+淋巴细胞显著高于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患者;在SJS和TEN患者中,随着外周血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数目的增加,激素最大控制用量逐渐减少,随着外周血CD3-CD16+CD56+淋巴细胞数目的增加,激素最大控制用量逐渐增加?结论:不同类型的重症药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不同,外周血不同类型淋巴细胞亚群对激素最大控制用量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63例及健康体检者95例归为脑出血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NLR、PLR,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用曲线下面积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发病90d时进行随访,比较生存组及死亡组的NLR、PLR。结果  ICH组的NLR、PLR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脑出血组与非高血压脑出血组的NLR、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NLR、PL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7和0.635;NLR、PLR在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与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NLR、PLR在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与中度组及轻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的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的P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ROC曲线的临界值分组,与PLR<157组的患者相比,PLR>157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更差(P <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的NLR、PLR均升高,NLR的诊断价值高于PLR,NLR可能与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PLR可能与患者的90d神经功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不同脾虚兼证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表型及功能的关系。 方法:CHB患者60例,按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脾虚肝郁、脾虚湿热和脾肾两虚组,每组20例,1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分离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仪测定DC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测定DC分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浓度,同步检测患者生化指标及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 HBV-DNA)水平。 结果:CHB患者DC体外诱导增殖能力较正常人下降,DC成熟表面标记物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不同证候CHB患者DC表面标记物CD80、CD86和CD1a表达阳性率均低于正常人(P〈0.05)。脾虚肝郁证患者CD80、CD1a和HLA-D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脾肾两虚证(P〈0.05),脾虚湿热证患者CD1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脾肾两虚证(P〈0.05)。CHB患者DC培养上清中IL-10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脾肾两虚证患者DC培养上清中IL-10含量高于脾虚肝郁证(P〈0.05)。 结论:在CHB发病过程中,不同脾虚兼证CHB患者DC的表型及功能间存在差异,提示中医证候分类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经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息肉的2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和人体质量指数(BMI)等24个可能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亚型组中,按不同病理类型分为腺瘤组(CAP组)和非腺瘤组(NCAP组),对相关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9例患者中,腺瘤性息肉132例,占53.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尿酸(UA)水平、载脂蛋白AⅠ(apoAⅠ)水平2个因素各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和人体质量指数(BMI)等22个因素各亚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有统计学差异的2个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UA水平(P=0.003,OR=0.419)、apoAⅠ水平(P=0.029,OR=0.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患者的UA水平、apoAⅠ水平2个因素可能是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62例为病例组及1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其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哮喘患者分为危重组87例、非危重组175例。记录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血常规结果,并计算NLR和PLR。比较3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PLR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哮喘危重组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哮喘非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PLR显著高于哮喘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哮喘非危重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84、0.873、0.795(均P<0.01)。N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的最佳临界值为2.58,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1.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NLR、PLR均升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影像学与病理学为基础,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患者的瘤周水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01例,术前患者进行MRI扫描评估患者肿瘤周围水肿情况,计算水肿指数。手术标本通过常规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病理学分型。结果:在101例胶质瘤患者中,无瘤周水肿9例(39.6%),有瘤周水肿92例(60.3%)。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瘤周水肿的分级进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质瘤瘤周水肿与病理学类型相关,对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e remodeling patterns in different types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 have rarely been compared, particular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osinophilic and noneosinophilic CRS with nasal polyps (CRSwNP). Moreover, whether there is a link between remodeling and inflammation remains controversial.Objective To directly compare the remodeling features of different CRS and to explore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inflammation in Chinese patients.Methods Hist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surgical samples were analyzed in 33 controls, 72 eosinophilic and 76 noneosinophilic CRSwNP, and 72 CRS without nasal polyps (CRSsNP) patients. Tissue samples from 38 controls, 26 eosinophilic and 26 noneosinophilic CRSwNP, and 32 CRSsNP patients were measured for mRNA and/or protein expression of profibrotic growth factors,metalloproteinases (MMPs),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1α, interleukin (IL)-8,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 and myeloperoxidase (MPO).Results The amount of collagen decreased, whereas the edema scores increased, from CRS sNP to noneosinophilic CRS wNP and to eosinophilic CRSwNP.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2 protein levels were enhanced in CRSsNP compared with CRSwNP. TIMP-4 protein levels decreased in eosinophilic CRSwNP compared with noneosinophilic CRSwNP and CRSsNP.The number of neutrophils decreased from CRSsNP to noneosinophilic CRSwNP and to eosinophilic CRSwNP. ECP levels were only up-regulated in eosinophilic CRSwNP. ECP levels and neutrophil number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e severity of edema and fibrosis, respectively. Neutrophils were the major sources of TGF-β2 in CRSsNP and noneosinophilic CRSwNP.Conclusion Distinct remodeling patterns are reveale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RS, particularly for eosinophilic and noneosinophilic CRSwNP.Tissue remodeling associates with inflammation in C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